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歸來生物鐘錯亂?有沒有想過是作息的問題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如果不去看病,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會花時間去檢查伴隨自己成長的生活方式,更不會意識到我們的狀態、大腦和身體的日常變化,但後者正是阿育吠陀醫學所關注的。

告訴我你的日常習慣,我就能知道你是否健康。告訴我你的就餐時間,我就能知道你能否保持正常體重。告訴我你何時運動,我就能知道你的身體是日漸強壯還是每況愈下。告訴我你每晚何時關閉電視、電腦,我就能知道你對壓力的敏感程度。告訴我你何時入睡,我就能知道你是否需要在午後來一杯咖啡助力,或者是否會想在漫長的一天結束時,與愛人同床共枕,安然入夢。

這聽起來很神奇嗎?其實不然。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我們的身體機制與細胞的晝夜節律密切相關。研究表明,就餐時間與食物本身同等重要,運動時間與運動量同等重要。日常作息對人的體重、體力、健康狀況和情緒起著決定性作用。

由於現代工作和全天候通信的需要,許多人的生活狀態長期不符合身體原本的節律,有時會遭受時差反應,有時會出現睡眠、飲食及運動問題。但這不是你的原因,是作息的原因。

你的身體,正在被一隻無形的時鐘所操控

假期休整本來想睡到日上三竿,沒想到七點就自然醒了; 每逢假期歸來的第一天,總覺得渾身倦怠乏力,提不起精神; 一到臨近中午飯點時,肚子就會不自覺地咕咕叫……所有的這些外在表象,其實都跟你身體裡的晝夜節律有關。

在生理學家看來,為了適應環境的晝夜變化,地球上幾乎每一個生命體內都會有一個調節自身行為的精密時鐘。 它是一種幾乎全天候運行的循環機制,會在人們每天清晨感受到第一縷光的時候覆位。

它指導我們的身體何時消化食物、如何準備入睡,以及如何調整體內的血壓、新陳代謝、激素分泌、體溫、細胞修復等。 皮膚細胞也是按照晝夜節律的時刻表進行修復和再生的,甚至腸道微生物的數量也會在一天之內發生巨大變化。 腸道中某些菌株會在日間增殖,而其他菌株則會在夜間佔據主導地位。

因此,當人們外出旅行跨越時區時,身體機能就會陷入混亂,從而表現出異常不適。 受光線變化的影響,身體也將無法控制上述機能。

除了受到外部環境改變的影響,不恰當的飲食和睡眠時間也會擾亂晝夜節律,影響正常的新陳代謝,降低免疫力。 不論你是熬夜看電視還是工作,或是晚餐吃得太多,都會使身體誤以為還不到晚上,從而導致生理周期被推遲、睡眠紊亂,早上鬧鐘一響,你就會立馬清醒過來。 如果缺乏運動,身體的晝夜節律會在更大程度上受到自然光的影響,反過來又會影響你的身體消化、激素分泌以及神經系統等其他各方面。

偏離身體自然節律幾小時或許看起來沒那麼嚴重,但換個角度想的話,每天只從凌晨一點睡到早上六點,就好比晚上從加利福尼亞飛往紐約,直到上班前才飛回來。 這樣想來,難怪熬夜會讓人覺得難受了。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時間就是身體的一切。 數以萬億計的細胞中的每一個過程都是由身體內部的時鐘調節的。 人們常見的身體疾病也都是由現代生活作息與身體需求的矛盾所引起或加重的。

身體報時

也許你對此感知不到,但事實上我們的身體總能知道時間。 這聽起來可能有些荒唐: 我怎麼會不知道時間呢? 或許你每時每刻都對時間了如指掌: 你要趕火車; 你要送孩子上學; 十五分鐘後你要參加一個會議; 一小時後你要打電話; 你要在乾洗店關門前趕到那裡; 你要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項目; 你預定了晚餐; 你設定了一個鬧鐘(也有可能是兩個),每天早上叫你起床。 雖然時間不像是觸不到,但始終是知道時間的,因為我們的每一項日常活動幾乎都受時間控制。

但我們的身體內有一個不一樣的時鐘,它控制著身體細胞和系統的運行。 想要了解這個時鐘的運行機制,我們需要進入大腦的下丘腦部位。 下丘腦位於大腦中央,負責控制我們的身體系統。 當人們感受到壓力或危險時,下丘腦會激活本能的生理反應。 同時,下丘腦也會感知饑渴。 當你嚴格控制飲食時,下丘腦會因為飲食變化誤以為你餓了。 或許,你知道你並不是餓了,但是身體向大腦傳遞的信號就是你沒有得到像往常一樣足夠量的食物。 當你開始運動時,身體會向大腦傳遞肌肉疲勞、心血管壓力增強的信號,下丘腦就會促使你停止運動。 當你熬夜做項目時,下丘腦會告訴你: 你困了,累了。 因此,下丘腦可以接受身體信號,並試圖影響人們的行為,使人們保持行為慣性。

下丘腦中被稱為視交叉上核(SCN)的部分負責感受光線。 視交叉上核的大小如同一粒米,含有約兩萬個神經元。 生理學家早前就已知道這些神經元受光調節,它們根據晦明變化調節身體系統。 清晨,視網膜接收到光,視交叉上核就會向身體傳遞「天亮了」的信號。 晚上,視交叉上核會向體內的激素合成系統傳遞信號,使其分泌褪黑激素,提醒人們該何時睡覺。

每天清晨,你睜開雙眼感受到日光的那一刻,視交叉上核就會傳遞信號,重置你的內部時鐘,同時向身體各系統、器官和組織傳遞「天又亮了」的信息。 身體的內部時鐘使這些自動生理變化有序地在24小時內按時發生,確保身體的正常機能。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視交叉上核就是大腦的時鐘,也可以說它是大腦的總指揮,指揮體內細胞按其節律共舞。

儘管大腦的總時鐘為身體設定了整體節律,但是體內細胞仍按照睡眠時間、用餐時間以及運動等身體行為設定自己的節律。 當大腦時鐘和這些細胞時鐘(我們稱之為「外圍時鐘」)不一致時,細胞運動就會變得混亂。

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年輕的羅馬科學家弗朗茲·哈伯格(Franz Halberg)就曾監測過老鼠。 他發現在睡覺時給老鼠餵食會導致它的體重增加,這是因為老鼠的身體沒有按照大腦的晝夜主節律運行,吸收了消化系統細胞無法處理的營養物質。 同時,睡眠不足則意味著,在細胞層面上,老鼠的體內系統不能按照正常機制發揮作用。 這不僅會引起消化過程的中斷,還會造成激素分泌紊亂、免疫力下降以及炎症反應。 在隨後的幾十年中,他推論並證明了人體內也存在同樣的變化。

這幾種調整作息的方法,幫你「起死回生」

2017年,傑弗裡·霍爾(Jeffrey C Hall),麥可·拉斯巴什(MichaelRosbash)和麥克·楊(Michael W Young)三名時間生物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 他們耗時四十年,致力於解開生物晝夜節律的秘密。 他們發現,大自然的晝夜節律會影響植物、動物、人類,甚至某些單細胞細菌的細胞功能。 特定的基因甚至會在一天內改變細胞功能。 雖然這一發現看起來頗為深奧,但時間生物學中的新成果已經被應用於健康方面,並將對其未來有革命性的影響。

幾十年間,通過這些實驗,人們發現了許多結論。 首先,如果沒有自然的晦明循環,人的身體時鐘就會發生漂移。 光是身體晝夜節律運行的基礎。 其次,人的身體可以利用三餐、睡眠、運動等社交信號來替代光信號。 身體將各系統調至統一的晝夜主節律的行為被稱為誘導作用。 身體能依靠信號重置晝夜節律、保持最佳機能。 儘管身體更傾向於接收基礎的光信號,但也能利用其他信號,包括行為信號。 我們每天的活動都會影響晝夜主時鐘對身體機能的協調作用。 堅持良好的日常作息,強化身體的自然節律,是我們可以養成的最有效的健康習慣。

阿育吠陀療法是一種傳統自然療法,在印度已有近五千年的歷史。 早在德梅朗發現植物的奇怪行為之前,遵循阿育吠陀療法的醫生就已經開始提醒患者,要注意身體的日常節律和系統運行。 阿育吠陀醫學按照身體能量和系統是否活躍,將一天分割成幾個階段,旨在告訴人們,必須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才能保持健康和活力。

事實上,阿育吠陀醫學強調,一切行為,包括飲食、休息及運動,都必須與人體內部的主時鐘保持一致,才能維持機體的正常運行。 同時,它還告訴人們應如何建立身心聯繫,使人們能夠知道身體的需要。

儘管這些理論有待完善,應用到臨床治療也仍需時日,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可以利用每日作息來強化晝夜節律,促進身體健康。

如何調整作息?

1、改掉刷夜的壞習慣。

「熬夜一時爽,一直熬夜一直爽」,時常刷夜的你極力在猝死的邊緣試探。 對夜貓子來說夜晚總讓人異常興奮,然而等到第二天早起卻是頭暈腦漲、精神渙散的另一番景象。

為什麼會如此? 你可能知道,當我們處於睡眠周期時,大腦會在深度恢復性睡眠和輕度眼動睡眠(做夢)之間轉換,並且變化劇烈。 但你可能不知道,晚上十點到凌晨兩點是深度恢復性睡眠的最佳時間。

此時,大腦會進行自我更新,各系統細胞會進行自我修復,大腦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會得到鞏固和加強。 如果在這段時間內讓大腦保持清醒,其上述重要功能就會受到幹擾,第二天也會昏昏沉沉,還會導致體重增加。

許多研究都發現了睡眠不足與體重增加之間的聯繫。 一項研究發現,在實驗過程中,被試只是減少了幾小時的睡眠,幾天之後,其日常能量的攝入量就增加了五百多卡路裡。 實驗證明,晚睡會干擾人體內的瘦素和生長素,這些激素負責在體內傳遞飢餓感和飽腹感,從而使人暴飲暴食。

改掉刷夜的壞習慣,做個早睡早起的潛力股!

2、規定睡覺時間。

時而熬夜、時而不熬夜會導致失眠。 你的身體會按照你正常的起床和睡覺時間進行一天的時間規劃。 如果你沒有固定的睡覺時間,身體就無法知道何時分泌讓你感到疲勞的激素,也無法知道細胞何時該休息、何時該恢復活力。 這會導致你缺乏活力、情緒低下、飲食結構不合理。 作為熬夜黨的你需要做的便是晚上儘可能減少上網時間,做點能讓身體感到輕鬆的活動,例如: 做瑜伽,聽輕音樂。 必要時可以為自己設定好鬧鐘,每天固定時間上床睡覺,保證高質量的睡眠。

3、把最豐盛的一餐放在中午。

老話說,「中午要吃飽。 」這句話的科學依據在於午餐營養豐富更易於維持體重,就餐時間恰當可以緩解胃酸回流、胃部不適以及便秘等消化問題。 大多數人習慣把最豐盛的一餐放在晚上,但這會損傷消化系統。 晚餐時食量應該減半。 不用擔心吃不飽,豐盛的午餐足以支撐一個下午,而且不用在晚餐前吃零食、喝咖啡。

儘管書中給出了大量有效的預防性建議,卻仍有數以百萬計的人習慣性地長時間工作,睡眠不規律,還會把手機放在枕頭邊。 他們急匆匆地進食,即使並沒有沉溺於那種全國性的對快餐的渴望。 「時間疾病」在日常活動中蔓延,人們盯著時間,不斷地面臨最後期限、超負荷的職責和要求。

對不切實際的生活方式的種種期望如今已慢慢被人們所接受,但新的醫學研究正在推翻「我們的身體能夠適應異常」的假設。 長期的不平衡已成為影響細胞功能的常見病因,罪魁禍首是長期的壓力和慢性炎症。

如果主要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能被證實,那麼每一種生活方式疾病,包括心臟病、肥胖、高血壓和2型糖尿病等,早在其症狀出現的幾十年前就已埋下根源。 其病源就是由日常壓力所造成的不平衡與慢性炎症。 只是,壓力顯而易見,而失衡和慢性炎症的隱蔽性強,很少有人會注意到。

對於不平衡狀態,阿育吠陀醫學的治療方法是恢復平衡,然後放鬆身心,因為身心會自然偏好保持平衡,這既可應對壓力,也可處理炎症。 在實踐中,我們需要按照自然節律去運動、進補和休息。 一旦這樣做了,晚上就會更易入睡,早上也更易起床,同時還能更輕鬆地保持健康的體重、抵抗垃圾食品的誘惑,甚至能更輕鬆地擺脫幹擾,從而為實現個人目標騰出更多時間。

書名: 改變你的作息,改變你的生活

作者: [印度] 蘇哈斯·克什爾薩加爾,[美] 米歇爾·西頓著

譯者: 孫錦甜

相關焦點

  • 這才是正確調節生物鐘的5個方法:嚴格作息,排除幹擾!
    那麼怎麼調節生物鐘呢?我這裡談幾點具體靠操作的意見。第一點就是嚴格作息。特別是到了5月24號左右那個星期天以後,不少學校,特別是北京學校大部分進入了自我複習階段,同學們不再上課了,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複習、自己備戰這種情況下更要注意生物鐘調節,換句話說更要有一個比較嚴格的時間作息,而且切實做到,這樣培養自己調節生物鐘的能力,有利於自己生理節奏和心理節奏的正常化。第二個調節生物鐘的方法就是學習時間尺度。
  • 假期過度放鬆致生物鐘顛倒 專家建議儘快恢復
    頭暈腦漲,睡眠紊亂綜合症;心神不寧,節日情感失調綜合症;沒有胃口,假日消化不良綜合症;精神渙散,上班恐懼症;疲憊燥熱,旅遊後遺症……春節歡聚、走親訪友歡樂多,身體乏累、心情變差漸漸襲來,從熱鬧到平淡,種種的不適情緒在發酵,這種情緒被稱之為「節日症候群」。
  • 3招教你調回生物鐘
    大自然的生物鐘。本文是由生命領域觀察者紀十進行把關這麼長的假期,是不是有很多童鞋過著過著就成了「美國時差」?白天睡覺,晚上嗨皮,甚至夜裡想睡覺也睡不著,仿佛自己的生物鐘已經適應了晝夜顛倒的生活。開學這幾天,你的生物鐘調回來了嗎?
  • 3招教你調回生物鐘!
    這麼長的假期,是不是有很多童鞋過著過著就成了「美國時差」?白天睡覺,晚上嗨皮,甚至夜裡想睡覺也睡不著,仿佛自己的生物鐘已經適應了晝夜顛倒的生活。開學這幾天,你的生物鐘調回來了嗎?上圖:白天,含羞草的葉子朝著日光張開,黃昏,葉子就閉合起來;下圖:把含羞草放在黑暗環境中,即使沒有光線的晝夜變化,葉子依舊照著原來的晝夜節律張開閉合。圖片來源 Nobelfrsamligen既然這種節律是內源性的,隨後科學家便對生物鐘背後隱藏的各項機制展開了研究。
  • 你的生物鐘還OK嗎?
    唔唔唔,一想到開學上課,有沒有感覺淚眼朦朧,哈欠不斷呢?確認過眼神,就是你在搗鬼,生物鐘小朋友。生物鐘能夠在生命體內控制時間、空間發生發展的質和量。提示時間提示地點維持狀態禁止功能這好像不是我們說的那個生物鐘?我們知道的鐘鍾,是飯點了就要餓,睡點了就想吃的,神奇的身體時鐘。不知道大家有木有一個非常負責的鐘鍾呢?白天,鍾鍾準時催你吃飯追劇,夜晚,鍾鍾逼你早早入夢。
  • 你的生物鐘正常嗎
    生物鐘其實就是生物體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按照人體的生物鐘生活有益健康,但現在不少人作息不規律,生物鐘混亂。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1%的受訪者覺得自己生物鐘正常,睡覺(45.2%)是受訪者認為自己最不規律的一項,89.3%的受訪者認為遵循生物鐘規律生活重要。
  • 你的生物鐘正常嗎?
    生物鐘其實就是生物體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按照人體的生物鐘生活有益健康,但現在不少人作息不規律,生物鐘混亂。45.2%受訪者認為自己睡覺最不規律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的汪雪(化名)很注意生物鐘規律,一直保持著規律的生活,「我從學生時代就一直保持著規律的作息,通常晚上10:30之前就會睡覺,第二天7點起床」。
  • 孩子睡覺黑白顛倒,家長不及時調整會出大問題,調整作息很重要!
    白天上班沒有精神,體質也變差了很多,總是感冒生病,這讓小陳一家非常苦惱。在本案例中孩子睡覺黑白顛倒的行為如何看待?兩個月的寶寶如果出現睡覺黑白顛倒的情況,這屬於睡眠生物鐘顛倒了。淺睡對於寶寶大腦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促進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和代謝。
  • 科學家認為人體生物鐘一天有25小時
    按照一些科學家的看法,這個時候,在你大腦裡的生物時鐘裡,還有多出來的1個小時沒有用完呢。  根據地球自轉的周期,我們過著一天24小時的生活,但我們大腦內的生物時鐘裡,一天卻有25個小時。按照這樣的周期,我們起床、入睡的時間應當以每天一小時的速度後延,而且總有一些時候,我們的生活會變成「晝伏夜出」。  但是,真實生活中,人們總能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你的生物鐘正常嗎-西部網 陝西新聞網
    生物鐘其實就是生物體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按照人體的生物鐘生活有益健康,但現在不少人作息不規律,生物鐘混亂。
  • 學生如何快速的調整生物鐘?這些方法十分管用
    學生如何快速的調整生物鐘?這些方法十分管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鐘,很多人覺得每天都是差不多同一個時間點醒很神奇,但這都是生物鐘在發揮著作用,但是如果你的生物鐘突然混亂了,又該如何的快速調整回來呢?下面是小編的一些方法。學生快速調整生物鐘方法一1、飲食要清淡,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 老師您好,作為大學生有時作息不規律,請問您對"養成"好的生物鐘有...
    X 老師您好,作為大學生有時作息不規律,請問您對"養成"好的生物鐘有什麼建議嗎?
  • 生物鐘養生三大措施 生物鐘對人體健康影響巨大
    原標題:生物鐘養生三大措施     人的生命過程是複雜的,又是奇妙的,它無時無刻不在演奏著迷人的「生物節律交響樂」,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生物鐘。就人體而言,已發現一百多種。生物鐘對人健康的影響非常巨大。
  • 沒有老媽逮著穩定生物鐘,我是這樣做的……
    宅家的第四周,許多人的生物鐘徹底炸了——有的人晚上睡不著,白天起不來;有的人陷入了每天睡 6 個小時起來玩 6 個小時後又接著睡 6 個小時再起來玩 6 個小時的死循環;還有的人白天渾渾噩噩,竟然開始享受深夜辦公的樂趣……
  • 你的生物鐘是什麼「時型」
    如果作息時間和生物鐘經常不同步,人就會疲勞乏力甚至生病。但日益增加的工作、生活壓力,使現代人經常無視自己的生物鐘。   喜歡早睡早起的人如果常熬夜肯定苦不堪言,讓習慣半夜睡的人早起也是很費力的事。為什麼有的人「勤快」有的人就這樣「懶」?英格蘭薩裡大學時間生物學家西蒙·阿契爾博士及其科研組認為,這些都是「內置」好的。基因Period-3可謂決定你是「早起的鳥」還是「夜貓子」的關鍵。
  • 怎樣能快速調整自己的生物鐘?
    怎樣能快速調整自己的生物鐘?現在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的作息時間越來越亂了,其實很大一部分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確實現在影響我們早睡的因素越來越多。那麼如果你的生物鐘已經變得不正常了,如何把它調回來呢?下面是小編總結的一些快速調整生物鐘的方法。
  • 節後應調整兩個生物鐘
    原標題:節後應調整兩個生物鐘  據新華社電春節長假即將結束,上班族即將轉入到工作和學習狀態中。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專家提醒,此時需要把握好精神狀態和胃腸道生物鐘的調準。諸多反常的生活方式,擾亂了人體的生物鐘,直接影響人體各系統、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此時人體內部的抵抗力下降,各種疾病會乘虛而入。   專家建議,要想馬上從假日鬆弛的狀態轉入到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中,必須有個短期休整,恢復工作時的起居時間。可以利用長假最後一天好好睡一覺,把顛倒的生物鐘調整過來。專家還支招深呼吸應對「上班恐懼」。
  • "生物鐘"到底是什麼?它是怎麼知道一天有24小時的?
    他們研究發現,當人的生物鐘與地球旋轉保持同步時,最為健康。那麼,問題來了,「生物鐘」到底是個什麼東東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生物鐘」它到底是什麼?生物鐘,它好比我們身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生物鐘控制著我們的晝夜作息,控制著我們的生理狀態適應個環境。生物鐘預期並調控我們的生理以適應日常中的不同階段。
  • 生物鐘調整需要多少天?如何調節人體生物鐘
    生物鐘調整需要多少天?如何調節人體生物鐘生物鐘又稱生理鍾。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通過研究生物鐘,目前已產生了時辰生物學、時辰藥理學和時辰治療學等新學科。
  • 如何快速調整生物鐘?恢復正常生物鐘的辦法
    如何快速調整生物鐘?恢復正常生物鐘的辦法生物鐘是指我們每個人的作息習慣,當我們長時間按照一定的規律去休息工作時,在某一時間就會不自覺的去完成,不論我們的生活習慣的好壞。如很多學生凌晨三四點鐘才會睡覺,那麼他在其他時間就很少會感覺到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