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一個人聰明與否是天生的,從娘胎裡就註定了。但天生是一部分,後天的開發也必不可少。
我們都知道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那我們來看看左腦和右腦分別是來負責什麼的。
左側大腦半球主要在語言、邏輯、思維佔優勢。右側大腦半球為高級認知中樞所在,主要負責音樂、美術、空間、幾何圖形及人物面貌識別功能。
當孩子上學後,每天的課程大部分刺激的是孩子的左側大腦,所以我們不用擔心孩子左側大腦缺乏鍛鍊機會。我們要做的是儘可能的幫助孩子對於右側大腦的刺激和鍛鍊。那麼聽音樂和演奏音樂是最有效的方法。
為什麼可以這麼說?因為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有神經科學家在研究我們大腦是如何工作的課題中,利用功能性磁共振丞相和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來實時觀察我們的大腦。當人們在這些儀器的監控下去完成工作的時候,例如閱讀、解數學題、寫作等,不同的任務會在大腦相應的區域產生檢測活動。也就是說一個任務能使大腦中某一個區域活躍起來。
但當人們在聽到音樂的時候,大腦很多區域會同時的活躍起來。因為大腦聽到音樂之後先要對音樂進行拆分,以理解它的旋律和節拍。然後再把拆分的部分合成整體,最後來體驗完整的音樂。我們開始聽到音樂到我們的腳跟著來打節拍,大腦處理的速度只需要不到一秒鐘就將整個過程完成。
以上只是我們聽音樂產生的反應,那演奏音樂呢?演奏音樂會使人的大腦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
演奏樂器幾乎讓大腦的所有區域活躍起來,特別是視覺,聽覺和運動皮層。這聽起來很讓人震驚,其實就像其他的體育運動一樣。體育運動可以調動全身的協調性。演奏樂器,需要大腦的協調能力,這種協調能力是由左右大腦共同完成的。
你知道嗎每次音樂家拿起自己的樂器開始演奏的時候,他們的大腦就處於非常活躍的狀態。雖然他們的外表看起來是那麼的平靜,那麼的專注。但在他們的大腦裡正在進行著一場大派對。
右腦的開發其實也有很多種方法,為什麼選擇音樂呢?
首先,音樂啟蒙可以很方便,也很簡單,在孩子沒有出生之前準媽媽們就可以每天聽一聽音樂,對於舒緩自己的情緒也有很大的幫助。那更重要的是媽媽身體裡的胎兒也會受到音樂的刺激。當寶寶出生後,他們會對音樂更加敏感。
另外,音樂的啟蒙可以不受地點的控制,例如平時帶寶寶外出在自己的車上就可以給寶寶放一些音樂,如果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並表現出很愉悅的心情,那對於促進親子關係也是有很大的幫助。平時孩子在家玩耍的時候或者是做手工的時候都可以給孩子放一些背景音樂。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就可以為寶寶做了很好的音樂啟蒙。
知道了這一點,陪娃就從音樂開始吧!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