哈佛大學最新Nature:戴個袖套即可實現人機互動

2020-11-14 研之成理


▲第一作者:Oluwaseun A. Araromi

通訊作者:Oluwaseun A. Araromi & Robert J. Wood

通訊單位:Harvard University

DOI:10.1038/s41586-020-2892-6

背景介紹

高度機械順應性、基於軟材料的傳感器技術在器件系統設計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並在例如軟操縱植入式、皮膚安裝式電子設備和可穿戴機器人技術等各種領域提供相應功能。目前許多報導的軟應變傳感器機制都集中於實現較大的應變(例如,> 100%),在小應變(例如,<5%)、高靈敏度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在後一種情況下工作的應變傳感器通常稱為應變儀。傳統的應變儀通常由沉積在幾乎不可拉伸的聚合物基材上的細金屬跡線組成,在傳統的(即剛性)工程系統中無處不在,並且用於獲取系統中應變或應力的高解析度數據。


但由於阻抗不匹配,低應變敏感性以及將不可伸長的聚合物薄膜基器件集成到高度變形機器中存在挑戰,使得這些應變儀很少用於軟系統中。軟機系統是一種有前途的、以人為中心、能夠與周圍環境溫和互動的器件系統設計範例。為了使軟機系統能夠智能地響應其周圍環境,需要順應人類感官的反饋機制。應變儀的軟替代品——在低應變下具有高解析度(小於5%),可以解鎖軟系統中更多新功能。然而,當前可用的感測系統通常只具有高應變敏感性或高機械彈性,不能同時兼具。彈性和順應性超靈敏傳感機制的稀缺使其操作僅限於實驗室環境,大大限制了它們的廣泛應用。

本文亮點

1、基於各向異性電阻結構(SCARS)中的應變介導接觸,提出了一種具有高機械彈性高靈敏應變檢測通用且感官順應性的轉導傳感機制

2、這種依賴於歐姆接觸變化的SCARS傳感技術具有規格係數大於85,000的超高靈敏度,同時適合與高強度導體一起使用,從而生產出對不利的負載條件仍然具有彈性順應性的傳感器。

3、首次構建並演示了基於傳感器集成的、輕巧的、可識別不連續和連續手部運動、跟蹤以及定性跟蹤作用力的非手套全紡織品設備,進一步展示了SCARS傳感技術的潛在應用。

4、該袖套系統還在一個逼真的服裝系統中檢測出高柔順性紡織品中的細微變形,彰顯了SCARS傳感器的強大功效。

5、彈性順應傳感的袖套系統實驗證明了SCARS傳感技術的廣泛適用性,勾勒出了通往未來基於服裝的生物力學反饋系統、人機互動界面和其他軟設備的巨大應用潛力。

圖文解析

▲圖1. SCARS傳感技術概述

要點:

1、軟傳感系統需要優異的線性應變響應(傳統應變儀的共同特徵)以減少器件實現的複雜性並便於校準。

2、軟傳感系統的應變靈敏度應儘可能大、以使給定應用的信號解析度最大,從而便於使用簡單的讀出電子設備,同時還要具良好的機械柔韌性。

3、該機制依賴於可拉伸薄膜封裝的直管、微結構、各向異性導電曲折之間的歐姆接觸變化。

4、該傳感機制還具有很高的線性度、且對彎曲和扭曲變形不敏感,這些特徵對於軟設備系統的應用很重要。


▲圖2. 傳感器的靈敏度和柔韌性展示

要點:

1、與其他建議的傳感器平臺相比,SCARS機制可與任何體積大的柔性導電材料兼容(前提是它可以在微尺度上容易加工),並能夠生產具有超高應變敏感性的傳感器(規格係數大於1,000)。

2、SCARS機制克服了許多超靈敏應變檢測機制典型的非線性應變響應。

3、構建獲得了具有高線性度時(R2> 0.98)規格係數大於9,000的傳感器,以及在較低線性度時大於85,000的傳感器。

4、SCARS機制的主要優勢在於能夠實現高應變敏感性、同時具有承受1,000個應變循環高魯棒性和抗商用洗衣機洗滌循環和過度伸展破壞性的能力。


▲圖3. 離軸載荷和設計參數對傳感器性能的影響


要點:

1、該傳感器低壓阻響應的本徵剛性導電材料可以對軸外變形模式(例如壓力,扭轉和彎曲)提供固有的不敏感性。

2、該傳感器對於彎曲和拉伸延伸的響應,在最大80°的彎曲角度、彎曲時的峰值響應小於線性延伸時的峰值響應的10%。

3、該傳感器對初始變形具有彈性、保留了相同的定性特性,並保持了很高的線性度:曲率實驗的R2> 0.99,扭轉實驗的R2> 0.98。

4、該傳感器在各種傳感器應變值下都表現出對高達100 kPa的施加壓力不敏感,其電阻變化小於整個感應範圍的1%(小於初始電阻的3%)。


▲圖4. 基於紡織品集成的傳感器用於手部動作檢測的袖套系統演示


要點:

1、作者構建的袖套系統主要由可編織的紡織材料構成、僅重49.7克,使用傳統的服裝構造方法即可進行組裝。

2、作者通過檢測手臂中的小肌肉運動引起的手臂細微變形來演示離散手勢和連續手勢的預測性跟蹤和識別分類。

3、利用該系統探索了通過在握拳時握住手來實現現有計算機接口模態的複製方式,例如傳統計算機滑鼠的單擊和雙擊功能。

4、該系統具有成功識別運動學上握拳、張開手掌和捏手指等獨特手勢的能力,其分類精度可達88.29%;同時還展現了跟蹤腕關節的旋前和旋後、以及高精度追蹤手指掌指關節的平均角度等複合、連續運動的超強能力。(旋後/旋前角均方根誤差(RMSE)為8.09°,掌指平均角為RMSE 13.38°)。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92-6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最新Nature:戴個袖套即可實現人機互動?
    生物力學反饋系統、人機互動界面和其他軟設備的巨大應用潛力。4、SCARS機制的主要優勢在於能夠實現高應變敏感性、同時具有承受1,000個應變循環 基於紡織品集成的傳感器用於手部動作檢測的袖套系統演示要點:1、作者構建的袖套系統主要由可編織的紡織材料構成
  • 汽車人機互動設計,業內人士是怎麼看的?
    汽車領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汽車的互動設計決定了智能汽車發展的一個level,在現階段智能汽車如此火熱的一個大背景下,各主機廠商、零配件公司、研究機構高校,都很應景的給予了汽車人機互動足夠的重視度,而所有產品研究的落腳點,筆者以為無非就是四個字,用戶體驗。
  • 從「微軟小娜」看PC端的智能人機互動
    日前,微軟發布了一款智能人機互動軟體「微軟小娜」,作為全球首款個人智能助理,「她」可實現「幫助用戶進行日常安排、回答問題」等常規功能,並且能夠通過「記錄」、「學習」,來實現「人機互動」。然而這項功能還僅停留在windows手機端,PC端還未正式開放。日前,百度推出了一款「桌面百度」應用,結合了百度強勢的搜索功能,配合服務,開啟了PC端「人機互動」的新的一頁。
  • 袖套什麼面料材質的好 袖套面料分類
    袖套什麼面料材質的好 袖套面料分類 2017-08-08 11:01:12 來源:全球紡織網 袖套什麼面料材質的好
  • 人機互動系統現階段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發展方向
    人機互動的概念自然地代表了計算機的興起,或更普遍地講是計算機本身的興起。其實,原因很明顯。除非人類可以正確使用它們,否則最複雜的機器將一文不值。這個基本論點代表設計人機互動時應考慮的主要術語:功能和可用性。為什麼可以通過該系統的功能最終定義一個真正設計的系統?系統功能如何幫助實現系統目的?系統的功能可以通過向用戶提供的一系列操作和服務來定義。
  • 為什麼人機互動專業現在這麼火?
    首先要辨析:人機互動 ﹙hci﹚ 和互動設計 ﹙interaction design﹚ 的概念人機互動 ﹙hci﹚:人機互動是一個學術領域,是計算機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也可以看作計算機的一個分支學科。人機互動主要研究人的認知模型和信息處理過程與人的交互行為之間的關係,研究如何依據用戶的任務和活動來進行交互式計算系統的設計、實現和評估。
  • 你知道,那些全息投影是怎麼實現人機互動的嗎?
    平時人們在逛商店的時候,常常能夠見到互動式全息投影的存在,只要身在投射的圖像範圍內,只要動動手或者動動腳就能與圖像建立交互,小朋友和家長們在一塊玩得不亦樂乎,這樣對加進感情具有很大的意義。那麼,互動全息投影究竟是如何構建人機互動的呢?
  • 中國電子學會智能人機互動專家委員會成立
    北京商報訊(記者 姚倩)9月6日,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2020智能科技與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電子學會智能人機互動專家委員會成立。有關學術組織的成立可以不斷積累和匯聚智能人機互動領域學科帶頭人、核心專家,開展學術與技術交流、科技諮詢、科學普及等工作。資料顯示,人機互動是連接人類智能和機器智能的橋梁,是實現人機混合智能的關鍵要素,智能人機互動技術旨在將可穿戴設備作為載體,通過多模態交互手段和融合識別算法,實現人機之間更加自然、高效、對等的交互協同。
  • 大佬齊聚聊人機互動(HMI)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應用
    隨著智能汽車的深入發展,互動設計的重要性日趨明顯。為此汽車財經聯合上海汽研、同濟大學,創辦了一系列「智能汽車交互體驗設計沙龍+論壇」活動。(汽車財經總編譚大慧主持)2018年1月9日,由汽車財經、上海汽研主辦、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支持、上海軒致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智能汽車交互體驗設計沙龍」在上海機動車檢測認證技術研究中心舉行。
  • 未來「觸」手可及 東超科技用全新一代空中成像技術改善「人機互動」
    東超科技展位 作為「全新一代空中成像人機互動解決方案」服務商,東超科技的系列產品採用 據了解,東超科技成立於2016年8月份,是一家以空中成像技術為主要研發方向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兩位核心的創始人韓東成、範超都是新銳「90後」,均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士畢業;其研發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也是顯示領域中最新潮最前沿的應用技術。 「從普通視頻到3D、AR、VR,人們對於畫面的顯示追求不斷更新迭代。
  • 腦機交互 離我們不遠了嗎?
    央視網消息:在大腦中植入電腦設備,實現腦機交互。這個聽起來很有未來感的想法,正在一步步走入現實。北京時間8月29日凌晨,埃隆·馬斯克帶來他旗下腦機接口公司的最新發布,只不過這一次是先在動物身上實現的,硬幣大小的晶片被植入豬腦,豬的腦部活動被展示了出來。
  • Vision BMW i Interaction EASE自動駕駛人機互動概念座艙全球首發
    日前,Vision BMW i Interaction EASE自動駕駛人機互動概念座艙在2020北美消費電子展上全球首發。其超越現實的人機互動理念,前瞻性地展示了寶馬的自然交互未來,讓人們超前感受自動駕駛時代妙不可言的出行樂趣。寶馬堅信個人移動出行是充滿魅力且富有情感力量的。
  • 科學家開發3D列印人機互動傳感器
    在機器人研究領域,如何讓機器人擁有更複雜設計和高級功能是實現軟機器人的重點。柔軟的手指制動器可以讓機器人不受束縛地長時間運行,以實現類似於人類的動作邏輯。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近期開發出一種新的3D列印傳感器,使人類擁有能夠與軟機器人系統進行交互的能力。
  • 出門問問&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共建語言智能與人機互動聯合實驗室
    機器之心原創作者:高靜宜3 月 29 日,「語音智能與人機互動聯合實驗室」在北京成立,該實驗室由中國人工智慧公司出門問問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自然語言處理與機器翻譯研究團隊聯合建立,將專注於自然語言理解、多輪對話管理、問答系統、機器翻譯等人機語音交互核心技術研發領域
  • 極致體驗|最懂您的賽爾102S人機互動
    賽爾無人機為了實現高精度免像控,而對產品精益求精的技術追求。賽爾102S之所以在客戶應用中擁有良好的口碑,擁有的不僅是技術上的專研,還有緊跟市場需求,不斷改良與優化,最終給予客戶最完美的人機互動體驗。賽爾102S作為工業級的產品,卻擁有消費級的人機互動體驗,這就是賽爾無人機的「工匠精神」。
  • 「觸摸」未來:人機互動HMI為我們搭建通向新時代的橋梁
    而作為機器與人類之間「溝通」的橋梁,人機互動HMI在當下所扮演的角色正變得日益複雜起來。隨著智能化技術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大到社會層面的工業生產、醫療衛生,小到個人層面的工作生活、交通出行,處處我們都不難發現人機互動的影子。
  • 超小型納米探針:未來已來,不止人機互動和半機械人的飛躍
    感謝哈佛大學的利伯研究小組(Lieber Group)以及薩裡大學和延世大學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成果,機器增強人類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薩裡高級技術研究所(ATI)和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詳細介紹了他們是如何製造出一組用於細胞內記錄的超小型
  • ACM MM 2020|Rokid人機互動系統論文入選Oral Paper
    近日,Rokid 視覺算法團隊提出的基於 Rokid Glass 的新型人機互動系統論文 ARSketch 入選了 ACM Multimedia 2020(以下簡稱為 ACM MM),並被選作口頭報告(Oral Presentation),此類論文僅佔總投稿數的 8.9%。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大學等研發的微型手術機器人
    近日,來自索尼集團和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們 (Hiroyuki Suzuki和Robert J.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不一樣的「注意力」:人機互動注意力的測量指標與利用
    在這裡,我們談到的注意力與大家非常熟悉的機器學習中的注意力模型(Attention Model,AM)不同,本文討論的是人機互動中的注意力問題。人機互動中的這種注意力也被稱為是用戶的關注焦點(User's focus Of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