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外盤的反彈帶動今日(9月10日)早盤A股高開,但隨後指數進一步上行力度不足,市場分化嚴重,創業板低價股全面熄火。
截至收盤,滬指小幅下跌,創業板指綜指大跌近5%。市場成交量萎縮,兩市合計成交不足9000億元。行業板塊呈現普跌態勢,僅保險板塊逆市走強。兩市逾300隻股票跌幅超過10%,創業板低價股集體大跌,近50隻創業板股票跌停。北向資金今日小幅淨賣入約10億元。
市場整理還需要多久呢?目前多數機構仍看好A股後市走勢,不過,也有部分機構認為市場或將加速調整。
震蕩向上趨勢不變,市場前景依舊樂觀
「股市回調主要由於前期上漲過快,短期市場或繼續橫盤震蕩,四季度有望拾級而上。經過短期震蕩之後,市場消化了一些壓力。往後,建議繼續尋找結構性機會,重點關注經濟確定性復甦且連續超預期的順周期品種,以及受益產業發展趨勢和景氣長期上行的成長科技板塊。」滙豐晉信基金首席宏觀及策略師閔良超表示。
平安基金表示,A股中長期震蕩向上趨勢不變,短期關注受益於內需修復的周期成長板塊如建材、工程機械、汽車部件等;長期關注國家戰略支持的大科技行業和大消費行業。
德邦基金認為,市場仍有望維持結構性行情,需更加注重自下而上選股,積極關注可選消費、順周期品種,以及回調到位的科技股。總體而言,對後市並不悲觀,「熊短牛長」或是未來A股的主基調,市場短期調整有利於風險釋放,鑑於居民部門的配置資金從理財轉向權益的趨勢仍在延續,A股下跌的空間或較為有限,可以用更積極的態度去布局。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A股慢牛上漲邏輯依然存在。一方面資本市場改革深化,制度不斷完善,不斷吸引國內外長線資金進入A股市場;另一方面宏觀經濟總體向好,傳統基建支撐需求,新基建高速增長,經濟修復後勁充足。
華南一家大型公募科創基金經理也表示,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無風險收益率下行通道中,優質股票依然是大類資產中相對稀缺、可以提供穩定回報、具備較好性價比的資產,他預計股票市場的估值中樞會保持在較高水平,並對未來股市走勢仍抱有樂觀預期,「股市調整中優質資產回歸到合理甚至低估位置,仍是很好的加倉良機。」(中國基金報)
A股市場或將加速回調
招商基金判斷A股市場短期調整或有加速跡象:
一方面,美股道指9月8日下跌2.25%,納指下跌4.11%,科技股繼續是重災區,波動率提升壓制風險偏好,受此影響,9月9日早盤A股大幅低開,創業板指一度跌超5%,前期漲幅較高的消費、科技跌幅居前。
另一方面,大宗市場如原油期貨大幅下跌對風險資產形成衝擊,多隻創業板異動個股被監管再次叫停對投機氛圍形成明顯抑制。盤面上,權重有所託舉,但消費、科技等未現明顯企穩動作,預計指數方面還有待考驗。
此外,風險方面,需重視監管層對近期低價績差股炒作的發聲,市場交投情緒會有一定降溫,資金整體的風險偏好或收斂,短期或將加劇對前期強勢熱點股的震蕩回調壓力。
廣發基金認為,8月以來,A股步入震蕩調整期,主要表現高位股加速補跌,市場題材低迷,資金謹慎觀望,內外部的多重因素讓原本敏感市場波動進一步放大:美股再次大幅回調,特別是科技龍頭下跌更為明顯,導致A股市場避險情緒升溫。此外,有消息稱阿斯利康出於安全考慮暫停疫苗三期試驗的消息,引發了市場關於疫苗研發前景的擔憂,生物疫苗股大幅跳水,拖累創業板大幅下跌。
受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經濟數據以及債市供需影響,近期銀行間流動性趨緊,這也導致權益市場投資者對未來的流動性預期形成一定壓制,前期受益於流動性明顯的成長股面臨較大回調壓力。(券商中國)
大跌之後怎麼辦?
對於市場最關心的A股走勢,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玉龍認為,經濟緩慢上行,通脹水平回升,企業盈利在逐步恢復。但隨著美國大選臨近,海外擾動因素仍在。A股市場短期處于震蕩回調過程中。從長期來看,內需和國內大循環成為較為清晰的方向。
張玉龍指出,從行業景氣和估值水平的匹配來看,傾向於投資者適度超配周期、金融等相對低估值板塊,在存在良好安全邊際的同時,能夠伴隨著經濟復甦獲得一定的驅動力。
對於「下跌之後買什麼」的問題,張玉龍也給出了答案:
一是科技板塊。在全球化分工的情況下,中國的半導體、5G、AI等領域補短板仍然是投入的方向,也能帶動經濟發展。建議在成長板塊中,通過自下而上的方法選擇出公司治理優異、具備成長能力的公司。
二是受益於消費升級的消費板塊。
三是醫藥板塊。在疫情影響下,醫藥行業出現了井噴發展。社會老齡化、醫療投入長期不足都是當前社會的迫切需求。加大對醫療健康的投入,能夠形成有效閉環,實現健康大循環。(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DF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