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產生光,標誌著宇宙歷史上的裡程碑!

2021-02-15 天文物理

據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稱,早期宇宙的「朦朧」差異很大,是大爆炸後宇宙升溫時留下的冷氣體島嶼造成。這一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它使天文學家們能夠準確把握再電離結束的時間,以及宇宙從寒冷和黑暗狀態變成今天的樣子的時間:在發光星系之間的空間裡充滿了熱的、電離氫氣。氫氣使來自遙遠星系的光線變暗,就像冬天早晨的街燈被霧弄暗一樣。

博科園:通過觀察一種被稱為類星體的特殊類型明亮星系光譜的這種變暗,天文學家可以研究早期宇宙的條件。在過去的幾年裡,對這種特定的變暗模式(稱為萊曼-阿爾法森林)觀察表明,宇宙的「朦朧」在宇宙不同區域存在顯著差異,但這些差異背後的原因尚不清楚。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劍橋大學博士後吉裡什·庫爾卡尼(Girish Kulkarni)說:我們當時預計類星體發出的光在不同區域變化最多為原來的兩倍,但發現變化約為原來的500倍。

宇宙再電離期的印象圖,圖片:Amanda Smith, Institute of Astronomy

有人提出了一些假設來解釋為什麼會這樣,但沒有一個是令人滿意的。這項新研究的結論是,這些變化是由宇宙中充滿冷氫氣的大區域造成,當時宇宙只有10億年的歷史,這一結果使研究人員能夠確定再電離何時結束。

在再電離過程中,當宇宙從宇宙的「黑暗時代」過渡出來時,星系之間的空間充滿了電離氫等離子體,溫度約為1萬攝氏度。這令人費解,因為大爆炸後的5000萬年,宇宙是寒冷和黑暗的。它包含的氣體溫度僅比絕對零度高几度,沒有發光的恆星和星系。

那麼,為什麼在大約138億年之後的今天,宇宙沐浴在各種星系中恆星發出的光中,而氣體溫度是現在的1000倍呢?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回答這個問題一直是宇宙學研究一個重要目標。這項新研究結論表明,再電離發生在大爆炸之後的11億年(或者說127億年前),比之前認為的要晚得多。來自印度、英國、加拿大、德國和法國的研究人員在英國科學技術設施理事會(STFC)和歐洲先進計算夥伴關係(PRACE)資助下,在劍橋大學、杜倫大學和巴黎大學的超級計算機上進行了最先進的計算機模擬,並在此基礎上得出了結論。

劍橋大學的Martin Haehnelt說:當宇宙存在11億年的時候,宇宙中仍然有大片的區域,星系之間的氣體仍然是冷的,正是這些中性冷氣體島嶼解釋了這些令人困惑的觀察結果。加拿大理論天體物理研究所的蘿拉·基廷說:這最終使我們能夠比以前更準確地確定再電離的終點。新研究表明,宇宙是由第一個形成星系年輕恆星發出的光再電離的。對於未來旨在探測宇宙早期中性氫的實驗來說,晚再電離也是一個好消息,再電離越晚,這些實驗就越容易成功。一個這樣的實驗是十國平方公裡陣列(SKA),其中包括加拿大、法國、印度和英國。

博科園|研究/來自: 劍橋大學

參考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報刊》

DOI: 10.1093/mnrasl/slz025

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是否產生了宇宙的所有物質
    可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存在:宇宙大爆炸產生的物質是宇宙的全部還是部分?可以發現當年宇宙學家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但現有的證據無法證明:宇宙大爆炸一定產生了宇宙的全部物質,這僅僅只是個假設。我們知道宇宙中有超新星爆炸,可以進行這樣的思想實驗:假設我們是某巨大超新星爆炸的一部分,我們知道了我們來之於一次大爆炸,但我們的探測能力還不能遠至超新星爆炸物之外,那麼是否可以認為產生我們的超新星大爆炸產生了宇宙的所有物質呢?顯然不能,所以雖然現在的望遠鏡能力有限,但我們並不能斷定,宇宙大爆炸產生了宇宙的全部物質。
  • 宇宙歷——如果把宇宙的歷史壓縮進365天,會是怎樣的?
    相同的,如果我們把宇宙的整段歷史壓縮到一個更容易被認同的時間尺度裡,對我們來說清楚地認知宇宙中的事件會不會更容易一點?5000年也僅僅是宇宙時間尺度上的一個小小光點。什麼是宇宙歷?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向大眾普及了宇宙歷這一概念,他按照時間順序把宇宙138億年的壽命映射在了一年之中,幫助人們去理解宇宙中發生的事件在時間尺度上究竟距離多遠。在這個形象化的過程中,宇宙大爆炸發生在1月1日的零時,我們現在所處的時刻在12月31日的午夜12時。
  • 宇宙揭秘:一切都歸於星塵,但本質上也是宇宙產生的核廢料!
    在過去不到100年的時間裡,科學家們完成了一個奇蹟,一個關於我們從何而來的解釋,並且描繪宇宙近140億年歷史的全貌。在最開始,宇宙大爆炸,難以想像的能量爆發了。在接下來的十分鐘,在灼熱的高溫裡,只有兩種類型原子的原子核出現了,氫和氦。
  • 宇宙的歷史與結構
    關於整個宇宙的結構和歷史的科學 ——被稱為「宇宙學」,出現了。>我們目前對宇宙歷史的理解可以從上面看到,時間從左到右。我們認為,在大爆炸發生後,宇宙急劇擴大,這就是膨脹。我們的地球是在宇宙92億年左右形成的。宇宙的膨脹今天仍在繼續,而且還在加速。在本文中,我們將從越來越大的尺度上觀察宇宙的結構,並了解一些我們理解宇宙的歷史。
  • 走向宇宙的歷史——從1957年前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說起
    ,奔向廣闊而遙遠的宇宙,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夢想。這第一顆衛星,重量只有83.6kg,大概也就是一個成年男人的體重,每96min繞地球一圈,或許現在看來,這可小衛星的體量微不足道,但這卻是人類邁向外太空的裡程碑。
  • 果殼裡的宇宙,光錐之外的霍金
    光在四維空間裡不斷前進,就會形成一個三維的圓錐。你看到的任何人和物,都在光錐之內,都是過去的人和物,《三體》中有一句名言,叫做「光錐之內就是命運」,也就是說,你所看到的宇宙,是已經發生的既定事實,是無法改變的。而光錐之外的就是未來,光到不了你的眼睛裡,你對未來也一無所知。
  • 宇宙的黑暗時代是如何將所有的光「熄滅」的
    第一批恆星和星系產生了強烈的紫外線輻射,分解了宇宙中像霧一樣的氫氣黑暗並不總是缺少光。也可能是光無法走得很遠。就像最亮的車頭燈會被濃霧遮住一樣,宇宙中的第一顆恆星也會被它們周圍的環境所籠罩。天文學家稱這段時間為宇宙黑暗時代,他們正在慢慢解開它是如何以及何時結束的謎題。最大的挑戰是天文學家依賴於光。沒有它,任何事物的直接觀察證據都很難獲得。即便如此,今年1月在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公布的新發現,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早的直接證據,證明宇宙迷霧消散的時間點,讓新生宇宙的光線得以暢通無阻地傳播。
  • 看,宇宙~
    如果把宇宙的整個歷史壓縮成一年,那麼人類出現在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個小時。而在最後一秒,人類才開始使用科學的方法,去探索宇宙的奧秘和規則。在這趟探索的旅途中,科學家迅速地發展出了粒子物理學、核物理、原子物理、引力理論,這使他們可以重建從宇宙誕生後的10⁻¹⁰秒到今天的整個歷史。
  • 宇宙是怎樣產生的?只是因為宇宙大爆炸嗎?
    宇宙是各種天體和物質的統稱,它廣袤無際無法測量,它不是一位靜止的老人,而是處在不斷的運動中。善於求知的人們會產生疑問了,我們知道人類是由母體受精後產生的,植物是由植株培育產生的,那宇宙是如何來的呢?有關宇宙的起源,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這個複雜神秘的課題,世界上流傳很多關於宇宙起源的理論,比如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指出:宇宙是不斷運動和膨脹的,但是由於當時人們固有的思想為宇宙是永恆靜態的,最終愛因斯坦未能堅持自己的觀點。
  • 天文學家計算了可觀測宇宙中產生的星光總量
    NGC 362,一個 100~110 億年歷史的星群,來自宇宙恆星形成的高峰期。根據團隊的測量結果,過去 130 億年中,恆星發出的星光總量為 4×10^84,也就是 4 後面跟 84 個零(septenvigintillion)。
  • 宇宙大到令人絕望,地球竟然連塵埃都算不上,人類實在是渺小
    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人們愚昧無知,曾經以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人類就是宇宙中主宰萬物的神。此後千年,「地心說」一直深得人心,從來都沒有人對此產生過質疑,而且根據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人類也根本沒有辦法找到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證據。
  • 宇宙探測的功臣
    是以著名天文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博士愛德溫·哈勃為名,部署在地球軌道上並且圍繞地球的空間望遠鏡,它於1990年4月24日在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由&34;號太空梭成功發射。 2019年5月,哈勃太空望遠鏡科學家公布了最新的宇宙照片--&34;(HLF),這是迄今最完整最全面的宇宙圖譜,由哈勃在16年間拍攝的7500張星空照片拼接而成,包含約265000個星系,其中有些已至少133億歲&34;。 哈勃望太空望遠鏡自服役以來,在宇宙探測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果。它發現了宇宙探測距離上最遙遠、最古老的星系,大約形成於宇宙大爆炸後7億年左右。
  • 宇宙中的光有多少?你是否知道
    在所有人認為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時,一個天文學家團隊卻已經測量出了宇宙中所有恆星產生的光的總量。周五,克萊姆森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馬可·阿耶洛(Marco Ajello)和其團隊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報導了這個看起來巨大的數字。但在整個宇宙中看來,所有這些光提供的照明大約相當於4000米外看到的60瓦燈泡。
  • 真實 | 凌晨載人打上再創歷史,人類真·宇宙世紀或又邁近一步!
    這是SpaceX可回收火箭獵鷹9號第一次正式發射載人宇宙飛船任務;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由商業公司把人送入太空。SpaceX成功發射「龍」飛船!這一幕與『MS Igloo默示錄』中的薩拉米斯級巡洋艦打上似曾相識!2分40秒後:獵鷹9號的第一級推進器與上一級分離。
  • 《宇宙物理體系》標誌著人類已進入到高級文明或終極文明
    《宇宙物理體系》標誌著人類已進入到高級文明或終極文明:《宇宙物理體系》是人類對宇宙大自然奧秘千辛萬苦探索的結果與傑作。它打開了人類對宇宙大自然奧秘的終極認識,比如:蘋果為什麼落?飛機為什麼飛?磁鐵為什麼吸?地球為什麼繞轉?星球為什麼懸在太空中?木塊為什麼浮?陀螺為什麼不倒?為什麼香蕉球?信息傳播原理?信息儲存原理?能量定義?重力定義?物質基本性質(物性)?
  • 光給了我們感知宇宙的力量,但也蒙蔽了宇宙的真相!
    現代人類科技文化是多麼輝煌縱觀歷史,人類從未如此深刻地改變著自己生存的環境。光速永遠不會被超越所以,可以認為,人類觀測宇宙的所有媒介(光、中微子、引力波等)均以光速或低於光速傳播。但是,宇宙又恰恰如此浩渺,以至於在宇宙中,測量距離的基本單位竟是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離,要知道光的速度為299792458 m/s,大約30萬km/s,也就是每秒30萬千米,它走一年距離是多遠呢?是大約九萬四千六百億公裡!
  • 宇宙的奇蹟#無限時間箭頭的變化中,宇宙、太陽的命運將會是消亡
    在不斷進化中,宇宙就經歷了不同的紀元,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每一段的起始和終結,都伴隨著獨一無二的裡程碑,奇蹟一個個誕生,一個個消亡。第一顆恆星的誕生,是宇宙進化中最重要的變化之一,它標誌著「原初時代」的結束,也標誌著宇宙第二個重要時期的開始,便是我們現今生活的時期 「生星時代」,恆星滿天的時代。
  • 宇宙的信使(5)「大爆炸理論」與「原初之光」
    藉由著它們,我們就能追溯宇宙的全部歷史,探尋萬物的起源,並最終看到 光如何賦予了我們生命...上一篇《》宇宙大爆炸理論(Big Bang Theory)一個膨脹的宇宙意味著什麼?正如我們目前所理解,所有的空間都是在那一刻產生的。大爆炸並非發生在宇宙某處,而是在整個宇宙同時發生的。因此,當我們觀察遙遠的星系時,我們看到它們正在遠離我們,那並不是因為它們是在時間之初的大爆炸中被拋出。而是因為空間自身在膨脹,而且自大爆炸以來一直在膨脹。
  • 天體物理學家填補了110億年的宇宙膨脹歷史
    地圖上每個用顏色編碼的部分的插圖都包括該部分中典型星系或類星體的圖像,以及eBOSS團隊在那裡測量的模式信號。當我們遙望遠方時,我們會時光倒流。因此,這些信號的位置揭示了宇宙在宇宙歷史中不同時間的膨脹率。 「我們既了解宇宙的古代歷史,也了解最近的膨脹歷史,但在110億年中期仍存在一個令人生畏的鴻溝。」
  • 光的簡史 ―― 從宇宙大爆炸到今天
    引言與背景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和黑暗分開了。」我敢肯定,對《創世紀》中開頭這兩句話,我們大多數人都很熟悉,而且無論你信不信,事實依然是,我們這個世界確實有黑暗和光。不過光是什麼? 光從哪裡來? 它是怎麼產生的? 它未來會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