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
數位化丨蘇寧金融科技牽手張家港農商銀行,打造智能營銷平臺系統
近日,蘇寧金融科技中標張家港農商銀行智能營銷平臺系統項目。該系統支持行方對營銷活動全程進行跟蹤管理,從活動的發起,營銷方案的形成,營銷活動的執行,營銷效果的分析,形成完整活動閉環。該平臺支持行內多部門使用,提供多渠道、自助時段營銷的能力,同時支持標籤客群管理,針對不同客群特徵進行個性化精準營銷。
業務前沿丨2分8秒開戶、無卡號借記卡 8家中國香港虛擬銀行展業盡顯"科技感"
目前8家中國香港地區虛擬銀行已經正式開業的包括眾安銀行、天星銀行、WeLab Bank、Livi Bank、Mox Bank、螞蟻銀行、平安壹帳通銀行等7家銀行,富融銀行處於試營業狀態。騰訊、螞蟻集團、小米集團、攜程金融、平安壹帳通、眾安等巨頭紛紛入局。其中WeLab Bank在試營業期間即推出了無卡號借記卡產品,成為中國香港地區首家推出數位化「虛擬卡」產品的銀行。
監管動態丨銀保監會: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已完全歸零
中國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27日表示,我國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取得實質性進展,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大幅壓降,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逐漸壓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
保險及信託業
行業觀察丨新興網際網路保險服務領域APP榜單,眾安保險活躍用戶規模居首
根據易觀統計,10月數據顯示從保險服務領域APP的用戶活躍度、 行業滲透率來看,新興網際網路保險領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其中眾安保險等頭部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的優勢也更加凸顯。10月,眾安保險以232.5萬活躍用戶規模居首,在保險服務行業滲透率達到5.3%。「雙11」期間,各保險公司也將APP作為營銷服務主戰場,眾安保險在活動期間日活用戶高峰時達到82.7萬人,投保用戶數同比增長247%。
業務前沿丨上海保交所正式上線健康險「零感知理賠」服務
上海保險交易所整合健康保險服務平臺資源,利用區塊鏈技術,推出新一代理賠服務模式「零感知理賠」,在寧波展開試點,這是保交鏈在健康險領域應用的首次突破。
機構動態丨騰訊謀求兩張保險牌照,保險業「新銳」派系再擴容
據韓國媒體報導稱,韓國三星火災海上保險公司近日與騰訊等5家中國投資商籤署設立合資法人保險公司的協議,並計劃於明年初向中國有關部門提交股東變更及增資申請文件。除財險公司外,騰訊同時還在謀求申請一張再保險牌照。
海外觀察丨英國數字保險經紀公司Yolo和FCA銀行推出在線保險優惠計劃
義大利數字保險經紀公司 Yolo 已與FCA銀行籤署了一項協議,以啟動一個新的在線平臺來支持保險產品的數位化供給。該解決方案將允許通過數位化渠道銷售保險產品,並可以在售後階段和貸款發放過程中管理客戶關係。
行業趨勢丨信託發行遇寒,收益率持續下滑逼近6.5%
隨著監管政策的不斷收緊,信託發行市場迅速「入冬」。據統計,自四季度以來,68家信託公司共發行2490隻2843.4億元的集合信託產品,發行數量同比銳減38.7%,在融資額度上也下滑了22.5%。集合信託產品收益率繼續向下跌破7%,並接近6.5%。從領域投向來看,整個10月無論是房地產類信託還是基礎產業信託的募集規模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僅投向工商企業領域的集合信託產品大幅增加。
基金業
行業趨勢丨11月新基金髮行降溫 分化進一步加劇
數據顯示,按基金認購起始日統計,截至11月27日,本月新發基金僅有42隻,為今年以來的月度最低值。即使10月份包含國慶長假,當月也有62隻新基金啟動發行。從募資份額來看,這些新發行基金中已經成立的產品合計募資1883.84億元,處於年內較低水平。與此同時,新基金髮行冷熱分化進一步加劇,爆款基金逆勢出爐的同時,也有多隻基金募資艱難。
行業趨勢丨「固收+」基金強勢吸金 年內募資接近3000億
今年以來,「固收+」產品在數量和規模均出現爆發式增長,新成立偏債混合基金、二級債基164隻,合計募集規模2768.98億元。加上易方達悅興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今年成立的「固收+」基金募集規模接近3000億元。其中,有5隻新基金募集規模超過了100億元。
行業趨勢丨權益類基金助力公募跑進18萬億時代
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規模已達18.31萬億元,而在去年末,公募基金的規模僅為14.77萬億元。在公募基金不斷發展的背後,權益類基金可謂起到強大的助力作用,無論在發行、規模或業績方面,權益類基金都是當之無愧的「優等生」。
業務前沿丨掘金數位化時代機遇 大數據ETF乘風首發
今年以來,在疫情影響、外圍市場擾動等諸多因素共振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以大數據產業為代表的「新基建」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受到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富國中證大數據產業ETF將於12月1日發行,為投資者提供分享大數據產業發展紅利的投資利器。
業務前沿丨首批科創50ETF規模暴增 華夏科創50ETF規模逼近百億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4日收盤,華夏、易方達、華泰柏瑞、工銀瑞信基金旗下首批四大科創50ETF總規模已超過260億元,比上市前規模增長50多億。其中,當前規模最大產品——華夏科創50ETF,最新規模99.18億元,逼近百億元大關。
金融科技
政策速遞丨深圳發布扶持金融科技發展若干措施徵求意見稿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於徵求《深圳市扶持金融科技發展若干措施(徵求意見稿)》。明確了此次深圳市重點扶持的五類金融科技企業。明確將扶持金融科技重點項目。深圳市政府每年將舉辦深圳市金融科技節,期間舉辦深圳金融科技大賽和金融科技交流活動,營造良好的創業生態。
行業觀點丨浦發銀行潘衛東:深耕科技金融 持續推進全景銀行建設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行長潘衛東表示,浦發銀行將在深入把握新發展格局內涵基礎上,緊緊圍繞新形勢下中國經濟轉型方向和突破重點,持續推進全景銀行建設,著力構建數位化服務新模式,助力實體經濟行穩致遠。
延伸閱讀:
全景銀行是銀行圍繞用戶生命周期的需求,構建生態場景,與商業生態系統共享品牌、渠道、流量、技術等資源,運用數據智能動態感知需求、實現智慧聯動,提供聚合金融及非金融的綜合產品和服務,從而為用戶創造個性化價值,實現極致體驗的平臺化商業模式。
資管科技 |易方達陳彤:大數據和AI技術正在重塑財富管理的新形態
陳彤提出,大數據和AI技術正在重塑包括財富管理在內的所有行業的新形態。目前各個銀行、券商、獨立銷售機構、電商渠道都積累了大量的客戶人口統計學、投資行為、消費行為等多維度數據,形成了有效的客戶數據沉澱。在數據、算法和算力三大要素的支撐下,數位化感知客戶,智能化認知客戶,進而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投顧服務已經具備了堅實的數據和技術基礎。
行業動態 |光大銀行與Plug and Play China就金融科技領域創新達成合作
雙方未來的合作將聚焦在兩方面進行。一是在豐富金融科技創新項目來源方面,光大銀行將藉助PNP創新生態研究院、創新生態基金、海外辦公室、全球媒體宣發等資源,助力光大金融科技創新項目的落地、孵化及推廣;二是在拓展金融科技創新工作視野方面,光大銀行將通過PNP及時了解全球金融科技創新板塊發展趨勢、行業創新研究成果,提前布局在金融科技創新領域的戰略計劃。
金融科技行業一周投融資動態
眾企安鏈正式完成Pre-A輪數千萬元人民幣的融資,本輪融資由上海常春藤企業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領投、國宏嘉信(深圳)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布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跟投。
美國保險科技公司Hippo宣布獲得3.5億美元大額融資。Hippo與MS&AD保險集團旗下的三井住友保險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夥伴關係,希望藉助後者在風險管理領域的數據分析優勢,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服務。2020年7月,MS&AD Ventures曾參與了Hippo的E輪融資。
融資放大鏡:
眾企安鏈是由眾安孵化成立的生態合作夥伴,是眾安面向金融科技領域的全新布局。眾企安鏈成立於2020年3月,希望提供「金融+場景+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幫助資金方準確識別風險,為供應鏈上下遊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主要擁有四大產品與解決方案:e信證、e信票、e信融和e信保。
Hippo成立於2015年,專注於提供房屋及家庭保險產品,並根據現代生活環境將服務覆蓋了智慧型手機、電子產品和家庭辦公設備等多個方面,幫助用戶更好地保護重要資產。
專欄丨銀行數位化創新
構建信用卡APP用戶運營體系:用戶分層與用戶分群
劉亞麗 TalkingData
一、構建用戶運營體系的必要性
當用戶達到一定體量時,就需要成熟的用戶運營體系,為精細化運營提供指導。
二、如何構建用戶運營體系:用戶分層與用戶分群
在構建用戶運營體系時,主要是基於用戶角色和行為的不同,做好用戶分層與用戶分群。
1.用戶分層
信用卡APP可通過典型的用戶生命周期方法進行用戶分層。用戶生命周期包括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休眠期、流失期五大階段。針對不同階段的用戶,所需採取的用戶運營策略也不同,包括產品功能建設、渠道推廣、營銷活動、內容運營等各方面。
引入期,目標是將潛在銀行客戶轉化為APP用戶,常用策略包括拓展拉新渠道、制定不同渠道的引流策略、提升渠道轉化率。
成長期,目標是引導新用戶熟悉產品,促進完成綁卡、體驗功能、參與活動、完成首次交易,常用策略包括新戶引導手冊、綁卡有禮、新戶系列優惠活動等。
成熟期,目標是促進用戶進一步提高使用平臺的頻率、提高交易及分期金額。常用策略包括豐富飯票、影票、出行等生活場景建設,以高頻場景帶動用戶活躍;同步推廣分期等活動,提高金融類交易佔比;推廣分享有禮類活動,實現以老拉新等。
休眠期,目標是將疲軟用戶再次拉為活躍用戶,通常策略包括分析衰退原因、改進用戶體驗;分析用戶歷史需求,精準推送相關營銷活動等。
流失期,目標是將流失用戶再次召回,通常策略包括:通過數據建模,結合用戶流失調研結果,將預流失用戶打標籤,設立流失預警機制;篩選出相對易召回用戶,進行偏好分析,上線專屬活動刺激用戶再次活躍,開展挽回營銷等。
優秀的用戶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會通過定製化的運營策略,將初級用戶轉化成長用戶,成長用戶轉化為成熟用戶,沉睡和流失用戶進行喚醒召回再拉為活躍用戶,形成運營閉環及動態演進。
2.用戶分群
用戶分層是對APP全量用戶的一個管理手段,通過需求和偏好的差異將用戶分出不同層級或階段。此外還需要再進行用戶分群,即針對每個層級或階段的用戶再進行橫向細分。用戶分群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通過給客群「貼標籤」來進行聚類分析的過程,可以將常用標籤和自定義標籤結合使用。
四個常用的分群方法:用戶畫像分群、用戶價值分群、聚類和建模預測分群和細分場景分群。
1)用戶畫像分群:包括性別、年齡、婚育、地區、卡種、機型、註冊來源渠道等維度。用戶畫像越豐富越清晰,越有利於明確APP整體運營方向和重點,以針對化制定精準的營銷策略。
2)用戶價值分群:常用RFM模型及其演變形式來區分用戶價值。它依託消費的三個核心指標:消費金額、消費頻率和最近一次消費時間,以此來構建消費模型。
3)聚類和建模預測分群:聚類建模可以根據用戶的綜合特徵指標將用戶分為不同的群體,如將用戶劃分為分期敏感型、積分敏感型、美食券敏感型、商旅出行敏感型等;預測建模則嘗試預測用戶的行為傾向,結合不同類型的用戶偏好來推測用戶下一步的行為,有助於執行制定精準營銷策略,提升用戶轉化率。
4)細分場景分群:根據特定時間、地點、節點行為的用戶分群,比如生日客群、商圈客群、信用卡用卡關鍵節點行為客群等。抓住細分場景的節點營銷,結合不同渠道推廣資源,推動自動化、智能化營銷,有助於打動用戶,實現有效轉化。
三、構建用戶運營體系的注意事項
1. 用戶分層不宜分得太細太多,過於複雜的分層體系反而不利於運營策略的執行。
2. 用戶分層和分群可為用戶運營指導方向,但不必強行制定差異化運營方案。成長期和休眠期都關注用戶活躍,可共用促活方案;用戶分群後可能會面臨多個客群,優先選取重點客群制定運營方案即可。
3. 根據效果不斷優化迭代用戶運營體系和相應方案。一開始做的用戶分層口徑、用戶分群方法可能不夠完善或效果不明顯,應通過監控運營效果逐步完善。
4. 善用A/B測試評估運營策略的有效性。由於同一分群用戶的變量基本一致,更適合利用A/B測試來驗證運營策略。
(摘自未央網2020道口金融科技系列徵文)
-END-
封面圖片來源丨創客貼
首圖圖片來源丨創客貼
尾部圖片來源丨創客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