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誕辰110周年丨今天,這個名字依然閃耀

2020-11-19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歡迎來這裡找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今年是華羅庚誕辰110周年,他傳奇的一生啟迪、勉勵著後人,也時時讓我們銘記:求真、求善的科學精神,永不熄滅!

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10年11月 12 日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85年6月12日卒於日本東京。1925年在金壇中學畢業後,曾到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1932年到清華大學數學系任助理員,研究數論。1934年任中華文化教育基金研究員。1936~1938年在英國劍橋大學作訪問學者,研究堆壘素數論。1938~1946年任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1945年曾到蘇聯講學。1946~1950年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客座教授、伊利諾伊大學數學教授。1950年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1958)、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1979)、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78)、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1981)等職。他還是美國科學院外國院士(1982),中國數學會理事長,英國伯明罕大學客座教授(1979),香港中文大學名譽教授(1982)。1979年法國南錫第一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1958年後他開始研究把優選法和統籌法應用於工農業生產,以消除生產和流通中的浪費和不合理現象。他深入工廠農村推廣優選法和統籌法,在增加產量、提高質量、降低消耗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些成果為中國推廣系統工程應用作出了貢獻。

——內容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提起這個名字,相信許多中學生也都很熟悉:

此頁內容選自《中國中學生成長百科全書·喚醒思維的數學書》

學數學是為了什麼呢?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重大科技創新發展的基礎。數學實力往往影響著國家實力,幾乎所有的重大發現都與數學的發展和進步相關。數學已成為航空航天、國防安全、生物醫藥、信息、能 源、海洋、人工智慧、先進位造等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華為的 5G 標 準源於土耳其的埃達爾 · 阿勒坎教授十多年前的一篇數學論文。

我們再看看一個中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感悟:

學霸自述:考上清華只是「順便」

從一年級入學,到我遞上高考卷,這期間數學每天都沒有缺席。我投入了如此多的時間,面對這巨大的機會成本,我反覆詰問自己:

我到底都學會了什麼?

若回答是運算或者解題,這種可以輕易被電腦替代的東西,那顯然我白學了。邏輯能力?似乎也可以被電腦取代,下圍棋不能說沒有邏輯,儘管通路可能不同,但結果是電腦贏了人類。

我不是一個想深造、鑽研數學的人。所以數學之於我,除了帶給我快樂之外,其作用應該落在應用上。那它到底有怎樣的應用,又帶給我怎樣的改變呢?

我思前想後,總結了一句話:

數學教我成為一個理性的決策者。

不妨就從做一道數學題做起。審題是語文功夫,算不得嚴格的數學範疇。審完題開始思考,其實就是開始決策。這裡該往哪邊想?選用哪種轉化?用哪個形式表達合適……思考過後的落筆,只不過是思維的表達,我覺得又是語文範疇了。數學的本質是那段思考,而思考的落點是做出決策,每個岔路口我該怎麼選擇。

之前蒙昧狀態下,那就是跟著感覺走。題海戰術的作用,我認為就歸結於這種感覺。某種程度上說,AlphaGo不也是立足題海戰術贏了人?

數學這個學科到底有什麼用,迷霧撥開,才慢慢理解,如果每道題都用「記憶匹配」快速得到思路,而放棄了每一次從頭到尾完整獨立的思考,那這 12 年,除了換一個分數,真的算是白費了。

於是,忘了哪天,我想明白這些以後開始把每道數學題當成一個個決策的關口來玩味,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在生活中遇不到如此理想化的岔路,但思維的訓練對於理性權衡能力的培養是相通的。

舉個例子,比如當時討論的「設點還是設線」,以往跟著感覺走,往往也能選到比較好的那種。但在經歷理性思考,為什麼設點?為什麼設線?它們的優劣?它們的本質是在轉化什麼?當題目中的「動」的部分有怎樣的特徵的時候選擇相應的哪種方法……越想,越有味。生物是長篇大論的題目歸結於幾句關鍵的邏輯橋梁,而數學是兩行簡單的數學語言可以思量出幾頁「理性權衡」。

我試圖遷移這種能力到生活中,確實很多時候也很有用,真的讓我受益匪淺。結合理三科的實驗思維,我從真實的生活選擇題中剝離出起主要作用的有限個變量,加以權重,理性權衡。學數學之前,或者想明白這些之前,我做每個決策時腦子裡大概是一個混沌的狀態:一團雲霧,冥冥之中有一個答案。

而現在是:幾個相對清晰的變量,有明確的「對比點」,我基本明白我看重它們的程度高低,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判結果。

可能這兩種思維路徑得到的決策結果是一樣的,但就算後者沒有給我帶來更優選擇,經過這樣一番所謂的「理性思考」獲得的結論也會讓我更自信地選下這個選項,讓我更有底氣,我相信我一定是對的。其實有時候真的不一定這就是最好的。但在這種盲目的自信中,它依然可以和最好的匹敵——讓自己相信自己的決斷,這實在是一種加碼。

所以歸結起來:

12 年的基礎數學教育,讓我成為一個更加理性的決策者。這可以為我每一個決策增長信心,時而還能帶來更好的選擇,順帶把自己選拔到了一個相對更好的平臺。這是數學之於我的意義。

本文作者曹文浩畢業於北京市中關村中學,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9級新生。

——以上內容摘自《中國中學生成長百科全書·喚醒思維的數學書》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需要知道:在中學階段所學習的數學知識不是直接為了今後工作、生活 等實際應用的,也談不上能夠直接應用到科學技術的進步中。學習數學知識的最大價值在於培養同學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你們要能夠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磨鍊自己的意志品質,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 力。數學學習會讓我們能夠用數學的眼光觀察這個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這個世界,會用數學的 語言表達這個世界。

《中國中學生成長百科全書·喚醒思維的數學書》

本書涵蓋了中學階段重要的知識單元。全稿共分為3篇18個專題,每個專題都從一個小問題談起,帶你漸入佳境,逐步撥開數學的迷霧,喚醒數學思維。書中包含了笛卡兒、歐幾裡得、華羅庚等大數學家的生平;也包含「敲黑板」「老師說」等「提神醒腦」小欄目;更包含為了學好數學,你必須「想明白,說清楚」的一些問題。但是,切記:解題方法不是套路,而是思維的產物。

—END—

相關焦點

  • 紀念華羅庚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金壇舉行
    紀念華羅庚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金壇舉行 2020-11-1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10年了,這個名字依舊閃耀!
    (設計:李雷)提起這個名字相信許多人都很熟悉你還記得小學課本上曾經學過的這類問題嗎?這個燒水泡茶的簡單案例讓我們了解了一個重要的數學理論——「統籌方法」不少「精明」的小夥伴學會後還將這個方法熟練運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比如放學一回家,就讓媽媽開始做炸雞,與此同時自己開始寫作業,等作業寫完炸雞也做好了,就能一邊啃著炸雞一邊看動畫片了在不斷地學以致用中我們也懂得了應該如何
  • 清華大學舉辦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
    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記者 田姬熔 攝影 常志東 崔文瑞)12月6日,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於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舉行。徐延豪指出,在紀念華羅庚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我們正迎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大變革的時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重視數學等基礎科學的發展。
  • 華羅庚誕辰110周年 院士專家聚其家鄉談「傳承」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輝致辭 郭一航 攝 中新網常州11月12日電 (記者 唐娟)2020年11月12日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誕辰
  • 今年是「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誕辰110周年!
    (原標題:110年了,這個名字依舊閃耀!) (設計:李雷)提起這個名字相信許多人都很熟悉
  • 110年了,這個名字依舊閃耀
    提起「華羅庚」這個名字,相信許多人都很熟悉。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他所創立的多項數學理論研究為中國現代數學發展指明了方向;「華氏算子」「懷依一華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國際上以他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昭示著他卓越不凡的學術地位;陳景潤、王元、陸啟鏗、龔升……諸多數學大家出自他的門下,可謂桃李盈門,群星閃耀
  •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暨紀念華羅庚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
    11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主辦,中共常州市金壇區委、常州市金壇區政府承辦的「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暨紀念華羅庚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常州金壇舉辦。狄志強致辭110年前的今天,華羅庚出生在金壇縣城。常州市金壇區委狄志強書記出席活動並致辭。
  • 110年了,這個名字依舊閃耀!| 晚安,古鎮
    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他所創立的多項數學理論研究為中國現代數學發展指明了方向;「華氏算子」「懷依一華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國際上以他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昭示著他卓越不凡的學術地位;陳景潤、王元、陸啟鏗、龔升……諸多數學大家出自他的門下,可謂桃李盈門,群星閃耀
  • 華老誕辰110周年之際,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人民的數學家」:華羅庚最優的「優選」華老誕辰110周年之際,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編者按】:今天的人們並不理解,為什麼華羅庚會被稱作「人民的數學家很多年前,他的外國同行也不懂,為什麼華羅庚一定要把中國的數學搞上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數學搞上去?一個天才數學家為什麼非要從理論研究轉向應用數學?11月12日,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在他的家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舉行,來自中科院學部局、數學與應用研究院等單位的20多名院士走進金壇,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 華老誕辰110周年之際,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人民的數學家」:華羅庚最優的「優選」  華老誕辰110周年之際,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編者按】:  今天的人們並不理解,很多年前,他的外國同行也不懂,為什麼華羅庚一定要把中國的數學搞上去,而不是把自己的數學搞上去?一個天才數學家為什麼非要從理論研究轉向應用數學?  11月12日,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在他的家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舉行,來自中科院學部局、數學與應用研究院等單位的20多名院士走進金壇,重溫華羅庚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 華羅庚誕辰110周年|數學人,向「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致敬!
    提起華羅庚相信許多人都很熟悉,他是「中國現代數學之父」,是「人民的數學家」。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華羅庚所創立的多項數學理論研究為中國現代數學發展指明了方向。「華氏算子」、「懷依一華不等式」、「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國際上以他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昭示著他卓越不凡的學術地位。
  • 數學宗師柯召誕辰110周年:紀念專題片首發,女兒柯孚久緬懷慈父
    時值柯召誕辰110周年,為深切緬懷柯召,2020年7月17日,紀念柯召院士誕辰110周年暨數學科學與數學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四川大學舉行,包括中國數學會理事長田剛院士、中國科學院王元院士、中國科學院張景中院士在內的多位國內外著名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直播互動的方式齊聚一堂,紀念追憶柯老。令人感動的是,身在北京的柯召女兒柯孚久特意連線會場,講述父親與數學的溫情故事。
  • 思想的光芒永遠閃耀(國際論壇·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馬克思發現的是人類社會關係的根源,重新認識馬克思的大門已經打開  如果人們要從過去200年間尋找那些塑造我們今天思考方式、改變我們生存方式的思想家,不會有太多名字出現在腦海中。
  • 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紀念傳奇數學家
    「華龍」的「龍頭」是華羅庚對人才培養的構思,體現在專業設計和主要專業方向上,華羅庚在應用數學和計算技術系設置三個專業:應用數學、電子計算機和工程邏輯,表現了他主張數學需要應用的一貫思想。「龍身」是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的設計以及主講人的安排;「龍尾」是畢業實踐的方式,既可以是論文形式,也可以是研究報告形式。
  • 中科院院士曾呈奎誕辰11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青島舉行
    110周年。為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紀念曾呈奎為我國海洋科學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緬懷他「愛國敬業、耕海澤農、前瞻布局、甘為人梯」的偉大科學精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黨委於6月18日舉行曾呈奎110周年誕辰系列紀念活動。
  • 誕辰140周年丨他們是這樣紀念這位「世紀天才」的
    2019年是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
  • 蔡尚思故鄉辦展紀念其110周年誕辰
    蔡尚思故鄉辦展紀念其110周年誕辰 2016-01-08 00:22:36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泉州1月7日電 (廖靜 張圓圓 李宏圖)連日來,以「永不畢業,長葆青春」為主題的紀念蔡尚思誕辰
  • 華羅庚紀念館新館開放
    新華社南京11月12日電 為紀念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誕辰110周年,12日,華羅庚紀念館新館在其故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正式開放。來自民盟中央、清華大學、中科院學部局的代表和華羅庚親屬等300餘人出席紀念活動。
  • 觀展|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在肇慶...
    今年是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為進一步紀念與弘揚黎雄才的藝術精神,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與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學院共同主辦「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希望通過展覽的形式,傳承嶺南畫派精神,推動中國畫創作。此次展覽經過初評、複評兩輪評選,展出兩百餘件入選作品,眾多作品從多個維度展現了當下廣東中國畫壇的發展面貌。
  • 河北大學舉辦紀念滕大春先生誕辰110周年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周洪松)日前,河北大學成功舉辦紀念滕大春先生誕辰 110 周年學術研討會暨《滕大春文集》首發式。即便是在學術觀點日益多元的現代社會,滕大春先生的「文化多元論」以及「妥善地把東西方教育史溝通起來和妥善地把中外教育史掛起鉤來,藉以使人領悟人類教育史的整體性」的整體史觀依然對後學者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據了解,滕大春先生是新中國「外國教育史」學科主要奠基人之一,當代著名外國教育史學家和比較教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