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北京「超牛」博士:以第一作者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重要論文!

2020-07-11 北京師範大學招生辦

物聯網技術正在廣泛地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這對無線、可穿戴、或可攜式傳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熱電材料可將環境/身體熱量直接轉化為電能,提出了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近日,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吳立明和陳玲課題組在J.Am.Chem.Soc.發文揭示室溫熱電材料[Bi2]m[Bi2Se3]n家族層間離域π鍵提升層間載流子遷移率機理。

硬核!北京「超牛」博士:以第一作者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重要論文!

室溫熱電材料目前還比較稀缺,轉換效率也有待提升。當前的商用材料,Bi2Te3(ZT ~ 1),是[Bi2]m[Bi2Q3]n (Q = Se, Te)家族中m : n = 0 : 1的一員,但面臨地殼中Te元素稀缺,毒性大等問題。而價廉的Bi2Se3(ZT ~ 0.15)卻又由於高熱導率,低電導率致使其轉換效率低下。近期國際同行Biswas課題組對BiSe化合物(m : n = 1 : 2的[Bi2]m[Bi2Q3]n家族成員)熱電性能研究中發現,結構中的金屬性[Bi2]雙鉍層的低能振動光學支與聲學支耦合降低了晶格熱導率。(J.Am.Chem.Soc.2018,140,5866-5872)

北京師範大學吳立明課題組、陳玲課題組發現該研究中,BiSe垂直於層方向的電輸運性能明顯優於Bi2Se3,他們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信息尚被忽略。由於有堅實的晶體化學和結構化學的基礎,他們通過DFT方法研究了[Bi2]m[Bi2Q3]n家族代表性成員,BiSe,Bi8Se7和Bi4Se3(m:n值分別為2:1,5:7,1:1)的能帶結構,發現晶體結構中Bi0(雙鉍層中零價態的Bi原子)和Bi3+(Bi2Se3層中的三價Bi離子)的px,py軌道對垂直於層結構方向(也即布利淵區的Г–A方向)的能帶具有較大貢獻,並在層間形成離域π鍵,從而增加了該方向上載流子的遷移率。同時他們提出可以用經驗參數F(F = Dpx,py(Bi0)/Dpx,py(Bi3+)) 來評估這種層間離域π鍵的強度。研究表明: F最優值為1,當化合物F值越接近1,離域π鍵作用力越大,載流子遷移率也越大。計算表明:在[Bi2]m[Bi2Q3]n家族中,Bi8Se7的F = 1.06,最接近最優值,因而具有該家族化合物最大的載流子遷移率。隨後他們通過實驗證實了上述理論推斷。實驗工作表明:合成所得的Bi8Se7在300 K時載流子遷移為(33.08 cm2/Vs),高於BiSe(26.19 cm2/Vs),具有較高電導率,室溫下ZT值與BiSe接近。進一步通過Te/Sb共摻雜, 調節導帶頂部的走勢和能量,共摻雜樣品Bi5.6Sb2.4Se5Te2的ZT值在425 K時提高到 ~ 0.7。通過單拋物線帶模型預測,Bi5.6Sb2.4Se5Te2的ZT在425 K時可達到 ~ 1.2,表明Bi8Se7基熱電材料是一種在潛在的室溫n型熱電材料。

該研究工作近期被美國化學會志接收發表(J.Am. Chem. Soc.,2020, DOI: 10.1021/jacs.0c05904)。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為唯一完成單位。化學學院博士生賈斐為論文第一作者,2015級本科生劉泳一、2018級本科生舒心、張藝凡參與部分實驗工作。該研究得到北師大高層次人才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究開發計劃的資助。

延伸閱讀

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的前身化學系(1922年建立)是我國高等院校最早建立的化學系之一,可追溯到1912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理化部,至今有100多年的歷史。1952年,我國大規模進行院系調整時,輔仁大學化學系併入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2005年9月,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撤系建院,並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經過幾代學者和師生員工們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發展,化學學院已形成一個學科分布合理、富有特色的教學和科研體系,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學和科研隊伍,取得了豐碩的教學、科研成果,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已成為綜合實力雄厚、在我國具有重要影響的化學教育和研究機構,是我國培養高水平化學教育和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北京師範大學招生辦

素材來源:北京師範大學官網

相關焦點

  • 民大教師在《美國化學會志》(JACS)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
    日前,雲南民族大學民族醫藥學院汪偉光教授課題組及其合作者首次闡明了真菌來源藥物分子-聚酮化合物gregatin A的生物合成分子機制,並以全文形式在線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
  • 前沿院博士生在美國化學會志JAC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7月14日,前沿院有機化學研究中心曾小明博士團隊博士生韋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化學領域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影響因子12.113)上在線發表題為「Highly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Aromatic Ketones and Phenols Enabled by Cyclic (Amino)(alkyl)carbene Rhodium Complexes」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文章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單位均為西安交通大學。
  • 化學領域新發現!首都師大作為第一單位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高...
    6月12日,國際化學領域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線發表我校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氧缺位增強Bi5O7Br納米結構在可見光碟機動下的固氮性能》(Visible Light-Driven Nitrogen
  • 江西理工大學科研成果在《Nano Energy》、《美國化學會志》發表
    重要研究進展,江西理工大學科研團隊成果在《Nano Energy》、《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生物增材製造團隊研究成果在《Nano Energy》上發表近日,我校帥詞俊教授領銜的生物增材製造團隊在骨缺損修複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A strawberry-like Ag-decorated barium titanate enhances piezoelectric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 首都師範大學教師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牛煥雙)6月12日,國際化學領域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線發表首都師範大學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氧缺位增強Bi5O7Br納米結構在可見光碟機動下的固氮性能
  • 南科大李闖創團隊在國際知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發表論文
    近日,我校化學系教授李闖創團隊在國際知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發表論文,報導了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複雜甾體天然產物Bufospirostenin A在國際上的首次不對稱全合成。
  • ...大學閆鵬飛、李洪峰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
    跳轉閱讀傳播化學知識,致敬化學主編——化學加網再次舉辦公益籌書宣傳活動 該分子籠展現出極佳的圓偏振螢光性能,其發光不對稱因子值(glum)可達±0.2,螢光量子產率(QYs)高達81%。該發光效率是目前文獻報導的手性稀土超分子材料的最高值,即使在室內光線下也能觀察到金屬中心發射出的紅色螢光。
  • 北京"超牛"博士:研究成果助力癌症治療,以第一作者發表9篇SCI!
    張凱,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16級博士研究生,也是第十四屆&34;獲得者。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曾獲得國家獎學金、北京市三好學生、寶鋼優秀學生獎、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十佳學術之星等榮譽。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近日,寶雞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陝西省植物化學重點實驗室、AIE(聚集誘導發光)研究中心馮海濤博士一個月內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三篇重量級學術論文。)上,論文第一作者為馮海濤博士,寶雞文理學院是第一通訊單位,寶雞文理學院AIE中心名譽主任、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為論文通訊作者,這也是寶雞文理學院第一次以第一單位在高水平Nature子刊上發表學術論文。
  • 硬核!湖北在讀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登上世界頂級學術期刊!
    4月8日,化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 JACS,影響因子14.357)在線發表了武漢工程大學陳嶸教授課題組在Ag基納米糰簇方面的重要進展——"Pd-mediated Synthesis of
  • 牛!華東師範大學2019屆本科畢業生以第一作者發表重要論文!
    人工智慧算法助力燃燒化學研究 華東師大科研團隊取得重要進展 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朱通副研究員指導學生結合人工智慧算法、量子化學理論以及分子動力學方法,實現了燃料燃燒的高精度計算機模擬,在原子尺度和亞飛秒時間解析度下獲得了甲烷燃燒的化學反應網絡
  • 北京硬核博士:研究成果助力癌症治療,以第一作者發表9篇SCI
    北京科技大學2016級博士生張凱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難,獲得了成功。高分學霸、獎學金收割機、科研達人……這一個個讓人羨慕的頭銜都是他心中"科學"的種子結出的碩果。張凱,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16級博士研究生,也是第十四屆"校長獎章"獲得者。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曾獲得國家獎學金、北京市三好學生、寶鋼優秀學生獎、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十佳學術之星等榮譽。
  • 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博士生,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論文!
    第一作者是北航博士生, 通訊作者是北航教授, 第一完成單位是北航! 一起看看這篇攻克國際難題的Nature!當期Nature封面日前,《Nature》雜誌在線以全文Article的形式發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樹斌教授課題組在單層二維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
  • 超牛!讀博期間,他以第一作者發表7篇文章
    來源:北京科技大學 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7篇文章,篇均影響因子超過10;以二作和共同作者身份在16篇雜誌上發表SCI總影響因子230;獲得2016-2017年度「北京科技大學三好學生」、2017-2018年度「材料學院十佳學術之星
  • 河南"超牛"博士:以第一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發文!
    近日,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河南省阻燃與功能材料工程實驗室,功能有機分子工程研究所朱俊彥博士開展的具孔道芳香螺旋基智能離子通道研究工作&34;在化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表(影響因子12.257)。
  • 《iScience》發表武大基礎醫學院重要研究成果
    《iScience》發表武大基礎醫學院重要研究成果發布時間:2018年12月12日 11:25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2日電 (蔣明)12月4日,Cell子刊唯一綜合類開源期刊iScience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章曉聯教授團隊最新重要研究成果
  • 登上美國頂尖期刊,武漢2位博士發現一個分子探針有史無前例的能力
    《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簡稱JACS)是化學領域裡國際上最權威的研究型學術期刊,很多業內人士稱——那是每個化學人夢寐以求的能發一篇論文的地方,可以說是材料與化學類雜誌的龍頭。
  • 華僑大學程國林教授課題組在JACS發表論文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24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雷水清)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程國林教授課題組在C-糖苷的模塊化構建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成果日前以「Modular and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C-Aryl Glycosides via
  • 吉林省科協副主席于吉紅院士受聘出任《美國化學會志》執行主編
    近日,吉林省科協副主席、吉林大學未來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主任于吉紅院士受聘出任全球化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硬核!陝科大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重要論文
    我校為論文唯一通訊單位,輕工學院青年教師楊斌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張美雲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這是我校首次在此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有效提升了我校在工程技術與材料科學研究領域的影響力。 張美雲教授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高性能紙基功能材料的研發,在功能化纖維材料、納米紙基複合材料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