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小娟 實習生 嚴童靜 張詩奇
「我一聽見800米的哨聲就腿軟......」
「當我知道過兩天要體測的時候,我突然心跳加速,我懷疑我是不是身體出問題了,嚇死我了哇!」
「我晚上睡覺夢見要測800了,突然一陣心跳流汗,猛然驚醒發現是夢,我太難了......」
「體測完我差不多是廢了」
近期,河南省內各家高校大學生的微博、微信、QQ空間,紛紛被這種「連珠妙語」刷屏,這就是他們面對每年體能測試的真實感受——恐慌。
體育課不及格,大學不能畢業,是真的!
臨近歲末,11月底、12月初,正是全國各高校進行體能測試的時節,河南的高校也不例外。
對於在鄭東新區龍子湖高校園區某高校就讀三年級的學生小靜來說,剛剛結束的體能測試簡直令自己「要崩潰」。
「我一聽見800米的哨聲就腿軟......」
在結束了半天的體測之後,小靜感覺自己像是被掏空了身體,一動不想動,連續幾天都感覺小腿酸沉,上樓梯都費勁,就是因為跑了800米的緣故。
和小靜一樣不喜歡跑步的女生大有人在。
據最近的一份媒體調查問卷顯示,在所有體測項目中,女生感覺最難的就是800米,而男生感覺最難的則是引體向上和1000米。
作為天之驕子,大學生的言行舉止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當下的潮流和風尚。
在如今的大學校園,一邊是名目繁多的運動社團飛速發展,另一邊則是不願運動的「懶癌患者」一抓一大片。
兩種現象的共存,正是如今中國年輕一代群體生活狀態的真實寫照。
前不久,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其中「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的要求再次聚焦大學生體質健康。
這意味著,以後大學生體育「掛科」也可能會影響正常畢業!
對此,鄭州輕工業大學體育學院石立江教授給出了精闢的剖析:「咱們的教育一直在強調,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其中的『體』和『勞』都是運動的表現形式,尊重體力勞動,培養運動愛好,才是每一名大學生甚至是每一名學生的必修課,現在看來,效果並不是很理想,還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引導。」
「運動讓我找到了自己的最佳點」
自從入冬以來,天氣越來越冷,天黑的越來越早,夜晚氣溫也越來越低。
位於科學大道的鄭州大學操場跑道上,力學院2018級的呂贏政剛剛做完熱身運動,一個深呼吸,將夜晚冰冷的空氣吸進肺部,連做幾個深呼吸後,呂贏政開始了今天的跑步計劃——每天五圈。
從高中到大二,整整三年,他幾乎每天如此。
和呂贏政一樣,步入大學後,很多學生的運動生活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擁有相對充足的課餘時間,大學生們在運動與否面前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緩解壓力和減肥是大學生們開始運動的兩個主要原因。
「跑步對於我來說已經成了紮根到骨子裡的一部分,」呂贏政笑著說,「每天不跑步就感覺缺了點什麼。」
最初選擇跑步,呂贏政是為了緩解壓力。
升入大學,作為理工科的學生,專業課程節奏極其緊湊,想要跟上課程進度,除了預習與複習之外,還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做練習。
除此之外,作為班委與年級長,呂贏政還要擠出本就不多的時間處理繁雜的事務。
高票當選年級長,成績在年級中也是名列前茅,贏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時,也面對著相當的壓力。
他說,剩給自己的時間本來就不多,跑步時,他更願意什麼都不想,只是靜靜地感受風划過耳邊的聲音。
當精神因為種種事情疲憊時,跑步獨處的時光給予了他莫大的安慰。
像呂贏政一樣的堅持運動的同學還有很多,來自駐馬店黃淮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宮天祥同樣非常熱愛健身,一閒下來就會泡在健身房。
(宮天祥在健身房)
「健身房裡的每一個器材都好像是我的朋友,它們知道我的喜怒哀樂,知道我的情緒變化,我太熱愛健身了,我幾乎不敢想像我的生命中沒有健身會變成什麼樣子。」
宮天祥說,健身給予他最大的禮物便是使他找到了自己最好的狀態,每一次在跑步機上的汗如雨,一次次突破自己的速度都讓他異常快樂。
也許是運動教會了宮天祥如何去學習,偶爾覺得壓力太大學不下去的時候,去健身房跑一會兒就會好很多。
宮天祥說:「我想我生活中任何難以解決的事情都可以在健身的過程中找到答案,因為在我突破極限的時候,整個人都會變得異常冷靜,那是我最佳的思考時間。」
開始健身以後,學習更有動力了,生活也更加有規律,因為每天都要安排好學習和健身的時間,這也就鍛鍊了自己的時間利用和規劃的能力。
此外,「通過汗水和努力訓練來塑造身體,看著自己的體型一天天飽滿起來,心裡會有一種自豪感。」宮天祥說。
「我的人生已經因運動而完全改觀了」
比板寸略長的短髮,在站立時仍然保持著筆挺,工裝風寬鬆外衣下,孫昊澤的結實的肌肉若隱若現,他是鄭州大學文學院2018級的學生,在鄭大健身圈裡,他也算是小有所成的健身達人。
(孫昊澤)
孫昊澤從一開始接觸健身是為了減肥,而減肥的目的,則是追求自己心儀的女孩。
「我當時體重比較大,人也很矮小,就想著至少喜歡人家,自己要先變得好看一點。」孫昊澤說,「通過健身,我目前已經減掉了近40斤。」
有氧運動、無氧運動,卷腹、平板支撐,每周五小時的健身時光讓他雖然最後並沒有與喜歡的女孩在一起,但孫昊澤逐漸愛上了健身。
(孫昊澤在健身房)
「通過健身,我覺得最寶貴的是讓我養成了一個可以長期堅持下去的習慣。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自律給我自由。」孫昊澤笑著說。
和他一樣切身感受到「自律」好處的還有郭思凡,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學專業的一個女生,今年大二。
在女大學生裡面,思凡的身材算是非常不錯的,走在路上經常會有人「行注目禮」。
其實,在她剛步入大學校門的時候,可是一個標準的圓潤版女孩。
「有一次和朋友出去逛街,恰逢商場有個兒童模特走秀活動,那裡圍了一群人,我走近看,大家都在討論一個十歲的小姑娘,她真的特別漂亮,當聚光燈照在她的身上,她自信的步伐和迷人的微笑真的讓我停下來開始思考了。一個十歲的小姑娘都那麼漂亮,享受著大家誇讚,自信的微笑讓我一個20歲的胖女孩感到自卑。」
那之後,郭思凡就決心減肥。
跑步減肥期間她放棄了很多次,也重新開始了很多次。
後來,期末考試成績出來,成績不理想,她頓時覺得自己的生活一團糟,活得很失敗,成績不好,體重不像個女生。
她自己想了一整晚,第二天就制定了一套減肥計劃,決心認真執行,絕不放棄。
她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什麼時候跑步,什麼時候背單詞,什麼時候看專業課知識等等。
終於,一個月過後,她的形體發生了驚人的改變,這也給了她繼續堅持的動力。
(資料圖,文圖無關)
突然有一天,她覺得自己跑步似乎不全是為了瘦,她已經不知不覺間喜歡上了跑步流汗的自己,跑步已經成為了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跑步讓她快樂,讓她在學習上更有動力,在生活中更加遊刃有餘,「我覺得我的人生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正如孫昊澤和郭思凡切身感受到運動的樂趣一樣,河南省體育局群眾體育處處長趙峻一直致力於讓整個河南可以湧現越來越多像他們一樣熱愛運動的人。
「咱們每個月、每周,在全省各地都安排了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健身活動,就是想讓更多人愛上運動,你不愛跑步可以愛羽毛球,不愛羽毛球可以愛登山,不愛登山可以愛遊泳,總有一種運動適合你自己。只有全民健康才有全民小康,健康從哪裡來?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同健康從運動中來,熱愛運動的人越多,咱們的幸福指數也就越高。」趙峻說。
「運動是我和朋友交流的最佳渠道」
「砰——」新鄉某所高校的羽毛球場上,旅遊管理學院2016級女生孫昶小腿肌肉收縮用力,猛地蹬地跳起,右手大幅度揮舞,嫻熟地將羽毛球拍了出去,羽毛球在空中劃出一道漂亮的拋物線。
周末的閒暇時光,孫昶約了自己的好友一起來到了羽毛球場。
(孫昶手持心愛的羽毛球拍)
傍晚的夕陽灑在她微黑的皮膚上,給她鍍上了一層金色。
在自己的圈子裡,孫昶堪稱運動全能,她涉獵廣泛,桌球、籃球、長跑樣樣精通,但最喜歡的運動還是羽毛球。
她與羽毛球結緣在初中,那個時候,她周圍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會一些運動,但只有羽毛球是他們運動的交集。
於是,放學後,周末裡,孫昶常常會和自己的朋友三五作伴,打上幾個小時的羽毛球。
對於她而言,羽毛球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她與朋友們溝通交流的渠道。
從初中到大學,孫昶逐漸將羽毛球變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我喜歡把羽毛球打得又高又遠,每當我跳起來時,身體好像每個毛孔都呼吸著空氣,整個身體就是一個整體。」
「加油!加油」「好球!」
來自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學專業的張康同學激情昂揚地喊著號子,自進入大學便加入院足球隊,迄今為止已經兩年多了,已成為院系足球圈的風雲人物。
這幾年來球隊每天都會有訓練,張康同學一次也沒有缺席過,無論寒冬還是酷暑,他一直在堅持。
從剛開始的替補隊員一步步成為主力隊員,現在又增加了一項任務——做學弟學妹的學長教練。
記者問他為何如此喜歡,他不加思索地說,「我喜歡和隊友一起拼搏的痛快」。
正值院系對抗賽,張康和他的隊友為了院系榮譽而加強訓練強度,膝蓋的損傷也因為日復一日的訓練慢慢地顯現出來。
每次訓練結束之後他就會自己塗藥按摩,第二天依舊激情澎湃地奔跑在綠茵場上。
「起初我去醫院看醫生,醫生就會幫我塗藥按摩,後來看的多了,我就學會了醫生的按摩手法,自己在宿舍就能按摩了。」張康說。
不一樣的聲音:不跑步的夜晚真的很美
有正有反,有勤有懶。
有喜歡運動的大學生,自然也有不喜歡運動的。
近期,鄭州某幾所高校的某幾個院系的學生做了一次網絡問卷調查,承認自己不愛運動的學生佔到了大多數。
「我真的認為,不用跑步的夜晚太美了。」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鄭州大學文學院2017級的阿爽(化名)已經放棄了運動。
從小到大,阿爽最痛苦的時刻就是每個學期一次的800米長跑。
為了讓自己測試之後不那麼痛苦,順便減肥,摸著微凸的小肚子,阿爽握緊拳頭下定決心要將減肥計劃進行到底。
進入大三後,從開學到現在,阿爽前前後後進行了實行了四次運動打卡,但是無一例外,沒有一個可以堅持過三個星期。
(資料圖,文圖無關)
她掰著指頭一個一個算:「早上晨起跑步堅持了3天,後來因為天氣太冷起不來床放棄了;堅持夜跑,但是晚上總是有各種各樣的事情,不是開會就是趕作業,而且跑步要先去換衣服,跑完之後要衝澡,之後再去就來不及了;辦了健身卡,但是平日已經很忙了,周末還要佔用大塊的時間,最後低價轉讓給別的同學了。」
回想起自己的第四次夜跑計劃,阿爽感慨萬千:「400米的跑道,當時我每天晚上跑5圈,跑了整整13天,差不多過了最痛苦的時期,跑完就發朋友圈,真的特有成就感。但是接下來因為生理期不得不中斷了一周,然後就再也跑不動了。」
阿爽的眉毛微微皺了起來,露出了一絲無奈的微笑,「沒辦法,不跑步的夜晚實在是太美好了。」
「懶癌患者」催生了新的校園經濟
比阿爽更甚,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小V稱自己為「資深懶癌患者」。
完成中考高考目的性極強的考試之後,小V在大學終於「放飛自我」,除了為考試而被「逼上梁山」,她逐漸「退化到」除了體育課外很少運動。
談起如何減少運動量,小V頭頭是道:「在宿舍放一箱牛奶,一箱手撕麵包,早餐就解決了,平常上課能騎電動車堅決不走路。」
寢室在六樓的她,因為不想下樓,甚至放棄了用「美團」或者「餓了麼」等外賣軟體,取而代之的是一款名叫「俺來也」的APP。
這款風靡高校的APP實現了從校內食堂送到寢室床頭,送餐員全部為在校學生。
「點外賣還要下樓取餐,我用這個APP,可以直接將飯送到床邊。」
(資料圖,文圖無關)
除了周六周日,小V幾乎保持著宿舍與教室之間兩點一線的行程安排。
小V說,自己周圍的女生都不怎麼運動,只不過沒有像自己一樣很極端。
為什麼不喜歡運動呢?小V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作為一名00後,我的日常幾乎就被學習充斥著,小學時候,我最多甚至同時進行著五個興趣班,作文、奧數、英語、美術、書法,一直到初二,還維持著數學和英語補習班,到了高中,被高考壓力逼迫著,更沒有時間運動了。」
小V認真地說:「如果從小到大生活中就沒有運動的存在,我又怎麼能一下子喜歡上運動呢?」
像小V這樣的同學在大學比比皆是,某種意義上,他們也促進了懶人經濟的發展。
小V的宿舍樓與學校快遞收發點有著相當的距離,她為此專門加入了學校的代取快遞QQ群。
「2元一個快遞,送至X號樓X樓X寢室」、「代取快遞,2元1個,5元3個」……群裡,每天大量代取、求代取的信息在群中被發布、被領取。
在群裡,甚至偶爾還會有「求代跑800米/1000米」的信息出現。
老師說:每個人都要愛上運動和勞動
近日,新華社一篇報導稱,2018年全國學生體質達標測試合格率為91.91%,優良率為30.57%;2016年至2018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總體呈現「逐步提升」趨勢。
雖然從數據上說,大學生的體質在逐步提升,但是在許多老師眼中,這還遠遠不夠。
12月初的一個周末,記者在某所高校的體測現場看到,在體育場外停著一輛救護車,隨時待命,以防個別學生發生意外。
(男生在玩酷自行車)
「每次體測,我們都仿佛是用生命在考試」,小靜說。
在各大高校的體質健康測試中,內容大抵包括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肺活量、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800米(女)、1000米(男)等各項。
有些學校採用電子設備進行測試,每測一項成績就會登記在自己校園卡中,測試完之後出體育場大門,就能通過微信小程序進行查詢。
在體測前一周到體測當天,幾乎每個大學生的微博、微信、QQ空間都會被刷屏——
「當我知道過兩天要體測的時候,我突然心跳加速,我懷疑我是不是身體出問題了,嚇死我了哇!」
「我晚上睡覺夢見要測800了,突然一陣心跳流汗,猛然驚醒發現是夢,我太難了」
「體測完我差不多是廢了」
……
妙語連珠,訴苦不斷。
(男生在玩滑板)
據鄭州大學負責體質檢測的王鑫老師介紹,在2018年,鄭大學生的體測達標率為91%,這些數據放到全國還是非常不錯的。
然而,在王鑫老師看來,這些數據並不能真正說明問題。
「現在大學生運動整體參與人數過少,估計十分之一都不足,而且體質越差的學生反而越不願意出來運動,平常也不怎麼鍛鍊。」王鑫說,他關注大學生體質檢測已經有十年,對該領域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和心得。
「我觀察了很久,現在大學生尤其是男生的體質真的很讓人擔心,在耐力、爆發力上表現都很差,甚至很多人連投球都投不進。」說的時候,王鑫有點無奈。
「大學生現在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還沒有認識,白天上課,晚上熬夜,留給運動的時間就很少。再有就是,現在小學、初中、高中的學業壓力太大,本身學生的體質都很差,一動就累。現在最多的就是這種情況。」王鑫說。
對此觀點,鄭州輕工業大學體育學院的石立江教授非常認同,「從社會上來講,中國人還沒有形成健康的運動理念和成熟的體育文化。許多人都覺得鍛鍊是體力活,太苦了,其實我們平常的取快遞、跑跑腿、打掃衛生做家務,都是一種鍛鍊。適當的勞動和運動都是健康的,如果說一個孩子懶惰,那就是他(她)的體育教育沒有完成,小學生能不能自己背書包?大學女生能不能打球的時候不讓男生幫忙撿球?男生能不能自己打掃衛生做做家務?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勞動積累起來,就是一次次的鍛鍊,德智體美勞才能真正的全面發展。」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