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肯斯坦創造出來的科學怪人在內心吶喊:「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然而這套說辭無論是在文學作品《科學怪人》還是在同名電影中都得不到人們的原諒和接納!人們見到他不是尖叫著飛也似的逃跑就是人人喊打……
瑪麗·雪萊創作於1818年的歐洲文學史第一部科幻長篇小說《科學怪人》曾數次被拍成電影,然而最忠實原著的還是1994年的這部《科學怪人之再生情狂》,又名《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這部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由羅伯特·德尼羅,肯尼思·布拉納,海倫娜·伯翰·卡特主演。
記憶中,很少對電影瞠目結舌的,然而對電影《科學怪人之再生情狂》卻目瞪口呆了很長一段時間,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是那個「怪人」竟然選擇與他稱為「父親」的弗蘭肯斯坦同歸於盡了;再者就是弗蘭肯斯坦的妻子伊莉莎白在獲得重生以後,卻寧可自殺焚身而亡也不願由賈斯廷和自己的屍體部分肢體重造的軀體面目猙獰地苟活於世。
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世界正處於改革和科技發展初期正面臨巨變,人們對知識極其渴求。在整個西方社會經歷深刻歷史變化的時期,當時,英、法、美等國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科學技術文明空前發達,天文、地理、物理、生物等學科也有了很大的發現。經過科學理性洗禮的廣大民眾普遍盲從科學並對科技改變世界抱有各種幻想,他們迷信科學知識是一件魔力無邊的法寶,它「永遠能為你提供精神食糧,使你不斷探索,發現奇蹟。」
電影《科學怪人之再生情狂》就是在去北極探險的航船上開場,狂風暴雨的波濤洶湧的海面仿佛預示著變革的來臨,船長在浮冰上救起了奄奄一息的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弗蘭肯斯坦對眾人講述了一個難以置信的故事。整部影片其實就是他的失敗人生的懺悔錄。由於他痴迷於大自然科學知識的探索,渴望探索自然的奧秘,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缺乏對自己行為後果的理性思考。憑一時狂熱激情,做出了令他追悔莫及的「造人」一事,造出的「科學怪人」巨大而畸形,面目可憎,面對著這個「新生兒」,弗蘭肯斯坦沒有一點主有者的偏袒和創造者的驚喜,反而在「怪人」終於甦醒過來後驚嚇得落荒而逃!
弗蘭肯斯坦最後向沃爾頓痛陳自己的命運,就如同在講述一個寓言故事,目的就是為了勸誡、改變或阻止沃爾頓一住無前的探索北極的冒險欲望。弗蘭肯斯坦諄諄告誡道,如果盲目追求至高的權力,到頭來將會陷入永劫不復的深淵。當時,沃爾頓已被重重冰山包圍,多人喪生,後來他迫於形勢,忍痛返航。
非常明顯,弗蘭肯斯坦故事的寓意是:科技發展使人類社會和人類本身都感到應接不暇,「科學怪人」在某種意義上正代表著正在發展和滲透進人類社會生活的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好可以為人們帶來益處;但人類在自然科學面前應該保持一種敬畏,保持一種有限性,而不能無限制地追求對自然科學的認識和徵服。如果人類盲目地試圖駕馭或凌駕於自然之上,為了領教自然科學變幻莫測的力量,衝動行事,必將付出慘重代價!而對自己的行為疏於理性的抑或倫理方面的周全考慮,不可預測的可怕後果將難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