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學科研成果在《Nano Energy》、《美國化學會志》發表

2020-12-06 科教頭條

又雙叒叕有喜訊!

重要研究進展,江西理工大學科研團隊成果在《Nano Energy》、《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

生物增材製造團隊研究成果在《Nano Energy》上發表

近日,我校帥詞俊教授領銜的生物增材製造團隊在骨缺損修複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A strawberry-like Ag-decorated barium titanate enhances piezoelectric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polymer scaffold」在國際頂級期刊Nano Energy(影響因子15.548)上發表,論文第一通訊作者為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戚方偉博士。

壓電骨支架能夠通過電信號刺激細胞生長從而促進骨修復,但存在極化困難、電活性低等問題。為此,該研究創新性地將原位生長技術製備具有類草莓結構的銀-鈦酸鋇納米體系引入壓電骨支架,其中納米銀不僅能作為導電相增強鈦酸鋇極化電場分布強度,從而改善支架的極化效率和電活性;更重要的是,納米銀能通過釋放銀離子和產生活性氧來攻擊細菌的多個靶點,賦予支架抗菌活性,這對於骨修復來說是被高度渴望的。實驗結果表明,所製備支架的輸出電流和電壓分別提高了50%和40%,有效促進了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同時展現出強勁的抗菌功效,殺菌率達到81%。審稿專家給予該研究工作高度評價,認為該工作構思巧妙、思路新穎、實驗依據充足,對高性能壓電骨支架的開發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科研團隊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論文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西省青年科學基金,無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啟動基金,江西省雙千計劃和江西理工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經費的支持下,我校無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張毅和葉恆雲教授團隊在稀土新材料研究領域取得又一重大突破,最新成果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國化學會志》)以「Large Piezoelectric Response in Hybrid Rare-Earth Double Perovskite Relaxor Ferroelectrics」(雜化稀土復鈣鈦礦弛豫型鐵電體中的大壓電響應)為題在線發表。

壓電材料可以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反之亦然。這一功能使它們適用於廣泛的設備應用,如驅動器、換能器和傳感器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興領域對壓電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重量輕、聲阻抗低、柔韌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等。有機-無機鈣鈦礦雜化鐵電體因其結合了無機和有機材料的優良特性而成為很有前途的補充材料。有鑑於此,我校無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成功設計併合成了雜化稀土復鈣鈦礦弛豫型鐵電體(RM3HQ)2RbLa(NO3)6和(RM3HQ)2NH4La(NO3)6中的大壓電響應。它們的壓電響應值分別可達到106 pC N-1和81 pC N-1。

圖1.(a) (RM3HQ)2RbLa(NO3)6復鈣鈦礦結構,(b)晶體形貌圖及其(c)壓電響應常數。

本研究中,通過在稀土和鹼金屬硝酸鹽構建的三維無機骨架中引入準球形手性有機陽離子,設計合成了雜化稀土復鈣鈦礦弛豫型鐵電體(RM3HQ)2RbLa(NO3)6和(RM3HQ)2NH4La(NO3)6。通過系統的研究發現,這兩個化合物是同時具有R3鐵電相和P213順電相,呈現出多極軸鐵電和鐵彈性。通過變溫壓電響應力顯微鏡(PFM)成像,發現鐵電極性微疇區和順電非極性區在寬溫度範圍內共存。正是由於此兩相的共存,使得不同極化方向的極性微疇相互轉變具有較低的能壘,在施加應力時,極性微疇區的極化旋轉變得容易。鐵電和鐵彈性的耦合促使該體系化合物在外界施加應力時易於實現極化旋轉,從而表現出大的壓電響應。

圖2.在反覆加熱和冷卻過程中2疇結構的連續演變。(a,b)在290 K下,面內PFM相位和振幅圖像。(c,d)在290 K下,面外PFM相位和振幅圖像。(e–p)面外PFM相位和振幅的連續演變過程。從(c,d)290 K →(e,f)313 K →(g,h)290 K →(i,j)333 K →(k,l)290 K →(m,n)353 K →(o,p)290K。

該工作展現了一個新的三維雜化稀土復鈣鈦礦鐵電/壓電材料體系,可以通過改變有機陽離子、鹼金屬離子和稀土離子來實現其性能的調控和優化。由於存在很大的可操作性空間,這一發現也將有利於開發具有優良鐵電、壓電和其他光電特性的新型稀土分子基材料。

來源:江西理工大學 素材來源 | 江西理工大學官網 編輯 | 段奕龍 審核 | 祝繩健 主編 | 李紫晴 責編 | 朱賢凌

相關焦點

  • 首都師範大學教師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牛煥雙)6月12日,國際化學領域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線發表首都師範大學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氧缺位增強Bi5O7Br納米結構在可見光碟機動下的固氮性能
  • 民大教師在《美國化學會志》(JACS)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
    日前,雲南民族大學民族醫藥學院汪偉光教授課題組及其合作者首次闡明了真菌來源藥物分子-聚酮化合物gregatin A的生物合成分子機制,並以全文形式在線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
  • 前沿院博士生在美國化學會志JAC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7月14日,前沿院有機化學研究中心曾小明博士團隊博士生韋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化學領域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影響因子12.113)上在線發表題為「Highly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Aromatic Ketones and Phenols Enabled by Cyclic (Amino)(alkyl)carbene Rhodium Complexes」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文章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單位均為西安交通大學。
  • ...大學閆鵬飛、李洪峰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
    跳轉閱讀傳播化學知識,致敬化學主編——化學加網再次舉辦公益籌書宣傳活動 該分子籠展現出極佳的圓偏振螢光性能,其發光不對稱因子值(glum)可達±0.2,螢光量子產率(QYs)高達81%。該發光效率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手性稀土超分子材料的最高值,即使在室內光線下也能觀察到金屬中心發射出的紅色螢光。
  • 江西理工大學《JACS》稀土新材料研究領域又一重要突破!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西省青年科學基金,無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啟動基金,江西省雙千計劃和江西理工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經費的支持下,江西理工大學無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張毅和葉恆雲教授團隊在稀土新材料研究領域取得又一重要突破,最新成果近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國化學會志》)以「Large Piezoelectric
  • 化學領域新發現!首都師大作為第一單位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高...
    6月12日,國際化學領域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線發表我校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氧缺位增強Bi5O7Br納米結構在可見光碟機動下的固氮性能》(Visible Light-Driven Nitrogen
  • 環境領域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大連理工大學最新科研成果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李雪花副教授團隊與蘇州大學李瑞賓教授團隊合作在國際環境健康領域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發表了題為"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models for predicting
  • 北京「超牛」博士:以第一作者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重要論文!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吳立明和陳玲課題組在J.Am.Chem.Soc.發文揭示室溫熱電材料[Bi2]m[Bi2Se3]n家族層間離域π鍵提升層間載流子遷移率機理。由於有堅實的晶體化學和結構化學的基礎,他們通過DFT方法研究了[Bi2]m[Bi2Q3]n家族代表性成員,BiSe,Bi8Se7和Bi4Se3(m:n值分別為2:1,5:7,1:1)的能帶結構,發現晶體結構中Bi0(雙鉍層中零價態的Bi原子)和Bi3+(Bi2Se3層中的三價Bi離子)的px,py軌道對垂直於層結構方向(也即布利淵區的Г–A方向)的能帶具有較大貢獻,並在層間形成離域
  • 國際環境領域權威期刊發表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科研成果
    國際環境領域權威期刊發表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科研成果 2020-06-04 0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譚蔚泓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JACS)副主編
    湖南日報3月24日訊(記者 左丹 通訊員 符婷)今天,記者從湖南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蔚泓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副主編。
  • 譚蔚泓教授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JACS)副主編
    日前,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譚蔚泓教授受邀成為美國化學會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副主編。
  • 南科大近期發表了這些科研成果
    相關成果分別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ACS催化》(ACS Catalysis)。二倍體基因組三維結構科研成果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靳文菲課題組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趙可吉實驗室合作發表二倍體基因組三維結構的科研成果,該論文以「Diploid
  • 【 創新前沿】《美國化學會志》報導我校超級細菌診療型分子探針...
    近期,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賀曉鵬教授研究團隊在超級細菌診療型螢光分子探針的構建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臨床上各類強致病菌已具有多重耐藥性,並易在醫療器械表面和宿主體內形成頑固、難以破壞的生物被膜,從而嚴重威脅住院病患的生命健康。
  • 《美國化學會志》報導華理超級細菌診療型分子探針最新研究進展
    近期,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賀曉鵬教授研究團隊在超級細菌診療型螢光分子探針的構建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臨床上各類強致病菌已具有多重耐藥性,並易在醫療器械表面和宿主體內形成頑固、難以破壞的生物被膜,從而嚴重威脅住院病患的生命健康。
  • JACS報導武漢理工大學張高科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3月27日訊(記者 張程 通訊員 林釗宇)近日,國際化學領域的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國化學會志》在線發表了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及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教授張高科及其課題組吳曉勇副教授最新的研究成果
  •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又有重大突破,10項成果獲國際關注!
    作為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大連理工大學以培養精英人才、促進科技進步、傳承優秀文化、引領社會風尚為宗旨,致力於創造、發現、傳授、保存和應用知識。近期,學校在一系列科研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本期帶大家看看這些硬核科研新成果、新發現。
  • 華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科研團隊實現光催化甲烷轉化「Dream...
    近日,華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孟憲光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和通訊單位在化學領域頂尖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簡稱JACS)上發表標題為「Direct and Selective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CH4 to Oxygenates with O2 on Cocatalysts
  • iCANX Talks 今晚八點直播︱ ACS Nano Rising Star!
    北京時間9月4日晚8點,大家期待已久的iCANX Talks第二十一期即將重磅來襲,本次邀請了三位頂尖學者為大家帶來最新科研成果。來自清華大學的張瑩瑩教授將為我們帶來「面向下一代柔性電子設備的蠶絲和納米碳材料研究」的最新進展。南洋理工大學的劉政教授將為大家介紹二維材料在構築清潔能源和低能耗的美麗新世界上的應用。
  • 南科大李闖創團隊在國際知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發表論文
    近日,我校化學系教授李闖創團隊在國際知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發表論文,報導了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複雜甾體天然產物Bufospirostenin A在國際上的首次不對稱全合成。
  • 吉林省科協副主席于吉紅院士受聘出任《美國化學會志》執行主編
    吉林省科協副主席于吉紅院士受聘出任《美國化學會志》執行主編 2021-01-07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