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額60元-6萬元,每月固定收益30%……」打開「MMM互助金融(簡稱MMM)」的中國官網時,上述被加紅加粗的大字第一時間映入眼帘,刺激著每個訪問者的神經。
近期,這個名為「MMM互助金融」的「理財產品」在網絡上頗為流行,在各大論壇、QQ群、朋友圈中,宣傳MMM的廣告隨處可見。查找微信公眾號,輸入MMM,經過認證的MMM社區、MMM平臺同樣數不勝數。
銀監會、工信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近日也專門就類似的「金融互助」發出風險提示。
那麼,這個打著「互助金融」口號的理財方式到底是何方神聖,真的如其所說不是高風險的投資項目嗎?
澎湃新聞(ww.thepaper.cn)發現,這個幾乎在網絡上無處不在的MMM互助金融社區,似乎根本找不到真正的運營者,也很難找到任何任何實質的項目,惟一能找到的是頻繁變換域名馬甲的官網註冊窗口,以及鋪天蓋地的誘惑人心的30%月收益。至於那些認證的微信號,大多是某某網絡公司認證的,他們大多號稱是MMM運作團隊或者說下線。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MMM官方網站打開不穩定,一些山寨的MMM也已經出現,MMM官方微信公眾號還對此進行了風險提示。
MMM怎麼玩?年化收益23倍?根據該組織對自己運行規則的描述,所謂的「MMM互助金融」是這樣一種模式:MMM把參與者分為「提供幫助者」和「尋求幫助者」,兩者互相配對,投資人先以「提供幫助者」的身份,給「尋求幫助者」提供資金,然後獲得一種名為「馬夫羅」的虛擬物品;15天之後,參與者可以以「尋求幫助者」的身份,與新的「提供幫助者」配對,賣出「馬夫羅」套現。
對會員來說,MMM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其靈活投資、超高收益、短期套現:60元起投,每天獲得1%的利息,15天即可申請套現,最長30天必須出局重新投資。
這種收益率高得不可思議,按照每月30%的利息進行滾動投資計算,其一年之後的本息總額大約是原來本金的23.3倍。
與常見的網際網路金融模式,比如P2P和眾籌不同,MMM完全沒有項目,「提供幫助者」和「尋求幫助者」也不是借貸關係,收益也不屬於投資回報,那麼如此高收益到底如何來呢?
一名參與的人士指出,「它不是靠項目或者產品本身賺錢的,而是靠不斷發展下線來賺錢,其模式簡言之就是『借新還舊』,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參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
而上述每月30%的收益率被稱為「靜態收益」,其僅僅是MMM提供的眾多收益的一種方式,除此之外,MMM主要的收益包括推薦獎和管理獎,這兩項獎金的目的主要是激勵會員推薦其他人加入。
所謂的推薦獎,是指會員如果推薦他人加入,可獲得對方投資金額的10%提成。
而所謂的管理獎,是指在MMM管理鏈中,推薦人被稱為經理,經理可以建立自己的多級網絡,從每一名參與者的投資中提取固定比例的獎金。
按照規則,經理可以從第一層每名投資人的投資中獲得5%的獎勵,第二層獲得3%,第三層獲得1%,以此類推,第六層為0.3%,六層以下為0.01%。
在該體系中,經理自己發展的層級越多獎金就越多,比如,如果一個人邀請了10個用戶進入該系統,並且這些人都進行了投資,那麼他就會自動變成一個"十組經理",可以從這10個人的投資中獲得提成;如果他邀請了100個人,就成為「百組經理」,可以從獲得100人的投資提成;之後還有「千組經理」、「萬組經理」甚至「百萬組經理」等等。
不同等級的經理在MMM網絡中擁有不同動物標誌,最底層的標誌是一隻松鼠,然後是狼、黑豹、老鷹、獅子,最高等級的是一條龍。
另外,為了讓參與者自己能夠主動的傳播MMM,該組織還提供了其他的獎勵,比如會員上傳感謝MMM的文字或者視頻,還可以獲得額外的3%到5%的收益獎勵。
誰在運營MMM中國?金華一家科技公司?按照MMM中國官網介紹,MMM的創始人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大金融金字塔MMM的組織者謝爾蓋•馬夫羅季,2015年的4月他啟動「MMM China」網站。
另據俄羅斯媒體報導,MMM欺詐案堪稱俄羅斯史上最大金融詐騙案。1994年,馬夫羅季以自己三兄弟名字首字母成立了MMM公司,進行股票集資,並在1994年至1997年,騙走500萬名參與者資金,牟利達15億美元。
2003年,馬夫羅季被俄羅斯司法部門抓獲,並以竊取參與者巨資、偷稅、偽造文件和大規模欺詐的罪名被起訴,最終獲刑四年半,於2007年出獄。
不過,從2011年開始,馬夫洛夫又重操舊業,他改造出了變種產品MMM2011和MMM2012,在俄羅斯、白俄羅斯、印度等多個國家重築「金融金字塔」。
雖然MMM在中國發展迅猛而且會員眾多,但是關於該組織在國內的運營者到底是誰,卻是一個謎團。
在MMM的中國官網上,謝爾蓋•馬夫羅季的頭像被置於首頁醒目處。但分析人士認為,MMM在中國肯定不是馬夫羅季運營,因為謝爾蓋•馬夫羅季此前在報導中承認,由於詐騙案纏身,自己被禁止離開俄羅斯。
與謝爾蓋•馬夫羅季頻頻見諸報端相比,MMM在中國的運營者非常神秘。
此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發現,該組織設立了多個位於境外的網站作為官網,這些網站均位於美國或者香港,從工信部無法查詢到相關的備案信息,在其官網頁面上沒有運營者任何的聯繫信息。不過,正式註冊帳戶,即帳戶運作會進入一個名為MMMoffice的網站。
澎湃新聞發現,MMM官網列明的的微信公眾號(chinammmnet)認證為「金華智慧生活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根據全國企業信息查詢系統,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2月11日,註冊資本為100萬元,有兩名股東,名為「吳棟梁」和「陸建」;辦公地址為金華市金東區李漁東路,經過查詢,該地址目前是一家報關公司的辦公地址。
這個「金華智慧生活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還號稱運營著MMM中國的客服和培訓系統。
根據記者獲取的一封招聘啟事,其招聘的客服並不在線下,而是在網絡上工作,主要工作是解答會員諮詢問題,並進行微博、QQ、微信等推廣。該公司表示以美元支付客服薪資。
在培訓方面,該公司運營著一個名為「MMM經理培訓學院」(
編註:mmmschool.com,經查詢,該網站註冊人為Wu Dong Liang,註冊郵箱為wdljinhua@hotmail.com)的網站,該網站位於美國,主要工作是招收會員,培訓他們如何推廣MMM。據稱,該網站此前已經進行了六期的培訓,每次招收1500人。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微信公眾號11月17日還就銀監會風險提示,專門發文進行了反駁:
特別強調國內出現了一些山寨和仿盤,且不少山寨不到半年就跑路或取不出錢,提醒投資者要注意風險。該文對銀監會風險提示進行了逐條解讀,稱將有完善模型和系統設計來應對風險,還特別提及當用戶增長率下降時,將會重新調整利率,以保證系統運行。MMM網站、客服、培訓體系的背後是一個強大的運營團隊,但該團隊如何獲利也是一個謎團。
雖然MMM號稱資金的流動不經過平臺,因此不接觸錢,但這一點被很多分析人士懷疑。他們指出,MMM的流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組成就是「協調員」,其工作職責就是負責把投資者和提現者進行配對。「利用協調員的機制,MMM的管理者可以優先匹配自己的帳戶進行提款,另外,雖然有所謂「馬夫羅」的限制,但後臺修改在技術上毫無難度。」
誰在縱容MMM傳播?在進入中國後的最初一段時間裡,MMM只是小範圍進行傳播,但藉助發達的社交網絡,打著網際網路金融幌子的MMM迅速擴散。從7月起,全國各地陸續出現該組織活動的蹤跡。
在擴散方式上,MMM主要通過網絡進行傳播,常見的媒介包括社區論壇、QQ群、微信、貼吧、新聞網站、搜尋引擎等等。從傳播鏈條看,QQ、微信和搜尋引擎是MMM最主要的擴散渠道,而相關運營機構也均對其採取默許的態度,放任其發展。
比如,在微信中就有許多宣傳MMM的公眾號存在,而且不少還帶有微信認證的標誌。微信方面稱,這些帳號騰訊已進行合理、謹慎的甄別與書面核實。
而在搜尋引擎百度上,以MMM為關鍵字進行搜索,也可以發現大量推廣的連結,其中不少也被百度添加了藍V標誌,按照百度的說明,帶有該標誌的網站屬於有基礎信譽積累、可瀏覽訪問的網站。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工信部的域名信息備案管理系統中查詢的結果是,這些網站沒有任何備案記錄。
在淘寶中,也大量存在出售MMM平臺源碼、系統開發的店鋪,並且不乏購買者。
甚至一些媒體也成為MMM宣傳的工具,不少知名門戶網站、報紙新聞網站都刊載了鼓吹MMM的文章,甚至有一些以新聞報導的形式出現。
那麼,到目前為止,MMM在中國的參與者有多少?關於這方面的數據,沒有精確的統計數字。
雖然這個數字無法核實,但是澎湃新聞發現,僅在QQ上就存在超過300個相關的MMM群,其中大部分是人數爆滿的2000人超級大群,因此可以估算QQ群中聚集的參與者至少在50萬人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的渠道,人數還會更多。
相對於參與人數,MMM涉及的金額數目更是神秘,由於去中心化的交易方式,就連那些MMM團隊經理都無法估算。
不過,由於MMM採用比特幣進行交易,外界仍然可以從比特幣上窺得冰山一角。有網友爆料聲稱,僅MMM一個被暴露的比特幣帳戶中就發現交易了接近290萬個比特幣,按照當前每個比特幣2500元粗略計算,其總價值超過70億元。
龐氏騙局?伴隨著MMM在中國的發展,質疑其為傳銷和龐氏騙局的聲音也隨之而來。
但對MMM的參與者來說,他們有說服自己的理由——即便是龐氏騙局,只要早期殺進來,在崩盤之前退出,也能賺大錢。「我們就是要利用規則,保證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參與。不過速度要快,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把身家性命投進去。」在某論壇上,面對質疑時,一名MMM的參與者這樣解釋他的動機。
在圈裡,崩盤這樣的話題並不被大家所忌諱,「一定會崩盤,唯一的問題是何時崩盤。」在諸如「中國MMM貼吧」這樣的討論區中,「MMM能堅持多久」是經常出現並引起爭執的話題。
「春節前就會崩盤。」一名悲觀的參與者認為,「投資MMM無非為了賺錢,年底到了,肯定很多人想著把投資拿回來,一旦大家都擠兌,系統就完蛋了。」
而另外一名參與者則認為,MMM至少還能堅持一年,問題的關鍵關鍵看政府什麼時候出手整治。
對於MMM,目前政府監管層面鮮有實際行動,不少身處監管機構者表示無奈。
面對舉報,浙江某地的市場監管局發言人說,他們除了上報並沒有其他的措施,「因為網絡技術、區域管轄權以及傳銷性質等諸多因素,調查取證困難很大。」
針對MMM的定性和處置,也沒有定論。
雖然11月11日銀監會國家處置非法集資部級聯席會議辦公室(簡稱處非辦)在銀監會官網發布了一則對MMM的風險預警提示,稱「此類運作模式違背價值規律,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繫,一旦資金鍊斷裂,參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但處非辦人士11月16日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對於MMM是否可以判定為詐騙,尚缺乏相應的證據,無法將其定性。
該官員表示,按照以往處置相關事件的步驟,只有接到受害者報案,處非辦將其移交給公安部門,公安部門才能去立案,將其定性為非法詐騙進行查處。
監管機構也在努力,其正在鼓勵公眾提供線索,處非辦在11月11日發布的風險預警提示公告裡,表示「對掌握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
但上述官員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透露,目前沒有接到有關MMM的受害者報案,所以不能對MMM採取進一步的動作,「目前我們只能進行風險提示,儘量提示公眾不要參與,防止被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