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甘勇 戴輝 通訊員 歐曉平 李慧敏
搶時間、搶機遇、搶要素,荊門企業按下「重啟鍵」。
截至6月1日,荊門市規上工業企業返崗員工約16萬人,復工復產率近100%,大部分企業生產已恢復正常。
「重啟」不是「重複」。疫後重振,企業要活下去、留下來,更要強起來、發展好。
「重啟鍵」更是「升級鍵」。荊門各類企業各顯神通,用好用活用足一攬子支持政策,加快推進技改擴能,千方百計開闢市場新藍海。
行業損失跨界補
轉產燈具打開新市場
窯爐烈火熊熊,映照出盧軍滿臉笑容。但幾個月前,一樣火熱的爐火,卻讓他備受煎熬。
盧軍是沙洋荊玻海龍玻璃製品公司董事長。荊玻海龍主要為稻花香、白雲邊、黃鶴樓等30多家酒廠配套生產酒瓶,2019年產值3.5億元。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1月底至3月初,公司酒瓶訂單為零。3月16日復工復產後,酒瓶訂單雖有所恢復,但因白酒消費需求下降,訂單量同比減少大半。
窯爐一熄,重啟更難。「燒的是錢,痛的是心。」盧軍說,窯爐連續生產,酒瓶堆滿倉庫,佔用資金1.1億元。
怎麼辦?「東邊不亮西邊亮。」荊玻海龍副總經理劉華出主意,可以轉型生產水晶燈飾球、掛件等燈具產品。「適合窯爐生產,市場盈利水平不錯,生產旺季在6月至8月,正好和酒瓶生產互補。」
說幹就幹。
缺資金。沙洋縣政府出面協調,銀行提供低息貸款1000萬元。公司高管自籌資金3000萬元,積極生產自救。
缺技術。成立技術攻關小組,僅用10多天時間,就實現技改擴規。4月開始,新生產線已能生產3大品類燈具飾品。
缺市場。盧軍帶隊出徵,下廣東、跑浙江、走福建,跑遍各大玻璃製品市場。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籤下廣東客戶,拿下首筆燈具大訂單。
拓展新領域,打開新市場。4月初至5月中旬,荊玻海龍實現燈具產值4500萬元,對衝酒瓶銷量下降影響,企業整體產值同比仍增長15%。
「生意好了,爐火再旺也不心焦。」盧軍說,有燈具做支撐,目前企業訂單充足,日產玻璃製品270噸、產值120萬元。預計全年產值穩定在3.5億元左右,與去年基本持平。
記者點評:船小好調頭。直面疫情影響,企業看得準、行動快,用好現有資源,合理跨界經營,才能搶得市場先機、贏得發展主動。
國外損失國內補
出口「剎車」轉戰國內市場
原料打砂、塗膠熱壓、噴漆包裝……京山益美佳的廠房裡機器轟鳴。
益美佳是一家生產汽車剎車片的外商獨資企業,中高檔汽車剎車片銷往全球45個國家。
今年初,隨著疫情蔓延,馬來西亞、泰國等地口岸關閉,已經出海的益美佳產品緊急「剎車」,調頭折返,出口訂單銳減九成。
「國外客戶紛紛『飛單』,企業還活得下去嗎?」公司一些高管垂頭喪氣。
「外貿受阻,內貿潛力無限。」廠長王逸群危中尋機。
38歲的王逸群在行業裡摸爬滾打10多年。2018年,在京山招商引資政策吸引下,他決定將工廠從廣州搬到京山。
「國際訂單到了天花板,倒逼我們加速轉戰國內市場。」王逸群說,布局京山,就是有意深耕國內市場。
外貿交易,先打訂金再發貨;國內市場,先鋪貨後結算。關鍵時刻,總部調來大筆資金「撐腰」,確保益美佳資金鍊無憂。
搭建國內銷售平臺,益美佳吸引300多家一級經銷商加盟,4月份已銷售剎車片2萬多套。
加大促銷力度,益美佳在京東、天貓等平臺的旗艦店訂單飆升,「FBK」品牌單月銷量在同類產品中名列前茅。
「內銷總量雖不大,但勢頭良好、潛力無限。」王逸群說,5月訂單增速迅猛,預計銷量將突破4萬套,內銷佔比由10%擴大到30%。
記者點評:中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快速恢復活力的國內市場,讓「嗆水」的外貿企業看到希望,信心倍增。
內貿損失外貿補
替代歐洲產品穩定國際供應鏈
有人在滿世界找訂單,也有人在滿世界找供應商。
「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外貿第一單。」凱龍楚興總經理劉哲說。
位於鍾祥市的凱龍楚興化工集團,主營硝基複合肥。3月8日復工復產後,出省營銷被阻,貨物運輸受困,江西、廣東等優勢市場被國內同行替代,一季度經營業績下滑超過30%。
內貿損失外貿補。成立出口工作專班、翻出出國參展收集的名片、廣發產品信息……想盡千方百計,首個外貿訂單來得有些戲劇性。
「通過網上發布產品信息,加上貿促會的朋友介紹,澳大利亞客戶找到了我們。」劉哲說,這位澳大利亞客戶原本從歐洲進口複合肥,但因歐洲疫情蔓延,原供應商停產,不得不尋找替代供應商。
雙方幾經接觸,最終試探性地籤下500噸複合肥供應合同。
500噸,不足一天的產量,劉哲卻不敢大意。
生產操作員工精挑細選,還要在「班前會」上宣誓:「精心細心生產出口產品,靠品質走向世界。」
複合肥最怕受潮結塊。產品下線後,多放了20天才發貨,確保沒有受潮結塊影響質量。
首單交付,客戶反映良好。5月再次下單,訂購1000噸複合肥,要求也隨之升級:包裝改為一噸裝,肥料要染成粉紅色,粒徑要求更平均,還要添加鈣鎂矽鐵鋅等中微量元素。
「客戶要求高,逼著我們轉型升級。」劉哲介紹,生產線改造升級,產品質量優中更優,第二批外貿訂單還沒發貨,緬甸、寮國也發來採購需求。
「4月以來,銷售同比增加20%。外貿雖然佔比很小,但前景廣闊。」劉哲信心百倍。
記者點評:疫情在國外蔓延,衝擊全球供應鏈。搶抓外貿訂單,既是企業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的求生之道,也是為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