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車船防撞雷達專利技術發明與意義

2020-11-26 電子發燒友

智能車船防撞雷達專利技術發明與意義

工程師d 發表於 2018-05-29 16:08:59

1.技術領域

本文論述從多項申請專利中精選出的一組相互獨立、技術各有所長、可滿足不同環境和應用層次的車、船「智能」防撞雷達。

2.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及其他機動車大量增多,給人們出行帶來便捷的同時道路擁擠超負荷,時有車輛違章闖紅燈、超車搶道、超速、超載,車道路況時刻存在危險,駕駛經驗不足或交通法規意識淡薄是安全隱患,車禍頻繁發生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重大的財產損失,已成為全世界嚴重的社會問題,美、歐、日本等國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研製先進防撞雷達,由於防撞雷達工作環境和條件十分苛刻,技術要求很高,有不少難題需解決。

海洋航運和內陸江河湖泊航運、漁業迅速發展,船隻大量增多,港口、航道越來越擁擠,尤其兩船或多條船交匯時其慣性力衝擊掀起大波浪,影響航向使船隻不易正確操縱,導致船隻相互碰撞或撞擊橋墩,嚴重時沉船甚至橋梁塌陷,暴風雨等惡劣天氣引發事故概率更大,迫切需要先進防撞雷達保障航行安全。

分析現有技術FM-CW調頻連續波防撞雷達局限於檢測單一目標,調頻信號單一頻率、波形作為檢測信號標誌,不能對觀察區域內所有目標同時無模糊測距測速。多目標間距近,相鄰目標回波交調重疊檢測數據很難分辨鑑別,同一區域相鄰車道或航道防撞雷達相互幹擾,降低檢測性能甚至無法正常工作,難以應對行駛過程中複雜多變的險情。隨機信號連續波雷達雖有很高的抗幹擾能力,有望在同一區域電磁兼容性EMC問題得到解決,但因天線發射輻射洩漏,阻塞回波檢測,且對可能發生碰撞的大小目標,距離遠近分辨力單一。減輕相對方向相互幹擾,窄波束天線觀察視域減小,道路彎曲存在盲區。反射式天線價高、掃速慢,抗振防塵差,而微帶天線損耗大。簡單顯示器缺少全景信息圖像。脈衝雷達發射脈寬遮擋回波的盲距,不宜近距防撞。汽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缺少後視預警,常有追尾相撞。現有車船防撞雷達缺少用傳感器構成閉環控制,缺少天線難以適應控制和避障、減速及剎車的智能控制,能見度差或行駛遇險情不能及時幫助司機解危避免事故的需要。

3.總體發明內容
本組發明總體上設為:採用準光集成介質透鏡天線陣列收發,數位訊號處理器DSP按車道或航道轉換波束警戒可能發生碰撞的目標,路況或水面攝像、速度傳感、衛星定位GPS數據微控制器MCU控制時分信道調頻或調相,時分脈衝異步檢測,射頻經上變頻、R/T、倍頻與功放、環形器、波束開關、天線陣列發射,回波經天線陣列、波束開關、環形器、R/T、低噪聲高放、分諧波混頻器、中放、多通道信號提取異步選通門選取,再經I/Q相干檢波、脈壓相關匹配濾波、A/D轉換,DSP片內分組時分復用數據重排、快速傅立葉變換FFT、距離旁瓣抑制、MTI動目標顯示、恆虛警處理CFAR,雙口RAM匯接DSP與MCU總線,圖像顯示CRT、聲光報警、避障、減速、剎車、鍵盤經接口I/O接入MCU,目標數據暫存FIFO傳入DSP與MCU處理控制,參考路況或水面實況提高雷達防撞功能。全相參毫米波收/發載頻、中頻相干檢測,分諧波混頻組合倍頻發射,少量器件獲取毫米波高載頻分辨力。

4.分項創新特點與優點
1.毫米波時分調頻多目標檢測汽車防撞雷達,專利號200810120605.9/200820163087.4,路況攝像結合本車速MCU控制n路時分脈衝、n組調製信號頻率與波形捷變,時分n路脈衝鎖相調頻發射,相對快速地同時測定多個路障目標無模糊的距離、測速,脈內線性調頻加寬信號瞬時帶寬,脈壓匹配濾波、加權獲取大信噪比高分辨力,發射一路接收一個目標信息或接收多個目標相干積累。前方無車時由司機設速行駛,出現車輛時雷達測其距離和相對運動速度,跟蹤至最近車輛,控制本車速保持安全距離,並識別靜止車輛繞道而過,避免追尾相撞。

2.毫米波時分無源調頻多通道汽車防撞雷達,專利號200810120607.8/200820163089.3,n組SAW多通道無源線性調頻發射,n路目標回波在時分異步選通門選取n組與發射SAW器件相同共軛匹配脈壓濾波加權,相對快速地同時檢測多個車道目標或單個目標在多個通道檢測相干積累數據,當某通道信號受幹擾或不穩定,不影響其它通道正常檢測的抗幹擾能力,DSP抑制虛警識別與本車最近距離目標,偏離安全距離時聲光報警,逼近危險距離智能避障或減速、剎車,起到能見度差司機不易看清楚的避障功能,提高安全行駛。

3.毫米波隨機二相碼調相調幅汽車防撞雷達,專利號200810120601.0/200820163318.1,用一個寬帶噪聲源產生兩個相互獨立隨機碼元,隨機碼發生器A調相測距/測速,隨機碼發生器B幅度鍵控調相載頻二次調製,隨機序列控制收/發開關,調相/調幅雙重隨機編碼異步檢測,增強不斷變化的隨機性,同一區域環境相鄰車道相對方向行駛,允許用寬波束天線,發射信號相互照射掃掠,儘管幹擾信號必然進入對方接收通道,隨機信號是隨機變量的時間過程,雙隨機碼早已交叉變化,起不了對目標回波相關處理幹擾作用,互不幹擾對方雷達正常工作,共存運行,不僅有很強的抗幹擾環境電磁兼容性EMC,後沿檢測避免發射脈寬遮擋的盲區,並抑制發射能量洩漏,提高防撞雷達檢測能力。

4.毫米波時分隨機碼調相多通道汽車防撞雷達,專利號200810120606.3/200820163088.9,路況實情結合本車速及GPS數據MCU控制時分n個信道,SAW聲錶帶通濾波器選取碼頻與帶寬,採樣保持分段關聯、相互獨立產生,時分編碼為碼頻遞增、碼元寬度遞減排列n路多元隨機碼調相發射,目標距離由遠到近碼頻增高、碼元寬度線性變窄,距離越近分辨力越高,多譜勒頻移越大,三維圖像細節分辨越清楚,弘揚隨機信號優良的電磁兼容性EMC,防護相鄰車輛雷達電磁幹擾,以實現普遍應用防撞雷達,保障行駛安全。

5.毫米波船用調頻多通道防撞雷達,專利號200810120373.7/200820163090.6,在船頂高位處或桅杆設置準光集成介質透鏡收/發天線陣列,DSP編碼脈衝分配序列對應時間CRT坐標變換器導出識別目標所處位置,全方位警戒可能碰撞的目標,由水面航道攝像、本船速、衛星定位GPS數據MCU控制n路時分脈衝,n組SAW調頻時分編碼發射,回波在時分異步選通門選取n組與發射SAW共軛匹配脈壓濾波,DSP譜分析抑制虛警,識別與本船最近距離目標,偏離安全距離聲光報警、逼近危險距離自動避障或減速,起到能見度差司機不易看清楚的避障功能,極大提高防撞性能。

5.積極效果與意義
智能毫米波防撞雷達能全天候時刻警戒,幫助司機在駕駛途中排除險情,減緩緊張和疲勞,為司機和乘客提供舒適安全的旅途,減少司機的錯誤判斷,嵌入GPS實時提供本車船當前位置,如發生問題能及時通報與處理。
同向行駛時,雷達測出前方車或船距離和相對運動速度,小於安全距離報警,至逼近危險距離有一段可以避撞時間的距離,此時司機作出正確操作60%以上可以避撞,啟用自適應控制系統智能防撞雷達,避免碰撞不受司機心理和生理能力所限,正確率大大提高。

相對方向行駛如遇迎面相撞的險情,時間是兩車速度之和,安全距離急劇縮短,要求駕駛素質和經驗更高,相應的智能防撞雷達自適應控制系統反映速度為ms級甚至μs級,比人類反映快得多,在無機械故障條件下人控是不能替代的。

智能防撞雷達給司機提供作出正確判斷所必需的額外時間,緊急狀況提前1秒能預防90%追尾事故和60%的迎面衝撞。顯而易見,弘揚高科技創新促進社會進步造福人類,體現「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防止交通事故發生保護生命,保護財產和精神不受損失,投入防撞「良性」開支遠勝於事故高發的「惡性」支出,國家交通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緩解道路超負荷運行問題,保障交通安全,構建和諧社會繁榮發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LFMCW雷達運用於汽車防撞的研究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汽車數量的日益增多,汽車防撞技術的研究已成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提高運輸業的關鍵。課題旨在研究一種汽車防撞系統,保證在該系統正常運作的情況下既不發生碰撞事故又不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該系統利用LFMCW的線性調頻特性及都卜勒效應的原理既可測量兩車間距又可實現相對運動的判斷,結合兩者的測量值,實現有效防撞的功能。
  • Imec晶片利用尖峰遞歸神經網絡處理雷達信號 可用於汽車防撞系統
    (圖片來源:Imec)例如,僅使用 30 μW 的功耗就可對微型都卜勒雷達信號進行分類。雖然晶片可以調整體系結構和算法,以處理各種傳感器數據,包括心電圖、語音、聲納、雷達和雷射雷達流。其首個用例將包括創建低功耗、高智能的無人機防撞雷達系統,可以對接近的物體做出更有效的反應人工神經網絡(ANN)已被證實可用於廣泛的領域,是汽車行業中常用的基於雷達的防撞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但是,ANN也有其局限性。首先,ANN的功耗過多,無法集成到日益緊湊的傳感器設備中。此外,ANN的基礎架構和數據格式要求數據在做出決定之前,要經歷從傳感器設備到AI推理算法這一個耗時的過程。
  • 自動駕駛導航技術興起,國產毫米波雷達前景如何?
    在汽車防撞傳感器當中,根據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不同,分為超聲波雷達、紅外雷達、雷射雷達以及毫米波雷達。而國內毫米波雷達晶片公司因為起步晚,晶片核心技術積累少,目前尚未形成規模。基於此,突破高頻率毫米波雷達的技術瓶頸,對我國毫米波雷達產業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 數果智能|再再獲專利發明證書!
    目前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專利公布公告中,廣東數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果智能)多項技術成果被國家專利局所認可。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為數果智能頒發了《一種大數據的數據處理系統及方法》發明專利證書,標誌著數果智能在大數據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 護航汽車防撞系統靠譜不靠譜看看小編體驗測試
    近日,小編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出現了一款護航汽車防撞系統,據稱只要安裝了這套系統,行車、倒車遇到障礙物時,這套系統會自動幫助駕駛員減速或者剎車。它的功能是否像說的一樣管用?昨日小編親身體驗,對汽車自動防撞系統進行了測試。昨日小編在現場看到,這套汽車自動防撞系統由車頭的預警主機、前向雷射測距雷達、匯接控制器 、巡航模塊等部位組成。
  • 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
    1973年,德國的AEG Telefunken和Bosch公司共同開始投資研究汽車防撞雷達技術,由於價格昂貴沒有後續發展。 70年代中後期,毫米波技術得到很大的發展,在功率源、高增益天線、集成電路等方面取得進步,並首先應用於軍事系統中,如直升機、防空系統、飛彈制導系統等。
  • 「專利解密」蔚來雷射雷達,提升探測精準度
    【嘉德點評】蔚來的雷射雷達專利,通過高重頻雷射器的連接設計,使得雷射雷達系統的探測解析度和探測結果的準確度大幅增加。集微網消息,隨著5G和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智能駕駛也日益成熟,而雷射雷達在未來智能駕駛中起到了非凡的意義,蔚來剛剛結束的會議表示,今後蔚來推出的幾款車型也大概率會搭載雷射雷達。
  • 【聚焦WRC-15】車載雷達獲得全球統一頻率劃分
    【聚焦WRC-15】車載雷達獲得全球統一頻率劃分 作者:馬斌 來源:中國信息產業網 日期:2015年11月16日 14:14 如今,一說到前向主動防撞系統、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等車輛主動安全技術,您可能會說這只是豪車的專利。
  • 新增多項光柵波導發明專利 梟龍科技持續建立技術壁壘
    一年內新增多項核心發明專利授權作為AR智能眼鏡終端最為核心的組件,顯示模組的體積大小是決定AR智能眼鏡外觀形態的主要因素。光柵波導兼具視場角大、顯示效果好、體積小、重量輕、批量生產成本低等優點,將成為未來五到十年近眼顯示光學技術發展的主流方向。
  • AI生成發明可否申請專利應審慎對待
    人工智慧(AI)生成發明是否可以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方案?所有的人工智慧生成發明都可以授予專利嗎?會發明創造的人工智慧可以成為像人一樣的權利主體嗎?當前,人工智慧的發展促使我們不斷加深對專利法律制度和價值的思考。  人工智慧生成發明與擴張中的專利保護範圍  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大大提升了技術創新與發明創造的能力。
  • 卓爾宇航又一項發明專利獲得授權
    近日,卓爾宇航集團自主研發的「一種通用飛機小滑窗」發明專利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這是集團在智慧財產權建設方面取得的又一成果。該發明專利是提供一種通用飛機小滑窗、窗口連接框、滑窗玻璃和支撐滑窗的承壓機構。用於解決現有通用飛機在高空環境下受力變形,導致機身小滑窗壓力過載的問題。對通用飛機在高空飛行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
  • 【專利解密】行易道專耕毫米波雷達數餘載
    【嘉德點評】行易道的毫米波雷達專利,通過對毫米波雷達的電路結構進行改進,解決了相關技術中毫米波雷達採用多PCB板堆疊的方式,造成信號傳輸損耗較大的技術問題。集微網消息,隨著自動駕駛市場的日益增進,毫米波雷達的研究也正熱火朝天的展開。
  • 智能駕駛車載雷射雷達關鍵技術與應用算法
    為達到智能駕駛對車載雷射雷達的高要求,針對車載雷射雷達關鍵技術與應用算法的相關研究正在不斷地深入拓展。Velodyne公司、鐳神智能公司等雷射雷達供應商及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理工大學[8]等各大科研機構研發的車載雷射雷達均為脈衝式雷射雷達,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雷射器技術、光學系統設計技術、雷射掃描技術、信號處理技術、雷射測距技術等。
  • 武漢先進院2項發明專利再獲授權!今年新增授權發明專利11個
    近日,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獲得2項碳材料技術相關的中國發明專利授權!截至目前,今年武漢先進院新增授權發明專利已達11個。發明專利「一種功能化碳材料的製備方法」利用碘單質對碳材料進行活化,同時碘單質輸運磷單質與碳發生反應,以製備出磷酸功能化碳材料。與現有製備方法相比,該方法新穎獨特、簡單高效,在不破壞碳材料本體結構的基礎上,穩定形成功能化基團。
  • 雷射周界預警雷達測距傳感器原理及應用領域
    事實上,預警功能同樣重要,能起到提前警示、勸告,給工作人員更多反應時間的作用,這類產品叫周界預警雷達。周界預警雷達,少不了的就是距離分區探測,它是根據什麼原理來工作的呢?跟我一起來看看。雷射雷達作為一種主動遙感探測技術和工具已有近50 年的歷史,目前廣泛用於地球科學和氣象學、物理學和天文學、生物學與生態保持、軍事等領域。其中,傳統意義上的雷射雷達主要用於陸地植被監測、雷射大氣傳輸、精細氣象探測、全球氣候預測、海洋環境監測等。
  • 陝西教授團隊獲中國專利最高獎,應用於雷達中,產值達13.6億元
    全國僅評選出30項中國專利金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陳伯孝教授團隊的發明專利&34;獲得中國專利金獎。法,將雷達陣地海拔參數和合成導向矢量引入超分辨測高中,提高了測高精度,可用於目標跟蹤,已推廣應用於某型號雷達中,產值13.6億元,經濟效益顯著。
  • 日產借鑑「蜜蜂」複眼原理 研發防撞技術
    近日網通社了解到日產正在借鑑「蜜蜂」等昆蟲的複眼原理,研發防撞技術,同時其將成為未來日產研發自動駕駛系統的重要組成之一。豐田最新研發的防撞技術,正是運用了這一原理,通過複眼多視角的變化,利用雷射檢測物體及障礙物位置。目前該項技術已在EPORO機器人上率先使用這一技術並進行測試,從而為未來搭載到自動駕駛車輛上提供經驗。
  • 通訊領域的「愛迪生」:30年270多件專利,推動發明專利產業化
    在這塊風水寶地裡,蔡亦鋼全身心投入各通訊領域和IT領域的創新發明,通訊應用產品的技術開發,領導智能通訊網、預付費系統、網際網路多媒體子系統、消息通訊系統和3G/4G、LTE等產品的架構設計及系統工程的研發,並將這些先進技術及發明應用到實際產品中,將原創發明產業化、商業化,為世界人民謀福祉,贏得世界通訊界廣泛的尊重,當之無愧成為全球通訊領域戰略研究的先驅。
  • 雷達感知是什麼? 你不知道的雷達應用
    近些年隨著半導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很多雷達的尺寸、功耗都在大幅下降,毫米波、超寬帶技術和多發多收的使用,結合創新的信號處理技術和計算能力不斷增強的晶片,雷達的感知功能日益強大。例如,與視覺傳感器相比,雷達不受光線明暗的影響,具有穿透遮擋物的能力,可以更好地保護個人隱私;與超聲技術相比,雷達感知的距離更遠,而且不會對人和動物造成傷害。
  • 中國原創「掃一掃及統一發碼」發明專利解析
    橫空出世的中國發明全球專利「掃一掃」的掃碼技術  徐蔚最早發明並應用「掃一掃」的應用案例是2011年5月給國家旅遊局長演示「一拍即買智慧旅遊」的「中國智慧旅遊服務中心」的項目。  徐蔚在其編著的《碼鏈新大陸,物格新經濟》一書中介紹說,掃一掃二維碼專利技術源自凌空集團有長期積累的企業雲計算與傳感晶片技術,該技術充分發揮智慧型手機具備PC所不具備的特性:傳感接入、身份識別與隨時隨地;具體是指應用感動芯引擎轉化算法並驅動智慧型手機APP,使得智慧型手機能夠直接完成並生成企業級別的Busin.s Function(商務功能)進行Remote Function Call(遠程函數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