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撇子拯救世界:「北鬥之父」孫家棟

2020-08-02 二三心理

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他雲淡風輕,頭也不抬:「再調5度。」

就是這條「救命」的關鍵指令,保住了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


左撇子拯救世界:「北鬥之父」孫家棟

圖片源自新浪網

這驚險一幕發生在1984年,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上天之時。衛星在向定點位置飄移過程中發生意外,不能到達預期位置。按照航天學的經驗,這個階段發生意外是沒有辦法補救的。

這意味著,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完了。

就在此時,孫家棟根據自己的精密計算,大膽提出:「讓衛星調整5度!」

說出這句話後,整個大廳鴉雀無聲。所有人都一臉震驚地看著這個55歲的老航天。

在航天學上,由於太空飛行器在太空中處於失重狀態,並且面臨地球引力,地球軌道變化等諸多複雜影響,任何一點姿態調整都需要極為慎重。平時的姿態調整都是以0.1度、0.2度為單位計算的,這次孫家棟卻一口氣要調整5度!

提出這樣的方案,意味著一旦調整失利,將承擔大部分失敗責任。

所有人都看向孫家棟,為他捏了一把汗。

孫家棟並不理會眾人憂心的目光,微微一笑,用輕鬆但堅決的口氣又重複了一遍自己的方案:「衛星調整5度。我相信科學,也對自己的計算有信心。出了問題,我來負責。」

最後,在孫家棟這超出常規的指令下,衛星保住了。

左撇子拯救世界:「北鬥之父」孫家棟

孫家棟作為我國「兩彈一星」功勳元老、「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在無數風雨摧折之下依然本色不改,為共和國立下汗馬功勞。可就是這樣一位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卻曾經因為是「左撇子」而被退學。

這是什麼神仙操作?左撇子沒有人權嗎?

左撇子拯救世界:「北鬥之父」孫家棟

左撇子

1935年,6歲的孫家棟開始上學。在學校裡,他因為是左撇子,在寫字的時候經常和同桌的學生胳膊「打架」。同桌不堪其擾,就去向老師報告,說孫家棟影響他學習。老師則更加乾脆,直接讓小小的孫家棟收拾東西,回家了。

就這樣,孫家棟只上了2周的課,就被退學了。

回家後,他的母親十分發愁:這麼小的孩子,總不能因為是左撇子就一直不上學吧。(孫家棟的母親也是左撇子。)於是開始訓練兒子的右手,要求孩子用右手吃飯和學習寫字。

經過一年的訓練,孫家棟已經能嫻熟地用右手吃飯,寫字。甚至還能用兩隻手打桌球。孫母這才又把孩子送到學校。老師一見孫家棟已經能用右手寫字,這才允許他上學。

可就是這個曾被退學的左撇子,在衛星上天的關鍵時刻,用過硬的知識拯救了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

雖然不知道孫老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跟他曾是個左撇子有沒有關係。但心理學認為,左右撇子確實會對人的能力產生影響。

左撇子拯救世界:「北鬥之父」孫家棟

左撇子人常在寫或畫之前,腦中已想好成型的圖像,許多左撇子也會想辦法把背不下來的零碎數據,重組成一頁圖畫,就記住了。比如現代建築之父布魯利斯基,14世紀時就能提出數字圖形,來說明如何蓋出佛羅倫斯圓頂大教堂,「我已想出完成後的樣子。」他說。這讓他最終擊敗了全歐洲的競標者。

有人認為,這種能力解釋了為何很多左撇子在牽涉空間與藝術的事務上表現突出。

孫老就是一個很好例子。

我不能成為大科學家可能就是因為我不是左撇子吧~

在土耳其等穆斯林國家中,左撇子是非常不受待見的。這是因為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認為,「只有魔鬼才是用左手吃喝的」,因此他不鼓勵左利手。


左撇子拯救世界:「北鬥之父」孫家棟

圖為土耳其伊斯坦堡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出生在穆斯林國家的左撇子,那你可能從生下來可能就會被父母硬逼著改用右手。2015年,土耳其的一對夫婦為了讓孩子改用右手吃飯,甚至把孩子的左手打到骨折。

土耳其宗教事務管理局根據伊斯蘭的教法,曾頒布了一條成文規定:凡是左撇子的穆斯林,都應該改用右手吃飯,工作。

而在西方世界(尤其是在歐洲),根據《聖經》的觀念,左撇子曾被稱為與魔鬼(撒旦)為伍者」。

隨著這些年科學觀念的進步,也有很多人慢慢不歧視左撇子。左撇子們甚至還成立了「左撇子聯盟」,呼籲大家關注左撇子。他們鼓勵大家多根據左撇子的使用習慣,來設計工具、餐具等用品

1980年,美國的心理學家做了一項調查。他們發現,在智力水平相同的孩子裡,左撇子孩子的數學成績往往更加「極端」,也就是好的特別好,差的特別差。

有趣的是,左撇子裡出現「傑出精英」的比例確實更高。據《統計中國》雜誌記載,世界上大約有10%-15%的人是左撇子。可是在傑出精英中,每5個人裡就有1個左撇子。這似乎可以說明,左撇子確實更容易成為人才。


左撇子拯救世界:「北鬥之父」孫家棟

奧古斯都·凱撒也是左撇子


左撇子拯救世界:「北鬥之父」孫家棟

邱吉爾也是左撇子


歷史上有很多偉人都是左撇子。比如羅馬帝國的締造者凱撒、睥睨歐洲的「戰爭君王」拿破崙、統帥英倫的戰時首相邱吉爾、戰功彪炳的「牛仔將軍」巴頓等都是左撇子。

值得一提的是,溫家寶總理也是左撇子。有很多左撇子雖然吃飯、運動都用左手,可是拿話筒的時候卻會換用右手。而溫總理卻是吃飯、打球、拿話筒都用左手的「徹頭徹尾」左撇子。

相關焦點

  • 北鬥系統和GPS相比誰更強,北鬥之父告誡:清醒一點,路還很長
    開始向外星探測,例如現在各國都開始研製衛星導航,GPS定位系統更是一大重點,隨後問題也出現了:到底北鬥系統和GPS相比誰更強,91歲的北鬥之父曾經說,清醒一點,路還很長。出生於1929年的遼寧瓦房店,小時候,他曾經因為左撇子而被勸退,回到家中一年,但他卻沒荒廢學業,反而苦練寫作,能夠用右手熟練地幹各種活,可見孫家棟有著超強的毅力。
  • 孫家棟坐輪椅出席北鬥三號開通儀式,想知道有幾顆北鬥衛星正在陪伴...
    這件事讓孫家棟如鯁在喉,心中五味雜陳,他找到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沈榮駿,提出「發展衛星導航,刻不容緩,勢在必行」,兩人一拍即合,聯名向國家「上書」,建議啟動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工程。1994年,我國開始啟動北鬥一號工程,孫家棟獲聘為第一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後來他也因此被譽為「北鬥之父」。
  • 一見鍾情、108天閃婚,「衛星之父」孫家棟謎樣的婚姻生活如何?
    文/魚小跳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這在我國航天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北鬥三號衛星系統建成,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全球範圍定位精度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服務可用性優於99%。取得這樣的成就,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他就是被稱為「衛星之父」的孫家棟。
  • 孫家棟坐輪椅出席北鬥三號開通儀式,想知道有幾顆北鬥衛星正在陪伴你嗎?
    7月31日,91歲高齡的首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孫家棟,坐著輪椅到人民大會堂見證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讓在場的很多人淚目。這一幕的發生基於孫家棟和北鬥之間深厚的情緣。想知道他們之間的故事嗎?(文末有彩蛋哦!)
  • 北鬥系統與GPS相比誰強?北鬥之父30年前這樣警告我們戒驕戒躁!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能有今天的成績,還要感謝這位「兩彈一星」元老孫家棟。孫家棟先生,遼寧復縣人,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的開拓者,是北鬥導航系統第一代工程的總設計師。孫家棟先生為中國衛星事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為北鬥衛星事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他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北鬥之父」。
  • 北鬥系統與GPS相比誰強?北鬥之父30年前這樣警告我們戒驕戒躁
    奉命於危難之間,不懼危難中國北鬥應時而出,打破了衛星導航系統(GPS)的壟斷。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能有今天的成績,還要感謝這位「兩彈一星」元老孫家棟。孫家棟先生,遼寧復縣人,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的開拓者,是北鬥導航系統第一代工程的總設計師。
  • 「北鬥」璀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的故事
    孫家棟不緊不慢地說著:「天上還真有北鬥盯著呢……」  老伴的溫馨,讓孫家棟心頭一熱。然而,此時孫家棟心中想的卻是北鬥、北鬥。  1989年2月,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簡稱GPS)成功發射第一顆組網工作衛星。1994年美國將24顆衛星部署在6個地球軌道上,GPS系統覆蓋率達到全球98%。俄羅斯1995年完成了格洛納斯系統衛星星座的組網布局。
  • 「北鬥」璀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的故事
    李鋼連忙朝孫家棟使了個眼色:「阿姨,已經換了。」孫家棟不緊不慢地說著:「天上還真有北鬥盯著呢……」老伴的溫馨,讓孫家棟心頭一熱。然而,此時孫家棟心中想的卻是北鬥、北鬥。1989年2月,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簡稱GPS)成功發射第一顆組網工作衛星。1994年美國將24顆衛星部署在6個地球軌道上,GPS系統覆蓋率達到全球98%。
  • 2020事業單位 中國衛星之父——孫家棟「黔進達人教育」
    飛彈、衛星、嫦娥、北鬥、滿天星鬥璀璨,寫下傳奇。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他就是中國衛星之父—孫家棟。1.人物簡介孫家棟(1929年4月),中科院院士,遼寧瓦房店人,畢業於蘇聯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被稱為「衛星之父」。長期領導中國人造衛星事業,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曾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並獲評「航天科技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 「北鬥」璀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的故事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
    仰望著星空,他在描繪「中國星座」的輝煌藍圖……他就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天上有顆北鬥「星」2004年3月,中國繞月工程正式啟動,孫家棟被任命為繞月探測工程總設計師。同年12月,繼上世紀90年代擔任北鬥一號系統工程總設計師後,他再次被任命為北鬥二號系統工程總設計師。75歲的孫家棟進入他一生中最忙碌的時期。
  • 他叫孫家棟,半個多世紀航空事業的堅守
    91歲高齡的孫家棟,坐著輪椅,被人推著,來到了會場。所有人見孫老來了,立刻圍攏上來,向他鞠躬致敬。孫家棟,一個知名度還抵不過三線明星的名字,但他卻是我國的衛星之父,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和北鬥導航系統,就是在他的手中誕生的。他是中科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兩彈一星」元勳、首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
  • 營口人的驕傲——孫家棟(下)
    為能「抓得住」,孫家棟提出將地面設備與衛星設備聯合起來,使用先進的都卜勒測軌道技術,通過頻率的變化確定衛星的高度、速度、方位等,做到統一指揮,準確入軌。為了「看得見」,孫家棟與大家絞盡腦汁,這顆衛星直徑只有1米,表面不光亮,人在地球上根本看不到。
  • 孫家棟為何能獲得共和國勳章,他是人造衛星之父,還承擔探月工程
    2019年9月17日,8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被公布,其中就有著名的「衛星之父」孫家棟。他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他又憑著什麼功績獲得了「共和國勳章」呢?從1967年我國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至2007年「嫦娥一號」順利升天,整整60個春秋,孫家棟一直擔任著總設計師的重要角色。據統計,在我國自主研製發射的100個航天飛行器中,有1/3的太空飛行器,都是由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或工程總師主持參與設計的,正因如此,業內專業人士也將其尊稱為「衛星之父」。
  • 原子彈之父氫彈之父飛彈之父衛星之父他們都是誰?共和國永不會忘
    其中有四位科學家,他們分別被稱為原子彈之父、氫彈之父、飛彈之父、衛星之父。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巨響,震驚了世界。可是,三天後,錢三強就被派往河南農村參加「四清」運動,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就這樣,隨後召開的開原子彈試驗成功的慶功會上,就沒有了錢三強的身影。
  • 「孫家棟說讓中國航天成為巨人」孫家棟
    【 孫家棟說讓中國航天成為巨人】孫家棟,我國人造衛星技術、深空探測技術和衛星導航技術的開創者之一,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在北鬥系統研製過程中,他曾引述時任北鬥二號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李祖洪的話說:「這些年來,我們曾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巨人』不僅不讓我們站,而且還卡我們、壓我們。
  • 中國北鬥導航發展的背後故事——向科學致敬
    和陳芳允意識到導航系統地重要性,資訊時代沒有自己地導航,就意味著沒有自己地眼睛,如此下去,必將受制於人,孫家棟被稱作中國衛星之父,此前他被錢學森親自點名,研發東方紅一號和中國第一顆遙感衛星,陳芳允則是兩彈一星地功勳之一,再二人地聯合建議下,北鬥正式開始了研發,然而雖有兩位元老帶頭,困難卻絲毫沒有減少
  • 中國北鬥正式登上世界舞臺
    中國北鬥正式登上世界舞臺,站在了我國用實際行動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一梯隊」。撫今追昔,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從北鬥一號工程立項開始,26載風雨兼程,幾代北鬥人接續奮鬥、數十萬建設者聚力託舉,在強國復興的偉大徵程中,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國速度」、展現「中國精度」、彰顯「中國氣度」,創造出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輝煌業績。
  • 「北鬥」璀璨
    李鋼連忙朝孫家棟使了個眼色:「阿姨,已經換了。」孫家棟不緊不慢地說著:「天上還真有北鬥盯著呢……」老伴的溫馨,讓孫家棟心頭一熱。然而,此時孫家棟心中想的卻是北鬥、北鬥。1989年2月,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簡稱GPS)成功發射第一顆組網工作衛星。1994年美國將24顆衛星部署在6個地球軌道上,GPS系統覆蓋率達到全球98%。
  • 「風雲」人物孫家棟
    作為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員、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值班衛星,風雲衛星正在為全球用戶提供不可替代的氣象觀測服務。 風雲衛星事業的飛速發展,離不開一代代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上下求索和創新拼搏。
  • 造北鬥研嫦娥,他是行走的「中國航天史」
    1958年4月,孫家棟從蘇聯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成歸國。當時,中國正在謀劃發展飛彈事業,新組建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急需技術人才,他二話不說,服從組織分配,研究飛彈技術。他又先後設計了中國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探測衛星、北鬥導航衛星等航天飛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