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林業部門查繳百餘斤蟾蜍被放生

2020-12-03 搜狐網

  日前,黃山林業部門查繳51公斤省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中華蟾蜍和花背蟾蜍。

  2月2日下午,黃山林業執法人員在新明木竹檢查站附近巡查時,發現有人正在水庫邊捕撈蟾蜍(俗名癩蛤蟆)。執法人員上前控制其運輸工具,將兩名涉案人員帶回調查。

經查實,捕撈者潘某等系宣城市人,私自在三口、仙源等地非法捕撈野生中華蟾蜍和花背蟾蜍,僅當日非法捕撈的中華蟾蜍和花背蟾蜍就達51公斤,準備運往上海銷售。目前,潘某等人已受到處罰,該批蟾蜍被放生。(吳永泉)

  來源:

  新安晚報

相關焦點

  • 農戶家中驚現豬獾 林業部門確認後放生
    榮昌新聞網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何文杰 通訊員 李海鷹)近日,區林業局值班室接到110的轉接電話稱,昌元街道紅巖坪碧雲寺小學附近一農戶,在家中發現一隻像豬的未知野生動物,請求林業部門人員前往查看。
  • 四川「放生愛好者」放生百餘條蛇 內含毒蛇
    四川「放生愛好者」放生百餘條蛇 內含毒蛇 (1/3) "← →"翻頁
  • 放生「怪鳥」?還是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還...吃了將近200斤豬肉哈哈....來看看發生了什麼......,提醒廣大市民朋友,要提高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在野外遇到一些受傷的野生動物,要及時報告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切實做好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但由於這類活動大多沒有按法定程序進行科學論證,從而導致了一些問題:1.放生野外的野生動物因不適應放生地氣候條件,無法生存繁衍,實際上變相造成野生動物資源的損失;2.放生野外的野生動物不是放生地原生物種,在放生地人為造成外來物種入侵,給當地自然生態系統帶來潛在危害;3.放生野外的野生動物未經檢疫
  • 黑眶蟾蜍、滑鼠蛇 廣東梅州平遠公安放生一批收繳野生動物
    為進一步加大對轄區野生動物資源的保護,維護生態平衡,近日,平遠縣公安局森林分局會同縣林業局工作人員將收繳的野生動物進行野外放生,共放生黑眶蟾蜍19隻、滑鼠蛇2條、沼蛙1隻等野生動物。
  • 江山枯死的最美松樹想留作標本 林業部門:只能伐除
    古道邊,一棵姿態酷似黃山迎客松的古松已經枯黃,北風過處,片片枯死的松針飄落在古道上。這棵松樹的生命定格在215歲,因為樹冠姿態優美,它被譽為仙霞古道上最美松樹。要了它的命的,是一種叫做松材線蟲的害蟲。合抱的樹幹上巨大的樹冠向外延展,姿態酷似黃山迎客松,在不少當地人的心中甚至「比黃山迎客松更有味道」。年近花甲的老薑和當地居民一樣,沒事總愛在這裡走走。這裡曾是老薑童年時嬉戲的樂園。兒時的他常常在河邊抓魚摸蝦,也會偶爾爬上松樹和小朋友捉迷藏,但上樹後總會被父母一陣責罵……村民們不允許孩子們傷害這棵樹,這棵樹的存在已經全然融入當地居民的生活。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穿山甲在廈門被放生 小腦袋大眼睛應為本地品種
    上周六,市野生動物臨時救助點迎來了這隻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它因為迷路誤入軍營,被發現後,林業人員對它進行了救助。經過三天觀察,它已具備放生條件。  經確認,這隻穿山甲大約四五歲,處於幼年期,身長約50釐米,蜷縮起來和成人巴掌一般大小,體重約5斤,是廈門本地品種,屬於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昨天下午,記者見到這隻穿山甲的時候,它正在林業人員給它準備的箱子裡美美地吃白螞蟻,一聽到有動靜,馬上蜷縮成一團。林業人員說,它膽子很小,一點點動靜都能讓它「瑟瑟發抖」。
  • 市民釣起野生娃娃魚放生 專家提醒此魚兇猛
    他仔細查看發現,這是一條重約3斤的娃娃魚。據工作人員判斷,這是一條野生娃娃魚,重約3斤,在黃塘湖中發現野生娃娃魚比較罕見。隨後,民警和林業部門工作人員一道,將這條娃娃魚帶至長江邊放生。據了解,野生娃娃魚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其叫聲像嬰兒哭聲,因此而得名。野生的娃娃魚比較兇猛,是食肉類動物,在家飼養很可能會攻擊人的。」
  • 從「食人鯧」看「非法放生」之憂
    3    「非法放生」加劇外來物種入侵     幾乎每一個「適合放生的日子」,北京的一些河湖邊、山野裡,都有些市民在放生。這些人釋放到自然界中的動物中,有不少就是原本完全不在當地生活的「外來物種」。
  • 黃山釋放380萬花絨寄甲對付天牛 全力保護黃山松
    黃山釋放380萬花絨寄甲對付天牛 全力保護黃山松時間: 2013-08-26責任編輯: 楊林旅遊_中國網 中國網8月26日訊 根據《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項目——黃山風景區櫟旋木柄天牛綜合防控項目實施方案》要求,近日,黃山風景區資源保護部門將採購的380萬花絨寄甲在松林和櫟屬植物林中釋放
  • 以「放生」為名賣野生鳥 成都一鳥市被查(組圖)
    他說,「放生鳥」有市場需要,這些撿回來的鳥經過人工養好再賣出去放生,也可以支持一部分人在鳥市就業。  監管部門呼籲:市民儘可能不要買鳥,不要形成產業鏈  一方面是市場需求,一方面是對鳥類的傷害,四川省和成都市兩級森林公安作為其中的執法部門,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 加劇外來物種入侵 從"食人鯧"看"非法放生"之憂
    3「非法放生」加劇外來物種入侵     幾乎每一個「適合放生的日子」,北京的一些河湖邊、山野裡,都有些市民在放生。這些人釋放到自然界中的動物中,有不少就是原本完全不在當地生活的「外來物種」。這樣的放生不僅僅引發了大量動物的死亡,導致了當地公眾的恐慌,而且會觸發當地生態系統出現不可預料的生態危機。
  • 峨眉山外來猴疑被遊客放生 大師:亂放生等於殺生
    中國網5月13日訊 5月11日,一隻身份不明的猴子在峨眉山報國寺景區附近遊蕩,且抓傷了3名遊客,當地公安、消防、林業等部門聞訊趕到峨眉山野保部門工作人員說,峨眉山現只有藏酋猴一個猴種,主要分布在清音閣、雷洞坪、萬年寺等一帶。因猴子屬於群居動物,這隻猴子無法融入當地猴群。其猜測,該猴極有可能是遊客帶至峨眉山放生的,因為此前也曾有過類似情況。5月11日早上,這隻猴子出現在峨眉山報國寺景區附近。遊客發現它後,既興奮又稀罕,迅速上前逗樂,致該猴大發雷霆,抓咬傷了3名遊客。
  • 市民稱花61800元買來大鱉放生 棘洪灘水庫:鱉已經給埋了
      8月28日,本報A8版報導了《市民撈到百斤大鱉!懷疑是種一級保護動物》後,多位市民聯繫《城市信報》,稱大鱉是自己放生的 。記者也從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髮會」)的工作人員處得知,經判斷金先生撈上來的大鱉是一種學名為「中南半島大鱉」的動物 ,又稱「亞洲鱉」,屬於外來物種,最好不要放生。
  • 有人在廈門山區放生十幾條蛇,包括重達40多斤的大蟒蛇
    近日,廈門某偏遠山區有人放生了十幾條蛇!端午節臨近又到了蛇耍朋友、懷孕、生娃的季節看到這些蜿蜒爬行的傢伙晚報君心裡有些怕怕的放生的這些蛇到底是怎麼回事?原來,情況是這樣的↓↓↓6月4日上午連續忙碌了多天的市自然資源規劃局捕蛇專家、志願者阿寶帶著十幾條近期救助回來的無毒蛇到集美坂頭水庫附近的山林集中放生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帶著救助的蛇到野外放生。
  • 大海龜長0.8米,重50斤,古雷男子養育15年含淚放生……
    這是古雷古城村的林先生做出的一個艱難決定,因為,就在下一刻,自己飼養了15年的大海龜,將拿去海裡放生。15年深厚感情「我和這隻海龜的緣分已經有十五年。」林先生介紹,經過與海洋漁業部門確認,民警發現,這隻海龜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學名叫玳瑁、玳瑁海龜。
  • 鐵絲網卡住50斤蟒蛇 儋州警民聯手合作救蛇並放生
    鐵絲網卡住50斤蟒蛇  警民聯手合作救蛇並放生  民警在救助蟒蛇  南國都市報熱線966123訊(記者梁振文 胡誠勇 通訊員王響成李翔文/圖)10月11日上午11時許,儋州邊防支隊海頭邊防派出所接到轄區群眾的報警救助,在嶺地村委會茨園下村一農戶家菜園裡發現一條大蛇。
  • 一網拉上來一條10斤「美人魚」,漁民主動上報求放生
    在9月4日時候,揚州的一個漁民像往常一樣出去打魚,結果捕捉到了一隻十斤多重的胭脂魚,後來將這一條比較稀有的魚類放回到了長江當中後來漁民覺得這一條魚不簡單,於是便聯繫上了漁政部門。之後漁政部門也是邀請了專家趕往捕撈現場,後來經過現場辨認,捕撈上來的這條魚是一條胭脂魚。經過測量之後,這條魚身長大約有77cm,寬有38cm,體重達十多斤。而當地的漁政監督大隊負責人丁禮全訴說,到現在為止這一條胭脂魚是他們拯救過的最大一條。
  • 蟾蜍腿上抽出白色寄生蟲
    春季遊客多,很多人慕名前來品嘗這一特產,銷量很好,每天至少能賣30斤。  隨後,記者乘坐青石線輾轉來到傳統的「拉絲」重鎮———練塘。  乘坐同一班車的一個中年男子看著記者手中拎著的「燻拉絲」,主動搭話「這是你們買的『燻拉絲』?」原來,他就是一個「燻拉絲」家庭作坊的小老闆,「我帶你們去買正宗的。」
  • 數百條放生蛇爬進小村 村民無奈每天打蛇(圖)
    放生也需講科學  不科學的放生行為,不僅可能使放歸山林的蛇無法適應環境繼續生存,也有可能對生態和周邊居民帶來不良的影響。  根據相關規定,放生野生動物需向林業部門提出申請等相關程序,並且應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進行。  三輛長安麵包車開進了都江堰市玉堂鎮水泉村,幾位「放生愛好者」提出車上的編織袋,放蛇歸山。
  • 泉州承天寺:傳奇「鱉王」現身 重達百餘斤
    工人撈起「鱉王」在承天寺放生池旁臨時搭的水池這隻百餘斤重的「鱉王」,身形龐大,從昨天上午開始,引來了一撥又一撥的圍觀者。多名知情人介紹,這隻「鱉王」的學名應叫黿(注音:yuán)。­  黿,是世界瀕危保護物種,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估計全國黿的總數在200隻以下。據介紹,黿最有名的一次出鏡是在《西遊記》中:當年唐僧西天取經,路過通天河,被八百裡河水阻隔,正犯難時,一隻大黿浮水作舟,馱著師徒四人和白馬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