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銀國際: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遠低於煤電 首選福萊特

2021-01-14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港股

交銀國際研究部發出報告,指中電建2021年5吉瓦光伏組件集採開標,這是面向2021年市場的第一次組件大型集採。本次報價均價僅比當前價格低約5-7%,且遠高於今年2季度低點,我們認為反映出組件廠商普遍預計明年組件成本以及光伏玻璃價格下降空間有限。

研究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發布報告,預計至2030年,亞太地區可再生能源的平準化度電成本(LCOE)將遠低於煤電。我們預計2030年左右全球絕大部分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將遠低於煤電,且考慮大規模儲能成本後仍將低於煤電。在經濟性驅動下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各國主力電源的不二選擇。

投資機會:我們預計明年光伏玻璃供應仍將偏緊,繼續看好光伏玻璃龍頭的長期投資機會。首選福萊特玻璃(06865- HK)(買入)。

相關焦點

  • 2035年零碳發電系統成本遠低於煤電
    2035年零碳發電系統成本遠低於煤電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能源雜誌 作者:武魏楠 2020-12-04 10:00:02
  • ...交銀國際:光伏容配比全面放開行業迎利好 繼續看好光伏玻璃龍頭...
    交銀國際發研報指,國家能源局放開光伏電站容配比,該行認為將降低光伏發電成本和消納難度,有利於我國光伏發電行業更快發展。容配比放開後,交銀預計我國平均容配比將由目前實際的約1.1增至約1.3,將使國內光伏組件需求增加約20%。研報顯示,3季度全國棄風/棄光率為2.2%/0.9%,同比下降0.8個/0.1個百分點,消納情況持續好轉。
  • 可再生能源替代煤電?專家:還是互補更靠譜一點
    所謂的「100%的風電,還是配上50%、乃至95%的煤電」。這種情況下,可再生能源與煤電高度互補,稱為配套電源。越來越多的可再生能源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煤電需求,從而產生對越來越大的電網傳輸容量(與尖峰外送匹配)的需求。這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正向反饋,互相加強的「龐氏騙局」。
  • 煤炭不一定比可再生能源便宜,印度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視覺中國 資料廉價的煤炭一直是發展中國家獲取能源的首選,但燃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又是造成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通常情況下,一個國家的能源結構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發展道路,控制碳排放的同時,實現一個國家經濟高速發展,是非常困難的。但是,隨著可再生能源成本的降低,想要達到這種共贏未必那麼難。而且,可再生能源就一定就比煤炭貴的偏見,也可能被打破。
  • 2025-2030年,印度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成本可與煤電比肩
    打開APP 2025-2030年,印度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成本可與煤電比肩 吳穎 發表於 2020-11-20 17:07:35
  • 非水可再生能源佔比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新能源如何「贏」在平價時代
    發展迅猛但佔比較低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表示,2019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截至2019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7.95億千瓦,同比增長8.7%,在非化石能源中佔比超85%。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超過2萬億千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4.38億千瓦,佔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55.2%。
  • 2020年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敲定,可再生能源發電前景可期
    龐大的裝機規模再次證明,相較於傳統能源,以光伏發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其市場接納程度越來越高,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是什麼?光伏發電的「平價」標準分別對標傳統能源發電成本與用戶購電成本,即通常說的發電側平價與用戶側平價。
  • 2025年印度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成本或將與煤電相當-化工網
    據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的一份報告,2025-2030年印度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成本或將比燃煤發電更具競爭力。
  • 能環寶資訊:可再生能源補貼項目公布,光伏行業將迎來飛速發展
    國內光伏行業資訊一、國家電網:第一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公示,其中光伏2.9吉瓦7月1日,國家電網公示2020年第一批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此次撥付發電補助約17億元,分撥給風電、光伏以及生物質發電項目,其中光伏約6.5億元。簡評:財政部此前明確,2020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支出預算數為923.55億元。其中,光伏項目補貼約469億元,佔比超過一半。按規定標準,財政部對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企業和個人進行補貼,支持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 淺析好處多的可再生能源——地熱能
    與風能、太陽能等不同的是,地熱能的利用過程幾乎不會出現廢棄,是非常具有潛力的一種可再生能源。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並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地熱能的直接利用發展十分迅速,已廣泛地應用於工業加工、民用採暖和空調、洗浴、醫療、農業溫室、農田灌溉、土壤加溫、水產養殖、畜禽飼養等各個方面,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節約了能源。
  • 山東發現清潔能源乾熱巖"金礦" 發電成本遠低於火電
    專家預測,將來有很大概率可「注入涼水,湧出蒸汽」,可支持當地建設地熱蒸汽發電廠。   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水文地質所主任景曉東告訴記者,乾熱巖資源是潛力十分巨大的清潔能源,其開發利用主要集中於發電、取暖,其發電成本遠低於火電甚至核電,且沒有汙染,其效益不亞於找到一座大型金礦。 (責任編輯:畢曉娟)
  •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一、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   可再生能源指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非化石能源。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繼續保持著穩健的發展態勢,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量和發電量均得到平穩提升。從總體情況看,我國目前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性認識還遠未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對發展可再生能源必要性的認識還不深刻。可再生能源在國家發展總體戰略中的地位還不突出,國家有關部門對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認識不到位,配套措施未能跟上。由此導致可再生能源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難以得到體現,公眾對開發可再生能源的關注不夠,不能形成全社會積極參與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良好氛圍。
  • 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佔比超過8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世界經濟經歷了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全球能源供需經受明顯衝擊,除可再生能源保持較快增長外,其他能源品種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一次性能源消費下滑 亞太是主要增長區2019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達206億噸標準煤,較1980年接近翻番,較上年增長0.9%,增速明顯回落。
  • 海洋發電可能將是最終的可再生能源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70多家公司開發出了各種技術來利用海洋潮汐或海浪能發電,然而大多數從未超越試點階段邁入全面商業化。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2018年僅僅利用了1.2TWh的全球海洋能源,僅佔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約170000TWh)的很小一部分。開發利用潮汐或波浪等海洋能面臨著巨大挑戰,第一是過高的建設成本。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潮汐發電項目資金投入較高。
  • 2020年英國可再生能源創紀錄 煤電佔比僅1.6%
    據外媒1月11日報導,2020年,英國電力系統中可再生能源佔比創紀錄新高,實現有史以來「最清潔發電」,同時實現了自工業革命以來最長的無煤發電。
  • 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資佔比首超化石能源
    隨著國際減排共識的不斷提高,許多發展中國家也不甘落後。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表示,該國將不再批准新建燃煤發電項目。「我們已經取消了兩個總裝機容量為2600兆瓦的煤電項目,並替代為水電項目。」他說,「政府還決定到2030年實現60%的能源來自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並實現電動車佔比達到30%。」
  • 成本低於風力發電,北歐太陽能投資力道增加
    2020-11-18 13:24:17 來源: TrendForce集邦 舉報   北歐再生能源發展迅速
  • 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佔比超過80%,一次性能源消費下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世界經濟經歷了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全球能源供需經受明顯衝擊,除可再生能源保持較快增長外,其他能源品種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 杜祥琬:發展氫能 關鍵是可再生能源
    發展氫能,就是要發展綠氫,也就是可再生能源制氫。所有的關係包括能源安全問題都要靠能源科技創新去解決,尤其是新能源技術。  未來,可再生能源如何快速發展?  《能源法》徵求意見稿指出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這一點說明,雖然發展存在困難,但是從政策上是認可的,說明非化石能源能夠讓我們擁有未來。  其次,企業要從自身下手。目前,我國是以煤電為主、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並存多元發展,需要協調互補、逐步轉型。
  • 可再生能源分析和預測(2019~2024)
    水電增速緩慢,但仍然佔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增幅的十分之一。與去年的報告相比,由於成本下降以及政策更加有效,對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部署的預測顯著上調。到2024年,公用事業級應用和分布式應用的光伏發電成本將進一步下降15%至35%。最近的競價結果顯示,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公用事業級光伏電站的平準化發電成本將先於預期達到或低於新建化石燃料電廠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