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晤士河的北岸,有一個著名的哥德式的建築,這個特別的建築,它不僅僅是教皇的聚集地和皇帝的加冕之地也是皇室陵墓和紀念英國各位名人的所在地,它埋葬著無數位改變世界的賢者,而其中就躺著一位教師:盧瑟福。他開創了原子物理學的新局面,更是培養出了11位諾貝爾得獎者,被稱為是天才培訓機構的盧瑟福。
1871年7月30日,盧瑟福出生在一個落魄的小村莊裡面,家中有著12個孩子,當時的戰火還未平息,貧困讓一家人度日如年,每一天都過得十分艱難,生活壓力可謂是巨大的。但是他有著一對積極樂觀,堅毅淳樸的父母,即使是如此大的壓力下,他的父母也咬牙供著孩子上學,而盧瑟福呢,他也沒讓父母失望,他從5歲以來就一直表現得很出色,他利用自身的優勢來從政府裡拿錢,以此來減輕家裡的負擔,在他十歲生日那年,他母親給他買了一本《物理學入門》,也就是這本書改變了他的人生,書中精彩有趣的物理知識和有趣的實驗,是盧瑟福對物理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不知道是天意還是巧合,真笨書的作者真是當時盧瑟福在劍橋讀書時的倒是湯姆遜,在納爾遜學院的最後一年裡,他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進入紐西蘭大學深造的機會的獎學金,成功進入了紐西蘭大學的坎特伯學院後,盧瑟福更加努力地學習,他物理和數學成績名列前茅,十分的優秀,他在大學畢業的時候,盧瑟福就獲得了文學學士,理科學士和碩士學位。但是這對一位將要對世界帶來驚天動地的成績的太菜來說,這還遠遠不夠。盧瑟福感到物理學的探索是那樣的奇妙而又玄幻,似乎是永無止境的一個個定理,一組組公式,一項項有趣的實驗無不深深地吸引著他,於是他申請了英國博覽會的獎學金開始在劍橋大學大展身手。在劍橋大學期間,盧瑟福向當時赫赫有名的導師湯姆遜學習,這為他後來的實驗打下來簡史的基礎。
1908年,盧瑟福在這一年可謂是厚積薄發,他在這年提出了一個足以讓世界都為之震驚的理論,這讓人們都大開眼見,人們驚嘆這樣事情的不可能性,為此這年的軟體不行化學獎還特別提名出了他,事後他還調侃的說:「我明明是一個學物理的東西,怎麼就變成了一個學化學的呢?」。隨後的幾年,盧瑟福又對原子展開了更深層次的研究,他是第一個人提出的原子的結構應該像一個「球」,這一項發現就震驚了整個世界,提高了作為一個人的眼界也是因為盧瑟福。 當然除了個人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外,此外盧瑟福還具有著老師的潛質,對此他還曾經對此調侃了一番。在他的悉心培養下,他的學生和助手竟湧現出多為諾貝爾獎獲得者。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每一年都湧現出了許多的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而且大多數都是有他教的,這令許多人都感到了超級的驚訝,他可謂是在當時的那個年代的一盞明燈,不,甚至可以說是一輪太陽,照亮著迷茫無知的人走向一個有一個真理,他的偉大與世界上各個物理學家和科學家與他相比之下都可以說是不值一提了。此外,還有不少的科學家和名震世界的科學巨匠也曾在他的工作的地方中訪學。如此多的事例無一不證明了盧瑟福教學的特色,他對於物理學的執著和研究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他就是如此地偉大。
毫不誇張地講,盧瑟福本來就是一位世界級別的天才,更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導師,他堅持有教無類不分國籍,不分民族。在盧瑟福眼中只要心懷夢想,渴望知識,他全都樂於激發幫助,一視同仁,在他是實驗室裡有著無數位被公認為世界物理學家的聖地和青年科學家的搖籃,被他培養過的學生對他贊口不絕,他的名聲響徹世界,即便實在戰爭時期的敵對國家,其他科學家也對盧瑟福的智慧和超前的思想感到驚訝和讚美。
盧瑟福可謂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和老師,他的光輝會讓黑暗中活著渾渾噩噩的人知道「革命」的到來,是他才有了讓我們的「原子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