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文字關注我們,研究生都關注的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託馬斯·帕內爾教授想向學生們證明這樣一個理論:一些物質看上去雖是固體,但實際上是粘性極高的液體。比如瀝青,看上去像固體,其實是一種粘性極高的液體。焦油瀝青雖在室溫環境下流動速度極為緩慢,但最終會形成一滴。
因此他開展了瀝青滴漏的實驗,該實驗是從1927年開始實施的,現在這項實驗仍在繼續,並可能持續數百年。
在實驗中,帕內爾將瀝青樣本放入一個封了口的漏鬥內,三年後,即1930年,他將漏鬥封口的切開,讓瀝青開始緩慢流動。每一滴瀝青需歷經大約10年時間才能遞入漏鬥下方的燒杯。時至今日,這個實驗還在進行之中,並已滴出8滴瀝青,最新的一滴於2000年11月28日滴出。研究人員通過這個實驗估計,瀝青的粘性大約是水的1000億倍。根據金氏世界紀錄,這項實驗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久的實驗,而漏鬥內的瀝青仍足夠使這個實驗再持續幾百年。
每一滴瀝青需歷經大約10年時間才能遞入漏鬥下方的燒杯
在帕內爾教授之前,貝弗利鍾(Beverly Clock)和牛津電子鐘(OxfordElectricBell)這兩臺至今使用的科學儀器也曾做過類似實驗。進行瀝青滴漏實驗的大氣條件最初並沒有特別控制,因此,瀝青粘性會因溫度的波動而改變。但是,在1988年第7滴瀝青滴出來後,研究人員開始給實驗場地安裝了空調,以調節室內溫度。如今,實驗室內溫度不斷變化,溫度的穩定延長了每滴瀝青從漏鬥中滴出來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