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產能密集投放,明年上半年或成為負荷爬坡期。我國乙烯產能從2015年的2111萬噸增長至2019年的2854萬噸,年複合增長率6.2%。表觀消費量從2015年的1895萬噸增加至2019年的2247萬噸,年複合增長率3.5%。2020、2021年我國乙烯新增產能預計新增752萬噸和490萬噸,增速遠超需求量。從投產節奏看,2020年9月份後450萬噸裝置密集投放。以3-6個月的設備調試時間計算,2021年上半年將是今年新投產能負荷提升的主要時間。預計2021年上半年乙烯整體供需偏寬鬆,成本端將成為價格的主要支撐,下半年有望隨著傳統旺季來臨震蕩走強。中長期維度看,未來幾年隨著乙烯裝置大規模投產,乙烯成本端有望繼續下移,行業存在重新洗牌的可能性。
丙烯產能持續高增長,蒸汽裂解和PDH成未來主流。預計2020全年乙烯新增產能762萬噸;截至11月底,今年已投產能510萬噸,較2019年產能增長13%,供給增速超過過去5年表觀消費量年複合增速9.5%,下半年價格上漲更多來自於階段性的供需錯配。未來我國新投產能將以煉廠配套和PDH為主,現有在建PDH產能接近992萬噸;遠期規劃看,根據卓創統計,在建和規劃總產能已接近3000萬噸。未來丙烯供給壓力逐漸加大,市場將逐漸轉向賣方市場。
聚烯烴供給端增速接近20%,乙烯下遊乙二醇和苯乙烯難有亮眼表現。聚乙烯和聚丙烯今明兩年產能增速超過2015-2019表觀消費量年複合增速,供需矛盾預計將在明年上半年顯現。聚烯烴新投產能多以普通牌號為主,總量上有過剩的風險,結構上高端需求大量進口的局面短時間內難以改變。乙二醇和苯乙烯產能大量投放,供給端嚴重過剩,短期價格或隨裝置突發情況、下遊補庫存等原因劇烈上漲,拉長時間維度看,價格貼著成本線附近或成常態。
供需趨於寬鬆,2021年聚烯烴價格上漲空間有限。需求端看,經歷了今年下半年行業需求旺季後,下遊補庫存需求已經充分釋放,投機性需求也邊際弱化。原材料價格繼續上漲容易造成下遊傳導不暢,部分下遊工廠面對高企的原料價格也會成更可能持觀望態度。供給端看,聚乙烯和聚丙烯明年新增產能增速超20%,大量被疫情拖累施工進度的產能將在明年上半年密集達產。理想情況下2021年全球經濟隨疫苗全面接種快速反彈,烯烴需求繼續保持10%以上的高增速,中性情況下今年下半年透支部分需求,明年因禁塑令或國外疫情等原因難以維持今年的高增狀態。無論哪種情況需求都難與供給端20%的增速相匹配。明年聚烯烴市場將面臨產能快速釋放和需求高基數的因素,預計寬鬆供需下價格在受油價驅動上行的幅度相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