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是檢測學生學業成績的手段,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在中小學中經常出現學生考試焦慮的現象,甚至有些學生當老師宣布即將舉行考試時,或是學生走進考場時,學生就感到非常焦慮。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讓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來告訴你吧。
巴甫洛夫通過狗進食搖鈴實驗提出了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在該實驗中巴甫洛夫提出了無條件作用和條件作用。通過無條件刺激(食物)與中性刺激(鈴聲)建立了條件作用。在條件作用形成的過程中,無條件刺激引起特定的反應是前提條件,即無條件作用是條件作用的基礎。也就是說狗吃食物需要能引起的分泌唾液。條件刺激也不局限於聽覺刺激,一切來自外界的有效刺激(包括複合刺激,刺激物之間的關係及時間因素等)只要跟無條件刺激在時間上結合(即強化),都可以成為條件刺激,形成條件作用。
條件作用形成後是否就固定不變了呢?答案是:不是的。新的條件作用不僅能夠在無條件作用的基礎上形成,而且一旦條件作用鞏固後,再用另一個新刺激與條件刺激結合,還可以形成第二級條件作用。例如,如果狗已經對鈴聲建立了條件作用,再把鈴聲和燈光一起成對呈現,經過幾次試驗後單獨出現燈光,也會引起狗的唾液分泌。這就是通過刺激替代建立的二級條件作用。同樣還可以形成第三級條件作用或是更多級的條件作用,這是高級條件作用的表現。高級條件作用指的是中性刺激一旦成為條件刺激,可以引起無條件刺激的相同作用。(即鈴聲一旦成為了條件刺激後,鈴聲也會引起狗分泌唾液。)另一個中性刺激與其反覆結合,可形成新的條件作用。在一級條件作用基礎上建立二級條件作用,在二級條件作用的基礎上建立三級條件作用,以此類推,建立起多級的條件作用。
高級條件作用在狗進食搖鈴實驗中有所體現,在人的身上則可以出現多級的條件作用,不斷強化。而人們對於考試的焦慮並不是第一次考試就引起焦慮,它的形成有著多重條件的影響,即高級條件作用的影響。在教學中,測驗失敗引起學生條件下的緊張或焦慮的情緒反應,就經歷了高級的條件作用過程。測驗失敗一開始也許只是一個中性事件,但逐漸與家長或老師的批評聯繫起來,而批評本身是引起學生焦慮的條件刺激,久而久之,測驗失敗引起焦慮。再進一步,與測驗情境有關的線索也可能成為條件刺激,例如,學生走進考場時,或者當老師宣布即將舉行考試時,學生感到非常焦慮。
從巴甫洛夫的高級條件作用論中,我們知道考試焦慮的緣由並不是無中生有的。在考試中我們需要建立合理的歸因和外界的聯繫,那麼我們也就能夠在各種考試中輕鬆應對,減少焦慮。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