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華 發表於 2016-09-20 09:36:24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通信相關的三家科技巨頭都非常引人注目。不管是在通信設備上,還是在智能終端方面,華為都在走出一條向上的曲線,而且這勢頭至少在現在看來是勢不可擋。蘋果熬了很久發布了7,可第一次不再公布首周的銷售數據,這款手機也成為蘋果手機問世依賴最平淡無奇的產品,業界驚呼,蘋果已經泯然眾人。至於三星,如今已經深陷電池門之中,遭遇到近幾年來最大的危機。
從最近三家公司的發展情況來看,人的作用非常重要,特別是創始人和掌舵人。三星的老闆前不久陷入到了桃色事件中,接班問題也撲朔迷離,公司的管理自然出現紕漏。蘋果在賈伯斯去世之後餘留的風光也在逐漸散盡,庫克是合格的CEO,但卻不是賈伯斯一樣的神仙,蘋果也不可避免的步入科技企業的周期率。
對於華為來說,任正非絕對是主心骨,在幾十年發展的大潮中,處處給予企業信心與勇氣。從去年開始,任總多次出現在公眾場合,與院士的對話,「聲討房價」,還被拍到上海機場打車,已經成為這一代企業家的模範,更是中國建立創新型國家的象徵之一。
根據華為2015年公布的數據,該公司總收入中近60%的收入來自於中國以外市場,這樣的成績,這樣的收入結構,確實值得那些在國內稱王稱霸的企業好好研究與效仿。
在最近網絡上公開的2016年年中會議發言,任正非系統的闡述了對公司的發展規劃與「老司機」的想法。任總說,我們用了二十八年的時間,建立了全球的市場體系,落實了組織建設,流程基本到位。在全球有241家子公司,70個國家的組織建設,一支英勇的隊伍已形成。但形成這支隊伍非常不容易,歷經了二十八年磨難,也曾栽過跟頭,也曾從泥坑裡爬起來,我們犯過多少錯誤,才修正到今天的狀況。
華為無疑是中國科技企業的典範,也是這個時代中國民族企業走向世界的排頭兵,短短幾年時間在很多領域都位列世界前茅,更可貴的是,如此成功之中,任總還保持清醒的戰略判斷與危機意識,成為了華為繼續前進的動力。從戰略布局、組織管理、流程設計到供應鏈、產品,做出如此縝密細緻分析,國內恐怕無人能及。
任正非說:華為這二十八年來的努力,使得今天能夠厚積薄發。在大信息傳送領域,我們有可能到達無人區。這麼多年的成長,我們是花了很多冤枉錢,比如IMS走錯了路,接下來SDN又「起個大早,趕個晚集」。這就是無人區難的地方,因為沒有人領路,自己摸索往前走,一走就容易走錯路,然後後面的人都超越了我們,現在著急了。大家也不要因為犯了這些錯誤就感到鬱悶,畢竟我們大多數還是「農民」出身。美國人受到先進文化教育,歷200多年的發達,現階段成長處在世界前列是自然的;而我們是「農民」出身,能做到現在的程度,其實比他們難得多。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這本書中說,1993年的一天,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走在北京中關村的大街上,有同行者問他:你怎麼評價方正?他說,「有技術,無管理。」那時候,方正的電子排版系統正在快速終結傳統的漢字印刷技術。「怎麼評價聯想?」任正非說,「有管理,無技術。」對方進而問道:「華為呢?」任正非脫口答道:「既無技術,又無管理。」
不過,如今的華為既有管理也有技術。2016年,蘋果公司已經向華為交納專利費,而華為也選擇在美國市場對三星提出了專利訴訟,可以想見其在科技創新上的能力與底氣。
實際上,就在2010年的時候,華為向西方公司支付的專利許可費用還曾達到2.22億美元,2013年為3億美元,僅支付給晶片巨頭美國高通公司的智慧財產權費用已經累計接近10億美元,從2016年開始,這個風水要輪流轉了。
科技力量的崛起不是靠吹出來的,要靠真金白銀的持續投入,而且一投就是二十年。據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596億元人民幣(92億美元,約佔收入的15.1%)。而以創新聞名的蘋果公司,2015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也不過81億美元(約佔收入的3.5%)。據湯森路透全球智慧財產權資料庫2015年一項分析,華為和中興等中國企業正利用美國研究人員來發明專利,覆蓋領域從新軟體到網絡基礎設施。
事實勝於雄辯。據華為介紹,2004年華為發布10G路由器,落後思科4年,2006年華為發布40G路由器,落後思科2年,到2010年發布100G產品的時候,華為已追平對手,2012年,華為開啟400G路由器時代,已經在這個領域超越思科。當然,也可能正是因此,業內傳出來思科與愛立信結盟甚至併購的消息。
任正非認為,在這個大機會時代,華為一定能夠抓住機會,這支隊伍將來能承載著2000億美金銷售收入的目標。華為的目標是,在通訊功能上,我們一定要做到世界第一;在圖像能力上,三年以後我們應該也是世界前列;在軟體上,三年以後要爭取趕上世界先進。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華為已經將產業延伸到了通信相關的各個方面,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科技生態。據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12日報導,以市場佔有率衡量,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已經是全球排名前三位的電信網絡設備和智慧型手機生產商。在全球範圍內,華為和慧與公司、思科及中國的聯想集團有限公司在設備領域展開競爭,又和EMC Corp.、VMware及微軟在數據中心的作業系統領域爭奪市場。
我們也要看到,美國市場依然是華為的痛,在不斷科技領先的過程中也會遭遇各種或明或暗的攻擊,甚至有遇到意外事件的可能,但只要堅持初心,一定會成為百年老店。蘋果開始走上平庸道路,三星在一次偶然的電池質量問題上遭遇危機,這些都值得華為引以為鑑。
前不久,任總在一次發言中,「我希望中國泡沫破滅之後剩下的都是好產品」,顯然,華為應該包含其中。通信設備及相關領域是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產業,希望華為繼續保持戒驕戒躁的謙虛作風,迎來更大的勝利,成為世界科技企業的風向標。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