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4日,天津,第10號颱風「安比」帶來的強降雨造成市區多片區大面積積水。 視覺中國 圖
7月24日,第10號颱風「安比」攜風帶雨一路向北,給北方多地帶來強降雨。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許映龍介紹,今年6月以來,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颱風活動較往年相比更為明顯和活躍。截至7月24日,已有11個颱風生成,與歷史同期相比偏多3.5個,其中,6月份生成了4個颱風,而往年只有1.8個颱風生成;7月以來颱風生成個數接近歷史同期水平。同時,今年登陸我國的颱風已有4個,偏多於歷史同期水平的2.1個。除了颱風「艾雲尼」是在6月初登陸之外,颱風「瑪莉亞」「山神」和「安比」則是在7月11日至22日先後登陸我國,時間較為集中。
縱觀今年生成及登陸我國的多個颱風,首個登陸颱風時間偏早、颱風極值強度和登陸強度總體偏弱特徵明顯。
颱風「艾雲尼」於6月6日就已在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沿海登陸,比多年平均的首個登陸我國的颱風提早了25天。「另外,今年颱風登陸我國的強度與往年相比總體偏弱,往年颱風登陸我國的平均強度為30.9米/秒(11級),但今年以來颱風登陸我國的平均強度僅為25.2米/秒(10級)。」許映龍說,但颱風「瑪莉亞」以強颱風級別登陸福建,是7月份登陸福建的最強的颱風。
從防災減災的角度來看,今年登陸我國的颱風主要集中在華南及華東,為多個省份帶來大量降水及較強風力。由於降水強度大,城市內澇、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影響是颱風來臨時相關地區防禦的重點。
此前,颱風「艾雲尼」「山神」登陸華南地區,給海南、廣東、廣西、江西等省份均帶來了較強降雨。在雷州半島兜兜轉轉的「艾雲尼」,為海南和廣東等地帶來5天降雨;登陸越南又折返回來的「山神」一度迫使海南、兩廣等地降水量達到飽和。「瑪莉亞」從華東地區登陸,並向內陸進發,在其影響期間,臺灣、福建、浙江東南部以及江西等地都出現了大到暴雨,部分地區還出現大暴雨到特大暴雨。而近期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安比」自上海登陸後,繼續北上,浙江東北部、江蘇、山東、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地均迎來較強降雨。
目前,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已監測到四個熱帶氣旋,但這一現象並非罕見。許映龍解釋,颱風一般在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南側生成,當副高比較強勢而且南半球冷空氣較為活躍時,容易同時生成多個颱風。
今年7月中旬之後,副高呈加強北抬的趨勢。同時,南半球冷空氣在這個時期相對活躍,當其越過赤道後,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便會產生赤道西風。目前,赤道西風已推進至東經160°附近,副高南側的偏東風與赤道西風之間產生了比較強的氣流輻合,在衛星雲圖上表現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會出現多個對流雲團,加之合適的大氣環流動力條件和海溫條件,則容易生成多個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