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標杆課教師 | 物理系徐湛:用赤誠之心教給學生看家本領

2020-11-27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標杆課教師 | 物理系徐湛:用赤誠之心教給學生看家本領

來源: 清華大學本科教學  蘇婧


 「徐湛老師的課堂教學,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顛覆和創新,有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浸潤。他對教學細節有著嚴苛的認真,講義年年更新,一絲不苟。他對科學精神有著深入的理解,對培養人有著極致的耐心。當同學表現出對某個問題的拓展興趣後,他會撰寫長達數頁的補充材料,為同學們闡釋更深入的物理圖像與數學解釋。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背後,是老師對科學真理和教育事業幾十年如一日的熱情和赤誠」,當被問到上徐湛老師《量子力學1》的感受時,物理系62級的王安舟同學如是說,這門課程剛剛被評為清華大學首屆標杆課程。

77歲仍活躍在教學一線的徐湛老師是清華精神的代表。在響徹「向科學進軍」口號的年代裡,他一心報國,考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他再次以優異成績考取清華大學研究生,不久後公派留學,去「核物理學的聖地」丹麥玻爾研究所進修。他是中國物理學會周培源獎的獲得者,也是被稱為「中國魔術」(Chinese Magic)的量子場論中旋量計算方法的提出者,但最令他驕傲的,還是他作為大學教師的身份。

「量子力學是教給學生看家本領」

「量子力學是上個世紀物理學科最重要的發展,是當代物理學和各類高新技術的基礎。我相信同學們考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對物理一定是有追求的。把量子力學教好,是培養學生的基礎,是教給他們必須的『看家本領』。」當被問到量子力學課程在本學科領域的價值時,徐湛老師強調說。

從經典力學到量子力學,是物理學歷史上一次質的飛躍。對於本科學生也是如此,在大一學習了基本上是經典物理學的知識後,大二時必修的量子物理,將帶給他們從世界觀到認識論再到方法論上的巨大提升,「我在開課第一講就會給學生們打好預防針。在我講義最顯眼的位置,開宗明義有三句話,『量子力學是機率性的理論,量子力學是相對性的理論,量子力學是思辨性的理論』,這就是告訴學生們從經典力學到量子力學,要完成思想的躍變。」徐湛老師介紹道,由於微觀世界的很多現象無法在宏觀世界和日常生活中被理解,因此需要學生們充分發揮思辨的能力,也需要老師耐心細緻地引導學生走入量子的世界。

恰恰是由於量子力學極強的思辨性,為了讓學生們順利度過這個坎兒,徐湛老師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與學生們的互動上。「徐老師對學生們非常慷慨,儘管年過古稀,但他對課程精益求精,對學生認真負責」,量子力學課的助教物理系博三的胡劍坤同學說,「像我們助教判作業、判卷子,一般結果不對就打個叉,不給分了,但是徐老師會覆審卷子,仔細看學生們的推導和思維過程,會做密密麻麻的批註,有共性的還會上傳到網絡學堂。」

「本科教育要踏實務實講求實際」

由於量子力學滋養了當代高新技術的發展,可謂是物理學領域的「網紅」學科,社會上、網絡上也充斥著大量有關量子物理的科普文章和熱點話題。對此,徐湛老師有些擔憂,「科學問題必須老老實實對待,不能花裡胡哨地講」。

徐湛老師對聳人聽聞的熱點話題持謹慎態度,但是他對真正的物理學前沿進展卻抱有極高的熱忱,反對老生常談。「徐老師雖然年事已高,但是課程內容與時俱進,每年上課的內容都會有所更新,將量子力學最新進展中蘊含的物理原理傳授給學生。老師能夠在很短的篇幅把前沿問題講得非常清楚,不由得令人感到敬佩!」物理系61班的吳蔚捷說。徐湛老師介紹,他不僅每年都根據全球科研發展更新講義,而且每年的諾貝爾獎揭曉後,他都會第一時間將物理學獲獎者的背景、發現、貢獻等第一時間分享給學生,啟發學生思考。在徐老師的辦公室裡,有一幅大大的黑板,上面貼滿了他收集的諾貝爾獎海報,黑板也是他與答疑的同學和物理系的同事隨時隨地討論問題的地方。

「我知道學生們中間流傳一句話,『量子力學量力學,隨機過程隨機過』。」徐老師笑談,「但我會告訴學生們,你們必須要下功夫,我的課程是不能讓大家輕輕鬆鬆拿高分的,但是會奠定你們今後從事物理相關事業的基礎。到時候你們就會明白,光看看講義,看看書籍和論文是不夠的。學以致用才是關鍵,解決實際問題才是本事。學生們需要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老師們也不僅要教給知識、概念,還要教給學生們對待科學的態度,以及追求科學道路上的陷阱和警戒點」。

「價值觀塑造潛移默化不可或缺」

對於本科生的培養,在徐湛老師看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遞「三位一體」,缺一不可。「科學觀價值觀的塑造是潛移默化的,我的課程還要教給學生們對科學的熱愛,以及報國的熱情,」徐湛老師堅定地說。

作為與新中國同呼吸、共命運的老清華人,徐老師對改革開放的來之不易、這40年取得的成績以及今天崇尚科學、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格外珍惜。在恢復高校招生前,他曾經有十餘年的歲月,無法從事他熱愛的物理學。「我的經歷使我體會到,改革開放對於我們的民族多麼寶貴,對於從事科學的人而言多麼鼓舞人心。正因為如此,我對學生、對課堂總是充滿熱情和激情。我要告訴清華的學子們,不要蹉跎歲月。今天我們的國家還有很多科學技術領域需要攻關,你們任重道遠。」

「標杆課為全校老師樹立了榜樣」

談到《量子力學》獲得全校首批標杆課,徐湛老師談到:「學校樹立了標杆課,就是給全校老師樹立了看齊的榜樣;就是旗幟鮮明地告訴全校老師,大學最基礎的是從本科做起,老師要花最大心思把課程教好,這才是大學老師最重要的工作」。

在徐老師看來,教學與科研可以並行不悖。科研可以為教學貢獻素材,譬如他自己,就時常把科研的過程、挫敗的經歷或者成功的案例教導給學生,這些書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對於學生們少走彎路大有裨益;教學也可以促進科學研究,與同學們互動討論的過程,也會給他很多的啟發,保持科研的活力。如今,徐老師年事已高,他更渴望回歸教學,在清華大學的講臺上貢獻作為一名老教師的光和熱。在他看來,一流的高校,至誠的老師,就應當在本科教育上下足功夫。

編輯:趙姝婧 審核:周襄楠

 

相關焦點

  • 陳旭:做學生的理想之師、學問之師、品行之師|在2020年教師節慶祝...
    剛才,我們表彰了1200餘位教職工、100餘個集體,清華長庚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隊長、「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獲得者郭軍醫師,清華附小校長、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獲得者竇桂梅老師,物理系教授、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工作「優秀教師特別獎」獲得者徐湛老師,電機系副教授、2019
  •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懼疫情絆此身」——清華物理系線上教學一周記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懼疫情絆此身」——清華物理系線上教學一周記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清華學子們分布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各個角落,然而空間的分離並沒有阻擋師生們教學相長、細推物理的樂趣。為了上好雲端的物理課,物理系的老師們在寒假期間積極參加培訓、反覆調試設備、認真準備試講、互相切磋交流。
  • 清華北大畢業生爭相到浙江當中學老師 學霸教得好學生嗎?
    三是待遇還不錯,尤其是一些民辦學校,公辦學校的隱形福利也不少,包括提供教師公寓等等。北清畢業生到中學當老師算屈才嗎?話說回來,北大清華畢業生到中學當老師,為何會引發關注?網民討論的焦點是名校畢業生教中小學是否屈才。多位中小學校長表示,基礎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基礎,關係著人才培養的厚度和廣度。
  • 葉企孫創立清華物理系,培養了錢學森、楊振寧,晚年卻要飯度日
    4年之後,葉企孫13歲,他參加了清華學堂的考試並成功通過。沒有人想到,這個13歲的少年進入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 遺憾的是,進入清華學堂之後的幾個月,中國革命局勢日益嚴峻,葉企孫只能返回上海讀書。
  • 95歲清華物理系教授在線開課公式:71+1=+∞
    他,叫張禮,今年 95 歲,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也是清華園裡教齡最長的教師。他的教齡與共和國同齡,今年是他從教的第 71 年。他,叫胡嘉仲,今年 32 歲,清華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去年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回到母校任教,今年是他任教的第 1 年。2 月 20 日上午 9:20,胡嘉仲背著電腦包,戴著口罩,騎著電動車來到張禮先生家樓下。
  • 物理系成功舉辦第二期全國重點中學物理競賽教練培訓班
    6月6日,2017年全國重點中學物理競賽教練第二期培訓班在清華大學物理系成功開班,來自全國38所重點中學的46名物理競賽教練參加了這次培訓。開班儀式由物理系副系主任阮東主持,系黨委書記莊鵬飛代表物理系致歡迎辭,他對各位物理教練來到清華共同探討大學和中學的物理教學銜接和人才培養,表示熱烈的歡迎。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世紀六十年代,新中國有23位兩彈元勳,其中,有九個是他教出來的學生。葉家家大業大,祖輩官運亨通,小輩卻是只謹庠序之教。葉企孫的祖父談人公是清朝的五品官吏,而父親葉景壇則是上海有名的教育家,曾受清政府派遣赴日考察教育,歸國後便創辦了新式學校,著力發展現代教育,還擔任了多所學校教師、校長之職。
  • 物理系凝聚態物理研究所第一黨支部舉行青年骨幹教師張定入黨發展會
    物理系凝聚態物理研究所第一黨支部舉行青年骨幹教師張定入黨發展會清華新聞網6月18日電 6月13日,清華大學物理系凝聚態物理研究所第一黨支部在理科樓物理系「黨員之家」舉行了青年骨幹教師張定入黨發展會。發展會由凝聚態物理研究所第一黨支部書記宋燦立主持。
  • 曾拒絕美國邀請,一手創辦清華物理系,晚年卻淪為乞丐和學生要飯
    這麼一個偉大的人本來是受人愛戴,一生衣食無憂,可是在他的晚年時候,卻淪落為了乞丐,成為向自己的學生要飯的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而葉企孫又是怎樣一個人物呢?1918年,葉企孫考取了公費留美學習的名額,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物理系就讀,後又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他在國外一直刻苦研究,刻苦學習,並且還曾經登上了物理學的巔峰,成為了小有名氣的物理科學家。出國6年之後,葉企孫仍不忘正處在水深火熱的中國,他覺得中國現在正需要人才來改變中國的現狀,因此便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在美國的高薪工作回到中國。
  • 他是傳奇「大滿貫」學霸,清華四大力學第一,物理系神秘「耀神」
    在清華,這所我國一流的至高學府,更是遍地學霸林立、傳奇學生層出不窮,而今天要說的這位清華學霸,卻從無數天之驕子中脫穎而出,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於「學神」的認知。這位其貌不揚的男生,就是胡耀文。就讀清華大學物理系,三年績點位於專業第一、平均成績94,大三一年的績點更是達到97.7的超高水平;大學期間所修的16們物理專業課,沒有一門成績低於94分;並且在物理必修、出了名高難度的「四大力學」奪得大滿貫——全部滿分。分析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統計力學,這被視為物理系最難必修課的四門學科,不知是多少學子感到焦頭爛額、叫苦連天的「噩夢」。
  • 楊振寧清華本科執教 為大一新生講基礎物理(圖)
    簡短的開場白後,曾經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楊振寧面對130多位大一新生,開始了他為清華本科生講授普通物理的教學生涯。  9月13日上午,清華六教,82歲的楊振寧面對來自清華物理系和基礎科學班大學一年級的130多張稚氣面孔,從秒、光速等最基礎的物理量開始,一邊用清晰的英文講解,一邊在演示的幻燈上寫下定義、公式和推導過程。
  • 記清華「教授們的教授」、95歲的理論物理學家張禮
    1957年,32歲的他調入清華,參與創建為發展中國原子能事業成立的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張禮最想做的,一直是物理科研,探究物理學裡的「道理」。但國內師資人才稀缺,到清華不久,他就相繼出任工程物理系核物理教研組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等職務,長期分管教學及研究生培養,一半以上的時間搞行政,剩下時間搞教學。
  • 記清華「教授們的教授」、95歲的...
    他清楚地感受到每代學生各有不同,去年秋天,他在黨支部組織生活會上做自我檢查,說在幫助學生上做得不夠,比如只在課後答疑,讓有不懂問題的學生主動來問的做法,更適合從前一門心思念書的學生,不適合成長在各種外界誘惑裡的新生代,必須改進。
  • 衡水中學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最多,是不是衡中的老師全國就最牛
    衡水中學每年考入清華、北大、985、211的學生最多,是不是衡中的老師全國就最牛呢?我看未必,學生學得好與不好,能否考上名校主要由四個因素決定,①智力因素,②志存是否高遠,③家庭環境,④師資水平。衡水中學之所名勝遠揚,成績斐然,這四個因素缺一不可。
  • 清華舉行2013年學生獎勵大會 20名學子獲得特獎-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舉行2013年學生獎勵大會20名清華學子獲特等獎學金 外國留學生首次獲獎  清華新聞網12月20日電 (記者 李 含)12月19日下午,2013年清華大學學生獎勵大會在主樓後廳舉行。  史宗愷引用梁啓超先生的一句話:「今日之清華學子,將來即為社會之表率,語默作止,皆為國民所仿效」,鼓勵清華同學追隨優秀,堅持優秀,將來走上社會把在清華養成的品質和能力用行動展現出來,為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民族復興,應對未來挑戰作出貢獻。圖為獲得特等獎學金的研究生同學們為導師獻花併合影留念。
  • 楊振寧憶先生葉企孫:對清華有相當大影響,但為人低調不顯露
    他先後創辦清華大學物理系、理學院和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培養了包括錢學森、鄧稼先、楊振寧等在內的一大批著名科學家,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7月16日,清華大學物理系舉辦的葉企孫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會上,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回憶,在清華園初見葉企孫時,雖不相熟,但深感其為人低調。
  • 清華物理系最厲害的學霸,四大力學獲得滿分,成為學校的傳奇
    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智商都是非常的高,每個人都曾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這群頂尖的學生都匯聚在清華北大,互相進行競爭,會使得很多的學生提升得更快,能力變得更強。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一位清華大學物理系的超級學霸。
  • 教師集體服軟,如何教出「站立的學生」?
    教師群體軟弱,如何教出「站立的學生」?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2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表示,要為老師立尊嚴。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陳寶生還說「跪著的老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可以,從以上兩例中,我覺得老師的尊嚴失掉了。
  • 他13歲上清華,26歲成哈佛博士 晚年卻因學生流落街頭落寞而死
    20歲那年,葉企孫以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的名義赴美,插班進入了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大學三年級學習。兩年後,他就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實驗物理博士學位。在他留學期間,有著「3年攀登兩座高峰」的奇蹟,他測定了當時最精確的普朗克常數,這一數值被國際物理學界沿用達16年之久。
  • 他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畢生從事研究工作,曾創辦清華物理系
    1911年初,清政府將遊美學務處改為清華學堂,他報考清華學堂獲得錄取,成為清華學堂的第一批學生中的一員。1911年10月因武昌起義爆發,清華學堂停課,葉企蓀轉讀江南製造局兵工中學。1913年夏清華學堂在上海恢復招生,他再次報考並被錄取。1918年6月畢業於清華學校畢業,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物理,1920年獲物理學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