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清華大學本科教學 蘇婧
「徐湛老師的課堂教學,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顛覆和創新,有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浸潤。他對教學細節有著嚴苛的認真,講義年年更新,一絲不苟。他對科學精神有著深入的理解,對培養人有著極致的耐心。當同學表現出對某個問題的拓展興趣後,他會撰寫長達數頁的補充材料,為同學們闡釋更深入的物理圖像與數學解釋。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背後,是老師對科學真理和教育事業幾十年如一日的熱情和赤誠」,當被問到上徐湛老師《量子力學1》的感受時,物理系62級的王安舟同學如是說,這門課程剛剛被評為清華大學首屆標杆課程。
77歲仍活躍在教學一線的徐湛老師是清華精神的代表。在響徹「向科學進軍」口號的年代裡,他一心報國,考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在恢復高考的第一年,他再次以優異成績考取清華大學研究生,不久後公派留學,去「核物理學的聖地」丹麥玻爾研究所進修。他是中國物理學會周培源獎的獲得者,也是被稱為「中國魔術」(Chinese Magic)的量子場論中旋量計算方法的提出者,但最令他驕傲的,還是他作為大學教師的身份。
「量子力學是教給學生看家本領」
「量子力學是上個世紀物理學科最重要的發展,是當代物理學和各類高新技術的基礎。我相信同學們考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對物理一定是有追求的。把量子力學教好,是培養學生的基礎,是教給他們必須的『看家本領』。」當被問到量子力學課程在本學科領域的價值時,徐湛老師強調說。
從經典力學到量子力學,是物理學歷史上一次質的飛躍。對於本科學生也是如此,在大一學習了基本上是經典物理學的知識後,大二時必修的量子物理,將帶給他們從世界觀到認識論再到方法論上的巨大提升,「我在開課第一講就會給學生們打好預防針。在我講義最顯眼的位置,開宗明義有三句話,『量子力學是機率性的理論,量子力學是相對性的理論,量子力學是思辨性的理論』,這就是告訴學生們從經典力學到量子力學,要完成思想的躍變。」徐湛老師介紹道,由於微觀世界的很多現象無法在宏觀世界和日常生活中被理解,因此需要學生們充分發揮思辨的能力,也需要老師耐心細緻地引導學生走入量子的世界。
恰恰是由於量子力學極強的思辨性,為了讓學生們順利度過這個坎兒,徐湛老師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與學生們的互動上。「徐老師對學生們非常慷慨,儘管年過古稀,但他對課程精益求精,對學生認真負責」,量子力學課的助教物理系博三的胡劍坤同學說,「像我們助教判作業、判卷子,一般結果不對就打個叉,不給分了,但是徐老師會覆審卷子,仔細看學生們的推導和思維過程,會做密密麻麻的批註,有共性的還會上傳到網絡學堂。」
「本科教育要踏實務實講求實際」
由於量子力學滋養了當代高新技術的發展,可謂是物理學領域的「網紅」學科,社會上、網絡上也充斥著大量有關量子物理的科普文章和熱點話題。對此,徐湛老師有些擔憂,「科學問題必須老老實實對待,不能花裡胡哨地講」。
徐湛老師對聳人聽聞的熱點話題持謹慎態度,但是他對真正的物理學前沿進展卻抱有極高的熱忱,反對老生常談。「徐老師雖然年事已高,但是課程內容與時俱進,每年上課的內容都會有所更新,將量子力學最新進展中蘊含的物理原理傳授給學生。老師能夠在很短的篇幅把前沿問題講得非常清楚,不由得令人感到敬佩!」物理系61班的吳蔚捷說。徐湛老師介紹,他不僅每年都根據全球科研發展更新講義,而且每年的諾貝爾獎揭曉後,他都會第一時間將物理學獲獎者的背景、發現、貢獻等第一時間分享給學生,啟發學生思考。在徐老師的辦公室裡,有一幅大大的黑板,上面貼滿了他收集的諾貝爾獎海報,黑板也是他與答疑的同學和物理系的同事隨時隨地討論問題的地方。
「我知道學生們中間流傳一句話,『量子力學量力學,隨機過程隨機過』。」徐老師笑談,「但我會告訴學生們,你們必須要下功夫,我的課程是不能讓大家輕輕鬆鬆拿高分的,但是會奠定你們今後從事物理相關事業的基礎。到時候你們就會明白,光看看講義,看看書籍和論文是不夠的。學以致用才是關鍵,解決實際問題才是本事。學生們需要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老師們也不僅要教給知識、概念,還要教給學生們對待科學的態度,以及追求科學道路上的陷阱和警戒點」。
「價值觀塑造潛移默化不可或缺」
對於本科生的培養,在徐湛老師看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遞「三位一體」,缺一不可。「科學觀價值觀的塑造是潛移默化的,我的課程還要教給學生們對科學的熱愛,以及報國的熱情,」徐湛老師堅定地說。
作為與新中國同呼吸、共命運的老清華人,徐老師對改革開放的來之不易、這40年取得的成績以及今天崇尚科學、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格外珍惜。在恢復高校招生前,他曾經有十餘年的歲月,無法從事他熱愛的物理學。「我的經歷使我體會到,改革開放對於我們的民族多麼寶貴,對於從事科學的人而言多麼鼓舞人心。正因為如此,我對學生、對課堂總是充滿熱情和激情。我要告訴清華的學子們,不要蹉跎歲月。今天我們的國家還有很多科學技術領域需要攻關,你們任重道遠。」
「標杆課為全校老師樹立了榜樣」
談到《量子力學》獲得全校首批標杆課,徐湛老師談到:「學校樹立了標杆課,就是給全校老師樹立了看齊的榜樣;就是旗幟鮮明地告訴全校老師,大學最基礎的是從本科做起,老師要花最大心思把課程教好,這才是大學老師最重要的工作」。
在徐老師看來,教學與科研可以並行不悖。科研可以為教學貢獻素材,譬如他自己,就時常把科研的過程、挫敗的經歷或者成功的案例教導給學生,這些書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對於學生們少走彎路大有裨益;教學也可以促進科學研究,與同學們互動討論的過程,也會給他很多的啟發,保持科研的活力。如今,徐老師年事已高,他更渴望回歸教學,在清華大學的講臺上貢獻作為一名老教師的光和熱。在他看來,一流的高校,至誠的老師,就應當在本科教育上下足功夫。
編輯:趙姝婧 審核: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