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當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能還有一些別的含義,但是我覺得這四個「新」是很關鍵的。這四點都跟中國有關係,所以中國很可能是世界變局最大的自變量。
為什麼中國會成為最大的自變量呢?下面講一個我自己特別看重的事實,就是中國已經工業化了。我的史學觀是這樣的,近代歷史的本質是工業化,而工業化的核心是掌握現代製造業。一旦一個國家有了現代製造業,它的經濟效率、軍事效率、社會治理效率,就碾壓前現代文明。一個工業化國家打農業國家,就像《三體》作者劉慈欣講的那樣是「降維打擊」,勢不可擋。製造業是工業化的基礎,誰能夠掌握製造業,誰就可以立於現代民族之林。所以沒有現代製造業,人再多,錢再多還是會被別人欺負。
今天中東地區天天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中東地區最大的民族是阿拉伯人。一般認為現在他們有四億多,也有少數學者估計已經到五億了。他們有22個國家,有些國家很有錢,像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科威特、阿聯,但他們是不是他們天天被600多萬猶太人羞辱?為什麼?就是因為猶太人掌握了高端工業文明,而阿拉伯世界整體處在遊牧時代。他們之間的遊戲就是降維打擊,表面是以色列打阿拉伯人,實質是工業文明打農業文明。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實。
我在很多地方講過,聯合國貿發會議告訴我們,人類90%的成系統的製造業全集中在北溫帶的三個地區,東亞、西歐和北美。這裡面只有20個國家。地球上差不多200個國家,所以就是說只有1/10的國家掌握了製造業,這是有點殘酷的事實,但是它很重要。
這三個地區就兩個文明:儒家和新教。我們很幸運,掌握了。誰讓我們掌握的?是新中國,是中國共產黨。新中國70年最偉大的成就就是讓國家工業化。現在中國農業基本上也已經工業化,雖說農業機械化水平跟世界先進水平還有點差距,但是並不大。
在大概二十個能掌握現代製造業的國家裡面,我們「塊頭」最大。英國工業化1000萬人,美國工業化1億人,中國工業化14億人,前無古人是肯定的,也非常可能後無來者。未來有一個國家人口上會超過我們,就是印度。但是我個人認為印度不具備自我工業化的能力。如果你們去印度仔細觀察會發現印度的真正問題在社會。印度的社會是前現代的,婦女地位非常低下,種姓制度根深蒂固。一個前現代社會不具備工業化的生態。它可以從歐洲、日本、美國、韓國、中國、俄羅斯搞來一些工業,但是整個生態是前現代的,這是它的挑戰所在。
因為現在整個西方加起來才10億人多一點,所以中國工業化的規模不是說超過一個西方國家,而是超過整個西方。
美國自1894年GDP第一以後,它面臨過好幾個對手:英國、德國、蘇聯、日本、歐盟。請注意所有這些對手的製造業總量都沒有超過美國,發電量也沒有超過美國。只有中國超過了,而且超過的量還挺多。2019年的時候,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咱們國家製造業GDP佔世界32.4%,等於美國、日本、德國、韓國之和。這個塊頭,你如果站到西方戰略家的角度看,是非常震撼的。
因此,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是有資格參加的,而且某種意義上講,咱們競爭力可能比美國要強一點。
這一次工業革命會發生在五個領域,首先是新的工業材料。現在我們用的電器是用矽晶片造的,叫做「矽基材料」。工業界現在正在推「碳基材料」,談論比較多的是石墨烯。碳基材料比矽基材料在效率上要高很多,只不過現在沒成熟。一旦碳基材料普遍取代矽基材料就會引發新的工業革命。
另外就是基因工程、人工智慧、量子科學以及核聚變。這五大領域醞釀著真正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尤其是前三種,後面兩個因為太過先進而無法使用,可能五十年都沒戲。國家一直得投錢,因為這是人類發展的方向,但是賺不了錢。前面三個是可以的。我現在很肯定地講,在這五大領域,中美現在是基本上齊頭並進,而且中國把技術產業化的能力更好。
你站在美國角度,看到中國這麼大的塊頭,這麼迅速地崛起,要是不緊張也不正常,所以就會想轍對付中國,中美關係變差是必然的。
咱們中國最近外部環境是有點變差。我歸納一下我們的外部環境有四個挑戰。第一是中美關係變差,第二是印度趁著中美關係來搗亂。第三,美國的一些鐵桿盟友,像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還有一些東歐國家,像是捷克也跟著刁難中國。第四,因為美國到處宣揚中國威脅論污衊中國,所以有些非洲國家對中國也有一些不滿。當然,這些問題的核心還是中美關係變差。
從現在開始,中美關係大概會進入一個比較長的以競爭為主的階段。當然,從歷史角度看,中美關係是合則兩利,鬥則兩傷。這並不是一句套話。從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到現在四十一年半,雙方都是獲益的。我們在沒建交的時候還打過仗,雙方都受到損失。
有五大原因讓中美進入比較糟糕的階段。第一就是中美確實進入到了「老大老二矛盾」,在國際關係裡面這種矛盾是很難處理的。第一個在西方指出老大老二必有一戰的是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所以我們學界就把國際上的「老大老二矛盾」叫「修昔底德陷阱」。中國政府和中國學界是拒絕承認的,但美國的決策層承認,而且真的來對付我們了。
中國有一些學者很天真,說我們中國想辦法,以後講話的姿態柔和一點,外交部發言人客氣一點就可能迴避這個矛盾;還有一些網民建議說咱們統計局得想辦法,把我們GDP搞成第三,把印度搞成第二,就能迴避矛盾了。這些都是很蠢的言論。以美國的戰略能力,只要他重視你,你什麼信息都逃不了,你想騙美國是不現實的。
另外,我們還得承認現在兩國的情緒是不對勁的。美國民粹主義高漲,我們的民粹主義也高漲,兩國的國民對對方印象都不好。還有就是美國內部變了,現在內部矛盾很多,所以變得很焦慮。原來美國是很自信、很包容的一個國家。在變得非常焦慮以後就變得很自私,處處美國優先,完全沒有大國的樣子。打個比方,就好像董事長天天為5毛錢報銷和會計吵架,這種人已經不像一個董事長了。而咱們中國現在情況也變化了,國內複雜,外交受到的制約也多。最後就是現在美國執政當局是比較糟糕的,無法預測,脾氣大,情緒化。
那麼具體來講,在中美關係中,美國把我們定位為對手,接著就真的出了很多牌來整我們。過去兩年半,從18年3月22號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以來,除了對我們的貨物徵稅,還打了很多別的牌,比如科技。之前打我們的華為,最近又整了一個TikTok。在美國人眼裡,華為和TikTok代表兩種威脅,華為代表技術領先,TikTok代表了一種商業模式的領先。原來美國領先是全面的,不僅技術領先,商業模式也是領先的。現在中國人竟然玩出一個商業模式比他有趣,讓美國人愛不釋手,這個讓它急了。
除了這些,美國還打「金融牌」,對我們兩三百家實體進行制裁。另外還有「司法牌」,就是抓孟晚舟,也有「輿論牌」,就是在全世界污衊中國。蓬佩奧現在很勤快,到處訪問,目標很明確,就是污衊中國,說中國在亞洲搞霸權主義,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在美洲搞帝國主義。
7月23日,蓬佩奧在尼克森圖書館發表了一個所謂的「新冷戰宣言」,把中國說成「帝國主義」。有的中國網民很不滿,說這種話都是20年前我們罵美國的,怎麼不打招呼就拿去用?不尊重智慧財產權了。但是蓬佩奧他們一直這麼講還是有用的,中國威脅論其實在外面挺有影響的。
蓬佩奧在尼克森圖書館演講
在剛才所講的五張牌之外,其實美國還有六張涉及中國主權的牌,是非常敏感的,包括臺灣、香港、新疆、西藏、東海、南海;拉印度是第十二張牌;攪局一帶一路是第十三張牌;在WTO裡面搞美歐日同盟,把中國排除在外是第十四張牌。現在還有一張很新的牌:軍備控制談判,就是要求中國參加美俄軍備控制談判。所以整體情況,就是戰略上把我們定位為對手,行動上真打我們,於是中美關係性質就變了,整個關係的曲線是下滑的。
中美關係的根本問題是什麼?根本問題就是美國到目前為止不準備接受中國崛起。中國老百姓說我們14億人要過好日子,我們應該崛起,但是美國不同意,還是想居高臨下地看我們。它有很多傲慢:宗教傲慢、種族傲慢,意識形態傲慢、歷史傲慢等等,而且覺得我們應有的狀態是政治上學它的多黨制,經濟上做低端打工仔,天天給它做襪子和聖誕節塑料禮品,戰略上就學日本給它拎包。中國不幹了,中國說我要過好日子,肯定做5G利潤高;但是美國不允許,於是就形成了根本矛盾。今年新冠疫情來了以後,這些矛盾沒有緩和,反而加大了,這就是現在中美關係的現狀。
最後,我對三種網絡上的擔憂做一點回應。第一種擔憂是擔心中美全面脫鉤,第二種是新冷戰,第三種是局部熱戰。我的回答是這樣的,中美全面脫鉤應該是不可能的,因為中美經濟聯繫、社會聯繫太緊密,國際上還有很多共同利益。但是局部脫鉤已經發生了,美國已經不給我們提供高端晶片了。川普也已經籤了總統令,以後醫藥產業的合作也沒有了。另外,科技交流現在停了,教育交流也受到嚴重挫折。
至於所謂的新冷戰,我覺得到問題不是很大。因為雙方都出手,而且雙方的社會和盟友都參與才能把冷戰打起來。目前的情況是,彭斯、蓬佩奧這幫人真的想跟我們打新冷戰,蓬佩奧7月23日在尼克森圖書館的講話就是新冷戰宣言。雖然他們主觀上有這個想法,但客觀上我覺得問題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現在不怎麼理睬。川普天天罵我們,前兩天川普還罵到聯合國去了,七分鐘的講話裡罵了中國十一次,頻率太高。所以連美國人都說,這個傢伙不罵中國都不會講話了,智商出問題了。
除了總統、副總統,還有所謂的「四大金剛」:蓬佩奧、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司法部長巴爾、聯邦調查局的局長雷,都在抨擊中國。這些人要麼是正國級,要麼副國級。但是,中國政府領導人不理他們,天天忙著扶貧和恢復經濟。比如,我們外交部長王毅,講話很穩的,說的都是「中美關係一定要回到正軌。」中國頂多是讓幾個局級幹部,比如外交部發言人回應幾句,所以是挺內斂的。
另外,美國社會也不支持。蓬佩奧發表新冷戰宣言後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24日,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理察·哈斯(Richard Haass),在《華爾街日報》發文全面批評他的講話,說他胡說八道,完全不懂歷史。這位主席是很大一個勢力的代表。而國盟友也沒有一個出來表態。所以,只要中國繼續保持理智,新冷戰就可以避免。
但是,局部軍事熱戰真不能排除。第一個原因美國總統戰爭權其實挺大的。美國自建國到現在對外打了260多場戰爭,真正經過國會批准的戰爭就5場,其他全部就是打了就打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老特這個人無法預測。最近因為選情焦灼,所以有人擔心他會在外面製造危機,創造他連任的機會,再加上他旁邊那一圈人對中國敵意很重,局部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我們要做好準備,顯示威懾力。最近我們軍隊頻頻演習,並且還進行實彈演習,展示我們的一些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一些中國網民觀察得很仔細,說冷戰後美國是打了很多仗,但是打的都挺弱的對手: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等。美國號稱江湖第一高手,卻今天砸人家幼兒園,明天砸人家養老院,一個武館都不敢闖,本質上就是有點欺軟怕硬。因此,只要做好充分準備,顯示充分的實力,反倒可以避免風險了。
來源:觀察者網
作者:金燦榮(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問題專家)
【聲明:本號是為服務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決策的官方公益帳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