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辦好自己的事情,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20-12-01 湖南日報

    專家簡介

    毛俊響,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法學院副院長。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以及中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3項,多次就我國人權問題接受新華社、人民網、《環球時報》等主流媒體專訪。2019年作為中國人權研究會專家團成員赴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0、42屆會議並做一般性辯論發言。

    湖南日報記者  奉清清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中國既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又傾力支持全球抗疫,彰顯負責任大國形象,人們深感習近平總書記「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燦爛光輝,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論斷的高瞻遠矚。「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論斷的提出有怎樣的深刻背景?有怎樣的現實意義?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大變局」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如何因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湖南日報記者近日就此採訪了中南大學毛俊響教授。

    1.「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準確概括了當前國際格局的根本特徵

    湖南日報:「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否特指國際局勢而言的?總書記提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論斷,其深刻背景是什麼?

    毛俊響: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回國參加2017年度駐外使節工作會議全體使節時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2018年6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強調:「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因此,可以說,「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特指國際局勢而言的。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戰略判斷,是總書記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和方法分析人類社會發展趨勢和國際格局變遷的一般規律得出的,對於我們準確認清國際社會發展趨勢、在大變局之下更好維護和延長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方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準確概括了當前國際格局的根本特徵,有助於我們更加清楚地認清中國當前所處的國際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繫和依存日益加深,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與此同時,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也非常突出。比如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代表的傳統、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使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另一方面,我們正處在建黨100年和新中國成立100年的歷史交匯期。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國已經進入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必須從國際和國內兩種背景來認識「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論斷的重大意義,積極統籌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局,抓住當今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給中國帶來的難得戰略機遇期,順勢而為,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特指現代國際關係而言的。以國際力量對比關係為核心的大國關係的深刻調整,是大變局的基本表現

    湖南日報: 「大變局」關鍵在於「局」之「變」。它變的什麼局?是國際力量平衡的打破?還是大國關係的深刻變幻?還是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調整?

    毛俊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變」,不僅體現在國際力量對比關係的轉折變化,還體現在大國關係的深刻調整,更體現在其對全球治理體系的深層影響。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指現代國際關係而言。以國際力量對比關係為核心的大國關係的深刻調整,是大變局的基本表現。現代國際關係發源於17世紀歐洲「三十年戰爭」後形成的以主權國家為基本行為體的國際秩序,即「威斯特伐利亞體系」。400年來,現代國際關係先後歷經幾次重大調整,如200年前拿破崙戰爭後形成的「維也納體系」,100年前一戰結束後形成的「凡爾賽體系」,以及70多年前二戰結束後形成的 「雅爾達體系」。30年前,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兩極格局開始重組,多極化格局由此肇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世紀以來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國際格局日趨均衡,國際潮流大勢不可逆轉。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分析,我們認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世界經濟重心由北大西洋向太平洋區域轉移,國際經濟格局「東升西降」趨勢日益明顯;世界權力格局由一超多強向多元體系轉移,國際格局出現重組、調整,力量對比更加趨於平衡;全球治理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大國博弈加劇推動國際體系深刻變革,傳統地緣政治爭奪逐步讓位於新興領域的國際競爭。

    3. 中國是多極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極,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湖南日報:有人認為,不管願意不願意,致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一定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主角之一,您認為呢?為什麼?

    毛俊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表現就是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中國是多極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極,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帶一路」倡議,與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發展紅利,實現各國共同繁榮共同發展。無論是從世界經濟重心向太平洋轉移的趨勢來看,還是從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規律來看,中國都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推動力量。

    其次,中國奉行多邊主義、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決定了中國一定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維護力量,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再次,中國日益參與全球治理並逐步在其中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決定了中國一定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領導力量。中國積極維護國際和平和安全,是聯合國第二大會費國與維和攤款國,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部隊人數最多的國家。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將會在全球治理中承擔更多責任。中國一直強調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國際大變局的發展指引了前進方向。

    4. 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響,但並沒有根本性改變當前國際關係格局

    湖南日報: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攪局者?還是主宰者?

    毛俊響:新冠肺炎疫情對當前國際格局產生深刻影響。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衝擊,被認為是1929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危機,或者說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未來大國關係演變的不確定性,歐美擔心中國將趁疫情之機擴大國際地緣政治影響力。再次,非傳統安全領域全球治理走向值得關注,全球治理的領導真空逐步顯現。最後,民粹主義和種族主義影響西方政策走向。在新冠肺炎疫情激發下,民粹主義與種族主義兩股思潮合流,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主流意識形態,轉化為一種影響國家政策走向的政治思潮。

    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引起國際關係新變化,但是這種變化仍然屬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一部分。新冠肺炎疫情並沒有根本性改變當前國際關係格局,全球經濟中心由西向東轉移、國際格局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大國關係博弈加快等基本特徵,都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當然,疫情對國際經濟和政治的影響,可能會加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展趨勢。本次疫情中,美國和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此消彼長,從側面印證了國際政治力量對比日趨平衡。因此,新冠肺炎疫情不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主宰者。

    5.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內外部環境既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也帶來新的難得機遇

    湖南日報:那麼,新冠肺炎疫情會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一些怎樣的影響?

    毛俊響: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發展既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也帶來難得機遇。

    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內外部經濟環境帶來不利影響。首先,中國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外部經濟形勢。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世界經濟衰退難以避免。比如我國外貿依存度超過30%,2020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6.8%,製造業、服務業面臨較大壓力,全球經濟停滯背景下中國外向型經濟面臨嚴峻形勢。

    值得警惕的是,在疫情刺激之下,原本已經出現的逆全球化日趨明顯。疫情暴發後,歐美一些國家普遍出現醫療物資短缺現象。受此刺激,歐美國家對於經濟和市場的管制趨於加強。一些行業的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將會被重構,諸如醫藥等產業回流歐美的可能性較大。西方對中國產品的進口限制也會趨嚴,各種非關稅貿易壁壘將會出現,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國內產業發展面臨較大壓力。中國促進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的努力會遭遇潛在阻力。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衝擊,使我們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更加艱巨。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外部政治環境也造成不利影響。第一,中美經濟脫鉤可能會加速。第二,當前,美國兩黨最大的共識就是遏制中國,疫情給了一些政客炒作中國議題的機會,惡化了中美之間的政治互信。在美國政客和輿論引導下,美國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在持續下降。未來,美國可能在西歐、亞太、非洲和國際組織中與中國開展競爭,企圖遏制中國不斷上升的國際影響力。第三,中國將面臨更多意識形態攻擊。

    當然,新冠肺炎疫情也給中國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變局中危和機同生並存,這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重大機遇。」首先,國際社會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外交理念將會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其次,中國最早控制疫情所體現出來的治理能力,將會提升世界對中國國內治理和制度優勢的認知,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也會進一步提升。中國最早控制疫情所體現出來的治理能力,也會促使更多國際資本看好中國產業鏈和市場的發展前景。

    6. 中美關係走向對世界格局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中美關係走向何方,關鍵是中美雙方能否開展理性外交

    湖南日報:關於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歷來有「修昔底德陷阱」之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時指出: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疫情之下,作為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的中國和美國,應該如何平衡關係,避免戰略誤判,攜手抗疫?

    毛俊響:中美關係是當前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走向對世界格局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中美關係將走向何方,全世界都在觀望。

    當前,中美關係進入一個相對緊張的局面。一方面,近年來,美國對於中國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保持高度警惕,進而採取了一系列對華遏制措施。歐巴馬政府推行重返亞太戰略,顯然是美國針對中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日益增長的遏制措施。川普執政之後,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勢頭更加明顯。川普政府頻繁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挑起貿易摩擦,在亞太特別是南海地區持續保持軍事力量活躍存在。另一方面,新冠肺炎期間,川普政府高官接二連三炒作「中國病毒論」「中國責任論」,美國民間和州一級官方在美國法院起訴中國政府要求賠償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損失。對此,中國官方和民間也開展針鋒相對的輿論反擊,甚至點名抨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這種背景下,中美官方政治互信、民間對彼此的好感度都在下降。

    解鈴還須繫鈴人。中美關係走向何方,關鍵是中美雙方能否開展理性外交。中美政治制度、意識形態、文化傳統存在較大差異,美國是當前國際秩序的主導者,自然也將中國視為現存秩序的挑戰者。美國必然會拿著放大鏡來仔細審視中國的行為動機和政策指向。應該說,中國快速崛起不可避免,但美國還沒有習慣這一點。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敏感反應,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在於,美國決策圈中有人仍然堅持舊時冷戰思維,或者堅持傳統時期歐洲大國關係思維模式來看待中國的發展與崛起,對中國充滿了不信任,認為中美兩強很難和平共處、中國崛起必然有一戰。如果美國決策層以零和博弈論作為指導理念來處理中美關係,就會出現戰略誤判。

    快速發展的中國,日益在國際體系中佔據更重要的位置。面對美國不斷施加的壓制甚至遏制,中國更應該秉持理性外交。面對美國發起的全面戰略競爭,中國應努力維護中美關係鬥而不破,堅持倡導「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保持理性外交,還需要中美定期開展高層次戰略對話與交流,而且高層次戰略對話不應該受到戰術動作的幹擾。在持續的戰略對話中,中美可以逐步知曉對方的利益關切,充分解釋各自外交政策的合理內核,並因應形勢變化而不斷調整政策應對,保持各自戰略靈活性。

    7. 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核心是把中國自己的事情辦好

    湖南日報:弱者望危興嘆,強者危中覓機。面對新冠肺炎這個「攪局者」,我們應該或者說可以抓住怎樣一些機遇乘勢而為?

    毛俊響: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核心是把中國自己的事情辦好。

    第一,中國應進一步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將制度吸納力、資源整合力、政策執行力轉化為國家治理能力。從中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效果對比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制度體現出明顯的優越性。中國全國上下一盤棋,實施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在短時間內扭轉了局面。當然,我們也還要反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次疫情表明,我國公共衛生制度和體系建設、公共衛生立法質量、公共衛生治理能力都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要以這次疫情為契機,進一步完善立法和制度建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最大限度地釋放制度優勢所蘊含的治理效能。

    第二,在國內發展方面,應保持戰略定力,不犯方向性錯誤,一代接著一代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如果說西方政黨輪替是「拳擊賽」的話,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就是「接力賽」。「拳擊賽」下的西式民主,導致國家發展因政黨輪替、政策搖擺不定而陷入困局;「接力賽」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國發展行穩致遠的重要保障。

    第三,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布局,加大對科技研發和創新投入,力爭在新一輪產業和科技革命中搶佔先機。國際關係實質是以大國關係為基礎的國際力量對比關係。而決定國際力量對比關係的根本因素,是工業與科技驅動的生產力。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逆全球化以及產業鏈重構,中國應採取超常規措施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搶佔高科技與新興產業發展高地,方能在大國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焦點

  • 胡鞍鋼:中國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基本走向與未來趨勢
    【摘要】我們正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的歷史交匯期。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與世界格局的重要判斷,是認識中國國情與世界世情的基本依據,也是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大戰略的基本依據。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核心是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大改變。
  • 【理論探索】謝伏瞻:於變局中開新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國經濟新發展格局
    (執行)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10月版(48.1萬字)  ISBN:978-7-5203-73876《中國經濟報告(2020):大變局下的高質量發展》一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集體撰寫的第一本年度中國經濟發展報告,主題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並將該問題置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進行思考研究,尤其是聚焦「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
  • 研究丨胡鞍鋼:中國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基本走向與未來趨勢
    【摘 要】我們正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的歷史交匯期。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與世界格局的重要判斷,是認識中國國情與世界世情的基本依據,也是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大戰略的基本依據。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核心是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大改變。
  • 「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多角度觀察和解讀一個重大戰略判斷
    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特聘教授)「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對國際格局巨大變遷和國內治理出現綜合難度的重大判斷。話題緣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這無疑是對當今時代形勢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判斷。那麼,這個戰略判斷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的?
  • 進入新發展階段,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大跨越(人民觀點)
    ——編  者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創造了有利條件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戰,就要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效化解外部衝擊帶來的影響,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法關係的再定位
    本文通過"權力結構-秩序結構-觀念結構"的分析框架,基於中法關係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面臨的內外結構性變化及中法雙方新的實踐和認知,提出新的時代條件下中法關係發展的新定位及其路徑。  一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認識中法關係的新框架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中國對當今國際形勢的總體認知和判斷。
  • 人民日報人民觀點:進入新發展階段,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大跨越
    ——編 者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創造了有利條件  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特徵新要求、新矛盾新挑戰,就要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效化解外部衝擊帶來的影響,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打好戰略主動仗
    原標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打好戰略主動仗   2019年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和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 復興時代的大國胸襟與氣概
    縱觀歷史,大國復興無不伴隨著整個民族共同的期待與奮鬥,由此塑造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在波瀾壯闊的尋夢追夢徵程中,「復興」始終是中華民族形成的最為廣泛、最為普遍、最為深沉的價值共識。穿過時代洪流,我們已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行至民族復興的關鍵一程。
  • 金燦榮:解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或是世界變局最大的自變量
    導讀:9月26日,金燦榮教授在觀學院做了題為「百年變局與中美關係」的演講。在他看來,近些年世界亂象叢生,而在經歷了今年的新冠疫情之後,全球的不確定性又增加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謂對當今國際局勢最好的概括。金教授指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內涵應為四個「新」: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新的現代化模式得到承認、新的工業革命正在到來、新的全球治理模式出現。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展開
    一、國際戰略格局演變深刻複雜  面對國際秩序「新陳代謝」,習近平主席一再強調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①這一重大論斷為準確認識當今國際形勢指明了方向。在世界大變局的背景下,當前國際戰略格局演變深刻複雜。
  • 國際關係「無限遊戲」新思維:世界文化秩序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此一研究,對分析蘇東劇變、冷戰結束後美國的盛極而衰、中國道路之探索與自信、今日中美關係的波詭雲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等現象,皆具有轉折性的啟發意義。個人主義極端化不會帶來「再次偉大」,甚至連新冠肺炎都難以招架;解決全球困境亟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舟共濟方為「生生不已」之道。人類要走出個體行為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有限遊戲」的陰影,轉變到命運共同體的「無限遊戲」上來。
  • 深入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邏輯
    原標題:深入把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邏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系統回答了什麼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怎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問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的新結合。
  • 現代院報告: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變局演進
    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導(文/連國輝)新冠疫情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造成了何種影響?全球戰疫如何牽動國際格局演變?世界面臨「六失」(疫情失控、經濟失速、社會失常、治理失能、美國失治、世界失序)之際,中國應該如何有所作為?
  • 雲會議|「未有之大變局」:世界中國與歷史中國的疊加與應對
    所謂變局,就是指變動的局勢,非常的局面,需要以非常的思路和措施加以應對。接下來我們就要思考為什麼是「三千年」,為什麼是「百年」;「三千年未有」的是什麼,「百年未有」的是什麼?我們面對「未有之大變局」又如何應對?這無疑是長周期的重大政治問題。「長周期」這個概念是我最近提出來的,(10月)15號我會系統講這個主題,今天我們主要講怎麼樣來認識「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