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柳葉刀 柳葉刀TheLancet
《柳葉刀-微生物》(The Lancet Microbe)近日發表的一篇對三種人類冠狀病毒進行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的論文表明,儘管在患者感染後數周的呼吸或糞便樣本中仍可檢測到SARS-CoV-2的基因物質,但患者出現症狀9天後收集的任何類型的樣本中均未發現可導致感染的活病毒,SARS-CoV-2感染者在出現症狀之日及隨後5天內都很可能具有高度傳染性。
• 對三種人類冠狀病毒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表明,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感染者極可能在出現症狀後第一周內具有高度傳染性,因此必須及早識別和隔離病例。
• SARS-CoV-2病程早期(自出現症狀五日內),感染者的上呼吸道(被視為主要傳染源 [1])病毒載量即可達到高峰,而SARS-CoV和MERS-CoV(中東呼吸綜合症病毒)的病毒載量出現高峰的時間較晚,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COVID-19疫情在社區傳播得更快。
• 迄今為止關於SARS-CoV-2的研究指出,該病毒的傳染期通常為9天。由於這項研究只分析了確診病例,並未納入潛在的接觸性病例,因而無法為隔離期的設定提供參考。
• 儘管有症狀和無症狀SARS-CoV-2感染者體內的病毒載量相似,但大多數研究表明,無症狀感染者從體內清除病毒的速度更快,傳染期也可能更短一些。
《柳葉刀-微生物》(The Lancet Microbe)近日發表的一篇對三種人類冠狀病毒進行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的論文表明,儘管在患者感染後數周的呼吸或糞便樣本中仍可檢測到SARS-CoV-2的基因物質,但患者出現症狀9天後收集的任何類型的樣本中均未發現可導致感染的活病毒,SARS-CoV-2感染者在出現症狀之日及隨後5天內都很可能具有高度傳染性。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UK)的Dr Muge Cevik指出,「這是首個對這三種人類冠狀病毒的病毒載量和釋放期進行全面調查和比較的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其結果能夠明確地解釋為什麼SARS-CoV-2的傳播比SARS-CoV和MERS-CoV更加有效,且控制難度更大。」
「我們的發現與接觸者追蹤的研究結果一致,大多數病毒傳播事件都發生在早期,尤其是在出現症狀後的5天內,因而感染者在出現症狀後立即進行自我隔離十分重要。此外,我們還需要提高公眾對與該病有關的一系列症狀的認識,包括在感染過程中可能比咳嗽、發燒等突出症狀更早出現的輕微症狀。」 [2]
由於這項研究專門納入了SARS-CoV-2感染者,且主要是住院患者,因此該研究結果僅與COVID-19確診病例的自我隔離期有關,而不適用於與感染者接觸後已經或尚未暴露於病毒的隔離人群。目前,許多國家建議SARS-CoV-2感染者應該自我隔離10天,研究團隊也稱這與其研究發現一致,10天的自我隔離期能夠穩妥地覆蓋傳染期。
了解感染者傳染力最強的時期至關重要,可便於制定能夠控制SARS-CoV-2傳播的有效公共衛生措施。這項研究著眼於與傳染相關的幾個關鍵因素:病毒的載量(感染者體內病毒數量在整個感染過程中的變化情況)、病毒核糖核酸(RNA)的釋放(感染者釋放病毒遺傳物質(RNA)的時間,但由於病毒不一定能夠在此期間進行複製,因而並不一定表示感染者在此期間具有傳染性),以及活病毒的分離(活病毒是從感染者體內分離出來並經過能否在實驗室成功複製的測試,因此該因素可作為一種更能反映感染者傳染性的指標)。
研究團隊共納入98項研究,參與者人數均為5名或5名以上,實驗研究方法包括隊列研究和隨機對照試驗。其中,79項研究關注SARS-CoV-2,有73項僅包括住院患者;8項研究關注SARS-CoV;11項研究關注MERS-CoV感染。根據這些研究的數據,該團隊計算了病毒RNA釋放的平均時長,檢測了體內病毒載量的變化和從整個感染過程中採集的不同樣本裡成功分離出活病毒的情況。
對SARS-CoV-2相關研究的結果進行分析後發現,釋放的病毒RNA進入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糞便和血清的平均時間分別為17天、14.6天、17.2天和16.6天。RNA釋放的最長持續時間分別為83天、59天、35天和60天。
在所有11項嘗試分離活病毒的研究中,使用呼吸道樣本的8項研究都成功在感染者發病第一周內培養出了活病毒。在那些同時測量了RNA病毒載量的研究中,證實了成功分離出活病毒與病毒載量水平之間存在關聯。另一方面,在這篇系統回顧納入分析的所有研究中,無論採集的是何種樣本,都沒能在出現症狀9天後成功分離出活病毒,儘管此時感染者體內的病毒RNA載量依然很高。儘管在糞便樣本檢測到釋放RNA的時間很長,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研究成功地從糞便樣本中分離出活病毒,而糞-口途徑傳播在SARS-CoV-2傳播機制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Dr Cevik指出,「這些發現表明,PCR檢測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呈陽性,但這樣的陽性結果並不一定說明感染者具有傳染性。因此,如果想要認定患者不再具有傳染性,可能不需要在臨床實踐中重複進行PCR檢測。對於無嚴重症狀的患者而言,他們的傳染期可計為自出現症狀之日起10天。「[2]
SARS-CoV-2 RNA的最高病毒載量可在病程早期檢測到,也就是出現症狀時或出現症狀後的5天內。相比之下,SARS-CoV和MERS-CoV的病毒載量分別在出現症狀後10-14天和7-10天達到峰值。上述結果可以解釋,為什麼通過迅速識別、分離和進一步隔離出現這兩種疾病相關症狀的人,能夠有效減少這兩種病毒的傳播。
只有12項研究報告了SARS-CoV-2的無症狀感染者,其中6項研究還觀察了感染者清除體內病毒物質的速度。
Dr Cevik說:「儘管有症狀和無症狀感染者體內的病毒RNA載量高度相似,但一些研究表明,無症狀感染者從體內清除病毒物質的速度可能更快。幾項研究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清除病毒的速度可能更快,說明儘管那些無症狀感染者在感染初期可能和有症狀感染者具有相似的傳染性,但其傳染期可能更短。然而,在現階段,關於無症狀感染者傳播傳染性病毒的數據有限,因而無法在未進行檢測的情況下做出有關隔離時間的政策變化。」 [2]
這是迄今為止對這三種呼吸道冠狀病毒進行的最全面的研究,其規模也比此前對SARS-CoV-2進行的薈萃分析更大,但研究團隊還是指出了一些自身的局限性。這份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納入了許多不同的研究,這些研究納入的大部分感染者都是住院患者,且已經接受了一系列可能影響其感染病程的治療措施。另外,這些研究納入了不同人群,其隨訪方式和管理方式有所不同,而在測量病毒釋放時間時對統計數據的解讀也不盡相同。此外,雖然病毒傳染期很可能和從樣本中成功培養出活病毒的時間高度重疊,但二者也並非完全一致。
該研究的項目負責人、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MRC-University of Glasgow Centre for Virus Research, UK)的Dr Antonia Ho談到,「我們的綜述所納入的大部分研究都是以住院病人為研究對象。因此,我們的研究結果儘管可以表明病情較輕的感染者從體內清除病毒的速度似乎更快,但研究結果可能並不適用於這部分患者。此外,越來越多在臨床試驗中使用地塞米松、倫地西韋以及其他抗病毒藥物和免疫調節劑的情況,可能會影響住院患者病毒的釋放過程。在未來的研究中,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病毒在上述環境中的釋放情況。」 [2]END
NOTES TO EDITORS
This study received no funding. It was conducted by researchers from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Western General Hospital, Edinburgh; University Hospital Wishaw;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Cotugno Hospital, Naples and University of Glasgow.
The labels have been added to this press release as part of a project run by th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seeking to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of evidence.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see: http://www.sciencemediacentre.org/wp-content/uploads/2018/01/AMS-press-release-labelling-system-GUIDANCE.pdf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feedback, please contact The Lancet press office pressoffice@lancet.com
[1] https://www.who.int/news-room/commentaries/detail/modes-of-transmission-of-virus-causing-covid-19-implications-for-ipc-precaution-recommendations
[2] Quote direct from author and cannot be found in the text of the Article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