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名清華學子獲特等獎學金 外國留學生首次獲獎
清華新聞網12月20日電 (記者 李 含)12月19日下午,2013年清華大學學生獎勵大會在主樓後廳舉行。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副校長、教務長袁駟,校黨委副書記史宗愷,副校長姜勝耀出席大會並為獲獎同學頒獎。
大會在全體師生齊唱國歌中拉開序幕。
圖為校長陳吉寧為特等獎學金獲得者經管學院本科生黃成同學頒獎。學生記者 王皓冉 攝
袁駟宣讀了2013年「特等獎學金」、「蔣南翔獎學金」、「一二•九獎學金」和「好讀書獎學金」和「新生獎學金」獲獎名單,姜勝耀宣讀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先進班集體獲獎名單。
圖為校領導為先進班集體學生代表頒獎。學生記者 王皓冉 攝
陳吉寧、袁駟、史宗愷、姜勝耀共同為獲獎同學頒獎。
2013年,清華大學共有20個本科生班級和16個研究生班級獲得「先進班集體」稱號,本科生和研究生各10名同學獲得「特等獎學金」,19名同學獲得「蔣南翔獎學金」,46名同學獲得「一二•九獎學金」,65名同學獲得「好讀書獎學金」,453名同學獲得「新生獎學金」。
圖為陳吉寧為來自伊朗的博士生哈米德頒發特等獎學金證書。學生記者 王皓冉 攝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伊朗的博士生哈米德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特等獎學金自設立以來首位獲獎的外國留學生。他的入選,標誌著清華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取得了新的突破。
圖為校黨委副書記史宗愷代表學校致辭。學生記者 王皓冉 攝
史宗愷在大會上致辭,代表學校向獲獎同學表示祝賀,並與同學們分享了對於優秀的理解。史宗愷說,優秀是一種品質,一種能力,通過每個人的長期堅持和堅守,而沉澱下來,並在某些特定時候,通過行動表現出來,最終化為一種信心,一種從容。史宗愷表示,每一位同學都要看到,自己和周圍同學身上都有優秀的品質,但優秀會有不同方面的體現。比如曾獲四川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稱號、被保送清華的王佳明同學,在學校本科4年中獻血7次,畢業後申請去西藏支教,今年他再次成為清華研究生,又擔任了輔導員,他的身上體現了清華同學獻身公益的優秀品質。
史宗愷引用梁啓超先生的一句話:「今日之清華學子,將來即為社會之表率,語默作止,皆為國民所仿效」,鼓勵清華同學追隨優秀,堅持優秀,將來走上社會把在清華養成的品質和能力用行動展現出來,為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民族復興,應對未來挑戰作出貢獻。
圖為獲得特等獎學金的研究生同學們為導師獻花併合影留念。學生記者 王皓冉 攝
頒獎儀式上,獲得「特等獎學金」的研究生同學們向指導老師獻花,表達了對恩師辛勤培育的感激之情。
先進班集體代表、電機系電博10班牟佳男介紹了班集體努力營造良好學術氛圍、鼓勵科研創新,積極推進黨建工作的情況。
特等獎學金獲獎學生代表、經管學院本科生黃成談到與其他獲獎同學接觸時的所感所思,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心中對於優秀的標準。她表示,將認知、踏實和理想做到極致或許應該成為每個清華人的追求,要尋找自己獨特的天賦和能力,懷有更廣闊的胸懷,認真踏實地做事。
圖為特等獎學金獲獎同學代表、化工系博士生張如範發言。學生記者 王皓冉 攝
特等獎學金獲獎同學代表、化工系博士生張如範分享了自己對於學業、學術的體會和感想。他表示,國家和社會迫切需要一批有志青年勇擔重任、迎接挑戰,作為清華學生,責無旁貸,要加強修身、提升境界;學會面對挫敗,選擇堅守;學會永葆進取之心,戒驕戒躁。
教務處、研究生院、學生部、研究生工作部、校友總會、教育基金會、校團委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及各院系教師代表、負責人參加了大會。
編輯:襄樺
附:2012-2013學年度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本科生獲獎名單
系 別 | 姓名 |
交叉信息院 | 吳佳俊 |
化 學 系 | 季 者 |
計算機系 | 趙華凱 |
人文學院 | 楊元辰 |
經管學院 | 黃 成 |
汽 車 系 | 任東生 |
電 子 系 | 張幗瑋 |
美術學院 | 孫洪楓 |
土 木 系 | 孫啟力 |
建築學院 | 翟 上 |
2012-2013學年度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研究生獲獎名單
姓名 | 院系 | 學生類別 | 導師 |
Hamidreza Arandiyan | 環境學院 | 博 | 李俊華 |
李津津 | 機械系 | 博 | 雒建斌 |
李國軒 | 機械系 | 碩 | 張文增 |
張如範 | 化工系 | 博 | 魏飛 |
張同寶 | 碩 | 呂陽成 | |
馮 硝 | 物理系 | 博 | 薛其坤 |
吳宇恩 | 化學系 | 博 | 李亞棟 |
徐 俊 | 化學系 | 碩 | 張 希 |
喻 豐 | 社科學院 | 博 | 彭凱平 |
田 禾 | 微納電子系 | 博 | 任天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