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李闖創團隊在國際知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發表論文

2020-08-27 南方科技大學

近日,我校化學系教授李闖創團隊在國際知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發表論文,報導了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複雜甾體天然產物Bufospirostenin A在國際上的首次不對稱全合成。團隊巧妙應用經典反應,並利用新穎的烷氧基聯烯—炔參與的Pauson—Khand反應作為關鍵反應,以線性20步完成了Bufospirostenin A的高效不對稱全合成,這也是烷氧基聯烯的Pauson—Khand反應首次應用於天然產物全合成。

動植物、微生物、以及陸地和海洋中的真菌群落是有機小分子的豐富來源,這些動植物的代謝產物被稱為天然產物。這些化合物大都具有多樣性的結構,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它們是巨大的新藥寶庫,目前有近乎60%的臨床應用藥物都直接或間接來源於天然產物。例如著名的紫杉醇、青蒿素、阿維菌素、萬古黴素等。然而由於天然來源常常是不可控的,因此天然產物化學合成就顯得尤為重要。由於天然產物作為重要的藥物來源在人類的醫療領域佔據著重要的作用,化學全合成的發展和進步極大地促進了天然產物到藥物的轉化進程,為全人類醫療衛生水平的提升起到推動作用。

甾體類化合物是自然界一類重要的天然產物,廣泛存在于于動物、植物、以及昆蟲體內,對生物體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例如最早發現的甾體類天然產物—膽固醇,它參與人體內的多種物質代謝和內分泌調節,對於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十分重要。甾體類天然產物由於具有複雜的化學結構以及重要的生理活性,如抗炎、抑制癌症,有強心作用等活性,因此受到合成化學家和藥物化學家的廣泛關注。複雜活性甾體天然產物的合成研究一直是合成化學界的熱點和前沿。

圖1. Bufospirostenin A結構示意圖

Bufospirostenin A是暨南大學教授葉文才課題組2017年從傳統中藥材—中華大蟾蜍的毒液中提取分離得到的甾醇(sterol)類天然產物。從結構上來看,Bufospirostenin A具有獨特的5/7/6/5/5/6六環核心骨架結構,其中F環為螺環縮酮結構,共有11個手性中心,其中一個為空間位阻很大的全碳季碳中心,兩個氧雜季碳中心。這些結構特點使得Bufospirostenin A的全合成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其全合成尚未見報導。值得一提的是,該分子是迄今為止從動物中分離得到的唯一具有螺環結構的甾醇。初步的活性研究表明其對鈉鉀離子泵ATP酶(Na/K ATPase)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半數抑制量(LC50)為25 uM。受到天然來源的限制,從天然來源分離所獲得的Bufospirostenin A量過少,而它的生物活性研究有待於進一步展開。因此,對其進行全合成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與現實意義。

圖2. Bufospirostenin A全合成反應過程

如圖2所示,李闖創團隊採用廉價易得的手性衍生物10為起始原料,經過簡單的5步轉化高效的得到Pauson-Khand反應的前體化合物9。隨後在過渡金屬銠的催化下和一氧化碳發生Pauson-Khand反應,以優秀的產率得到Bufospirostenin A的5/7/6/5核心骨架8。值得一提的是,富電子聯烯本身的不穩定性,裸露羥基對反應的幹擾,以及關環中熱力學上不利的熵變,這幾個因素使得該Pauson-Khand反應具有很大的挑戰,這也是烷氧基聯烯—炔的Pauson—Khand反應未見應用報導的部分原因。得到四環骨架8之後,通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增碳反應,以及保護基的應用,進一步推進骨架的構建和氧化態的調整,並立體專一性地控制多個手性中心的生成。最後對化合物25中羰基進行1,2加成,以及酸催化下的螺環化,完成該分子的另一個合成難點——螺環的構建,同時一鍋法脫除保護基,順利完成天然產物Bufospirostenin A的首次全合成。

在完成Bufospirostenin A的全合成後,李闖創團隊與葉文才團隊繼續合作,進一步開展對其生物活性的研究。研究表明,Bufospirostenin A分子在轉基因斑馬魚體內的炎症部位能顯著降低中性粒細胞數(2.5–10 µM)。這表明Bufospirostenin A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因此Bufospirostenin A具有成為抗炎新藥先導化合物的潛力。該項研究使用的合成方法還可以擴展到其他具有5/7/6/5核心骨架天然產物的不對稱合成,為進一步生物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後繼開展創新藥物的進一步藥物化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2020屆南科大-暨南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畢業生程民井、南科大2019級博士生鍾李平為共同第一作者,李闖創為論文的通訊作者,暨南大學教授葉文才、研究員王磊為共同通訊作者。此外,南科大2020屆本科生畢業生顧辰辰,訪問學生朱旭江以及深圳Grubbs研究院的研究助理教授陳波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基金委面上項目,深圳市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項目和中組部特支計劃領軍人才項目的支持。

此外,李闖創團隊一直致力於多種複雜的、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的全合成。通過開發創新的方法和策略,例如Type II [5+2]反應,從而可以快速合成目標分子和類似物,從而可以研究其未開發的生物活性,研發創新藥物的先導化合物。至今為止,團隊已經完成二十多個複雜活性天然產物的首次全合成,如Vinigrol 、Cerorubenic Acid-III 、Cyclocitrinol 等。

原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jacs.0c05479

相關焦點

  • 南科大李闖創團隊實現罕見高張力天然產物的首次全合成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教授李闖創團隊在國際知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簡稱JACS)發表論文,報導了具有罕見高張力的、合成難度大的複雜天然產物4b-acetoxyprobotryane-9β,15a-diol的首次全合成。
  • 南方科技大學李闖創團隊招聘博士後多名,有機化學方向
    3、研究業績優秀的博士後將有機會到美國著名大學一流實驗室繼續深造。 4、研究團隊提供必需的科研、實驗設備,提供充足的科研經費。 5、其他待遇政策見後面說明。
  • 南科大李闖創團隊在複雜天然產物全合成領域發表多篇綜述評論文章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教授李闖創課題組先後應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Chem等多個國際著名期刊發表綜述性評論文章,從多個角度對複雜天然產物全合成領域進行系統性總結和展望。
  • 民大教師在《美國化學會志》(JACS)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
    日前,雲南民族大學民族醫藥學院汪偉光教授課題組及其合作者首次闡明了真菌來源藥物分子-聚酮化合物gregatin A的生物合成分子機制,並以全文形式在線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
  • 南科大本科生接連以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科研成果
    在南科大,所有本科生都有機會參與教授課題組進行科研學習,提升基礎科研能力及相關技能。近期,南科大本科生接連以第一作者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科研成果。今天,小編帶你一覽他們的風採。 跳轉閱讀 創建一張化學加電子名片,可受邀加入五個維度的醫藥化工群 1
  • 南科大科研成果匯總
    陳曉龍團隊在二維材料中紅外發光器件方向取得進展南科大電子與電氣工程系助理教授陳曉龍、講席教授王太宏及南京工業大學教授王琳合作,首次基於二維黑磷異質結構實現了中紅外光致發光與電致發光器件,成果發表在南科大化學系教授權澤衛課題組在新型納米合金材料領域取得最新進展,該成果以「Novel Bi-Doped Amorphous SnOx Nanoshells for Efficient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into Formate at Low Overpotentials」為題發表在材料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
  • 前沿院博士生在美國化學會志JAC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7月14日,前沿院有機化學研究中心曾小明博士團隊博士生韋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化學領域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影響因子12.113)上在線發表題為「Highly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Aromatic Ketones and Phenols Enabled by Cyclic (Amino)(alkyl)carbene Rhodium Complexes」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文章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單位均為西安交通大學。
  • 江西理工大學科研成果在《Nano Energy》、《美國化學會志》發表
    重要研究進展,江西理工大學科研團隊成果在《Nano Energy》、《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生物增材製造團隊研究成果在《Nano Energy》上發表近日,我校帥詞俊教授領銜的生物增材製造團隊在骨缺損修複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A strawberry-like Ag-decorated barium titanate enhances piezoelectric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 化學領域新發現!首都師大作為第一單位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高...
    6月12日,國際化學領域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線發表我校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氧缺位增強Bi5O7Br納米結構在可見光碟機動下的固氮性能》(Visible Light-Driven Nitrogen
  • 江蘇科技大學陳立莊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頂級期刊JACS上發表論文!
    近日,江蘇科技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陳立莊教授作為第一作者,以我校作為第一作者單位,與南昌大學有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湯淵源教授、廖偉強教授合作完成的論文「Precise Molecular Design Toward Organic- Inorganic Zinc Chloride
  • 南科大李闖創團隊:Type II 環加成反應的合成應用 ​
    近日,南科大李闖創團隊在國際權威綜述學術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IF:42.8),在線發表了題為「Synthetic Applications of Type II Intramolecular Cycloadditions」的特邀綜述性文章,首次系統總結了近四十年來,Type II 環加成反應在高效構建各種橋環體系及其在天然產物全合成中的應用。
  • 首都師範大學教師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牛煥雙)6月12日,國際化學領域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線發表首都師範大學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氧缺位增強Bi5O7Br納米結構在可見光碟機動下的固氮性能
  • ...大學閆鵬飛、李洪峰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
    跳轉閱讀傳播化學知識,致敬化學主編——化學加網再次舉辦公益籌書宣傳活動 該分子籠展現出極佳的圓偏振螢光性能,其發光不對稱因子值(glum)可達±0.2,螢光量子產率(QYs)高達81%。該發光效率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手性稀土超分子材料的最高值,即使在室內光線下也能觀察到金屬中心發射出的紅色螢光。
  • 化學化工學院碩士生在化學領域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志》發表研究...
    日前,化學化工學院2016級碩士生黃金晶的研究論文「Microporous 3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Xylene Isomers and Ethylbenzene.」在國際化學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 我校劉愛驊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JACS發表科研成果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劉愛驊教授領導的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傳感研究所和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法國Aix Marseille University、法國Université Grenoble-Alpes的同行合作,在《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 祝賀:江漢大學科研團隊在化學學科國際頂級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 是國際公認的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全世界從事化學研究的人,都希望能將自己的工作發表在期刊上。該研究工作獲得了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創新團隊項目,湖北省引智創新示範基地以及江漢大學人才科研經費等項目的支持。
  • 譚蔚泓教授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JACS)副主編
    日前,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譚蔚泓教授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副主編。
  • 南科大鄧興旺團隊在國際植物學頂級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長期傑出訪問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鄧興旺課題組和南京農業大學教授許冬清實驗室合作,在國際植物學頂級期刊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COLD-REGULATED GENE 27 integrates signals from light and the circadian rhythm to promote hypocotyl growth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清華新聞網7月10日電 7月5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旗下的《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論文《石墨烯-表面的物理與化學》(The physics
  • 南科大近期發表了這些科研成果
    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ACS催化》(ACS Catalysis)。genome architecture revealed by multi-omic data of hybrid mice」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nome Research(基因組學領域唯一的自然指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