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理論與政策》(第10版)教材的學習輔導書,本書參考了該教材的相關配套資料和其他教材的相關知識對該教材的課(章)後習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解答,並對相關重要知識點進行了延伸和歸納。課後習題答案久經修改,質量上乘,知海教育特別適合應試作答和臨考衝刺。
第2章世界貿易概覽
一、概念題
1發展中國家
答:發展中國家是指與發達國家相對的經濟上比較落後的國家,又稱「欠發達國家」或「落後國家」。發展中國家的評價標準主要是這個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相對比較低,通常是指第三世界國家,包括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區的130多個國家,佔世界陸地面積和總人口的70%以上。發展中國家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有廣大的市場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有許多戰略要地,無論從經濟、貿易上,還是從軍事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2引力模型
答:引力模型是用來表示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量與兩經濟體的GDP和距離以及其他因素的關係。丁伯根和波伊赫能的引力模型基本表達式為:
Tij=A×Yia×Yjb/Dijc
其中,Tij是i國與j國的貿易額,A為常量,Yi是i國的國內生產總值,Yj是j國的國內生產總值,Dij是兩國的距離。a、b、c三個參數是用來擬合實際的經濟數據。引力模型方程式表明: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兩國間的貿易規模與兩國的GDP成正比,與兩國間的距離成反比。
3國內生產總值
答: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地區)領土範圍內,本國(地區)居民和外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和提供的最終使用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是用來度量一國境內的生產量的指標。GDP一般通過支出法和收入法兩種方法進行核算:用支出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淨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等於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以及企業轉移支付和折舊之和。與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概念不同,GDP是一國範圍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因此是一個地域概念。
4服務外包
答:服務外包是指企業將其非核心的業務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優秀的專業化團隊來承接其業務,從而使其專注核心業務,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對環境應變能力的一種管理模式。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特別是網際網路的普遍存在及廣泛應用,服務外包得到蓬勃發展。從美國到英國,從歐洲到亞洲,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跨國公司,都把自己有限的資源集中於公司的核心能力上而將其餘業務交給外部專業公司,服務外包成為「發達經濟中不斷成長的現象」。
5第三世界
答:第三世界原本是指法國大革命中的Third Estate(第三階級)。冷戰時期,一些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國家為表示並不靠攏北約或華約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詞界定自己。1973年9月,不結盟國家在阿爾及爾通過的《政治宣言》中正式使用了「第三世界」這個概念。
第三世界包括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區的130多個國家,佔世界陸地面積和總人口的70%以上。第三世界國家絕大多數過去都是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或附屬國,它們取得政治獨立後,還面臨著肅清殖民主義殘餘勢力、發展民族經濟、鞏固民族獨立的歷史任務。它們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相對來說,第三世界國家都是不太發達且較貧困的國家。
6貿易協定
答:貿易協定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之間調整它們相互貿易關係的一種書面協議。其特點是對締約國之間的貿易關係規定得比較具體,有效期一般較短,籤訂的程序也比較簡單,一般只須經過籤字國的行政首腦或其代表籤署即可生效。貿易協定的內容通常包括:貿易額、雙方出口貨單、作價辦法、使用的貨幣、支付方式、關稅優惠等。
二、習題
1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是英語國家,兩國的人口規模也相當(加拿大多60%),但是相對各自GDP而言,加拿大的貿易額是澳大利亞的兩倍。為什麼會如此?
答:由引力模型Tij=A×Yi×Yj/Dij得到,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兩國的貿易規模和兩國的GDP呈正比,與兩國間的距離成反比,即GDP不是解釋兩國貿易量的惟一重要因素,距離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考慮到距離,澳大利亞的進出口運輸成本相對更高,因此減少了貿易的吸引力。然而加拿大與一個大的經濟體美國相鄰,並且與美國和墨西哥籤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極大地促進美加墨之間的貿易量,而澳大利亞不與任何一個大經濟體國家相鄰,這使得加拿大更加開放,而澳大利亞更加自給自足。
2墨西哥和巴西各自的貿易夥伴不同。墨西哥主要與美國貿易,巴西與美國和歐盟的貿易量大致相當。墨西哥的貿易量相對其GDP而言很大。用引力模型解釋這種現象。
答:由引力模型Tij=A×Yi×Yj/Dij得到,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兩國的貿易規模與兩國間的距離成反比。所以會出現以上貿易情況主要與兩國的地理區位有關,即墨西哥與美國毗鄰,但是距離歐盟很遠,因此它與美國的貿易量很大。巴西離美國和歐盟都很遠,因此巴西與美國和歐盟的貿易量大致相當。墨西哥貿易量比巴西大,其原因一方面由於墨西哥離大經濟體(美國)近,另一方面由於它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成員國之一。巴西遠離任何一個大經濟體,與它籤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經濟規模都比較小。
3方程Tij=A×Yi×Yj/Dij說明任何兩國的貿易量與其國內GDP成正比。如果這兩個國家的GDP都增加一倍,這是否意味著貿易要增加四倍?
答:根據引力模型,如果兩個國家的GDP都增加一倍,則這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將增加為原來的4倍。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國家的GDP增加一倍,貿易將會增加四倍。
設想一個由四個國家組成的虛擬世界,這四個國家分別稱為國家A、B、C、D。各國佔這個虛擬世界的支出比例見表2-1。假設其中的A、B是兩個大經濟體,各佔這個世界支出的40%;C、D是兩個小經濟體,各佔這個世界支出的10%。同時,如果假設世界的總支出是10萬億美元,那麼表2-1中顯示:A、B兩國的GDP分別為4萬億美元,C、D兩國的GDP各為l萬億美元。
表2-1虛擬世界中的支出比例和各國的GDP
一個國家的GDP是該國銷售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也是該國的總收入。如果A國花掉它所有的收入,其總支出將達到4萬億美元,B國也是如此。對C國和D國而言,它們各自的支出分別為1萬億美元。
表2-2反映的是這個虛擬世界的國際貿易情況。A國的生產總值為4萬億美元,並且要用40%的收入去進口並消費B國生產的產品。這樣,A國從B國的進口量就是1.6萬億美元。表中其他的數據都是根據同樣的方法計算得出。
表2-2各國的出口量(萬億美元)
現在假設這四個國家的GDP均增加一倍,根據引力模型,則每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量將增加為原來的四倍,則表格2-2第一行的數據變為:—、6.4、1.6、1.6。A國的GDP增加一倍後,即原來的兩倍,則變為8萬億美元,小於其從B、C、D三國的進口量(6.4+1.6+1.6=9.6萬億美元),這顯然是不合常理的,A國所有的收入都用於進口消費了(還不夠),根本沒有收入用於消費本國的產品。然而,現實中國家總是把絕大部分的收入用於消費本國的產品。
4在過去幾十年裡,東亞國家增加了它們在世界GDP中的份額。同樣,不僅東亞國家整體的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增加了。而且東亞國家內相互間的貿易也增加了。應用引力模型解釋這一現象。
答:根據國際貿易中的引力模型:
Tij=A×Yi×Yj/Dij
其中,A是常量,Tij是i國與j國之間的貿易額,Yi是i國的國內生產總值,Yj是j國的國內生產總值,Dij為兩國間的距離。
由上式可知,當兩國的GDP份額上升時,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的貿易額會增加,正好解釋了題目中所描述的現象。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過去幾十年裡,東亞國家都是小經濟體國家,說明它們的經濟規模很小,不能大量進口,然而隨著它們越來越富裕,消費需求增加,它們也就能更多地進口了,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也就增加了。雖然東亞國家主要向富國出口,但是現在它們自己成為了富國,互相也就成為了貿易對象,相互間的貿易也就相應增加。當然東亞國家內相互間的貿易增加也與運輸技術的進步和各國之間籤訂的貿易協定有極大關係。
5一個世紀以前,英國的進口產品來自相對遙遠的地區:北美,拉美,亞洲。今天,英國絕大部分進口產品來自其他歐洲國家,這種變化是如何迎合不斷變化的世界貿易產品結構的?
答:一個世紀以前,各國貿易產品是由氣候或地理條件決定的。英國的氣候和自然資源稟賦和歐洲其他國家很相似,這樣英國只能從西半球其他國家或亞洲進口像棉花或橡膠這樣的產品,從歐洲其他國家進口的需求就很少。工業革命之後,製造品貿易增長,並且隨著交通和通訊的改進繼續擴張,因此英國轉而與歐洲其他經濟體大量開展貿易是自然而然的,這就是引力模型的一個直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