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劍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全球經濟與中國經濟

2021-01-21 騰訊網

《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認為,人類現在正面臨全球危機,也許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危機。

哈佛大學醫學院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醫學流行病的醫學報告。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2025年才能告一段落,而2025年也並非是人類徹底戰勝了病毒,而是在磕磕碰碰中人類終於找到和疫情能夠長期共存的新的生產、生活方式。託馬斯·弗裡德曼的觀點則更具有穿透力,在他的《新冠肺炎是新的歷史分期的起點》中指出新冠肺炎將成為「公元前和公元後」歷史分期的起點。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

疫情反覆、病毒變異等正持續衝擊人類社會,這給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走勢都帶來了不確定性。2021年1月13日下午,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主辦、中國網地產承辦的第十二屆地產中國論壇暨中國房地產紅榜在北京舉辦。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在現場發表主題演講,深刻剖析了大變局下的全球經濟與中國經濟。

疫情之下世界經濟復甦更為緩慢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對百年之未有大變局有了切身體會。

經濟全球化以後,世界GDP潛在的增長率由過去的2.5%提升到3.5%,直到2018年世界GDP增速仍為3.6%。「在過去經濟全球化推進中世界貿易增長速度明顯高於世界GDP增長速度,但是2019年世界貿易增長速度明顯下降,開始低於世界GDP增速」,範劍平坦言。

由於全球產業鏈分工受到困擾,世界經濟增速從2018年的3.6%下滑0.7個百分點到2.9%。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9年9月對2020年世界GDP的增速預計是2.5%,較2019年的2.9%繼續下滑。然而,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世界經濟出現了二戰以來從未有過的負增長。為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4.4%,世界經濟復甦將比之前預測的更為緩慢。

範劍平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世界最大的20個經濟體中,只有中國還能保持1.9%的正增長,剩下的19個國家均出現嚴重的負增長,全球經濟下跌的慘狀確實是史無前例的。

此外,範劍平也強調,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發達國家貨幣放水的唯一效果是刺激世界資產價格泡沫進一步上升,貨幣同步放水導致世界級負利率。西方發達國家資金脫實趨虛,而貨幣放水對實體經濟復甦無效。「在2021年,世界經濟雖然會在低基數基礎上有所反彈,但如果資金脫實趨虛的局面不被扭轉,全球經濟將呈現出「低增長、低物價、低利率」的特徵。

資金脫虛向實 房地產金融監管持續升級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中國銀根放鬆後,資金集中流入房地產行業」。

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36530億元,同比增長0.8%。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2%,製造業投資下降6.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5.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個百分點。

隨之而來的金融監管也在持續深化。2020年12月31日,《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正式發布,旨在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房地產貸款集中管理制度。這是繼2020年8月20日「三道紅線」後又一針對房地產融資的政策,目的是提高金融體系韌性和穩健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為此,範劍平認為,這是中國在全球率先打響扭轉資金脫實向虛的第一槍。他表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放鬆「銀根」,給了地方政府大量資金,希望能夠支持基礎設施投資,但事實上仍有不少資金又流向房地產領域。房地產與金融高度相關,為了穩中求進、減少房地產企業未來的風險,因此對房地產企業和金融機構出臺「紅線」管理。

此外,範劍平認為,國內資金過去對房地產行業屬於超配,目前雖然沒有實施緊縮,但已不做增量。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實施,就是讓金融機構內部消化,防止金融機構進一步做增量。

「『三條紅線』對房地產企業壓力最大的可能是現金短債比不能小於1倍,如果到期的債務是1億元,企業就要準備2億元的現金。」在範劍平看來,「所有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防範風險,也對一些過於激進的企業起到警告作用。總體來講,是為了穩定房地產行業,從而穩定金融市場」。

「房地產用來住的部分是實體經濟,用來炒的部分是虛擬經濟,對屬於實體經濟的房地產要繼續支持,要支持老百姓改善居住條件,但是對於任何房地產金融的炒作現象要通過房地產長效機制解決。因此,涉房金融的集中度管理也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要騰出更多的資金,投向科技創新,投向實體經濟」,範劍平補充道。

實際上,自監管層提出「不會再把刺激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後,房住不炒的長效機制就在逐步落實中。

2021年中國經濟將堅持穩中求進的宏觀政策

範劍平強調,2021年,宏觀政策的重點在於「穩中求進、不急轉彎」。

「在2021年,宏觀政策整體上強調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的時點、力度、效果」。

範劍平分析,今年的財政政策不會像2020年那樣擴張,會稍微緊縮,預計財政赤字率會由2020年的3.6%降到今年的3.2%,而3.2%的赤字率在歷史上也相對較高。財政政策仍是擴張型、積極型的。他進一步分析,今年貨幣政策的目標是「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由於2020年基數較低,今年中國的名義GDP增速可能會接近10%,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增速也會接近10%,貨幣供應總體不算緊張,且彈性非常大。

「中央要求財政政策對三大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增加財力保障,首先是促進科技創新,對基礎性科學研究財政要加大投入;其次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第三是調整收入分配,主動作為」。

同時,範劍平還強調了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他表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此外,範劍平還建議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他表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位化發展。

總體來說,今年中國貨幣政策的結構趨向要符合高質量發展的新貨幣政策。房地產行業也要習慣整個「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戰略方向,穩中求進,不急轉彎。

相關焦點

  • 【理論探索】謝伏瞻:於變局中開新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國經濟新發展格局
    (執行)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10月版(48.1萬字)  ISBN:978-7-5203-73876《中國經濟報告(2020):大變局下的高質量發展》一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集體撰寫的第一本年度中國經濟發展報告,主題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並將該問題置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進行思考研究,尤其是聚焦「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法關係的再定位
    一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認識中法關係的新框架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中國對當今國際形勢的總體認知和判斷。自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正式提出這一論斷以來,它成為中國對國際形勢的基本認知和對外政策的基本出發點。
  • 範劍平:今年貨幣政策要做到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2021年1月13日下午,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主辦、中國網地產承辦的第十二屆地產中國論壇暨中國房地產紅榜在北京舉辦。論壇以「思危 思變 思遠」為主題,開啟了一場中國房地產行業的三思之「辯」,探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房地產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 因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辦好自己的事情,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論斷的提出有怎樣的深刻背景?有怎樣的現實意義?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大變局」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如何因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湖南日報記者近日就此採訪了中南大學毛俊響教授。    1.「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準確概括了當前國際格局的根本特徵    湖南日報:「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否特指國際局勢而言的?
  • 胡鞍鋼:中國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基本走向與未來趨勢
    【摘要】我們正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的歷史交匯期。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與世界格局的重要判斷,是認識中國國情與世界世情的基本依據,也是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大戰略的基本依據。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核心是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大改變。
  • 研究丨胡鞍鋼:中國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基本走向與未來趨勢
    【摘 要】我們正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的歷史交匯期。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與世界格局的重要判斷,是認識中國國情與世界世情的基本依據,也是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大戰略的基本依據。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核心是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大改變。
  • 金燦榮:解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或是世界變局最大的自變量
    導讀:9月26日,金燦榮教授在觀學院做了題為「百年變局與中美關係」的演講。在他看來,近些年世界亂象叢生,而在經歷了今年的新冠疫情之後,全球的不確定性又增加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謂對當今國際局勢最好的概括。金教授指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內涵應為四個「新」: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新的現代化模式得到承認、新的工業革命正在到來、新的全球治理模式出現。
  • 「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多角度觀察和解讀一個重大戰略判斷
    話題緣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這無疑是對當今時代形勢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判斷。那麼,這個戰略判斷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的?應如何理解和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主要表現?「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又該如何應對呢?本刊特邀專家學者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解答。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展開
    一、國際戰略格局演變深刻複雜  面對國際秩序「新陳代謝」,習近平主席一再強調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①這一重大論斷為準確認識當今國際形勢指明了方向。在世界大變局的背景下,當前國際戰略格局演變深刻複雜。
  • 解析中國百年經濟大變局 2020搜狐財經峰會北京舉行
    同時,賀鏗稱,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既不是V型,也不是U型,也不是L型,下去的很快,上來也不會太慢,但是斜一點,事實證明應該是這樣的情況。對於明年中國的經濟增速,賀鏗預測,經濟在明年恢復到正常的水平是肯定的,同時增速會比去年高,甚至高一倍。他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長8%,也是因為今年的經濟增長的基數低。
  • 世界大變局中中國與黃河流域的騰飛 ——陳文玲在中國區域經濟50人...
    我想借寶貴機會談三點看法,主題是「世界大變局中,中國與黃河流域的騰飛」。三個觀點。 一、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在這個大變局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世界還在風聲鶴唳中,世界經濟進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大衰退的情況下,中國不僅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復學,已經全面恢復了經濟社會的正常狀態,中國經濟從一季度-6.8%到二季度正3.2%到三季度正4.9%,今年會實現2%到3%,在全球確實不僅是大經濟體、包括所有的國家確實是一枝獨秀。 世界還在疫情中掙扎,還在經濟衰退中,還處於這樣的一個困境。
  • 雲會議|「未有之大變局」:世界中國與歷史中國的疊加與應對
    所謂變局,就是指變動的局勢,非常的局面,需要以非常的思路和措施加以應對。接下來我們就要思考為什麼是「三千年」,為什麼是「百年」;「三千年未有」的是什麼,「百年未有」的是什麼?我們面對「未有之大變局」又如何應對?這無疑是長周期的重大政治問題。「長周期」這個概念是我最近提出來的,(10月)15號我會系統講這個主題,今天我們主要講怎麼樣來認識「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 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2020: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汽車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浪潮開啟,百年汽車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大洗牌。摘要變局之一:特斯拉等新勢力崛起,網際網路、半導體等科技巨頭跨界進入,汽車產業競爭格局重塑、核心價值鏈重構,部分OEM未來或淪為代工廠。1)格局重塑: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利用自身的先發優勢和網際網路基因,正不斷搶佔傳統車企市場份額。
  • 現代院報告: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變局演進
    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導(文/連國輝)新冠疫情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造成了何種影響?全球戰疫如何牽動國際格局演變?世界面臨「六失」(疫情失控、經濟失速、社會失常、治理失能、美國失治、世界失序)之際,中國應該如何有所作為?
  • 龍永圖、黃奇帆解析中國百年經濟大變局 「2020搜狐財經峰會」順利...
    賀鏗預測明年中國經濟增長8% 張朝陽和嘉賓遠程無延時交流農村農業問題峰會首先聚焦「中國經濟的韌性」和「變革期的中國與世界」主題,從「雙循環經濟格局」、「十四五」開局之年改革與經濟增長前景、農業農村發展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打好戰略主動仗
    原標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打好戰略主動仗   2019年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和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 國際關係「無限遊戲」新思維:世界文化秩序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此一研究,對分析蘇東劇變、冷戰結束後美國的盛極而衰、中國道路之探索與自信、今日中美關係的波詭雲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等現象,皆具有轉折性的啟發意義。個人主義極端化不會帶來「再次偉大」,甚至連新冠肺炎都難以招架;解決全球困境亟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舟共濟方為「生生不已」之道。人類要走出個體行為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有限遊戲」的陰影,轉變到命運共同體的「無限遊戲」上來。
  • 金燦榮:解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或是世界變局最大的自變量(下)
    上篇: 當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能還有一些別的含義,但是我覺得這四個「新」是很關鍵的。這四點都跟中國有關係,所以中國很可能是世界變局最大的自變量。為什麼中國會成為最大的自變量呢?下面講一個我自己特別看重的事實,就是中國已經工業化了。我的史學觀是這樣的,近代歷史的本質是工業化,而工業化的核心是掌握現代製造業。一旦一個國家有了現代製造業,它的經濟效率、軍事效率、社會治理效率,就碾壓前現代文明。
  • 《「老莊思想」與企業管理——百年大變局之大布局》專題講座 大受海大MBA畢業生歡迎
    2020年12月26日,兆祥郵輪科技集團莊兆祥董事長受邀參加2020年上海海事大學MBA/MEM畢業典禮,並作《「老莊思想」與企業管理——百年大變局之大布局
  • 神龍一號的順利返航,開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圖為神龍1號想像圖近日,據媒體報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道運行2天後,順利返回預定著陸點,不少日本媒體紛紛感慨,中國在太空幹了一件大事,未來美國在很多領科技領域的優勢將蕩然無存,開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此美鷹派大佬選擇了集體沉默,並未加以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