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任正非看待未來是鋪滿鮮花還是荊棘遍布?

2020-12-04 電子發燒友

華為任正非看待未來是鋪滿鮮花還是荊棘遍布?

馬繼華 發表於 2016-09-20 09:36:24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通信相關的三家科技巨頭都非常引人注目。不管是在通信設備上,還是在智能終端方面,華為都在走出一條向上的曲線,而且這勢頭至少在現在看來是勢不可擋。蘋果熬了很久發布了7,可第一次不再公布首周的銷售數據,這款手機也成為蘋果手機問世依賴最平淡無奇的產品,業界驚呼,蘋果已經泯然眾人。至於三星,如今已經深陷電池門之中,遭遇到近幾年來最大的危機。

從最近三家公司的發展情況來看,人的作用非常重要,特別是創始人和掌舵人。三星的老闆前不久陷入到了桃色事件中,接班問題也撲朔迷離,公司的管理自然出現紕漏。蘋果在賈伯斯去世之後餘留的風光也在逐漸散盡,庫克是合格的CEO,但卻不是賈伯斯一樣的神仙,蘋果也不可避免的步入科技企業的周期率。

對於華為來說,任正非絕對是主心骨,在幾十年發展的大潮中,處處給予企業信心與勇氣。從去年開始,任總多次出現在公眾場合,與院士的對話,「聲討房價」,還被拍到上海機場打車,已經成為這一代企業家的模範,更是中國建立創新型國家的象徵之一。

根據華為2015年公布的數據,該公司總收入中近60%的收入來自於中國以外市場,這樣的成績,這樣的收入結構,確實值得那些在國內稱王稱霸的企業好好研究與效仿。

在最近網絡上公開的2016年年中會議發言,任正非系統的闡述了對公司的發展規劃與「老司機」的想法。任總說,我們用了二十八年的時間,建立了全球的市場體系,落實了組織建設,流程基本到位。在全球有241家子公司,70個國家的組織建設,一支英勇的隊伍已形成。但形成這支隊伍非常不容易,歷經了二十八年磨難,也曾栽過跟頭,也曾從泥坑裡爬起來,我們犯過多少錯誤,才修正到今天的狀況。

華為無疑是中國科技企業的典範,也是這個時代中國民族企業走向世界的排頭兵,短短幾年時間在很多領域都位列世界前茅,更可貴的是,如此成功之中,任總還保持清醒的戰略判斷與危機意識,成為了華為繼續前進的動力。從戰略布局、組織管理、流程設計到供應鏈、產品,做出如此縝密細緻分析,國內恐怕無人能及。

任正非說:華為這二十八年來的努力,使得今天能夠厚積薄發。在大信息傳送領域,我們有可能到達無人區。這麼多年的成長,我們是花了很多冤枉錢,比如IMS走錯了路,接下來SDN又「起個大早,趕個晚集」。這就是無人區難的地方,因為沒有人領路,自己摸索往前走,一走就容易走錯路,然後後面的人都超越了我們,現在著急了。大家也不要因為犯了這些錯誤就感到鬱悶,畢竟我們大多數還是「農民」出身。美國人受到先進文化教育,歷200多年的發達,現階段成長處在世界前列是自然的;而我們是「農民」出身,能做到現在的程度,其實比他們難得多。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這本書中說,1993年的一天,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走在北京中關村的大街上,有同行者問他:你怎麼評價方正?他說,「有技術,無管理。」那時候,方正的電子排版系統正在快速終結傳統的漢字印刷技術。「怎麼評價聯想?」任正非說,「有管理,無技術。」對方進而問道:「華為呢?」任正非脫口答道:「既無技術,又無管理。」

不過,如今的華為既有管理也有技術。2016年,蘋果公司已經向華為交納專利費,而華為也選擇在美國市場對三星提出了專利訴訟,可以想見其在科技創新上的能力與底氣。

實際上,就在2010年的時候,華為向西方公司支付的專利許可費用還曾達到2.22億美元,2013年為3億美元,僅支付給晶片巨頭美國高通公司的智慧財產權費用已經累計接近10億美元,從2016年開始,這個風水要輪流轉了。

科技力量的崛起不是靠吹出來的,要靠真金白銀的持續投入,而且一投就是二十年。據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596億元人民幣(92億美元,約佔收入的15.1%)。而以創新聞名的蘋果公司,2015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也不過81億美元(約佔收入的3.5%)。據湯森路透全球智慧財產權資料庫2015年一項分析,華為和中興等中國企業正利用美國研究人員來發明專利,覆蓋領域從新軟體到網絡基礎設施。

事實勝於雄辯。據華為介紹,2004年華為發布10G路由器,落後思科4年,2006年華為發布40G路由器,落後思科2年,到2010年發布100G產品的時候,華為已追平對手,2012年,華為開啟400G路由器時代,已經在這個領域超越思科。當然,也可能正是因此,業內傳出來思科與愛立信結盟甚至併購的消息。

任正非認為,在這個大機會時代,華為一定能夠抓住機會,這支隊伍將來能承載著2000億美金銷售收入的目標。華為的目標是,在通訊功能上,我們一定要做到世界第一;在圖像能力上,三年以後我們應該也是世界前列;在軟體上,三年以後要爭取趕上世界先進。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華為已經將產業延伸到了通信相關的各個方面,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科技生態。據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12日報導,以市場佔有率衡量,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已經是全球排名前三位的電信網絡設備和智慧型手機生產商。在全球範圍內,華為和慧與公司、思科及中國的聯想集團有限公司在設備領域展開競爭,又和EMC Corp.、VMware及微軟在數據中心的作業系統領域爭奪市場。

我們也要看到,美國市場依然是華為的痛,在不斷科技領先的過程中也會遭遇各種或明或暗的攻擊,甚至有遇到意外事件的可能,但只要堅持初心,一定會成為百年老店。蘋果開始走上平庸道路,三星在一次偶然的電池質量問題上遭遇危機,這些都值得華為引以為鑑。

前不久,任總在一次發言中,「我希望中國泡沫破滅之後剩下的都是好產品」,顯然,華為應該包含其中。通信設備及相關領域是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產業,希望華為繼續保持戒驕戒躁的謙虛作風,迎來更大的勝利,成為世界科技企業的風向標。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華為如何突圍無人區?任正非:不做小商品,2012實驗室要瞄準未來
    華為如何突圍無人區?任正非:不要做小商品,不要掙小錢,2012實驗室要瞄準未來華為正在面臨兩大困境。一個是美國科技霸權的打壓,對華為的實體清單管控,硬體和軟體的根上仍在處於被斷供的極端困境中。另一個困境,是華為自身研發創新正處於無人區的困境。
  • 從不曝光家庭的任正非為她打破慣例,是在培養華為接班人,還是?
    導語:歡迎來到熟熟說娛樂,從不曝光家庭的任正非為她打破慣例,是在培養華為接班人,還是?兩天前舉辦的巴黎名媛舞會,任正非的小女兒Annabel Yao接受邀請出席,驚豔亮相,轟動全場。首次公開身份,在此之前,外界只知道華為總裁任正非的大女兒是華為CFO孟晚舟,對Annabel的存在知之甚少。大家都知道,任正非對家庭私生活方面是十分低調的,拒絕所有媒體的採訪,從不參加各種評選、峰會活動,對外界來說,任正非是很神秘的。那這一次,為何要為女兒打破一向低調的慣例呢?是愛女心切?
  • 任正非:活下去是華為的最高綱領
    但是,對華為來講,無論是當年的SARS,還是當下的新冠病毒,卻根本算不上什麼!在華為33年的成長曆程中,絕大多數危機的強度,都遠遠超過這一次。 危急時刻,為什麼任正非總能力挽狂瀾?究竟有什麼轉危為機的深層密碼?
  • 關於華為未來的發展,任正非強硬表態:絕不能走阿里的老路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句話用來形容華為公司近年來的遭遇再合適不過了。雖然華為為國內大眾所熟知的是其手機產品,但事實上華為公司的主要定位還是一個通信設備製造企業。從客觀角度來講,今天的華為已經從成立之初的小公司發展為了當今世界通信設備領域的第一梯隊,在5G技術方面更是成為了行業的絕對領先者。
  • 華為與美國和解路線圖是什麼?任正非這樣說
    12月9日下午,華為心聲社區發布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近日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採訪的紀要。這份紀要顯示,任正非於12月2日在深圳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採訪。他在採訪中提到,華為在加拿大的員工人數已經擴展到1200人,有2/3是研發人員,未來還會繼續加大投資,「因為我們在北美沒有美國市場,因此市場總部還是在墨西哥,但是研發中心會從美國移出來,會以加拿大為中心。」
  • 任正非:管理上的灰色 是我們的生命之樹
    灰度是任正非的世界觀和思維方式,因此,任正非發展出一套系統的管理哲學、管理體系和管理方法論,這就是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理論」。  任正非以華為為平臺,將其付諸華為的經營管理實踐。而華為30多年的經營發展實踐,也驗證了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理論。任正非正是用灰度管理理論澆灌出了華為這顆常青之樹。
  • 華為的管理理念:任正非洞察人性
    但他的每一次講話、每一篇文章,都能引發廣泛的關注,企業界對華為的管理方法更是推崇備至。 華為成立33年,員工人數超過19萬,從一家小作坊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智慧型手機銷量名列全球第二,躋身《財富》2020年世界500強第49位。即使在遭遇美國持續打壓、晶片斷供的極端情況下,華為仍然持續向外界傳達出對未來的樂觀和堅定。
  • 任正非:華為是世界上最窮的高科技公司
    4月24日消息 華為心聲社區公布了任正非接受CNN採訪紀要。當被問及是否對華為未來的生存及盈利擔心時,任正非表示,我們對華為的生存是不會擔心的。在一、二月份,華為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35.8%,而且我們感到今年的增長很猛的,要控制合理的增長。
  • 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公開回應任正非:華為是數學家還是數學工程師?
    世界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公開回應任正非:華為是數學家還是數學工程師? 此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多次在媒體面前表示,華為有700多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而華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成就,跟這些領域專家也是有很大的關係!
  • 任正非:我們認為美國的最終目的是要消滅華為
    任正非:我們在加拿大的員工人數已經擴展到1200人,有2/3是研發人員,未來還會繼續加大投資。因為我們在北美沒有美國市場,因此市場總部還是在墨西哥,但是研發中心會從美國移出來,會以加拿大為中心。Nathan VanderKlippe:什麼時候移到加拿大?任正非:加拿大員工人數在增加,這是逐步的,今年我們在加拿大已經增加了300人。
  • 吳奇隆劉詩詩婚禮倒計時 禮盒內鋪滿藍白相間的鮮花玫瑰
    吳奇隆劉詩詩婚禮倒計時 禮盒內鋪滿藍白相間的鮮花玫瑰時間:2016-03-14 17:4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吳奇隆劉詩詩婚禮倒計時 禮盒內鋪滿藍白相間的鮮花玫瑰 3月13日,劉詩詩與吳奇隆的新婚伴手禮盒在微博上曝光,藍白相間的禮盒上印有象徵二人愛情的木蘭花造型
  • 任正非:華為是用"浪費"創造的 追得上特斯拉
    全球第一大設備供應商、中國最大民營企業華為掌舵者任正非在2013年度幹部工作會議上,部署了華為下一步工作的打法和戰術,就「大公司如何不會死亡」做了一些探討和講話。2014年的華為將在大數據、網際網路、公司價值觀建設、公司機動的戰略戰術方面繼續發力。被視為標杆的華為,下一步要怎麼幹?此文中的精髓,值得所有企業學習。
  • 任正非43歲才開始借21000元創辦華為,起因竟是做生意被坑了200萬
    華為公司成立的頭兩年,主要是代銷香港的一種HAX交換機,靠打價格差獲利。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做程控交換機產品的朋友讓任正非幫他賣些設備,有過幾次經歷,任正非萌生自己幹的想法。經過14年的艱苦奮鬥,華為終於迎來了大發展。Z2001年,華為風頭正勁。任正非在企業內部刊物上發表了《華為的冬天》。
  • 任正非2019語錄:2020年依舊會是華為艱難的一年
    「對全中國的財經記者來說,華為的任正非是最難採訪到的企業家之一。」財經作家吳曉波曾在其著作中如此表示。然而,從2019年開始,任正非不斷走向「臺前」,向外界傳遞華為的經營發展理念和技術創新能力,以及應對諸多挑戰的態度和舉措。據華為心聲社區披露數據,截至2019年12月18日,任正非在2019年共接受總計37次國內外媒體專訪。
  • 任正非的2019:對不起孩子,無愧於華為,浮沉於民心
    ▲美國司法部起訴華為3天內,華為最大美國供應商偉創力全球停產華為設備,總價值約7億的物資扣留不發;6天內,英特爾等至少9家華為重要合作商遵照美國禁令逐步實施封鎖;30天內,谷歌中斷向華為提供未來業界曾有個段子,某外國記者為了採訪任正非等了十幾年,最後等到快退休了,抱怨採訪任正非比見國家領導人都難。華為創立31年,前30年任正非有記錄的採訪兩隻手數得過來。任正非對此的解釋是自己「無能」——不懂技術,不懂財務,不懂管理,覺得還是少出來丟臉。聽上去簡直有社交恐懼症。
  • 華為「小公主」背後的故事……|華為|任正非|annabel|哈佛大學|...
    來源:通往知識之路(ID:tongwangzhishizhilu)12月9日,任正非的小女兒姚安娜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一組美照。爵士風白色西裝搭配Dior的霧霾藍本是時尚搭配的經典,只是姚安娜畢竟年紀尚輕,表情管理還是差了一些,儘管姿勢、背景、服裝都到位,但是生澀的表情依舊讓她離時尚名媛差距有點遠。
  • 任正非:美國政客可能低估了華為的力量,我們準備好了!(全文實錄)
    記者:美國時間的昨天,發了一個對華為90天的延遲禁令期,換句話說華為有了90天的臨時執照,您怎麼看?90天可以做什麼?如果新聞是真的,90天如果取消怎麼看待這個反覆?任正非:首先,90天對我們沒有多大意義,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 Mix"最新"與"最舊"的華為老闆──中國科技教父任正非
    華為的創辦人與CEO任正非,是當今中國企業界最傳奇的人物,他一手打造最新銳的網絡技術,闢建透明而現代化的企業總部,催生高度競爭的組織文化,但用的卻是中國Style「家父長」式的垂垂叮嚀,和團結大動員、唱軍歌的管理模式。了解任正非這個人,也就解開華為神秘面紗的一半……。
  • 任正非:我的思想是灰色的
    任正非在管理華為的實踐中,其基本色調就是灰度,灰度既是其世界觀,是其思維方式,也是其經營管理的基本假設、理念與哲學。企業家自身的特質必然會影響乃至決定企業的底蘊與特質,秉持灰度的任正非,決定了華為也是灰色的。也是因為此,華為不太吝惜的羽毛,不怕被外界黑,無論是濃彩潑墨,還是寫意描白,均改變不了華為的灰,只是改變了華為灰的程度而異。
  • 任正非「炒掉」30%的幹部,「鯰魚效應」在華為的首秀,真漂亮
    談到華為,說起任正非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從負債200萬開始創業,到今天任正非和華為已經走過了30餘年,在這個過程中有過喜悅,有過糾結,當然也出現了多次危機。在1995年末,華為研發的程控交換機大獲成功,導致整個市場部的員工出現懈怠和鬆散的情況,同期雖然引進了大量的新人來到華為,但因為招聘的機制不完善,進來的新人能力也是良莠不齊。任正非意識到這個情況採取了非常關鍵的一步。這也被稱為「鯰魚效應」在華為歷史上的「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