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規則
MMM於2015年4月進入中國金融互助平臺。打著「普通人的社區,互相之間無私幫助」的旗號,讓會員利用平臺匹配功能主動轉帳。遊戲原則是,一開始玩家需要投入一筆60元至6萬元的資金,稱之為「提出幫助」。給錢方「提出幫助」與得錢方「得到幫助」實行金額對等的匹配。成功後,給錢方主動匯款給對方帳號,實行「互助」。只要在平臺上操作,人民幣將自動轉為平臺規定的「馬夫羅幣」實行交易。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會員「提出幫助」半個月後,就能以「得到幫助」的形式獲得15%的收益,平均每天收益1%。如每周操作,半月後還能有額外3%的獎勵。
MMM金融互助平臺還有一個規矩:只要成功介紹別人來玩,就可成為「領導」,別人註冊後每提出一筆幫助,自己能獲「領導獎」15%。
遇騙子單
3月29日,是李超傑(化名)在M M M平臺上的半月結提現日。早上8點多,他點擊「得到幫助」選項。「以往都是秒配」,他說,以往只要一點擊,馬上就能匹配成功。然而這天他一直刷新,遲遲沒配上,直到上午11點,才終於成功了。
眼看收益到手,接下來就是等其他會員轉款給他。然而,這次的會員帳號看起來不太正常,要麼沒留手機號,要麼名字就是「請聯繫Q Q號……」。轉款時限48小時過去,李超傑並沒有收到任何轉帳。他意識到遇到了騙子單。如今近一個月過去,這筆款項依舊沒有下落,被平臺凍結了。
3月14日,李超傑曾在平臺上「提出幫助」,拿出6萬元「幫助他人」。7天後,這筆幫助款項與另外幾個希望「得到幫助」的帳號「匹配成功」,他將共6萬元轉帳給那幾個帳號。李超傑想著只要等到半月期限一到,就能「得到幫助」,即獲得這筆6萬元連本帶息的收益。
半個月內他成功了兩筆,但想不到第三次卻失敗了。在平常交流的幾個微信、Q Q群裡,李超傑發現大部分人都遇到和他一樣的情況。匹配成功的騙子單要麼聯繫不上,要麼直接在電話中表明自己的騙子身份。
除了3月14日這筆錢,李超傑在3月21日也投了一筆,後來他總共被凍結人民幣12萬元。這12萬元人民幣,以平臺貨幣「馬夫羅」的形式,變成了一堆無用的數字符號。M M M平臺會員把這些被凍結的貨幣稱為「舊馬」。
4月18日,李超傑在內的40多名廣州受害者,到位于越秀區水蔭路的廣州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報案。他們在該平臺被凍結的金額總數為1007萬元,其中一位男士被凍結了200多萬元。廣州公安回復南都記者,該案已經受理,目前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撈一筆」
「這個道理很簡單,只是互相轉帳,怎麼會有錢支付那麼高的收益?大家都是博一把,祈禱自己不是這個 擊鼓傳花 遊戲的最後一個」。李超傑做股票投資多年,第一次聽說M M M平臺時,就知道這個遊戲風險很大。
今年春節後,一個關係不錯的同事不斷向李超傑提起M M M平臺,他也上網查詢M M M平臺的資料。
「很反感,其實就是一個龐氏騙局,拆東牆補西牆」,李超傑解釋,先幫助別人,別人再幫助自己,平臺裡的錢還是那麼多,收益其實就從遊戲的新玩家那裡來的。
但同事不斷「攻陷」李超傑的內心,拿出自己在平臺綁定的銀行帳號流水帳單給他看。「1個多月,他淨賺十幾萬」,看著同事一臉滿足和自信,李超傑有點動搖。
每天言語攻勢、利益刺激,李超傑最終抵擋不住誘惑,註冊了帳號,「抱著賭博心理,趁凍結前撈一筆」。註冊帳號後,這位同事還主動提出給他兩萬元讓他試水。
3月2日,李超傑提出一筆4萬元的幫助。自己的兩萬,加上同事給他打的兩萬元,「試著玩一玩,2萬塊沒了就沒了」。作為李超傑的「領導」,這位同事馬上獲利15%。
最開始「提出幫助」時,因為不是馬上付錢,在等待匹配的日子裡,李超傑也沒在意。12天過去,平臺提醒他匹配成功,意思是要付錢了。「剩下不到3天就可以有收益了」,加上金額不大,他沒多想就轉給了匹配的會員。果然,3天後李超傑按下「得到幫助」,順利獲得本金4萬元和6000元收益。
「等於說3天賺了6000元,錢來得太快了」,李超傑坦言當時按捺不住欣喜,越來越相信這個平臺。但從同事介紹到賺到第一筆錢,李超傑都沒向家人透露半句。
躺著收錢?
讓李超傑放鬆多年理財培養出的警惕性的,還有不斷傳來的「利好」。
另一位遊戲者溫婷(化名)從長期一起投資理財的朋友那裡知道這個平臺。去年9月,朋友徐先生的微信名改成「 3M會員」,鼓勵她加入遊戲,「一起賺錢」。
徐先生解釋平臺並不收取任何費用,純粹是會員之間轉帳,因此不會有平臺卷錢而逃的風險,宣稱平臺零風險。徐先生每天給溫婷轉發各種「3M平臺有多靠譜」、「中國金融資產管理研究院一篇關於3M的訪談錄」的微信文章。
「儘快發展市場,你睡下天天收錢」,徐先生稱拉攏越多人加入,直接介紹人「領導」就可獲15%「領導獎」,而上面「領導的領導」也獲得逐級遞減的獎金。徐先生提出給溫婷墊1000元,讓她試玩。拿到收益了,溫婷信了。
進入平臺的會員,幾乎都會被拉進不同的微信群、Q Q群。「每天發誰誰誰又在平臺成功獲利多少錢的截圖」,溫婷漸漸也被各種宣揚3M平臺的微信文章說服。
每筆「得到幫助」成功後,會員被要求寫封「幸福信」,否則會被踢出平臺。群裡不斷重播幸福信模板,一旦提交給平臺,平臺就會在主頁滾動展示不同會員的幸福信。
炒股多年的李超傑,在平臺凍結資金的前幾天,還被鋪天蓋地的利好消息轟炸著。但他這時已有一種直覺,「當股市鋪天蓋地出現各種利好消息、分紅、高位時,其實就是危險的訊號」。但「當時還出現抽獎,最大獎是房子、500萬美金等」,和股市不一樣,各種群裡接連不斷的信息轟炸,李超傑坦言自己的警惕性被磨滅,被「洗腦」了。
二次崩盤
這不是M M M平臺的第一次崩盤。去年年底,會員資金就曾被凍結。溫婷去年11月21日投入6萬,同年12月初接了騙子單。
本來48小時內轉帳成功,在各位匹配的會員帳號前應該出現綠色的鉤,然而因沒完成轉帳,這些在他們看來是虛假的帳號前都打著大大的紅叉。這意味著,他們在平臺裡的「馬夫羅幣」,全部成了無用的數字。
第一次資金被凍結後,溫婷的「領導」還使勁勸她繼續投錢,「說是有機會把凍結的錢激活」。
平臺公告稱,只要再繼續「提出幫助」,可以隨機釋放本次所投金額的10%,即投入5萬,有機會可以釋放5000元。「意思即為了激活10萬塊,我要投100萬,且只是 有機會釋放 」,溫婷聽到消息壓根沒打算試。平臺宣布重啟後幾個月,確實有人又在平臺獲利,例如李超傑。溫婷在今年3月也再次投錢進平臺,想不到又碰上了崩盤,兩次共損失16.8萬。
今年3月底,群裡傳來資金被凍結的消息,這讓李超傑惴惴不安。他從3月29日起,每天用手機不斷刷新,盯著平臺上自己的「舊馬」,「做夢都想著哪天起來就看到 舊馬 激活了」。雖然損失的12萬對李超傑來說並不是不可承受「但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
這個道理很簡單,只是互相轉帳,怎麼會有錢支付那麼高的收益?大家都是博一把,祈禱自己不是這個「擊鼓傳花」遊戲的最後一個……就是一個字「貪」,還是蹚了這趟渾水。
———MMM平臺廣州會員之一李超傑
幕後
起底MMM
南都記者獲悉,MMM金融互助平臺源自俄羅斯,這個金融遊戲早在1997年就已被俄羅斯政府質疑,2003年,後其創始人馬夫羅季曾被捕。去年該平臺侵襲中國,據內部玩家稱,平臺如今在中國有700萬個註冊帳號,其中金額數目不容小覷。
俄羅斯創始人曾因詐騙入獄
據媒體報導,1994年,俄羅斯人謝爾蓋·馬夫羅季三兄弟創立M M M股份公司,註冊資金僅10萬盧布(當時約合1000美元)。通過廣告宣傳其高額回報,後有數百萬人加入。
不久,俄羅斯政府質疑M M M承諾的高額回報,宣布不保證投資這家公司的安全性。1997年,平臺崩塌,公司破產,按俄羅斯新聞社估算,馬夫羅季三兄弟創建的MMM公司騙走了500萬名投資者資金,牟利達15億美元。據俄有關部門通報,2003年,M M M創始人謝爾蓋·馬夫羅季被俄當局指控犯有詐騙罪,並判處4年6個月有期徒刑。
刑滿釋放後,謝爾蓋·馬夫羅季在中國重操舊業。去年4月他建立「M M M C hina」網站。目前,該網站藉助Q Q、微信、社區論壇等大肆傳播,宣傳的核心內容是「該組織去中心化,不存在跑路風險,投資者投入的資金等於是金融互助,投資一個月後可獲得30%的月收益」。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報導,俄羅斯金融監管局局長尤裡·奇漢欽曾在「金磚國家經濟的風險與挑戰」會議上表示,擔心謝爾蓋·馬夫羅季創立的「M M M金融社區」在中國的平臺崩盤。
四部門曾預警該平臺非法
據了解,去年4月以來,謝爾蓋·馬夫羅季的M M M「金字塔」在中國利用代理拉攏會員的形式不斷擴張。會員表示,網站的域名地址不斷在更換,只有通過加入相關的Q Q、微信群才能了解最新網址。如遇到崩盤、凍結等特殊情況,平臺會開設騰訊Q T聊天室,所有會員可加入聊天室「開會」,但並不能發言。會員反映,聊天室內由一名說俄語的名叫N ick(尼克)的男性發言,旁設一名中國翻譯。針對最近這次崩盤,該平臺「官方會議」稱是中國的領導撤資,導致資金運轉不周。
去年11月,中國銀監會、工信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四部門曾發布「以 金融互助 名義投資獲取高額收益風險預警提示」的公告。公告沒有點名M M M金融互助平臺,但其中提到的運作方式與M M M平臺一致。
據新華社2016年1月21日報導,1月18日,以上四部門曾發布風險提示,「M M M金融互助社區」及類似金融互助平臺和公司未經工商部門註冊登記,系非法機構,具有非法集資、傳銷交織的特徵,提醒投資者高度警惕。
「仿盤」不斷出現
目前,M M M平臺在國內已崩盤兩次,會員資金被凍結。會員表示,通過不同代理宣傳,已不斷出現與MMM平臺相似的「仿盤」。「即使網上負面新聞遍布,但是還是有玩家加入,也有老玩家不死心」,李超傑稱介紹他入平臺的同事如今仍抱有希望,認為平臺還會重啟,激活凍結的資金。
李超傑在加入MMM平臺前,也對平臺原理和弊端有所了解,「就是一個字 貪 」,他說自己還是蹚了這趟渾水。
律師說法
該互助平臺核心即非法集資
關於金融互助平臺等類似網際網路金融法律問題,南都記者採訪了法大大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法務官梅臻律師。「類似的金融互助平臺,實際上是非法集資」,梅臻表示。
梅臻稱,繁複的以高利潤為餌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其實有不同的偽裝,「把自己包裝成四不像」,以此打法律的擦邊球。但經過調查,可以發現這些金融平臺的核心運作模式,大多數就是非法集資。
「脫掉偽裝的外殼,其實質行為都能套用現行的法律」,梅臻稱,目前的狀況是,金融這塊,國內實行分野監管,如果不將平臺原理梳理清楚,很難確定到底歸誰管。
此次MMM金融互助平臺,除了具有非法集資的特徵外,還有傳銷性質。「如果你是受害者同時也是組織者,拉攏別人加入,可能會觸犯刑法」。梅臻解釋,根據數額的多少,有可能會觸犯非法集資罪。另外,受害者事先對平臺原理知情與否、故意與否,也是界定是否觸犯相關法律的標準。
A 06-07版
統籌:黃海珊 採寫:南都記者李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