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學《JACS》稀土新材料研究領域又一重要突破!

2020-04-30 材料material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西省青年科學基金,無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啟動基金,江西省雙千計劃和江西理工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經費的支持下,江西理工大學無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張毅和葉恆雲教授團隊在稀土新材料研究領域取得又一重要突破,最新成果近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國化學會志》)以「Large Piezoelectric Response in Hybrid Rare-Earth Double Perovskite Relaxor Ferroelectrics」(雜化稀土復鈣鈦礦弛豫型鐵電體中的大壓電響應)為題在線發表。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21/jacs.0c00480

江西理工大學《JACS》稀土新材料研究領域又一重要突破!


壓電材料可以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反之亦然。這一功能使它們適用於廣泛的設備應用,如驅動器、換能器和傳感器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興領域對壓電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重量輕、聲阻抗低、柔韌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等。有機-無機鈣鈦礦雜化鐵電體因其結合了無機和有機材料的優良特性而成為很有前途的補充材料。有鑑於此,該校無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成功設計併合成了雜化稀土復鈣鈦礦弛豫型鐵電體(RM3HQ)2RbLa(NO3)6和(RM3HQ)2NH4La(NO3)6中的大壓電響應。它們的壓電響應值分別可達到106 pC N-1和81 pC N-1。


江西理工大學《JACS》稀土新材料研究領域又一重要突破!

圖1.(a) (RM3HQ)2RbLa(NO3)6復鈣鈦礦結構,(b)晶體形貌圖及其(c)壓電響應常數。


本研究中,通過在稀土和鹼金屬硝酸鹽構建的三維無機骨架中引入準球形手性有機陽離子,設計合成了雜化稀土復鈣鈦礦弛豫型鐵電體(RM3HQ)2RbLa(NO3)6和(RM3HQ)2NH4La(NO3)6。通過系統的研究發現,這兩個化合物是同時具有R3鐵電相和P213順電相,呈現出多極軸鐵電和鐵彈性。通過變溫壓電響應力顯微鏡(PFM)成像,發現鐵電極性微疇區和順電非極性區在寬溫度範圍內共存。正是由於此兩相的共存,使得不同極化方向的極性微疇相互轉變具有較低的能壘,在施加應力時,極性微疇區的極化旋轉變得容易。鐵電和鐵彈性的耦合促使該體系化合物在外界施加應力時易於實現極化旋轉,從而表現出大的壓電響應。


江西理工大學《JACS》稀土新材料研究領域又一重要突破!

圖2.在反覆加熱和冷卻過程中2疇結構的連續演變。(a,b)在290 K下,面內PFM相位和振幅圖像。(c,d)在290 K下,面外PFM相位和振幅圖像。(e–p)面外PFM相位和振幅的連續演變過程。從(c,d)290 K →(e,f)313 K →(g,h)290 K →(i,j)333 K →(k,l)290 K →(m,n)353 K →(o,p)290K。


該工作展現了一個新的三維雜化稀土復鈣鈦礦鐵電/壓電材料體系,可以通過改變有機陽離子、鹼金屬離子和稀土離子來實現其性能的調控和優化。由於存在很大的可操作性空間,這一發現也將有利於開發具有優良鐵電、壓電和其他光電特性的新型稀土分子基材料。


江西理工大學簡介:


江西理工大學創辦於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學院,1988年更名為南方冶金學院,2004年更名為江西理工大學。2013年成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和鋼鐵工業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被譽為「有色冶金人才搖籃」。


學校本部位於享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客家搖籃」、「紅色故都」之美譽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贛州市。學校積極服務於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鋼鐵工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已構建礦業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機電一體化、信息技術等一批強勢學科,形成了鎢、銅、稀土、鋰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四大特色和優勢,經濟學、管理學、理學、法學等新興學科也日漸享譽國內。


本文來自:江西理工大學官網。

相關焦點

  • 江西理工大學科研成果在《Nano Energy》、《美國化學會志》發表
    重要研究進展,江西理工大學科研團隊成果在《Nano Energy》、《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科研團隊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論文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西省青年科學基金,無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啟動基金,江西省雙千計劃和江西理工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經費的支持下,我校無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張毅和葉恆雲教授團隊在稀土新材料研究領域取得又一重大突破,最新成果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新材料研究熱點:稀土高分子材料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混合稀土元素或簡單分離方法得到的單一稀土元素的最初應用階段;20世紀40年代發展到利用稀土作拋光劑、玻璃和陶瓷著色劑;20世紀60年代,單一稀土開始得到重要應用,隨著金屬有機化學的進展,稀土元素及材料的應用從無機化學領域拓展到有機和高分子化學領域。
  • 稀土功能材料2035發展戰略研究「稀土永磁材料部分節選」
    四、稀土功能材料未來發展思路、重點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 (一)發展思路 緊密結合國家戰略,結合未來智慧機器人、智慧城市、海洋與星際開發、大數據社會和人機對接等應用場景,重點開展工程化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著力突破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晶體材料
  • 華東理工JACS在生物材料表面調控細胞行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報導了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劉潤輝教授課題組在生物材料表面調控細胞行為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突破。這一研究,揭示了在生物材料表/界面領域一個長期遺留但極其重要的關鍵問題,並闡明其中原因,將助力於醫用生物材料的研究和應用。
  • JACS報導武漢理工大學張高科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3月27日訊(記者 張程 通訊員 林釗宇)近日,國際化學領域的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國化學會志》在線發表了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及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教授張高科及其課題組吳曉勇副教授最新的研究成果
  • 華中科技大學在稀土上轉換發光材料研究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期,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新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作發表了關於稀土上轉換發光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Enhancing multiphoton upconversion through
  • 稀土永磁材料研究應用 我國應如何利用稀土儲量世界第一的優勢?
    另一方面,為了提高稀土資源平衡利用水平、降低磁體成本,高豐度磁體也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另一個重要研發目標。新技術主要是為了實現這些目標。2.2.2推進高性能的各向異性稀土粘結磁體開發為了滿足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對於高性能的各向異性稀土粘結磁體的開發與研究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研究問題。
  • 丁文江:帶領團隊在稀土鎂合金等領域實現應用突破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江在鎂材料領域研究了整整31年,帶領團隊在稀土鎂合金、醫用生物鎂、鎂基能源材料等三個領域取得成果,實現了應用突破。昨天,丁文江榮獲上海市科技功臣獎。  鑄造老師上課讀海涅詩句  63歲的丁文江,讀書時其實更喜歡文科。「我當年最大的理想是當記者。」丁文江笑著說。然而造化弄人。
  • 華東理工大學在有機室溫磷光水凝膠材料研究領域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馬驤教授團隊在有機室溫磷光材料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分別在線發表於化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 稀土與磁性材料|沈保根——科學講壇
    說到磁,我們知道任何物質都具有磁性,每一處空間都存在磁場。從大腦的磁場到宇宙空間中中子星的磁場,他們的強度相差了10^30倍。磁學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寬廣,我是從事凝聚態物理研究的,凝聚態所涉及的幾乎所有領域都與磁學相關。從應用的角度來說,磁性材料與磁技術的廣泛應用,關係到我們的工業、農業、國防。
  • 稀土照亮你的美——稀土光功能材料
    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光功能材料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稀土元素具有獨特的4f電子層結構和優越的理化特性,在不同激發方式下可以呈現出不同的電子躍遷形式和極其豐富的能級躍遷,吸收或發射從紫外到紅外光譜區的各種波長的光,形成多種多樣的光功能材料。伴隨著稀土純化技術的提高、市場需求的增加,稀土光功能材料幾乎覆蓋了整個固體發光的範圍,已成為光功能材料研發和應用的主導、重點和前沿。
  • JACS封面: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功能團簇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跳轉閱讀疫情期間,化學加網企業包年套餐買一年贈多一年 高核過渡-稀土混金屬團簇,因其複雜的分子結構、均一的尺寸、獨特的性能,成為團簇化學家們熱衷構築的體系。輪狀結構由於其特殊的化學及物理屬性備受關注,例如有限的輪狀多核簇合物可作為一維無限鏈體系的等價模型引起人們濃厚的研究興趣。
  • 新材料的寵兒 稀土,中國的稀土資源
    稀土指元素周期表中銅系元素及與之化學行為密切相關的兩個元素——鈧和釔,及其它相關共17種元素 稀土一詞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名稱稀土元素是從18世紀末葉開始陸續被發現,當時人們常把不溶於水的固體氧化物稱為土,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狀態分離出來,又很稀少,因而得名為稀土。
  • 【JACS】華東理工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分子機器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實現人工分子馬達運動的集成及功能性調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最新研究成果「Visible-Light-Driven Rotation of Molecular Motors in Discrete Supramolecular Metallacycles
  • 南京林業大學Adv Mater:提出稀土發光材料構築新策略
    團隊成員、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丁明燁副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南京林業大學楊小飛教授和南京理工大學曾海波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南京林業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發光材料因具有窄帶發射峰、長螢光壽命及高穩定性等優異的光學特性,在防偽和信息安全等領域表現出潛在的應用價值而備受關注。
  • 2020年稀土發光材料研究現狀分析
    稀土發光材料科研分析1908年,法國科學家J. Becquerel在研究礦石時獲得了一條尖銳的光譜線。這些礦石是由稀土元素和過渡元素組成的,但由於當時科技條件和對光譜認知水平的限制,這一現象並未引起科學家的關注。1921年新罕布夏州立大學的Horace L.
  • 「JACS」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團隊在異卟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期,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團隊在擴展卟囉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最新研究成果「Expanded N-Confused Phlorin: A Platform for Multiply Fused Polycyclic Ring System via Oxidation within the Macrocycle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水凝膠領域研究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特聘研究員王義明與郭旭虹教授團隊在仿生自組裝水凝膠領域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Biomimeticstrain-stiffening self-assembled hydrogels」為題發表在
  • 觸摸江西的創新脈搏
    江西日報初冬的深圳,溫暖如春。11月11日至15日,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今年是我國「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為「十四五」規劃啟動實施奠定基礎的一年,在此背景下舉辦的本屆高交會,意義非同尋常。從1999年至今,有著「中國科技第一展」之稱的高交會已成功舉辦22屆。
  • 【JACS】南京理工大學在COFs-有機分子籠動態轉換取得進展
    2020-12-31 09:19:19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