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以固收為基礎,權益來添彩的「固收+」策略產品成為公募界的投資新勢力。
雖然「固收+」沒有非常精準的概念定義,但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了共識,一般是指通過主投固定收益資產追求基礎收益,同時精選權益資產或通過進攻型策略增厚收益,實現「穩中有進」投資目標的產品。
「+」的部分比較多樣,比如+股票、+股指期貨、+打新、+定增、+可轉債等,公募基金中一級債基、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基金可以說是「固收+」產品的代表了。
從基金規模來看,截至今年10月末,Wind數據顯示,在使用「固收+」策略的公募基金中,偏債混合型基金有389隻,資產淨值4364.50億;二級債基,規模達到2456.40億。本期「鍊金」帶來市場為何熱捧固收+?
過去3年,保本保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逐步退出市場,仍在存續的淨值化銀行產品和純債基的收益率也在不斷下降。
以最具代表性的貨幣基金收益率為例,過去三年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大約下跌了一半。
2%的利率才能基本保本,可見低利率大時代的到來,已然無法迴避,不可逆轉。如果把眼界拉長到過去七年,類「無風險」產品的收益率下降趨勢更為持久和驚人。
以一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為例,產品收益率已經從最高7%以上,下降到如今的4%上下。
「固收+」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當前市場討論的「固收+」實際是將原有分散各處的、具有某些共同特徵的產品統稱為一個約定俗成的新名稱。具體來看,「固收+」策略產品主要以絕對收益為目標,以風險較低的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為底倉構建基礎收益,並在嚴格控制回撤的前提下,配置風險資產及策略以增厚收益。
一是,投資目標以絕對收益為主。「固收+」策略以追求絕對收益為投資目標,一般要求每年正收益、5%最大回撤和超過5%的年化收益率,適合長期穩健型投資者。
二是,資產配置以低風險的債券資產作為底倉。一般市場「固收+」產品固收類資產底倉總體水平在60%-70%左右,以低風險中短久期債券品種為主。
三是,「+」風險資產或策略,實現增厚收益。對於「+」的理解,可以從加資產和加策略兩個角度出發:資產主要包括股票資產、可轉債、基金、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另類投資如房地產、大宗商品、私募、對衝基金等;策略主要指對股票策略、市場中性策略、CTA策略、期權策略的相關配置。除了對單一資產或策略進行配置外,也可以進行多資產和多策略的組合配置。
由於資管新規的出臺,剛性兌付被打破,銀行理財產品紛紛面臨著「淨值化改造」,這不僅導致了產品收益率不斷下行,投資風險也隨之增加。對於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來說,為資金尋找新的投資去處成了一大難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固收+」站上了風口。
一方面,隨著經濟放緩,特別是受疫情影響,各國央行紛紛放水,全球進入低利率時代,布局固收類產品本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純債基金的收益難免單調,與此同時,A股的賺錢效應在近兩年得到了充分展現,波動和風險也隨之提高。如果能在控制波動和回撤的基礎上,適度參與股市的投資機會也值得期待。
這就是「固收+」的配置價值:攻守兼備,完美綜合股票和債券的優勢和不足。
它的大部分倉位以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打底,在控制波動的基礎上獲得債券的票息收益,作為投資組合中防守的「盾」;而「+」這一塊,則是以少部分倉位配置股票等其它進攻型資產,實現彈性收益,作為投資組合中進攻的「矛」。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固收+」產品就像投資組合裡的壓艙石,比較適合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用來做配置工具。
以「固收+」策略代表性的二級債基為例,下圖是上證綜指、中證全債以及二級債基指數在2010年到2019年十年間的走勢對比: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二級債基呈現出了一條令人滿意的、緩緩穩定上行的收益率曲線。
當市場遇到階段性波動時,嚴格控制回撤的「固收+」的產品能夠很好地滿足傳統的理財型投資者的需求,這類產品的淨值雖然也有上下波動,但波動幅度相對較小;在權益市場表現較好時,「固收+」的產品也能表現出較好的上攻性,能夠給投資者提供比較可觀的穩健收益的同時給予投資者較為舒適的投資體驗。
「固收+」分為「固收」和「+」,而固收資產的收益差別通常不會太大,「+」部分就成為決定「固收+」產品表現的核心:能否選到好的股票,讓「固收+」產品的業績千差萬別。對於「固收+」基金來說,需要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1、「固收+」基金需要同時配置股票和債券,因此雙基金經理配置是標配,通過股債分工、強強聯合;而如果兩位基金經理已經有多年合作經驗,配合默契,那就是加分項了。
2、基金經理需要擁有較好的大類資產配置、組合管理能力,善於應對不同市場環境。「固收+」的出發點本就是通過不同資產的搭配獲得長期收益,所以資產配置的能力非常重要。
3、基金經理背後有強大的投研平臺支撐,從理念和系統上全方位給基金經理提供支持。
展望明年,在市場對「高收益、低波動」產品的持續需求下,「固收+」仍有發展空間。但操作層面存在幾大要點:
1、權益市場和「+」資產需降低回報預期;
2、提防股債行情輪轉可能,擇股能力要求更高;
3、轉債方面,對估值保護的權重提升,自下而上特徵突出;
4、打新仍有政策紅利,但詢價難度和底倉風險加大;
5、明年在債市偏震蕩的基準情形下,信用事件、「一致預期」反轉等尾部風險更加需要加以預警和防範。
總之,「固收+」產品有其長期生命力,但明年擇股、做輪動與防信用尾部風險等挑戰當前,對管理人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