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榮:解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或是世界變局最大的自變量(下)

2020-10-17 決策與信息雜誌

上篇:

當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能還有一些別的含義,但是我覺得這四個「新」是很關鍵的。這四點都跟中國有關係,所以中國很可能是世界變局最大的自變量。

為什麼中國會成為最大的自變量呢?下面講一個我自己特別看重的事實,就是中國已經工業化了。我的史學觀是這樣的,近代歷史的本質是工業化,而工業化的核心是掌握現代製造業。一旦一個國家有了現代製造業,它的經濟效率、軍事效率、社會治理效率,就碾壓前現代文明。一個工業化國家打農業國家,就像《三體》作者劉慈欣講的那樣是「降維打擊」,勢不可擋。製造業是工業化的基礎,誰能夠掌握製造業,誰就可以立於現代民族之林。所以沒有現代製造業,人再多,錢再多還是會被別人欺負。

今天中東地區天天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中東地區最大的民族是阿拉伯人。一般認為現在他們有四億多,也有少數學者估計已經到五億了。他們有22個國家,有些國家很有錢,像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科威特、阿聯,但他們是不是他們天天被600多萬猶太人羞辱?為什麼?就是因為猶太人掌握了高端工業文明,而阿拉伯世界整體處在遊牧時代。他們之間的遊戲就是降維打擊,表面是以色列打阿拉伯人,實質是工業文明打農業文明。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實。

我在很多地方講過,聯合國貿發會議告訴我們,人類90%的成系統的製造業全集中在北溫帶的三個地區,東亞、西歐和北美。這裡面只有20個國家。地球上差不多200個國家,所以就是說只有1/10的國家掌握了製造業,這是有點殘酷的事實,但是它很重要。

這三個地區就兩個文明:儒家和新教。我們很幸運,掌握了。誰讓我們掌握的?是新中國,是中國共產黨。新中國70年最偉大的成就就是讓國家工業化。現在中國農業基本上也已經工業化,雖說農業機械化水平跟世界先進水平還有點差距,但是並不大。

在大概二十個能掌握現代製造業的國家裡面,我們「塊頭」最大。英國工業化1000萬人,美國工業化1億人,中國工業化14億人,前無古人是肯定的,也非常可能後無來者。未來有一個國家人口上會超過我們,就是印度。但是我個人認為印度不具備自我工業化的能力。如果你們去印度仔細觀察會發現印度的真正問題在社會。印度的社會是前現代的,婦女地位非常低下,種姓制度根深蒂固。一個前現代社會不具備工業化的生態。它可以從歐洲、日本、美國、韓國、中國、俄羅斯搞來一些工業,但是整個生態是前現代的,這是它的挑戰所在。

因為現在整個西方加起來才10億人多一點,所以中國工業化的規模不是說超過一個西方國家,而是超過整個西方。

美國自1894年GDP第一以後,它面臨過好幾個對手:英國、德國、蘇聯、日本、歐盟。請注意所有這些對手的製造業總量都沒有超過美國,發電量也沒有超過美國。只有中國超過了,而且超過的量還挺多。2019年的時候,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咱們國家製造業GDP佔世界32.4%,等於美國、日本、德國、韓國之和。這個塊頭,你如果站到西方戰略家的角度看,是非常震撼的。

因此,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是有資格參加的,而且某種意義上講,咱們競爭力可能比美國要強一點。

這一次工業革命會發生在五個領域,首先是新的工業材料。現在我們用的電器是用矽晶片造的,叫做「矽基材料」。工業界現在正在推「碳基材料」,談論比較多的是石墨烯。碳基材料比矽基材料在效率上要高很多,只不過現在沒成熟。一旦碳基材料普遍取代矽基材料就會引發新的工業革命。

另外就是基因工程、人工智慧、量子科學以及核聚變。這五大領域醞釀著真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尤其是前三種,後面兩個因為太過先進而無法使用,可能五十年都沒戲。國家一直得投錢,因為這是人類發展的方向,但是賺不了錢。前面三個是可以的。我現在很肯定地講,在這五大領域,中美現在是基本上齊頭並進,而且中國把技術產業化的能力更好。

你站在美國角度,看到中國這麼大的塊頭,這麼迅速地崛起,要是不緊張也不正常,所以就會想轍對付中國,中美關係變差是必然的。

咱們中國最近外部環境是有點變差。我歸納一下我們的外部環境有四個挑戰。第一是中美關係變差,第二是印度趁著中美關係來搗亂。第三,美國的一些鐵桿盟友,像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還有一些東歐國家,像是捷克也跟著刁難中國。第四,因為美國到處宣揚中國威脅論污衊中國,所以有些非洲國家對中國也有一些不滿。當然,這些問題的核心還是中美關係變差。

從現在開始,中美關係大概會進入一個比較長的以競爭為主的階段。當然,從歷史角度看,中美關係是合則兩利,鬥則兩傷。這並不是一句套話。從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到現在四十一年半,雙方都是獲益的。我們在沒建交的時候還打過仗,雙方都受到損失。

有五大原因讓中美進入比較糟糕的階段。第一就是中美確實進入到了「老大老二矛盾」,在國際關係裡面這種矛盾是很難處理的。第一個在西方指出老大老二必有一戰的是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所以我們學界就把國際上的「老大老二矛盾」叫「修昔底德陷阱」。中國政府和中國學界是拒絕承認的,但美國的決策層承認,而且真的來對付我們了。

中國有一些學者很天真,說我們中國想辦法,以後講話的姿態柔和一點,外交部發言人客氣一點就可能迴避這個矛盾;還有一些網民建議說咱們統計局得想辦法,把我們GDP搞成第三,把印度搞成第二,就能迴避矛盾了。這些都是很蠢的言論。以美國的戰略能力,只要他重視你,你什麼信息都逃不了,你想騙美國是不現實的。

另外,我們還得承認現在兩國的情緒是不對勁的。美國民粹主義高漲,我們的民粹主義也高漲,兩國的國民對對方印象都不好。還有就是美國內部變了,現在內部矛盾很多,所以變得很焦慮。原來美國是很自信、很包容的一個國家。在變得非常焦慮以後就變得很自私,處處美國優先,完全沒有大國的樣子。打個比方,就好像董事長天天為5毛錢報銷和會計吵架,這種人已經不像一個董事長了。而咱們中國現在情況也變化了,國內複雜,外交受到的制約也多。最後就是現在美國執政當局是比較糟糕的,無法預測,脾氣大,情緒化。

那麼具體來講,在中美關係中,美國把我們定位為對手,接著就真的出了很多牌來整我們。過去兩年半,從18年3月22號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以來,除了對我們的貨物徵稅,還打了很多別的牌,比如科技。之前打我們的華為,最近又整了一個TikTok。在美國人眼裡,華為和TikTok代表兩種威脅,華為代表技術領先,TikTok代表了一種商業模式的領先。原來美國領先是全面的,不僅技術領先,商業模式也是領先的。現在中國人竟然玩出一個商業模式比他有趣,讓美國人愛不釋手,這個讓它急了。

除了這些,美國還打「金融牌」,對我們兩三百家實體進行制裁。另外還有「司法牌」,就是抓孟晚舟,也有「輿論牌」,就是在全世界污衊中國。蓬佩奧現在很勤快,到處訪問,目標很明確,就是污衊中國,說中國在亞洲搞霸權主義,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在美洲搞帝國主義。

7月23日,蓬佩奧在尼克森圖書館發表了一個所謂的「新冷戰宣言」,把中國說成「帝國主義」。有的中國網民很不滿,說這種話都是20年前我們罵美國的,怎麼不打招呼就拿去用?不尊重智慧財產權了。但是蓬佩奧他們一直這麼講還是有用的,中國威脅論其實在外面挺有影響的。

蓬佩奧在尼克森圖書館演講

在剛才所講的五張牌之外,其實美國還有六張涉及中國主權的牌,是非常敏感的,包括臺灣、香港、新疆、西藏、東海、南海;拉印度是第十二張牌;攪局一帶一路是第十三張牌;在WTO裡面搞美歐日同盟,把中國排除在外是第十四張牌。現在還有一張很新的牌:軍備控制談判,就是要求中國參加美俄軍備控制談判。所以整體情況,就是戰略上把我們定位為對手,行動上真打我們,於是中美關係性質就變了,整個關係的曲線是下滑的。

中美關係的根本問題是什麼?根本問題就是美國到目前為止不準備接受中國崛起。中國老百姓說我們14億人要過好日子,我們應該崛起,但是美國不同意,還是想居高臨下地看我們。它有很多傲慢:宗教傲慢、種族傲慢,意識形態傲慢、歷史傲慢等等,而且覺得我們應有的狀態是政治上學它的多黨制,經濟上做低端打工仔,天天給它做襪子和聖誕節塑料禮品,戰略上就學日本給它拎包。中國不幹了,中國說我要過好日子,肯定做5G利潤高;但是美國不允許,於是就形成了根本矛盾。今年新冠疫情來了以後,這些矛盾沒有緩和,反而加大了,這就是現在中美關係的現狀。

最後,我對三種網絡上的擔憂做一點回應。第一種擔憂是擔心中美全面脫鉤,第二種是新冷戰,第三種是局部熱戰。我的回答是這樣的,中美全面脫鉤應該是不可能的,因為中美經濟聯繫、社會聯繫太緊密,國際上還有很多共同利益。但是局部脫鉤已經發生了,美國已經不給我們提供高端晶片了。川普也已經籤了總統令,以後醫藥產業的合作也沒有了。另外,科技交流現在停了,教育交流也受到嚴重挫折。

至於所謂的新冷戰,我覺得到問題不是很大。因為雙方都出手,而且雙方的社會和盟友都參與才能把冷戰打起來。目前的情況是,彭斯、蓬佩奧這幫人真的想跟我們打新冷戰,蓬佩奧7月23日在尼克森圖書館的講話就是新冷戰宣言。雖然他們主觀上有這個想法,但客觀上我覺得問題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現在不怎麼理睬。川普天天罵我們,前兩天川普還罵到聯合國去了,七分鐘的講話裡罵了中國十一次,頻率太高。所以連美國人都說,這個傢伙不罵中國都不會講話了,智商出問題了。

除了總統、副總統,還有所謂的「四大金剛」:蓬佩奧、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司法部長巴爾、聯邦調查局的局長雷,都在抨擊中國。這些人要麼是正國級,要麼副國級。但是,中國政府領導人不理他們,天天忙著扶貧和恢復經濟。比如,我們外交部長王毅,講話很穩的,說的都是「中美關係一定要回到正軌。」中國頂多是讓幾個局級幹部,比如外交部發言人回應幾句,所以是挺內斂的。

另外,美國社會也不支持。蓬佩奧發表新冷戰宣言後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24日,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理察·哈斯(Richard Haass),在《華爾街日報》發文全面批評他的講話,說他胡說八道,完全不懂歷史。這位主席是很大一個勢力的代表。而國盟友也沒有一個出來表態。所以,只要中國繼續保持理智,新冷戰就可以避免。

但是,局部軍事熱戰真不能排除。第一個原因美國總統戰爭權其實挺大的。美國自建國到現在對外打了260多場戰爭,真正經過國會批准的戰爭就5場,其他全部就是打了就打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老特這個人無法預測。最近因為選情焦灼,所以有人擔心他會在外面製造危機,創造他連任的機會,再加上他旁邊那一圈人對中國敵意很重,局部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我們要做好準備,顯示威懾力。最近我們軍隊頻頻演習,並且還進行實彈演習,展示我們的一些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一些中國網民觀察得很仔細,說冷戰後美國是打了很多仗,但是打的都挺弱的對手: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等。美國號稱江湖第一高手,卻今天砸人家幼兒園,明天砸人家養老院,一個武館都不敢闖,本質上就是有點欺軟怕硬。因此,只要做好充分準備,顯示充分的實力,反倒可以避免風險了。

來源:觀察者網

作者:金燦榮(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問題專家)

【聲明:本號是為服務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決策的官方公益帳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金燦榮:解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或是世界變局最大的自變量
    導讀:9月26日,金燦榮教授在觀學院做了題為「百年變局與中美關係」的演講。在他看來,近些年世界亂象叢生,而在經歷了今年的新冠疫情之後,全球的不確定性又增加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謂對當今國際局勢最好的概括。金教授指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內涵應為四個「新」: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新的現代化模式得到承認、新的工業革命正在到來、新的全球治理模式出現。
  • 胡鞍鋼:中國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基本走向與未來趨勢
    【摘要】我們正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的歷史交匯期。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與世界格局的重要判斷,是認識中國國情與世界世情的基本依據,也是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大戰略的基本依據。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核心是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大改變。
  • 【理論探索】謝伏瞻:於變局中開新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國經濟新發展格局
    (執行)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10月版(48.1萬字)  ISBN:978-7-5203-73876《中國經濟報告(2020):大變局下的高質量發展》一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集體撰寫的第一本年度中國經濟發展報告,主題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並將該問題置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進行思考研究,尤其是聚焦「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
  • 研究丨胡鞍鋼:中國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基本走向與未來趨勢
    【摘 要】我們正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的歷史交匯期。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與世界格局的重要判斷,是認識中國國情與世界世情的基本依據,也是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大戰略的基本依據。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核心是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大改變。
  • 「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多角度觀察和解讀一個重大戰略判斷
    左鳳榮(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國政室主任)在後冷戰的全球化時代,中國是發展進步最快的國家。王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特聘教授)「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對國際格局巨大變遷和國內治理出現綜合難度的重大判斷。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法關係的再定位
    一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認識中法關係的新框架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中國對當今國際形勢的總體認知和判斷。自2018年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正式提出這一論斷以來,它成為中國對國際形勢的基本認知和對外政策的基本出發點。
  • 因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辦好自己的事情,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論斷的提出有怎樣的深刻背景?有怎樣的現實意義?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大變局」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如何因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湖南日報記者近日就此採訪了中南大學毛俊響教授。    1.「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準確概括了當前國際格局的根本特徵    湖南日報:「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否特指國際局勢而言的?
  • 雲會議|「未有之大變局」:世界中國與歷史中國的疊加與應對
    所謂變局,就是指變動的局勢,非常的局面,需要以非常的思路和措施加以應對。接下來我們就要思考為什麼是「三千年」,為什麼是「百年」;「三千年未有」的是什麼,「百年未有」的是什麼?我們面對「未有之大變局」又如何應對?這無疑是長周期的重大政治問題。「長周期」這個概念是我最近提出來的,(10月)15號我會系統講這個主題,今天我們主要講怎麼樣來認識「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展開
    一、國際戰略格局演變深刻複雜  面對國際秩序「新陳代謝」,習近平主席一再強調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①這一重大論斷為準確認識當今國際形勢指明了方向。在世界大變局的背景下,當前國際戰略格局演變深刻複雜。
  • 範劍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全球經濟與中國經濟
    《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認為,人類現在正面臨全球危機,也許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危機。 哈佛大學醫學院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醫學流行病的醫學報告。
  • 現代院報告: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變局演進
    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導(文/連國輝)新冠疫情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造成了何種影響?全球戰疫如何牽動國際格局演變?世界面臨「六失」(疫情失控、經濟失速、社會失常、治理失能、美國失治、世界失序)之際,中國應該如何有所作為?
  • ...金燦榮教授做客天翼大講堂 看今朝國際關係 瞻未來世界格局
    抗疫大考中,不僅各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各方面都遭遇嚴峻挑戰,世界格局和國際關係也發生了微妙變化。面對風雲詭譎、瞬息萬變的局勢,我們該如何以更長遠的目光剖析當前世界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又該如何客觀正確解讀世界國際關係?
  • 神龍一號的順利返航,開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圖為神龍1號想像圖近日,據媒體報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道運行2天後,順利返回預定著陸點,不少日本媒體紛紛感慨,中國在太空幹了一件大事,未來美國在很多領科技領域的優勢將蕩然無存,開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此美鷹派大佬選擇了集體沉默,並未加以反駁。
  • 鄭永年:世界大變局與中國創新的未來
    世界大變局未來發展的之一是中美兩國的技術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插圖:IPP特約漫畫師文兄)本文系鄭永年教授在2020年「無錫經濟開發區深圳產業對接會」的主旨發言。我們今天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那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我們的國家、企業、技術創新意味著什麼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由中美關係的變動引起的。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生態文明理論和實踐創新 學術年會在...
    在北京朝陽區藍調莊園,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分校)、南京師範大學、廣西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東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北京正易森林醫學研究院、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等高校和單位的100餘名學者召開了主題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生態文明理論和時間創新」的中國環境倫理學環境哲學學術年會。
  • 大變局下的新聞傳播實踐與研究
    隨著中國新聞業媒體融合的深入推進,高校融媒體實驗室紛紛引入多種業界領先技術,共同推動媒體融合技術與應用發展。   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增添了發展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給新聞傳播實踐與研究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 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2020: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汽車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浪潮開啟,百年汽車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大洗牌。摘要變局之一:特斯拉等新勢力崛起,網際網路、半導體等科技巨頭跨界進入,汽車產業競爭格局重塑、核心價值鏈重構,部分OEM未來或淪為代工廠。1)格局重塑: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利用自身的先發優勢和網際網路基因,正不斷搶佔傳統車企市場份額。
  • 大變局下如何謀劃文化發展
    文化作為規劃編制的題中之義,作為現代民族國家追尋和平發展夢想願景的精神依託與身份表徵,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也會遭遇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有鑑於此,深入分析大變局中的文化發展時代特點,科學把握「十四五」文化發展建設的關鍵環節,就顯得格外重要。
  • 讀懂中國 | 在廣州,觸摸大變局中的中國脈搏
    而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的中國,正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的同時,也讓中國發展更好惠及世界。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11月20日至22日,以「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將在廣州舉行。
  • 國際關係「無限遊戲」新思維:世界文化秩序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此一研究,對分析蘇東劇變、冷戰結束後美國的盛極而衰、中國道路之探索與自信、今日中美關係的波詭雲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等現象,皆具有轉折性的啟發意義。個人主義極端化不會帶來「再次偉大」,甚至連新冠肺炎都難以招架;解決全球困境亟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舟共濟方為「生生不已」之道。人類要走出個體行為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有限遊戲」的陰影,轉變到命運共同體的「無限遊戲」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