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子迷信網上偏方,3小時內喝了5000ml自製的鹽水,結果出現頭暈、胸悶、噁心乾嘔等症狀,到醫院檢查發現居然是水中毒,體內電解質紊亂,需要住院治療。
3月11日上午,一女子因頭暈、胸悶、噁心乾嘔等症狀,被家人送進常州四院新北院區,醫生檢查發現,這名女子嚴重水電解質紊亂。經詢問得知,原來這名女子從網上看到一個偏方,說大量喝鹽水可以排毒養顏,於是就在家自己配置了5000ml鹽水(差不多普通5磅暖瓶兩瓶),3小時內全部喝完。誰知她剛喝完,就出現了上述症狀。
「短時間內大量飲水,體內以鈉為主的電解質被稀釋,從而導致水分滲透到細胞內而細胞水腫,這也就是水中毒」,常州四院急診內科醫師張倪君介紹說:「患者雖然自己配置的是鹽水,估計比例也不對,來醫院檢查後發現她有嚴重低鈉、低鉀血症。」據醫生介紹,人渴了再喝水,也不利於健康,但短時間內大量飲水,則會出現水中毒。
那麼怎樣正確喝水呢?
常州四院營養師朱琳解釋說,每人每天飲水量並沒有固定之說,要根據環境、身體狀況、運動量等來判定,對於自身流汗量較少的人群,建議每天飲用1200-1500毫升的水即可;對於流汗量較大的人群,則飲水量最好控制在2000-3000毫升,在補充水分的同時還要適量補充點鹽分,因為鹽分中含有鈉。
你會喝水嗎?
喝水要避免這些誤區
1.不渴不喝水。有一項調查數據顯示,七成人都是覺得渴了才喝水。殊不知當你感到口渴的時候,你的身體至少已經流失了1%的水分,長時間缺水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2.吃鹹了不馬上補水。吃太鹹可導致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黏膜水腫等,長時期重口味,還會導致高血壓。如果吃鹹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多喝水,最好是純水和檸檬水,儘量不要喝含糖飲料和酸奶,因為過量的糖分也會加重口渴的感覺。淡豆漿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其中90%以上都是水分,而且還含有較多的鉀,可以促進鈉的排出,且口感比較清甜。
3.夏季大量出汗後,只喝白開水。夏季大量出汗,會帶走體內大量的鈉、鉀、鎂等微量元素,如果只喝白開水,會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發生低血鉀等症狀,可以喝一點淡鹽水等。
4.飲料代替水甚至濃湯代替水。前者發生在孩子身上比較多見,很多孩子每天可樂、果味飲料不離手,用飲料代水,而這些飲料不僅不能給身體補充水分,還會降低孩子的食慾,從而影響消化和吸收;另外,很多大人以為湯就是水,以喝湯代替喝水,湯中除了水,還富含鹽和其他物質。
5.自來水一燒開就喝。國人喝白開水是一種好習慣,但你知道嗎,水不能一燒開就喝。因為我們的自來水都經過氯化消毒,其中氯與水中殘留的有機物結合,會產生滷代烴等多種致癌化合物。四院營養科醫師朱琳建議,燒水時,不妨採取三步走:首先將自來水接出來後先放置一會兒再燒;水快開時把壺蓋打開;最後,水開後等3分鐘再熄火,就能讓水裡的氯含量降至安全飲用標準,是真正的「開水」。
6.飲水機從不洗。桶裝水和飲水機無論在家庭還是辦公、公共場所都已非常普遍,飲水機看似讓人喝上好品質的水,實則「二次汙染」很嚴重。每當打開飲水機龍頭時,聽到「咕嚕」的聲音,桶裡翻出一串氣泡,這就是有空氣進入,灰塵及微生物就會被帶入。據國家環境衛生監測部門檢測數據顯示,桶裝飲水機內的冷熱水膽3個月不洗就會大量繁殖細菌,如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所以,最好一月清潔一次,夏天兩周清潔一次。辦公室的飲水機因為使用頻繁,更要勤加清洗。桶裝水的最佳飲用時間是出廠後1~15天,一旦超過15天,水中的細菌過多,就不宜再飲用。
7.喝千滾水。水燒開後儘量當次喝完,別反覆加熱。
8.每天喝不足6杯水。在溫和氣候條件下生活的、輕體力活動的成年人,建議每天最少飲水1200毫升,大約6杯的量。如果活動量大,出汗多,則相應增加喝水量,及時補水。6杯(1200毫升)是最低限量,有些人則需要喝得更多。比如煩躁的人多喝水能舒緩心情,肥胖的人多喝水能保持體重,運動後、洗澡後也要及時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