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2019年國際戰略格局深度調整,「東升西降」「南升北降」大勢所趨,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非國家行為體影響上升,全球秩序重塑伴隨失序無序風險,人類社會機遇與挑戰並存。「美國優先」令大國競爭再度走強,中美戰略博弈尤為激烈。地區熱點起伏不定,地緣角力錯綜複雜,多國政局波動不已。美國單邊主義加劇全球治理赤字,氣候變暖等全球性挑戰更顯緊迫。西方民粹主義泛濫折射制度困境,一些國家分離主義與極端思潮發酵。
關鍵詞:百年變局;國際秩序;大國競爭;全球治理
作者簡介: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課題組,組長:陳向陽;成員:付宇、姚琨、王磊、唐新華、韓一元。
2019年是冷戰結束30周年,國際戰略格局深刻調整,大國競爭日益加劇,地區熱點起伏不定,全球性挑戰更為突出,多國社會躁動,世界處於「多事之秋」。
一、國際戰略格局演變深刻複雜
面對國際秩序「新陳代謝」,習近平主席一再強調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①這一重大論斷為準確認識當今國際形勢指明了方向。在世界大變局的背景下,當前國際戰略格局演變深刻複雜。
(一)世界地緣經濟與政治格局「東升西降」。以中國、印度、東協等為代表,亞洲崛起與文明復興步伐不斷加快。亞洲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持續走強,其人口規模、地理版圖、資源潛力均全球領先,中國倡議的「亞洲文明對話」助推古老東方文明復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按購買力平價標準衡量,2019年亞洲GDP的全球佔比為34%,而美國與歐盟合計佔比為31%;亞洲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更是高達63%,美國為11%,歐元區僅為4%。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表報告稱人類已迎來「亞洲世紀」。②世界史學界普遍認為,西方自16世紀(1500年)起開始趕超東方並領先全球,故當今世界地緣經濟與政治格局「東升西降」堪稱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近代以來「西強東弱、西主東從」的世界格局,正在轉向「東西平視」。③也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世界主要力量紛紛加大對亞洲的投入,致使亞太以及印太地緣角逐持續升溫。
(二)主要大國力量對比「南升北降」。國際格局多極化與國際關係民主化難以逆轉,老牌大國(「北方」)與新興大國(「南方」)綜合實力此消彼長仍是大勢所趨。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雖不同程度面臨「成長的煩惱」,但群體性崛起勢頭並未改變,2019年以中、印等「金磚五國」為代表的新興大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仍超過全球一半以上。儘管2019年世界經濟預期增速僅為3.0%左右,降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值,中印等新興大國經濟增長也遭遇逆風,但兩國增速仍同時達到6.1%左右,繼續引領世界經濟增長。與此同時,老牌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乏力,政治與社會困境加劇。美國階層與族群矛盾凸顯,政黨對立、社會撕裂,曾被看好的復甦勢頭明顯放緩,預計將從2018年的2.9%回落至2019年的2.4%;英國「脫歐」致使歐盟離心力增大,2019年歐元區增速僅為1.2%,遠低於2018年的1.9%;日本社會老齡化嚴重,2019年經濟增速僅為0.8%。④西方七國集團國際影響進一步式微,七國集團峰會首次未能發表聯合公報。在此背景下,體現新老大國共商和「南北共治」的二十國集團影響增大,長期以來「北強南弱、北主南從」的國際格局,正在轉向「南北對等」。與此同時,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被美國視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川普政府對外重點圍堵打壓中國,致使中美之間復興大國與霸權國家之間的矛盾凸顯,成為左右當今國際格局演變的一對主要矛盾。
(三)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非國家行為體影響上升。習近平主席2019年6月7日出席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時致辭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中就包括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陳代謝和激烈競爭前所未有。當前新科技與新工業革命持續發力,人工智慧、生命科學、量子計算、無人化技術等日新月異,跨界融合、質變突破、疊加飛躍勢頭迅猛,其在造福民生與更加便捷的同時,也潛藏著人員失業、安全失控、倫理失序等風險,人類社會傳統的生產與生活方式面臨顛覆性衝擊,大國間高科技競爭更是空前激烈。在此背景下,以社交媒體等高科技「超級公司」為代表,各種非國家行為體大行其道,高科技領軍人物更是呼風喚雨,能量驚人,深刻影響當今世界政治與國際安全。
(四)美國倒行逆施衝擊國際秩序與全球治理。當前一些發達國家「反全球化」的民粹主義泛濫,竭力鼓吹「美國優先」的川普政府更是大開倒車,對外大搞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動輒揮舞關稅大棒,一再「退群、毀約」,使得在1945年二戰結束後所確立的、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與多邊主義,以及在冷戰後快速發展的經濟全球化與自由貿易規則,都面臨嚴峻挑戰,並導致全球治理供給嚴重不足,國際社會亦再度面臨「向何處去」的拷問。習近平主席就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指出,全球治理體系與國際形勢變化的不適應、不對稱前所未有,這既包括發達國家謀求維持國際規則主導權令全球治理改革失速,也指個別西方大國對外推卸責任令全球治理入不敷出、赤字凸顯。
二、「美國優先」令大國競爭再度走強
面對多極化加速發展,美國的霸權危機感加深,其戰略調整聚焦大國競爭,「美國優先」衝擊大國關係既有模式,主要力量之間戰略博弈的廣度、深度和烈度均在加大。
(一)中美全面戰略競爭加劇。中美關係「重新磨合」既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集中表現,也是牽動新一輪大國關係深刻調整的「牛鼻子」,冷戰後以「接觸加融合」為特徵的中美關係框架遭遇嚴峻挑戰。一是美對華貿易戰嚴重衝擊中美關係,雙方「經濟脫鉤」「科技冷戰」與「人文切割」的風險倍增。美國公開威脅對所有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雙方雖有望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國企補貼及協議執行機制等問題上仍存較大分歧。高科技領域漸成中美競爭新焦點,美國不僅將華為、海康威視、曠視科技等中國高科技企業列入限制向其出口的「實體清單」,還無端指責中國在美科研人員與留學生「涉嫌竊取美國高科技」,並且公開遊說歐洲國家、日本等不要購買華為5G產品。二是美國對華輿論氛圍更趨消極。上百名反華人士公開發表對華政策聯名信,鼓譟「中國擴張論」「中國修正論」。川普總統、蓬佩奧國務卿等在聯合國大會等多邊場合公然指責中國未能履行「國際責任」。彭斯副總統再度發表涉華政策演講,堅稱美國視中國為戰略和經濟上的主要競爭對手。三是雙方緊張關係加速向其他領域蔓延。美國加大在涉臺、涉港、涉疆、涉藏以及南海等問題上對華施壓,一再衝擊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美國對華加大打「臺灣牌」的力度,加緊插手香港事務、通過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公然抹黑中國治疆政策,以「維護航行自由」為名,挑戰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
(二)大國關係加速分化重組。川普總統奉行的「美國優先」政策,唯我獨尊,唯利是圖,引發各大國不滿與反彈,導致大國關係進入新一輪動蕩調整期。一是跨大西洋聯盟裂痕明顯加大。美歐在維護經濟全球化與自由貿易、應對氣候變化與伊核、敘利亞等諸多問題上分歧凸顯,圍繞農產品、「歐盟補貼空客」等發生經貿摩擦,英法德多次公開批評美國單邊退約行為。義大利成為首個正式加入「一帶一路」的七國集團國家。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表示西方霸權「即將終結」,強調歐洲要想發揮作用就必須成為一支獨立的「平衡力量」。未來美歐關係或進一步從傳統的價值觀同盟滑向「拉菜單式」的利益夥伴。二是美俄緩和受挫。雙方在北約東擴、中導條約、委內瑞拉、敘利亞與伊核等問題上針鋒相對,乃至通過「代理人戰爭」激烈交鋒。受制於美國國內反俄情緒及其本人「通俄」嫌疑,加之雙方客觀利益衝突,川普總統對緩和美俄關係力不從心。三是美國謀求極端自私的軍事霸權令大國之間軍事競爭加劇、對抗風險增大。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最新報告指,當前全球軍費開支呈快速增長態勢,2019年全球軍費開支為1.822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其中美國軍費開支增加4.6%、達6490億美元,「相當於排名其後8個國家的軍費開支總和」。⑤美國悍然退出《中導條約》,拋棄美俄傳統軍控框架,嚴重衝擊全球戰略穩定。俄羅斯在面臨美國巨大軍事壓力之下,宣布將在2020年前將俄軍現代化裝備比例提升至70%,僅2019年就投入1.5萬億盧布(約合230億美元)進行軍備更新,重點研製部署新型高超音速飛彈、核動力巡航飛彈和隱形戰機。⑥日本升級美日軍事合作,年度軍費開支連創新高。印度拋出龐大造艦計劃,聲稱未來10年將使海軍規模翻番。⑦整體來看,隨著大國關係整體氛圍更趨消極,未來大國軍備競爭乃至發生軍事摩擦的風險明顯上升。
(三)大國競爭邁向「高精尖」和「大深遠」。在信息與網絡領域,5G等高新技術成為大國角力的新抓手和新戰場。美國率先提出「網絡戰」概念,美國家安全局成立專門機構整合網絡攻防與情報搜集,強調未來網絡行動範圍將不再局限於本國,而是借維護國家安全之名對全球任意目標實施網絡打擊,⑧同時加快研髮結合算法生成內容、個性化目標鎖定和密集信息傳播的「影響力機器」,開展所謂「信息行動」,以影響全球社交媒體平臺和網絡輿論。俄羅斯制定實施「主權網絡法」,宣布俄有權在國家安全遭受威脅的情況下,關閉外部網絡聯繫,實現網絡「純俄化」。⑨在海洋和極地領域,美核動力航母20多年來首次進入北極,加緊推進北極油氣勘探開發,宣稱維護「北極航道安全」是美重要利益,聯合英國等北約國家頻頻在北極軍演。俄宣布2022年前將投入上千億盧布推動北極航道開發,鼓勵俄私企參與北極大陸架油氣資源開發⑩。在太空領域,美2019年底正式建立太空軍,使之成為美「第六大軍種」,將太空認定為「作戰領域」。美新版《國家情報戰略》公開渲染中俄發展太空能力對美太空優勢構成挑戰,威脅美及其盟友的「太空行動自由」。日本宣布將於2020年建立首個太空部隊「宇宙作戰隊」,全面加強與美「太空合作」,在2023年前將投入巨資加強太空預警與偵查體系建設(11)。莫迪連任總理後宣布將在2021年實現將印度太空人送入太空,並加緊推動其登月計劃。
三、地區熱點起伏不定
美國實施印太戰略令大國地緣角逐加劇,亞太、中東、東歐三大板塊此起彼伏,多個新興市場國家政局波動。
(一)亞太和平穩定面臨內外挑戰。一是美國加緊推進印太戰略攪動地區格局。美國防部推出《印太戰略報告》,宣布印太是美未來最重要的戰場,認為該地區對美穩定、安全和繁榮至關重要,決定加強美在印太的軍事存在。(12)美大力強化與印太地區盟友的關係,竭力拼湊美日印澳「四國聯盟」,大力拉攏東協,與東協十國在泰國灣首次舉行聯合軍演,強化在菲、越的軍事存在,全面擴建駐澳軍事設施。在退出《中導條約》之後,美國還在第一時間宣布將在亞太部署中導。東協峰會通過東協版「印度洋—太平洋展望」,強調東協應在印太發揮主導作用並保持中立性。(13)二是亞太各次區域政經與安全秩序加快重組,不穩定與不確定性突出。在東北亞,美朝矛盾未解,日韓摩擦升溫。朝鮮半島雖延續總體緩和態勢,川普與金正恩相繼舉行「河內峰會」、朝韓邊境非軍事區會晤,但雙方分歧猶存,朝鮮仍未採取實質性棄核舉措,美國亦維持對朝制裁。日韓摩擦升級,雙方因二戰勞工賠償等歷史遺留爭端爆發貿易戰,互將對方移出貿易優惠的「白色清單」,韓國宣布廢除《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日本安倍政府加緊推動修憲,全面改組內閣,未來或進一步刺激周邊鄰國。在東南亞,內外挑戰凸顯。泰國、印尼、柬埔寨等多國大選,國內維穩「壓力山大」。緬甸若開邦暴力衝突不斷,穆斯林羅興亞人難民問題引發國際關注。美西方加大插手幹預,既對越老柬等國誘壓結合、伺機推動「顏色革命」,又加緊挑動南海等地區熱點,挑唆英日法澳參與南海「自由航行」,炒作「中越萬安灘對峙事件」「中菲漁船相撞事故」,指責「南海行為準則」談判不透明。在南亞,地區矛盾激化,武裝衝突與恐襲風險居高不下。印巴衝突加劇成為南亞最大動蕩源,雙方多次爆發邊界軍事衝突。印度單方面取消克什米爾自治地位,招致巴基斯坦強烈反彈。阿富汗暴力衝突不斷,川普急欲抽身,美與塔利班談判破裂,阿總統大選「難產」。與此同時,伊斯蘭極端分子加速從伊拉克、敘利亞向阿富汗周邊流竄,令南亞及東南亞暴恐風險上升。
(二)中東各方角力更趨複雜。圍繞伊核問題和敘利亞、葉門內戰等,各方競逐加劇,其中既有地區內部矛盾作祟,也有美俄等域外大國角力的此消彼長。一是美伊(朗)纏鬥不休、對抗加劇。美退出伊核協議後,持續加碼對伊制裁,導致其經濟嚴重困難。為突破困局及施壓歐洲助其「解套」,伊朗分階段逐漸降低履行伊核協議的承諾,不斷突破濃縮鈾儲量規定上限。(14)伊還在荷姆茲海峽扣押外國油輪,以「極限邊緣」政策回應川普政府的「極限施壓」。伊擊落美「全球鷹」無人機導致雙方瀕臨軍事衝突邊緣,川普自稱在「最後一刻」叫停對伊空襲,但又聯合多國在荷姆茲海峽展開巡邏,加大對伊軍事施壓。二是圍繞敘利亞戰後安排各方博弈激烈,凸顯「俄進美退」。敘內戰漸近尾聲,西北部伊德利卜省戰事牽動各方神經,俄、土耳其、伊朗三方舉行領導人峰會協調立場,尋求鞏固擴大自身安全利益,美歐反應明顯乏力。土越境打擊敘利亞庫德武裝,令美土關係漸行漸遠,俄土關係進一步走近。三是伊朗與沙特鬥爭升級衝擊國際能源安全。雙方在葉門大打代理人戰爭,沙特產油「心臟」地帶突遭無人機襲擊,不僅導致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飆升,而且加劇其與伊朗矛盾。
(三)烏克蘭問題趨緩。2019年烏克蘭舉行總統大選,主張對俄和解的澤連斯基當選,其提議與俄美法德英舉行會談,以共同商討克裡米亞及頓巴斯問題。普京總統亦有意改善同烏克蘭及歐盟關係,先後出訪意、法等國,討論俄歐關係及烏克蘭等問題。馬克龍總統公開表示要與俄加強聯繫、共建「歐洲同心圓」,並積極推動歐俄接觸。俄不僅恢復了在烏克蘭危機後被終止的歐洲理事會相關權利,還宣布與法重啟外長加防長的「2+2」會談。俄烏關係明顯緩和,雙方交換戰俘,烏問題三方聯絡小組(烏克蘭、歐安組織、俄羅斯)就政治解決烏東部衝突問題達成一致,烏未來或承認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特殊地位」。澤連斯基表示將制定國家戰略,推動烏東問題的和平解決。(15)儘管烏東問題解決仍需時日,但歐俄關係已日趨緩和。
(四)亞非拉多個新興市場國家政局不穩。在中亞,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普遍面臨新舊權力交接,政局不確定性上升。哈薩克斯坦雖已選出新總統,但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依然掌控實權,國內多次發生抗議示威。在北非,蘇丹民眾示威遊行和軍事政變迫使執政30餘年的巴希爾總統下臺,埃及因經濟困頓爆發大規模民眾抗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加彭、赤道幾內亞、喀麥隆等國領導人長期執政招致民眾怨言,長期穩定的衣索比亞政局生變,部族分離勢力抬頭。在拉美,委內瑞拉馬杜羅政府在俄羅斯等國支持下平息反對派騷亂,但美國仍頑固扶持反對派。智利因地鐵票漲價引發民眾激烈抗議,凸顯民眾對貧富分化等問題的長期不滿情緒,總統皮涅拉被迫宣布取消主辦APEC峰會及聯合國氣候大會。玻利維亞選舉結果起爭議,總統莫拉萊斯迫於壓力宣布辭職並赴墨西哥避難。
四、治理赤字加劇全球挑戰
氣候變化等各種全球性挑戰更顯緊迫,但美國單邊主義及其「退群、毀約」有增無減,「人禍」加劇「天災」,全球治理赤字增大加劇全球治理困境,聯合國等多邊機製備受掣肘。
(一)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嚴峻複雜。一是氣候變化與全球變暖加劇引發多國生態環境危機,美國固執退出《巴黎協定》加大氣候治理赤字。一方面,全球極端天氣災害頻發,危害驚人。北半球高溫天氣持續時間之長與氣溫之高均創歷史新紀錄,高溫和乾旱導致巴西亞馬孫與澳大利亞森林大火持續延燒,超級颶風「多裡安」肆虐巴哈馬和美國等地,超級颱風重挫日本。北冰洋海冰面積創歷史新低,南極海冰面積也比1981~2010年的平均面積減少4.3%,創41年紀錄中最低。(16)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指,未來海平面上升將嚴重威脅中國珠江三角洲、泰國曼谷、越南胡志明市、印度孟買、美國阿拉斯加等沿海地區(17)。另一方面,氣候變化產生糧食與水危機等連鎖效應。因戰亂和氣候災害,全球53個國家共約1.13億人處於極度飢餓狀態,非洲是最嚴重地區,嚴重拖累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18)聯合國布達佩斯「水峰會」聚焦全球水危機,稱其將導致糧食危機、地緣衝突、難民危機及金融不穩定風險。(19)
二是國際恐情更趨複雜。儘管美國宣布「伊斯蘭國」最高頭目巴格達迪在美軍事襲擊中身亡,但恐怖主義流毒遠未肅清。一方面,美聚焦大國戰略競爭,縮減反恐資源投入,連續拋棄反恐盟友,衝擊國際反恐合作大局,令國際恐怖和極端勢力在多地死灰復燃。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稱,2019年全球發生2000多起大型恐怖襲擊、導致超過9000人死亡,指武裝分子的主要目標集中在中東、非洲、南亞和東南亞。(20)另一方面,地區衝突和民族宗教矛盾互相作用,致使中亞、南亞和東南亞反恐形勢嚴峻。阿富汗、克什米爾、緬甸若開邦等多個熱點升溫,恐情複雜。在非洲,「博科聖地」、索馬利亞「青年黨」已成地區反恐頑症,而薩赫勒五國反恐面臨資金缺乏與兵員、能力不足,恐襲有向幾內亞灣沿岸和南部非洲擴散趨勢。
三是高新科技迅猛發展伴隨安全風險上升。基因編輯技術濫用與失控危險增大。繼「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後,美國科學家利用編輯技術對細胞進行改造,創下基因編輯領域新紀錄。(21)在資本利益驅使下,基因編輯技術正朝商業化方向「野蠻生長」。數字貨幣經濟凸顯治理難題。「臉書」(Facebook)宣布推出數字貨幣天秤幣(Libra),挑戰主權國家貨幣主權。(22)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加速發展,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的研發加速推進,其未來或被恐怖分子利用。此外,利用深度學習算法的「深度偽造」(23)技術「風靡」全球,衝擊各國及全球信用體系。
(二)聯合國等全球多邊機制遭遇逆風。多邊主義遭遇美國單邊主義逆流,全球治理供求缺口增大,聯合國等國際組織面臨被邊緣化、政治化和工具化等多重挑戰。一方面,聯合國的權威和效能持續被削弱。聯合國財政危機日益加劇,古特雷斯秘書長公開表示「聯合國面臨10年來最嚴重赤字」。截至2019年10月中旬,僅131個會員國繳齊2019年會費,美國則一分未繳,加上其往年拖欠,佔了聯合國全部欠費總額的76%。(24)前美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曾公開宣稱,美拖欠會費是為了促進聯合國「向正確的方向邁進」。美還將大幅削減其負擔的聯合國維和費用,並停止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婦女署等注資。表面看,拖欠會費主要源於美試圖以此影響聯合國改革方向,(25)但深層原因還在於美無意參與聯合國倡導的多邊協商與全球治理進程,不願遵守聯合國等多邊機構提倡的一國一票、平等協商原則,反映了川普政府單邊主義與「美國優先」的霸道色彩。此外,美還多次以籤證問題阻撓伊朗、俄羅斯等國代表團參加聯合國相關會議。俄據此提出議案,建議把聯合國第一委員會從紐約遷往維也納或日內瓦,以抗議美濫用籤證手段。綜合看,聯合國等多邊機構被邊緣化、政治化、工具化,將進一步削弱國際社會合力,加劇全球治理「真空」。
另一方面,美國試圖以其「公平貿易」理念改造世貿組織。川普總統公開在聯大鼓吹「徹底改變世貿組織」,並聯合歐盟和日本推動所謂「21世紀貿易新規則」,揚言要為國際經貿機制制定更高「市場準入標準」,威脅若世貿組織不按美國意願改革,美就退出。美還一再幹擾世貿組織法官的任命,導致其上訴機構法官人數不足,無法受理案件,面臨停擺危機,企圖以此阻撓中國等利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對美徵收高關稅提起訴訟。另外,在「發展中國家地位」認定的問題上,美單方面發布備忘錄,授權美貿易代表以單邊手段解決世貿組織成員的發展中國家地位認定問題,宣稱世貿組織對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的二分法「早已過時」,指責一些新興大國通過自主認定為發展中國家,謀求「特殊與差別待遇」以獲得不公平優勢,導致美國利益受損。
(三)二十國集團因美國掣肘遭遇發展瓶頸。日本大阪二十國集團峰會恰逢二十國集團機制建立二十周年,各方雖就維護全球經貿多邊主義、推動可持續發展等達成共識,但也折射出提升二十國集團影響力難度倍增。在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問題上,由於美國強烈反對,導致最終宣言未寫入「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也僅重申《巴黎協定》籤署方將繼續履約,而美則發表聲明將繼續推動退出《巴黎協定》。另外,二十國集團本身的機制化問題仍未解決,至今沒有設立秘書處等常設機構,仍非嚴格意義上的國際組織,許多已經達成的協議由於缺少執行機構而難以兌現。與此同時,金磚機制在巴西峰會後也面臨後續動力不足等問題,個別成員擔心金磚合作會影響其與美西方的合作,加之當前金磚國家間的經貿聯繫及民眾交往仍難趕上各成員國與發達國家的聯繫,金磚機制要發揮更大作用仍來日方長。
五、民粹主義與極端思潮折射多國社會困境
2019年,以反建制、反全球化、反自由貿易為特徵的民粹主義在西方及一些新興國家繼續蔓延,分離主義與極端思潮在多地泛濫,凸顯有關國家內部矛盾加深、社會困境加重。
(一)美歐民粹主義得勢凸顯西方制度困境。一是美國兩黨惡鬥、民意分化加劇。2019年因兩黨無法就邊境修牆預算達成一致,美聯邦政府一度遭遇史上最長停擺,川普總統還宣布南部邊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藉以強化與國會民主黨的對抗。「通俄門」一波未平,川普「通烏門」一波又起,民主黨把持的眾議院通過針對總統的彈劾調查程序決議案,意圖藉此影響2020年大選,阻撓川普連任,凸顯美兩黨鬥爭趨於白熱化。與此同時,川普與美國主流媒體、右翼與左翼、白人與少數族裔之間爭拗不已,槍枝暴力與毒品泛濫疊加,美國政治與社會亂象叢生。新加坡《聯合早報》就川普被彈劾案發表社論指出,與20世紀90年代相比,如今的美國社會更為分裂對峙,民主黨主流被極左的身份認同政治綁架,疏遠了溫和的自由派;共和黨則幾乎成為川普民粹主義政治的禁臠。兩黨都被極端主義把持,勢同水火,美國的民主與妥協精神消失殆盡。(26)
二是民粹主義在歐洲的影響力持續增大。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被視為民粹主義與親歐盟勢力的對決戰,儘管人民黨和社民黨黨團成功守住前兩大黨團地位,但其優勢明顯下滑,首次失去歐洲議會多數地位,極右翼政黨席位增加,綠黨表現突出,議會各派政治力量更趨碎片化。各國民粹政黨強烈質疑歐盟並嚴厲批評其難民與移民政策,令歐盟施政備受掣肘。與此同時,民粹政黨在義大利、匈牙利、奧地利和波蘭掌權,並在法國、荷蘭和德國等國呈上升態勢。德國多個州議會選舉均凸顯傳統大黨失勢、右翼勢力擴張的特徵,德主流媒體普遍認為,以往號稱「全民政黨」的傳統大黨聯盟黨和社民黨由於未能解決社會貧富分化等深層問題,影響力明顯削弱,而右翼民粹政黨與綠黨的聲勢則日益上升。(27)法國「黃背心」運動持續發酵,大學生公開自焚抗議艱難經濟狀況引發輿論譁然,勒龐領導的國民聯盟趁機不斷坐大,凸顯法社會深層矛盾。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中東歐國家則在民意壓力下,宣布堅決抵制歐盟分攤難民機制。
三是英國脫歐深陷僵局表明民意分裂。自2016年6月23日英脫歐公投通過以來,其脫歐進程一再反覆、糾結不已。前首相特雷莎·梅的脫歐協議三度被議會否決,最終含淚辭職,現首相詹森被迫尋求與歐盟達成新的脫歐協議,凸顯英政府與議會、各政黨間的尖銳對立。歐盟原則同意將英國脫歐的最後期限延至2020年1月31日,詹森宣布於2019年12月12日提前舉行大選,意圖獲得新的民意授權以推進脫歐協議、最終打破僵局,但各黨派各有所圖、博弈激烈,大選及脫歐前景仍然難料。脫歐懸而未決導致英國經濟精疲力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下調2019年其經濟增長預期,認為脫歐不確定性不僅拖累英國經濟,也是影響世界經濟的主要因素之一。(28)不斷推遲脫歐也導致英國的國際形象明顯惡化,英《金融時報》民調顯示,超過六成受訪歐盟民眾對英政府在脫歐問題上的信用存疑,民粹政治使得英國面臨的內外交困局面不斷加劇。(29)
(二)民粹政治在一些新興國家發酵。不少新興國家的民粹勢力利用民眾不滿擴大聲勢,印度、巴西等國領導人則通過民粹口號和政策吸引選民支持、轉移國內矛盾。在拉美,巴西新總統博索納羅仿效川普提出「巴西優先」的口號,放棄申辦2019年聯合國氣候大會,聲言在環保方面「巴西不欠世界任何東西」。(30)阿根廷左翼民粹主義者費爾南德斯當選總統,公開宣稱未來將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在東歐,烏克蘭民眾對傳統政治精英深感失望,將「政治素人」、喜劇演員澤連斯基推上總統寶座。在南亞,莫迪領導的人民黨競選期間便提出具有明顯民粹特徵的政綱,連任後以反恐為名公開廢除印控克什米爾自治地位。有國際評論指出,莫迪的民粹主義夾雜著種族、部族主義以及印度教民族主義,認為這種民族主義和宗教主義混雜的政治雖有助於莫迪及其人民黨撈取選票,但也給印度政治埋下無窮後患。(31)
(三)多地分離主義與極端思潮上升。各種分離主義運動迭起。英國脫歐不僅加劇歐盟離心傾向,英國內的分離勢力亦急劇抬頭,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斯等地紛紛鬧獨立。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斯特金正式提出「獨立時間表」,稱蘇格蘭「脫英」勢在必行,將推動在2020年舉行二次獨立公投。(32)西班牙法院重判9名加泰隆尼亞獨立派領導人引發大規模抗議活動,「加獨」示威者連續與警察爆發衝突,加泰隆尼亞***主席託拉則表示還將推動新獨立公投。中國香港地區由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反政府暴力活動持續發酵,反對派藉機與外部勢力勾結、妄圖「亂港反中」。西方媒體對此指出,各國年輕人正日益成為推動當前分離主義的重要力量,面對經濟放緩、就業困難、貧富差距加大等難題,不少年輕人企圖通過街頭行動推動變革。(33)
多股極端主義思潮抬頭,危害加大。美國皮尤中心民調顯示,僅東南亞就有近10%的受訪穆斯林對國際恐怖組織宣揚的極端宗教理念表示同情。西方白人至上極右翼種族主義和排外主義抬頭,年內紐西蘭、美國、挪威等國紛紛發生白人種族主義者針對少數族裔的嚴重暴力事件。美國《時代》周刊指出,近年來美國內種族衝突事件中,73%是由白人極右主義者導致,且死傷人數不斷增加。(34)
注釋:
①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2月28日接見年度駐外使節工作會議代表並發表重要講話,首次提出了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論斷。參見「習近平接見2017年度駐外使節工作會議與會使節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網,2017年12月28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7-12/28/c_1122181743.htm.(上網時間:2019年10月30日)
②World Economic Forum,Annual Report 2018-2019,September 2019,http://cn.weforum.org/reports/ annual-report-2018-2019.(上網時間:2019年10月30日)
③參見「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學習領會習近平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光明日報》2019年5月22日。
④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October 2019,pp.187-188,http://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Issues/2019/10/15/world-economic-outlook-october-20189.(上網時間:2019年11月6日)
⑤「2025年前全球軍費開支將持續上漲」,人民網,2019年6月21日,http://military.people.com.cn/n1/2019/0621/c1011-31172468.html.(上網時間:2019年11月6日)
⑥「俄亮出2019年裝備建設『成績單』」,人民網,2019年11月4日,http://military.people.com.cn/n1/2019/1104/c1011-31435846.html.(上網時間:2019年11月6日)
⑦「趕超中國?印度海軍公布龐大擴軍計劃,十年內要增加140艘軍艦」,人民網,2019年8月14日,http://military.people.com.cn/n1/2019/0814/a/333635461_335714.(上網時間:2019年11月6日)
⑧「美國國安局將設立網絡安全理事會」,人民網,2019年7月24日,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9/0724/c1002-31254316.html.(上網時間:2019年11月6日)
⑨「俄《主權網絡法》生效,緊急情況可斷網絡」,香港《文匯報》電子版,2019年11月2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9/11/02/GJ1911020007.htm.(上網時間2019年11月6日)
⑩「俄鞏固北極防禦應對安全挑戰」,新華網,2019年10月10日,http://www.xinhuanet.com/mil/2019-10/10/c_1210306218.htm.(上網時間:2019年10月10日)
(11)「日本防衛費連年擴大,新設太空和電子部隊」,日經中文網,2019年9月2日,http://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37148-2019-09-02-10-19-16.html.(上網時間:2019年11月6日)
(12)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 June 1,2019,https://media.defense.gov/2019/Jul/01/2002152311/-1/-1/1/DEPARTMENT-OF-DEFENSE-INDO-PACIFIC-STRATEGY-REPORT-2019.PDF.(上網時間:2019年11月7日)
(13)ASEAN,「ASEAN Outlook on the Indo-Pacific,」 June 23 rd,2019,https://asean.org/storage/2019/06/ASEAN-Outlook-on-the-Indo-Pacific_FINAL_22062019.pdf.(上網時間:2019年11月7日)
(14)「伊朗宣布將提高濃縮鈾生產豐度」,新華網,2019年7月7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9-07/07/c_1124720956.htm.(上網時間:2019年11月7日)
(15)「烏克蘭總統:將制定國家戰略和平解決東部地區問題」,新華網,2019年10月31日,http://www.chinanews.com/gj/2019/10-31/8994346.shtml.(上網時間:2019年11月6日)
(16)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July 2019 Was Hottest Month on Record for the Planet :Polar Sea Ice Melted to Record Lows,」 https://www./srocc/home/.(上網時間:2019年11月25日)
(17)IPCC,「Special Report on the Ocean and Cryosphere in a Changing Climate,」 https://www.ipcc.ch/srocc/home/.(上網時間:2019年11月25日)
(18)Food Security Information Network(FSIN),「Global Report on Food Crises 2019,」 http://www.fsincop.net/resource-centre/detail/en/c/1152017/ .(上網時間:2019年4月1日)
(19)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17 Countries Face Extremely High Water Stress,」 August 6,2019,https://www.wri.org/blog/2019/10/climate-change-hurting-africa-s-water-sector-investing-water-canpay.(上網時間:2019年11月25日)
(20)「俄安全委員會:2019年全球由超過9000人死於恐怖襲擊」,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19年10月14日,http://sputniknews.cn/politics/201910141029825404/.(上網時間:2019年11月4日)
(21)Lee,H.H.,Kalhor,R.and Goela,N.et al.「Terminator-free Template-independent Enzymatic DNA Synthesis for Digital Information Storag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0258-1#citeas.(上網時間:2019年11月6日)
(22)「House Lawmakers Officially Ask Facebook to Put Libra Cryptocurrency Project on Hold,」 Jul.2,2019,https://www.theverge.com/2019/7/2/20680230/facebook-libra-calibra-crypto-maxine-waters-congress-regulation-investigation-halt.(上網時間:2019年11月6日)
(23)Arthur Nelson & James A.Lewis,「Trust Your Eyes? Deepfakes Policy Brief,」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https://www.csis.org/analysis/trust-your-eyes-deepfakes-policy-brief.(上網時間:2019年11月6日)
(24)「聯合國面臨財政危機外交部:敦促各成員國切實履行財政義務」,中新網,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10-11/8976211.shtml.(上網時間:2019年11月8日)
(25)高飛、彭昕:「聯合國財政危機是個政治問題」,《環球時報》2019年10月10日,第14版。
(26)「社論:川普彈劾案反映美國政治亂象」,新加坡聯合早報網,2019年11月4日,https://www.zaobao.com.sg/zopinions/editorial/story20191104-1002460.(上網時間:2019年11月8日)
(27)「右翼政黨為何能在德國東部異軍突起?」,德國之聲中文網,2019年10月28日,https://www.dw.com/zh/%E5%8F%B3%E7%BF%BC%E6%94%BF%E5%85%9A%E4%B8%BA%E4%BD%95%E8%83%BD%E5%9C%A8%E5%BE%B7%E5%9B%BD%E4%B8%9C%E9%83%A8%E5%BC%82%E5%86%9B%E7%AA%81%E8%B5%B7/a-51017910.(上網時間:2019年11月7日)
(28)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Global Manufacturing Downturn,Rising Trade Barriers,」 October 2019,p.10.
(29)「多數受訪歐盟民眾對英國在『脫歐』問題上的走向感到疑惑」,《金融時報》中文網,2019年10月30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0057?exclusive.(上網時間:2019年11月8日)
(30)「從智利到黎巴嫩,什麼點燃了全球抗議的怒火?」《紐約時報》中文網,2019年10月24日,https://cn.nytimes.com/world/20191024/global-protests/.(上網時間:2019年11月7日)
(31)「社論:莫迪大勝凸顯右翼民粹主義抬頭」,聯合早報網,2019年5月25日,https://www.zaobao.com.sg/zopinions/editorial/story20190525-959337.(上網時間:2019年11月7日)
(32)「Sick of Brexit,Scotland’s Sturgeon Vows New Independence Vote in 2020,」 Oct.15,2019,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britain-scotland-independence/sick-of-brexit-scotlands-sturgeon-vows-new-independence-vote-in-2020-idUSKBN1WU271.(上網時間:2019年11月7日)
(33)「從智利到黎巴嫩,什麼點燃了全球抗議的怒火?」
(34)「What Does a Terrorist Look Like?」 Time,August 19,2019,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