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誰認得這個老爺子嗎?他叫孫家棟,半個多世紀航空事業的堅守

2020-08-04 國鑑情感坊

文:國鑑

圖:來源於網絡

還有誰認得這個老爺子嗎?他叫孫家棟,半個多世紀航空事業的堅守

2020年7月31日上午,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91歲高齡的孫家棟,坐著輪椅,被人推著,來到了會場。所有人見孫老來了,立刻圍攏上來,向他鞠躬致敬。

還有誰認得這個老爺子嗎?他叫孫家棟,半個多世紀航空事業的堅守

孫家棟,一個知名度還抵不過三線明星的名字,但他卻是我國的衛星之父,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和北鬥導航系統,就是在他的手中誕生的。他是中科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兩彈一星」元勳、首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

還有誰認得這個老爺子嗎?他叫孫家棟,半個多世紀航空事業的堅守

2007年,嫦娥一號發射成功,當所有人都在歡呼雀躍的時候,這位一頭白髮的老頭,默默轉過身,熱淚縱橫。當時這一幕,不知看哭了多少人。

還有誰認得這個老爺子嗎?他叫孫家棟,半個多世紀航空事業的堅守

這也不是他第一次哭。1974年,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發射,火箭飛行20秒後轟然爆炸,孫家棟當場昏厥。醒來之後,他抱頭痛哭。之後在大漠戈壁上,他和同事們一起,一邊抹著眼淚,一邊撿火箭殘片。白天頂著烈日,晚上披星戴月,他們整整撿了三天三夜。可以說,一生當中,這次是他哭得最傷心的一次。

還有誰認得這個老爺子嗎?他叫孫家棟,半個多世紀航空事業的堅守

當年在西方全面封鎖的情況下,孫家棟和同事們硬是把一窮二白的中國航天事業扛進了世界航天大國俱樂部。

這就是孫家棟,一個對祖國航空事業熱愛而堅守了半個多世紀的老人

還有誰認得這個老爺子嗎?他叫孫家棟,半個多世紀航空事業的堅守

他1929年,生於遼寧瓦房店市。1950年考入哈工大。1958年從蘇聯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畢業。

1967年,錢學森親自點將孫家棟擔任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技術負責人。

2004年他被任命探月工程總設計師,這一年他已75歲。

2013年,孫家棟擔任北鬥衛星導航工程總設計師,當時他已84歲高齡。

2019年9月17日,他被國家授予「共和國勳章」,當年他已90歲高齡。

還有誰認得這個老爺子嗎?他叫孫家棟,半個多世紀航空事業的堅守

曾經有人問孫家棟:「您認為航天精神,哪一條最重要?「 他想了想,然後回答說:「熱愛因為沒有熱愛,就不會有動力去埋頭苦幹,更不會無私奉獻。

責任能讓事情完成,而熱愛能讓事情完整。我們由衷的致敬那些為夢想而堅守選擇的人,感謝那些曾哭過卻絕不倒下的共和國脊梁,正是後人踩著他們的肩膀,才有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星辰大海。

相關焦點

  • 風雲事業50年「風雲」人物孫家棟
    即便手頭工作繁忙,孫家棟對「風雲二號」的關愛卻從未減少。 2018年6月5日,「風雲二號」最後一顆衛星——H星即將發射。 已經89歲高齡的孫家棟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這個他為之奮鬥了大半輩子的航天發射場,見證「風雲二號」的收官之戰。
  • 孫家棟:家人最大的愛是理解與支持
    人物簡介:孫家棟,男,漢族,1929年4月出生,遼寧復縣人,中共黨員,原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科技委主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高級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七、八、九、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孫家棟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衛星導航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為我國航天科技事業作出卓越貢獻。
  • 「北鬥」璀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的故事
    70多歲的人了,長年累月在外面跑,一進家門,孫家棟常常累得連話都不願多說。魏素萍心細,發現每次出差回來,老伴的雙腳都有些浮腫,肯定是走路走多了累的。此後,每次出差前她幫裝箱子時,都要帶一雙布鞋。  回到車上,李鋼將布鞋交給孫家棟,說:「孫老,趕緊換上布鞋吧,否則,阿姨會『問罪』下來的。」  孫家棟說:「換沒換,她怎能知道?」
  • 首任北鬥總設計師孫家棟: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永不停歇
    在這個重要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傳承好、弘揚好新時代北鬥精神。從1994年北鬥一號工程立項開始,一代代航天人一路披荊斬棘、不懈奮鬥,克服了各種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在陌生領域從無到有進行全新探索,在高端技術空白地帶白手起家,用信念之火點燃了北鬥之光。
  • 「風雲」人物孫家棟
    風雲衛星事業的飛速發展,離不開一代代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上下求索和創新拼搏。 今天,帶您走近一位「風雲」人物,他就是「共和國勳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
  • 「北鬥」璀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的故事
    70多歲的人了,長年累月在外面跑,一進家門,孫家棟常常累得連話都不願多說。魏素萍心細,發現每次出差回來,老伴的雙腳都有些浮腫,肯定是走路走多了累的。此後,每次出差前她幫裝箱子時,都要帶一雙布鞋。回到車上,李鋼將布鞋交給孫家棟,說:「孫老,趕緊換上布鞋吧,否則,阿姨會『問罪』下來的。」孫家棟說:「換沒換,她怎能知道?」
  • 「北鬥」璀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的故事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
    70多歲的人了,長年累月在外面跑,一進家門,孫家棟常常累得連話都不願多說。魏素萍心細,發現每次出差回來,老伴的雙腳都有些浮腫,肯定是走路走多了累的。此後,每次出差前她幫裝箱子時,都要帶一雙布鞋。回到車上,李鋼將布鞋交給孫家棟,說:「孫老,趕緊換上布鞋吧,否則,阿姨會『問罪』下來的。」孫家棟說:「換沒換,她怎能知道?」
  • 專訪「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孫家棟-中國氣象局政府...
    中國氣象局、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同向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頒發了「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終身成就獎」。孫家棟院士在接受中國氣象報社融媒體記者專訪時說。「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終身成就獎」獎牌,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克儉頒發證書。
  • 孫家棟:像衛星環繞地球一樣造福於人類
    原來,孫家棟夜裡起來便身不由己地到涼臺上看窗外那掛在空中的月亮。他仔細看著月亮在慢慢地移動,心裡在琢磨月亮與技術總體的相關聯繫。有時他在窗前一站竟是幾個小時,折騰得老伴也睡不塌實,一會要給他披衣服,一會要給他搬椅子。但有一條,老伴會看他的眼神行事,絕不敢打亂他的思緒惹他不高興。
  • 營口人的驕傲——孫家棟(下)
    為能「抓得住」,孫家棟提出將地面設備與衛星設備聯合起來,使用先進的都卜勒測軌道技術,通過頻率的變化確定衛星的高度、速度、方位等,做到統一指揮,準確入軌。為了「看得見」,孫家棟與大家絞盡腦汁,這顆衛星直徑只有1米,表面不光亮,人在地球上根本看不到。
  • 北鬥系統與GPS相比誰強?北鬥之父30年前這樣警告我們戒驕戒躁!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能有今天的成績,還要感謝這位「兩彈一星」元老孫家棟。孫家棟先生,遼寧復縣人,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的開拓者,是北鬥導航系統第一代工程的總設計師。孫家棟先生為中國衛星事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為北鬥衛星事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他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北鬥之父」。
  • 北鬥系統與GPS相比誰強?北鬥之父30年前這樣警告我們戒驕戒躁
    孫家棟先生為中國衛星事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為北鬥衛星事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他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北鬥之父」。孫家棟先生在求學路上因為是左撇子而被勸退,但他奮發圖強一年時間學會用右手寫字,繼續開始他的求學之路。在他21歲那年,孫先生獲得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去蘇聯學習。
  • 左撇子拯救世界:「北鬥之父」孫家棟
    所有人都一臉震驚地看著這個55歲的老航天。在航天學上,由於太空飛行器在太空中處於失重狀態,並且面臨地球引力,地球軌道變化等諸多複雜影響,任何一點姿態調整都需要極為慎重。平時的姿態調整都是以0.1度、0.2度為單位計算的,這次孫家棟卻一口氣要調整5度!
  • 北鬥系統和GPS相比誰更強,北鬥之父告誡:清醒一點,路還很長
    到了他21歲時,孫家棟有去蘇聯學習的機會,他便開啟了長達7年的異國求學之路。在28歲時,孫家棟獲得了蘇聯頒發的「史達林金質獎章」,隨後踏上了回國的徵程。這時期,錢學森親自點名孫家棟,作為東方紅1號的負責人,當時孫家棟並沒有在這項艱巨的任務面前退縮,反而勇敢挑起大梁,迎難而上。30多歲的孫家棟意氣風發,既有愛國之情,又有一腔熱血,他曾經說出豪言壯語:別的國家有的一切,我們也要有;祖國需要他做什麼,他便去做什麼。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兩彈城」: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精神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兩彈城」: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精神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5月12日 19:49 A-A+   在四川綿陽梓潼縣,有一個叫「兩彈城」的地方。這裡曾經是我國最神秘的核武器研製基地之一。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位先後在這裡工作生活。今天(5月12日)的《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系列報導,我們一起走進這座神秘的「兩彈城」,走近這群幹驚天動地事的隱姓埋名人。
  • 碩果積棟譜「風雲」——記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總師」孫家棟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實施以東方紅三號、風雲二號、資源一號為代表的第二代應用衛星工程。孫家棟被任命為這三項工程的總設計師,從此與風雲衛星結下了更深的緣分。從失敗到成功、從淚水到歡笑,風雲二號的研製歷程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縮影,又何嘗不是如同孫家棟一般的中國航天事業開拓者們的人生寫照呢?喜看後輩風雲晚年的孫家棟,依然心繫風雲衛星事業。「對於我來說,每天晚上7點30分,準時打開CCTV1,就能知道明天是晴天還是下雨。」讓孫家棟開心的事,是「風雲衛星為天氣預報提供支撐,每個人都有感受」。
  • 孫家棟為何能獲得共和國勳章,他是人造衛星之父,還承擔探月工程
    2019年9月17日,8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被公布,其中就有著名的「衛星之父」孫家棟。他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他又憑著什麼功績獲得了「共和國勳章」呢?父親對他寄予厚望,想讓他成為棟梁之才,故此取名「孫家棟」。可令他父親沒想到的是,兒子不僅僅成為了「家之棟梁」,更成為了「國之棟梁」。孫家棟是航天科技領域的高級人才,也是我國人造衛星科技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拓者之一。
  • 我們家塗們老爺子,牛!
    共青團中央先帶頭表態大家都在猜測,誰會成為第一個diss這個獲獎人的頒獎/得獎嘉賓。這個角色也讓他獲得「金雞獎」和東南亞國際電影節最佳男配角提名。他主演的歷史題材大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則在當時引起了轟動。
  • 孫家棟坐輪椅出席北鬥三號開通儀式,想知道有幾顆北鬥衛星正在陪伴你嗎?
    7月31日,91歲高齡的首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孫家棟,坐著輪椅到人民大會堂見證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讓在場的很多人淚目。這一幕的發生基於孫家棟和北鬥之間深厚的情緣。想知道他們之間的故事嗎?(文末有彩蛋哦!)
  • 「東方紅一號」衛星紀錄片《堅守航天夢》
    千龍網北京4月24日零時訊 為慶賀首個「中國航天日」,經出品方北京神舟航天文化創意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授權,24日零時,全面呈現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艱辛研製過程的紀錄片《堅守航天夢》開始在千龍網上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