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事業單位 中國衛星之父——孫家棟「黔進達人教育」

2020-09-25 王朝榆—黔進達人教育

少年勤學,青年擔綱,他是國家的棟梁。飛彈、衛星、嫦娥、北鬥、滿天星鬥璀璨,寫下傳奇。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

他就是中國衛星之父—孫家棟

1.人物簡介

孫家棟(1929年4月),中科院院士,遼寧瓦房店人,畢業於蘇聯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被稱為「衛星之父」。長期領導中國人造衛星事業,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曾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並獲評「航天科技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2.主要成就

1967年,孫家棟擔任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總體設計負責人開始,孫家棟又先後擔任了中國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他還是中國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探測衛星、北鬥導航衛星等第二代應用衛星的工程總設計師。在中國自主研製發射的100個航天飛行器中,由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或工程總師的就有34顆,佔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被業界公認為中國的「衛星之父」。在研製試驗過程中,深入實際,艱苦奮鬥,帶領科技人員攻克了多項技術關鍵,解決了一系列技術問題。他為中國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

3.關於北鬥

2020年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6月23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也是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隨後,衛星正式入網。當天,91歲高齡的首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孫家棟,坐著輪椅到現場見證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儀式。

早已耄耋之年,雖已不再擔任北鬥系統工程總設計師,但始終心繫北鬥系統建設發展,仍在為全球組網建設的北鬥三號系統積極建言獻策,仍在為北鬥規模化、國際化應用奔走呼籲,希冀中國的北鬥系統,早日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有人說,孫家棟奇人必有奇運。孫家棟卻坦言,「自己最幸運的是,留學歸國就加入了中國航天大軍」,見證中國航天跨越式發展,更見證了北鬥系統的崛起與強大,他深為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航天事業、北鬥事業而自豪。

相關焦點

  • 2020事業單位 科技常識之航天知識「黔進達人教育」
    我國目前探月工程多利用長三甲系列和長徵五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利用的也是長三甲系列火箭。該系列是中國目前高軌道上發射次數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也稱「金牌火箭」。二、空間站:天宮 「天宮」系列是我國的空間實驗室項目。「天宮一號」於2011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 「孫家棟說讓中國航天成為巨人」孫家棟
    【 孫家棟說讓中國航天成為巨人】孫家棟,我國人造衛星技術、深空探測技術和衛星導航技術的開創者之一,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在北鬥系統研製過程中,他曾引述時任北鬥二號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李祖洪的話說:「這些年來,我們曾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巨人』不僅不讓我們站,而且還卡我們、壓我們。
  • 2020事業單位 神舟載人航天成就集錦【黔進達人教育】
    第三步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間試驗室,建成中國的空間工程系統。目前我國前兩階段已經突破,正在實現第三階段的飛躍。下列就具體成就給大家做羅列: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酒泉發射成功,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
  • 這些科技新聞,需要你關注一下「黔進達人教育」
    一、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茫茫宇宙,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大小處在地球和月球之間,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是一顆承載人類最多夢想的星球。
  • 「風雲」人物孫家棟
    今天,帶您走近一位「風雲」人物,他就是「共和國勳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 嫦娥、北鬥、風雲、資源……作為我國航天工程的「總總師」,「共和國勳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點亮滿天繁星。
  • 亞洲衛星引入「HERMES Live」視頻直播服務
    2020年12月23日,亞洲領先的衛星方案供應商亞洲衛星有限公司(亞洲衛星)宣布與「開眼界」直播服務平臺(HERMES Live)
  • 孫家棟:像衛星環繞地球一樣造福於人類
    孫家棟的腦子裡經常反覆思考地球、月球、衛星三體運動的關係。:「火箭點火是牽動全局的事情,與之有關的火箭、衛星、發射場、測量控制、通信保障等等系統,都要保證與這一發射時間絕對同步,絕對是新的嘗試,新的挑戰。
  • 便便達人:一款「有味道」的 App
    作者:相信大家手機中都有「樂動力」、「Moves」、「美柚」等或記錄運動情況或記錄經期的健康類應用,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安裝一款記錄便便的應用?說到這裡,有人會問:為什麼要記錄便便,記錄便便有意義嗎?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款可以記錄便便的App——便便達人。下載地址見文末便捷的記錄方式使用便便達人記錄排便情況很簡單,只需在你與告別之前,點擊「添加」界面中的相機圖標,啟動3秒倒計時,給它拍照留念即可。3秒倒計時拍攝的細節設計,免去了點按拍攝鍵導致手機不慎滑落的尷尬。如果你不想拍照的話,便便達人也提供了無圖模式,最終會以卡通圖片代替。
  • 風雲事業50年「風雲」人物孫家棟
    風雲二號衛星研製過程並不順利1988年9月4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我國第一顆風雲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發射前夕,孫家棟專程為進發射場的試驗隊員作動員。孫家棟說。比如,太陽光照射鏡頭時,衛星雲圖成像不是很清晰。即便如此,風雲二號A星意義重大。它標誌著中國氣象衛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同時擁有極軌氣象衛星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 顆顆衛星,如其愛子。他送最後一個孩子離開。
  • 一見鍾情、108天閃婚,「衛星之父」孫家棟謎樣的婚姻生活如何?
    文/魚小跳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這在我國航天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北鬥三號衛星系統建成,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全球範圍定位精度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服務可用性優於99%。取得這樣的成就,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他就是被稱為「衛星之父」的孫家棟。
  • 「北鬥」璀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的故事
    70多歲的人了,長年累月在外面跑,一進家門,孫家棟常常累得連話都不願多說。魏素萍心細,發現每次出差回來,老伴的雙腳都有些浮腫,肯定是走路走多了累的。此後,每次出差前她幫裝箱子時,都要帶一雙布鞋。  回到車上,李鋼將布鞋交給孫家棟,說:「孫老,趕緊換上布鞋吧,否則,阿姨會『問罪』下來的。」  孫家棟說:「換沒換,她怎能知道?」
  • 大樹·旺黔誠教育董事長任火旺:騰訊教育盛典上,見證教育的力量
    2020年12月2日大樹·旺黔誠榮獲『2020年度綜合影響力標杆教育集團』的獎項。大樹·旺黔誠教育創始人&董事長任火旺受邀參加了騰訊教育主辦的2020「迴響中國」教育年度盛典。Two主持人提問,在線教育在2020飛速發展,對整個教育行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任火旺老師是如何看待在線教育的未來發展?貴機構在在線教育上有什麼樣的布局計劃?
  • 孫家棟坐輪椅出席北鬥三號開通儀式,想知道有幾顆北鬥衛星正在陪伴...
    究其原因,竟是美國因懷疑中國向中東輸送武器而故意停掉了海域內的信號。對此,中方百口莫辯,只能忍辱負重,接受美國的檢查要求。這件事讓孫家棟如鯁在喉,心中五味雜陳,他找到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沈榮駿,提出「發展衛星導航,刻不容緩,勢在必行」,兩人一拍即合,聯名向國家「上書」,建議啟動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工程。
  • 「北鬥」璀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的故事
    70多歲的人了,長年累月在外面跑,一進家門,孫家棟常常累得連話都不願多說。魏素萍心細,發現每次出差回來,老伴的雙腳都有些浮腫,肯定是走路走多了累的。此後,每次出差前她幫裝箱子時,都要帶一雙布鞋。回到車上,李鋼將布鞋交給孫家棟,說:「孫老,趕緊換上布鞋吧,否則,阿姨會『問罪』下來的。」孫家棟說:「換沒換,她怎能知道?」
  • 2020安徽淮南事業單位招聘公基備考_事業單位公告時間
    解析:2019年12月31日電,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共同研製的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與「墨子號」衛星對接成功,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領域的科技創新與應用取得了重要突破。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2.2020年1月1日,今年第1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_____。
  • 孫家棟坐輪椅出席北鬥三號開通儀式,想知道有幾顆北鬥衛星正在陪伴你嗎?
    北鬥收官之星 圖片來源:新華社 江宏景 攝自主創新,做自己的衛星中國的衛星,一定要是「中華牌」。中國的衛星導航系統該如何建設?孫家棟獨具慧眼,提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先試驗、後區域、再全球」的「三步走」發展戰略。
  • 火箭、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中國航天崛起的「奠基者們」
    2020年,是中國航天大年!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標誌著承載中國人重型運載火箭夢想的『長徵五號』系列火箭走向成熟。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發射,正式拉開中國新一代「天宮」空間站的建設序幕。
  • 「中國北鬥」躋身全球四大衛星定位系統(圖)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於2012年前具備亞太地區區域服務能力;2020年左右,具備覆蓋全球的服務能力。 新華社記者 李明放 攝「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將改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應用僅受人類想像力的制約」。在中國科協近日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2011年首場活動現場,科學家劉經南用這樣的話描述了「北鬥」的應用前景。
  • 他叫孫家棟,半個多世紀航空事業的堅守
    2020年7月31日上午,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91歲高齡的孫家棟,坐著輪椅,被人推著,來到了會場。所有人見孫老來了,立刻圍攏上來,向他鞠躬致敬。孫家棟,一個知名度還抵不過三線明星的名字,但他卻是我國的衛星之父,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和北鬥導航系統,就是在他的手中誕生的。他是中科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兩彈一星」元勳、首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
  • 「北鬥」璀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的故事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
    70多歲的人了,長年累月在外面跑,一進家門,孫家棟常常累得連話都不願多說。魏素萍心細,發現每次出差回來,老伴的雙腳都有些浮腫,肯定是走路走多了累的。此後,每次出差前她幫裝箱子時,都要帶一雙布鞋。回到車上,李鋼將布鞋交給孫家棟,說:「孫老,趕緊換上布鞋吧,否則,阿姨會『問罪』下來的。」孫家棟說:「換沒換,她怎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