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沿海與江蘇沿海,為何地形地貌差別這麼大,原來這才是真相

2020-12-05 鄒春蓮華

山東省和江蘇省是相鄰的省份,兩個省有很大的不同,最明顯的區別是海岸線,整個山東沿海地區丘陵多,江蘇沿海地區海灘多,山東沿海地形,山東沿海地區主要指山東半島,古代世紀,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連接在一起,這個地區由於火山噴發和地殼運動形成了很多山地。

渤海區域因地殼運動而陷落,海水倒流形成了渤海灣,所以山東和遼東形成了半島地區,山東半島上的山地自然變成了丘陵,江蘇沿海地形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這個外力作用大家都不清楚,主要是淮河、黃河兩條河流帶來的泥沙沉積、沉積作用,形成的地形多為衝積平原、河的三角洲、川跡湖等。

淮河發源於河南桐柏山,最早流入黃海,從淮河發源,河流短,坡度大,流域內降水率大,洪水季節砂土非常多,河流把上遊的泥沙運到河口沉積,最後,形成了江蘇沿岸平原地形,山東省是海洋港經濟十分發達的省份,國內港口眾多,且海岸線曲折,江蘇省陸地和海洋轉移較為緩慢,沿海港難以形成規模,江蘇省主要港口依賴長江兩岸的沿河港,兩省沿海的地形都是自然形成的,但本質上有天壤之別。

人生就像是一場旅行,你是時候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這個美麗的地方呢?歡迎在下方評論。

相關焦點

  • 江蘇的「經濟大省」,沿海城市卻沒有「飛黃騰達」,這是什麼原因
    旅遊是非常美好的事情,我們可以看到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草,都見證了祖國的進步,有了「中國速度」我們才可以毫不費力地體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你是否會因為這樣的祖國而驕傲呢?江蘇省位於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佔包郵區的半壁江山,但仔細觀察,江蘇省是沿海省份,但省內經濟最發達的蘇州和南京不是沿海城市,而是沿江城市,沒有港口大城市,也沒有有名的海濱城市,像廣東深圳、福建廈門、浙江寧波、山東青島、遼寧大連和華北地區天津,都靠海,江蘇海邊的城市想去連雲港也可能有點知名度,南通向南擁抱上海,那個港口只是內河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 江蘇和海南同屬14個沿海地區,海岸風貌相差如此之大,原因在這裡
    江蘇沿海灘涂我們都知道中國沿海地區多達14個,從北向南包括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等10個省份以及天津、上海、香港、澳門等4個市和地區。在這麼多省份中,遼寧有著名海濱城市大連,山東有美麗的大都市青島,河北有秦皇島,浙江有舟山群島、台州、溫州等,福建有福州、廈門、泉州等,廣東有茂名、汕頭、湛江等,廣西有北海、防城港等著名海洋旅遊城市,而海南全省都是優秀海濱旅遊城市,特別是三亞地區,可謂中國最美的海岸線。
  • 江蘇知名的沿海城市,相比其他旅遊城市比較少,這是什麼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領土面積大的沿海國家。我國位於太平洋西海岸,有著長達1.8萬公裡的海岸線,主要沿海的省份有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在我國的漫長海岸線上,湧現出了不少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優秀旅遊城市,比如遼寧大連、山東青島、威海、煙臺、浙江寧波、溫州。
  • 描繪浙江省沿海6府各要口的海岸地貌地圖《浙江沿海要口全圖》
    《浙江沿海要口全圖》全圖涵蓋範圍:北起自杭州灣北岸與江蘇省交界處,南至溫州府甌江口;西至錢塘江杭州府一帶,東至海,主要描繪了浙江省沿海6府(嘉興、杭州、紹興、寧波、台州、溫州)各要口的海岸地貌。(如:島嶼、暗沙、礁石、江流、城鎮、海塘、沙灘、溪澗等)並標示有航道與水深。
  • 我國地形地貌複雜多樣,我國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單元和地貌類型?
    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個沿海國家,我國東西南北跨度極大,國土面積極為遼闊。從板塊構造學說的角度來看,我國地處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這三大板塊的消亡邊界附近,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對於我國宏觀地形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
  • 揭秘世界上唯一的沿海大沙漠!
    說起沙漠對我們而言都不陌生,沙漠是地球上五大地貌的其中之一。沙漠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乾旱無比的地方,其主要原因就是遠離海洋,身處內陸,降水極其稀少,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的確,從我國的沙漠分布圖上看,可以看到我國的沙漠基本上都是分布在內陸地區,尤其是世界面積第二大、世界第一大流動沙漠,我國著名的坦克拉瑪幹沙漠就位於中亞內陸地區,也就是新疆塔裡木盆地的腹地。
  • 沿海大省紛紛加快高鐵建設 江蘇已組建千億級鐵路集團
    隨著人口向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集聚,高鐵、城際軌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東南沿海的江蘇、廣東等大省紛紛在加快高鐵、城際軌道的建設。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江蘇沿江八市內部交通,近六成是公路,鐵路分擔佔23%。可見鐵路設施建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樹華認為,以前沒有高鐵的時候,因為長江天塹等原因的限制,人員、要素的往來十分不方便,因此才形成了蘇南、蘇中、蘇北相對塊狀的梯次發展格局。
  • 用衛星地圖俯瞰全球,為什麼只有中國沿海有一大片汙染?
    事實上,這還真不是汙染,如果不是汙染,那又是什麼呢?泥沙?我們從衛星圖上可以看得到,在江蘇外海,有大片的黃色區域。這片獨特的黃色區域,這一區域不是別的東西,而是一種特別的海洋地貌——沙脊群,而江蘇外海這一片規模龐大的沙脊群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南黃海輻射沙脊群。
  • [視頻]山東沿海地區遭受罕見風暴潮襲擊
    [視頻]山東沿海地區遭受罕見風暴潮襲擊     從昨天晚上開始,風暴潮逐漸影響山東,位於渤海灣、萊州灣沿岸和山東半島北部沿岸的濱州、濰坊、煙臺、威海、東營、青島、日照等地首當其衝。    記者:這裡是新港船閘,它地處渤海灣的灣底,我們在現場看到,受風暴潮的影響,這裡已經出現了增水,增水的幅度在70到100公分。
  • 在中國55個沿海城市看海!
    營口營口位於遼東灣東側,分布有一塊岬灣型的砂質海岸,而這段岸線上的海蝕地貌比沙灘堆積更引人注目。圖為營口的團山國家海洋公園,海蝕崖、海蝕穴、海蝕拱橋等層出不窮。盤錦在盤錦市遼河入海口的潮間帶上,生長著大量的鹽地鹼蓬,將海灘染成了一片明麗的的紅色,因此又被稱為「紅海灘」。
  • 海平面上升對我國沿海產生嚴重影響
    天津遭受風暴潮威脅    天津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2.2毫米。2004年~2006年,天津沿海海平面都高於常年。天津市區及沿海地區地面高程較低,海平面加速上升已加重了天津沿海風暴潮等災害的威脅。
  • 沿江比沿海更有前途?為何江蘇省一直以來都沒有出眾的港口城市?
    作為我國經濟的第二強省,江蘇也是典型的沿海省份。不過有意思的是,作為沿海省份的江蘇,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反而是南部的長江沿岸地帶,沿海城市中除連雲港之外,其他城市如鹽城、南通的知名度都不算高,和其他省份沿海地區經濟發達的情況截然不同。
  • 海鋼盔笠螺 臺西沿海罕見現蹤
    海鋼盔笠螺 臺西沿海罕見現蹤2016-03-16 09:1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峽漁業網        瀏覽量: 2242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以捕食巖石附著性藻類為生,僅在巖岸地形棲息有海鋼盔之稱的野生笠螺,昨天於臺西沿海岸罕見現蹤,其口感與九孔差不多價格不錯,吸引老饕勤捕食
  • 秦皇島作為沿海第一批開放城市,發展為何卻這麼慢呢?
    另外,秦皇島是我國煤炭運輸專線大秦鐵路的終點港,是我國北方著名海港之一,但是,雖然是這樣的優勢條件,秦皇島和南方沿海城市一樣沒有經濟騰飛的奇蹟, 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 .地形不好良好的地形條件對一個城市發展的作用和頭等艙旅客的作用一樣,雖然不是必須的,但一定能如虎添翼,但是秦皇島明顯很欠缺
  • 颱風利奇馬將登陸山東沿海地區,青島、上海等地機場大面積延誤
    8月11日10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颱風黃色預警: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熱帶風暴級)的中心上午10點鐘位於江蘇鹽城市濱海境內。預計「利奇馬」將以每小時25.3公裡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動,即將移入黃海西部海域。
  • 廣西同樣作為沿海城市,為何經濟不如其他沿海城市,是什麼原因?
    廣西經濟在其他沿海城市中是處於一種落後的水平,其中落後的原因有很多種。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同為沿海地區的廣西省也在奮力的追趕,希望能夠追上社會發展的腳步。廣西省的欽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在很多年以前已經通上了動車。廣西省的一些沿海城市,人均GDP也要遠遠超過廣東省的湛江市和茂名市。
  • 「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徵:山河相間呈南北縱列分布,地勢北高南低
    大陸和島嶼四周都是被水包圍,主要的差別就是面積的大小,而半島是指陸地一半伸入海洋或湖泊,另一半同大陸或更大的島嶼相連的地貌狀態,也就是說半島三面被水包圍,而一面與陸地相連。這三大半島都分布在亞洲的南部地區,也就是西亞、南亞和東南亞地區。
  • 中央氣象臺:颱風「黑格比」將在浙江溫嶺到福建福鼎一帶沿海登陸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記者高敬)記者3日從中央氣象臺獲悉,今年第4號颱風「黑格比」升級為颱風級別,將於3日夜間至4日凌晨在浙江溫嶺到福建福鼎一帶沿海登陸(強熱帶風暴或颱風級),最大可能在浙江玉環到平陽一帶沿海登陸。
  • 廣東省擁有最長的海岸線,為何產鹽量比較低?
    這麼多的食鹽,如果按照來源來劃分,可以分為海鹽、井鹽、湖鹽、礦鹽和巖鹽等,其中海鹽在其中的佔比最高,達到60%,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井鹽和礦鹽佔比約為30%,主要分布在四川、雲南、湖北、湖南、新疆、青海等省區;湖鹽佔比約10%,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等地。
  • 海洋局: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超全球平均水平
    《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上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2011年,我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2.7毫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近3年海平面處於歷史高位。    1980年~201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總體上升了約8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