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著力提升鄉村治理服務能力

2020-11-27 二三裡資訊甘孜

一是提升鄉村便民服務中心服務能力。鄉鎮在機構限額內根據實際情況設置農民工服務、退役軍人服務、綜合治理等特色事業機構,建立集綜合治理、社會保障、政務公開於一體的服務平臺,提升便民服務中心服務能力。

二是優化村(社區)便民服務代辦功能。結合村(社區)實際,完善村(社區)服務站服務制度和服務功能。

三是發揮群團組織服務職能。建立鄉鎮志願服務站,成立至少1個平安建設志願服務團體,整合鄉村兩級志願者,開展各類服務活動;依託村級綜治活動場所,建好管好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發揮群團組織作用,打造服務群眾最直接、最前沿的綜合性服務陣地。

附件:

來源: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完善治理體系 提升治理能力
    及時回應群眾訴求,妥善化解矛盾糾紛,是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各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推深做實密切聯繫群眾和服務群眾機制,積極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需要調動各方積極性,最廣泛地凝聚合力。全省各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著力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自律功能,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
  • 一個小山村憑什麼被命名為四川省鄉村治理示範村?
    鄉村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荷橋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將自治、德治、法治有機結合,全面激發和調動各方力量,著力構建「五位一體」基層治理新模式,全面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走出了「三新荷橋」的善治之路,讓群眾生產生活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濱海:治理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
    鹽城市濱海縣大力實施「四治理、四提升」行動,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推動農村面貌大改善、大提升,為群眾塑造一個乾淨整潔、田美水秀、藍天白雲的美麗鄉村。在濱海縣天場鎮秉義村,一眼望去,村主要幹道寬敞整潔,路邊分類垃圾點安排有序,河岸風光宜人,令人耳目一新。
  • 前進街道前峰村黨建引領優化服務,基層治理「晉位升級」
    浙江在線11月30日訊(通訊員 泮豔豔)前進街道前峰村在黨總支的領導下,大力實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以網格黨支部、黨小組為單位,引導黨員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和基層治理,通過進一步規範黨總支工作機制,推動前峰村法治、自治與德治有機結合,促進村民自治、文明鄉風。
  • 發揮信息技術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新知新覺)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著力發揮信息化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支撐作用,繁榮發展鄉村網絡文化,構建鄉村數字治理新體系。近年來,我國鄉村治理能力明顯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不斷增強。
  • 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要這麼做
    近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決定實施高校服務鄉村振興七大行動,包括科學研究支撐行動、技術創新攻關行動、能力建設提升行動、人才培養提質行動、成果推廣轉化行動、脫貧攻堅助力行動及國際合作提升行動。
  • 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先進的科技、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和重要抓手。「雪亮工程」建設正是在新形勢下提升國家競爭力、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安全的重大戰略,也是建設平安中國、平安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當今中國正處於社會矛盾多發期,也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
  • 中國氣象局提升業務能力 服務大氣環境治理
    然而,自嘲與抱怨並無法減輕大氣汙染,只有踏實做好每一件事,我們距離「常態化」的藍天才會更近,為此,中國氣象局不斷提升業務能力,積極服務大氣環境治理。  身為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以下簡稱「環境氣象中心」)副主任,張恆德的回答一半來自科學——以珠三角治理灰霾的經驗為實例;一半源自對工作的使命感。2015年是環境氣象中心自2014年3月成立後,經歷的第一個「整年」。這一年,環境氣象中心攻克技術難關,改進業務流程,豐富預報產品,在我國環境氣象預報服務體系中進一步發揮領軍作用。
  • 旅遊+、極地果蔬、鄉村旅遊、人獸衝突!今日「新聞通道」上,熱詞...
    一是通過提升基礎設施、打造民宿增加接待能力、美化鄉村環境等措施,將色龍村打造成為大渡河畔的美麗宜遊的「打卡地」;二是通過發展旅遊業帶動就業,通過各類適用技能培訓後,讓當地群眾廣泛參與到酒店民宿保潔、客房、餐飲等服務行業中。
  • 三元巖前村:建強為民服務隊伍,激活鄉村治理「神經末梢」
    三元區巖前鎮巖前村緊扣「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目標,在村黨組織領導下,積極發揮村民的主觀能動性,聚焦服務組織、生態、文化、產業等方面振興,打造各類服務隊伍,優化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效能。一是創建「紅色護巖人」黨員志願服務隊。
  • 治理能力與精準脫貧雙促進
    本報記者 蒙進煌 通訊員 袁永利 覃麗麗基層是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一環。治理能力建設與脫貧攻堅結合,能發生什麼「化學反應」?評比等次年末公示,評比結果作為各黨組織基層黨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參考,也是各基層黨組織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著力解決講成績不找差距、講表面不求整改、講困難不擔責任的深層次問題。「晴雨卡」評比,激勵先進、鞭策後進,激活了基層黨組織活力。2019年以來,有12個黨支部獲通報表揚,1個黨支部書記被約談,湧現「黨旗引領健康扶貧」等推動工作的黨建創新亮點,助推基層黨建提質聚力。
  • 心理服務助推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
    將在此基礎上形成針對性的幹預和培訓方案,以期從心理學視角提供理論支撐、實證證據和培訓方案,提升貧困人口的心理動力,助力鄉村振興。 基層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模式探索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健全社會治理體系中,明確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 「十四五」鄉村治理四大著力點
    ,亟須進一步強化有效治理的著力點。 黨建引領,積極創新「黨建+社會治理」模式。 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基層工作的全面領導,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在這一過程中,要通過黨建引領的方式,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加強農村社區建設,強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 朱正威|網格化治理應著力加強「韌性」建設
    成為推動城市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制度創新。因此,基層網格化治理尤其需要警惕行政化傾向可能帶來的「內捲化」風險。除了縱向上的權力下放和資源下沉,基層網格化治理更需要在橫向上積極創造和培育具有自我發展、自我調適能力的多元治理主體,並以此來提升基層網格對於複合型風險的回應能力。
  • 湘南學院:打造高端特色智庫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紅網時刻4月19日訊(通訊員 鄧婧怡)為落實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服務地方發展,湘南學院成立南嶺走廊鄉村振興研究院,著力打造高端智庫,助推鄉村振興。學校成立南嶺走廊鄉村振興研究院,是落實中央重大戰略的迫切需要,也是推進特色科研、服務地方發展的具體措施。
  • 四川崇州鄉村治理「減」掉了痛點,「加」出了振興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董小紅「郡縣治,天下安;鄉村治,百姓安。」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四川省崇州市圍繞破解鄉村治理難題,探索構建了「產業功能區+鎮街+社區工作站+村」的工作體系,減掉了痛點,加出了振興。進一步推進鄉村治理創新,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高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成為擺在眼前的難題。2019年,崇州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鄉村治理體系試點縣。一年來,崇州針對鄉村治理事權不清、職能錯位等難題,構建了「產業功能區+鎮街+社區工作站+村」的新型鄉村治理體系。
  • ...網服務能力藍皮書:中國地方政府網際網路服務能力發展報告(2020...
    中國網12月8日訊 電子科技大學智慧治理研究院、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機構今日聯合發布了《政府網際網路服務能力藍皮書:中國地方政府網際網路服務能力發展報告(2020)》。政府網際網路服務能力是指政府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手段,實現科學決策、精準治理、高效服務,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的綜合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網際網路發展與治理,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治網之道,形成了網絡強國戰略思想。作為網絡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網際網路服務能力建設對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 裡水著力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標杆鎮
    自去年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後,裡水傾力推動人居環境整治,打響鄉村振興「頭炮」。當前,裡水搶抓南海區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機遇,圍繞「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開花」的鄉村振興目標,聚焦「兩個連片」,著力打造南海區城鄉全面融合發展標杆鎮、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最美嶺南水鄉,為南海區城鄉全面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示範樣本。
  • 新時代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模式
    內容提要:鄉村社會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場域,鄉村治理成效直接影響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創新鄉村治理模式是新時代我國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並將其視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內容。
  • 清研智庫:站在「兩個決勝期」與疫情的十字路口思考鄉村振興
    村域內村民小組和村莊較多且分散,有的多到有30多個村民小組,居民達數千人,農村基層現有治理體系在重大疫情面前很難形成有力防控,在上級決策部署落實,返鄉人員排查、檢測和上報,對農村群眾有效宣傳、動員、組織和服務能力等多方面均存在短板。  二是環境面貌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