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在乾貨開始前,和大家先普及一下。高考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高考分數中,基礎佔比70%,中等題佔比20%,難題佔比10%。總分750分,基礎題目都抓好的話就是525分,以下是高中知識匯總,同學們收好不謝~
我們要做的首先是目標設定
目標的設定要根據實際。在設立之前,你可以想想自己想去哪個城市上大學、學什麼專業、對什麼大學感興趣、也可以直接想想自己究竟想考多少分等。
其次需要進行目標拆解
好比我們去登山,只能說是一步一個腳印,向上爬,當你有了好的學習方法時,就會像坐纜車了一般,見效十分快。
該怎麼拆解呢?目前分數和目標分數的差,分配到各科當中。中間的分數差距就是我們需要去努力的部分,接下來的時間都是需要花費在提升的上面。
如果語數外中,你的數學最低,語文最高,英語一般,那麼提分最關鍵的就是數學,其次是英語,再者就是語文。理綜文綜也是如此。
這麼做的原因是:分數越低的科目提分的空間越高,你擅長的的科目再努力也很難拿到滿分。
以下是乾貨部分
第一:把教材吃透
前提是認真跟著各科老師高三的總複習。總複習是一個重新跟上的最好的機會,錯過了就很難再有時間追基礎知識了,可以複習通過自習時間和課餘時間給自己開小灶。這裡的關鍵點有兩個:
1.讓教材滾瓜爛熟
我在高三找到的一個看書的學習方法是回想法。對於需要我背誦或者特別熟練的內容,光看是沒用的,記不住。我會在每看完一段之後合上書,自己把這一段寫下來,或者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或者自己把這一段的知識結構整理寫出來。當你能產出的時候,才是真正理解的時候。就這樣一-點點把所有教材全掃一遍。當時即使是看教材不那麼重要的科目,我都會發現很多老師甚至沒強調的細節,非常有收穫。
2.要選擇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參考書
大家都在用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一定要去書店,挨個一本本看。什麼樣的參考書是好的呢?講基礎知識多,有所擴展,並且有很多原創的知識整理,能把教材裡的整個知識網絡清晰地展示給你看。題目不一定要多(題目可以買專門做題的書),甚至都不一定要做。同時這本書一定要看起來很容易,有的書會選題很偏。多翻翻,甚至找一個你一直弄不明白的知識點,看看那本書你站在那裡讀5分鐘後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就對了。然後,隨著老師的總複習腳步,同步去把這本書以及教材搞透。
第二:把題型吃透
就是把吃透的知識轉化為實戰的能力。高考雖然有靈活的一面,但是跑不出基本的出題思路一一因為它總是要以教材為基礎,去考察教材的某個部分的。這時候我們要選擇的參考書,就是能智慧地收集並且總結主要題型的書。很多書裡面一堆題,然後分類很亂。記住,要突飛猛進,我們就要比他人完成更多的事情,因此時間更有限,題海戰術最要不得。如果不找到高效率的方法,就是死路一條。
一本最理想的題目書,會把某個知識點下面可以出的不同類型的題給你看,然後每個類型的題練個兩三次,加上講解。市面上不一-定有這種100%理想的書。沒關係,買一本最相近的,別忘了老師也會發材料,你還可以自己總結。
總複習到每個知識點的時候,老師都會集中的發該知識點的題目,這是一個好機會。把常出的題型記住,就像教材那樣熟悉他們。
第三:重視每一次的考試和作業
作業就相當於考試,很多人都會不重視作業,感覺隨便應付一下老師就可以了。
這個寶貴的機會,可以讓我們實現兩件事:
1.驗證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處在什麼位置。
考試是一個特別特別好的實驗場所。你可以知道自己的複習達到了一個什麼效果。我希望你在這時看到的是不斷上升的排名,這說明你的努力非常有成效。但是如果不是,也不要著急。
2.檢測自己的不足,進行改進。
如果模考不盡理想,那也是個好事。因為你可以看到很多自己不足的地方。模考其實還是個試驗場,你可以嘗試不同的考試的策略,做題方法( 比如作文的不同寫法,英語閱讀的不同讀法等),並且找到那個最適合你的。當時我有那麼一個本子,用來對每一次模考徹底分析。包括記錄下每
科分數,然後逐科分析這一次發揮好在哪裡,弱點在哪裡,什麼地方該拿分卻丟分了,什麼地方是本身掌握的就不夠,什麼地方是題目出的太偏不要在意。寫出來,是一個理性整理的過程,也是讓自己客觀看待考試結果的過程。還可以之後翻看。
在高三的複習中,要注意什麼呢?
1.別再搞題海戰術了
離高考已經是最後一個月了,再搞題海戰術你就真的要輸了,正確的做法題要做,做後
多總結,真正考出好成績的同學,訣竅不在於題海戰術,而在於有選擇、有針對性地做
題,善於梳理思路,通過同類的題提煉規律性的解法。歸納匯總能力強的學生,可能只
做3道題,就能總結出別人做30道甚至100道題也沒有摸清的規律。
2.少做難題,重視基礎,基礎才是最重要的
在高考考試的時候,簡單的和中等的題目點80%左右,難題只佔20%,有志報考重點大學的考生,難題是一定要做的,做好了才能拉開高考分數的距離。但是做難題必須以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為前提,不是憑空攻克。沒有基礎知識、基本能力作鋪墊,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對於成績並不是極高的同學,在最後一個月, 難題可以直接放棄,不再把時間浪費到難題上面。
3.充足休息,堅持鍛鍊身體
由於缺乏睡眠,白天上課時注意力集中不起來,錯過了老師的講課。不吃早飯的後果是血糖低、心慌、出虛汗,更是影響聽課效率。在最後一個月,效率是特別重要的,要想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就有必要改變自己不好的學習習慣,比如熬夜學習不注意休息,天天吃早餐,不天天堅持鍛鍊身體,在最後一-個月,一定要把效率提高上去,把身體搞好,以最佳的狀態去複習、去迎接高考。
語文
1、對照考點說明,梳理板塊框架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高考這場硬仗而言,這裡的「彼」即指「考試內容」。所以要對照考綱,對已複習過的各考點全面鋪開,毫無遺漏地構建框架結構圖,做到心中有數,不留盲點。
同時,還要對照結構圖回憶聯想圍繞這些知識點考過哪些題型,每個考點又是怎樣的出題方式、解題步驟和答題方法。要把零散的習題整合成類型,「一個習題就是一個類型」,對其進行深入細緻的探究,不要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2、建立習題檔案,反覆思考研讀
有的同學到了複習後期還在盲目做題,結果是題目雖然做得多,但仍然是在同一個知識點、或是同一類題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注重典型例題的總結,不對照自己的錯題反思,更不對錯題歸檔整理。
殊不知,失分點就是增分點,所以,後期複習要注意運用不同顏色的筆對作業進行勾畫圈點批註,加強解題後的反思,並捨得花時間再次鑽研歷屆高考試題,領會其命題風格,對典型習題做好歸檔工作。
3、注重識記積累,基礎分分必爭
高考試題中的中低檔題,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為此,我們要特別注重落實這項工作。例如,對所需背誦默寫的64篇文章的複習,就沒有任何速成的技巧,考生必須要記牢、記準,動動手,把平時的易錯字常寫寫,逐篇過關。對於成語題、病句題,要注意反覆放到語境裡面去理解為什麼對,為什麼錯。文言文的翻譯練習要堅持,最後階段要做到字字落實,寧少勿錯。
4、回顧典型作文題,作文素材每日積累
要把已經訓練過的作文材料結合自己當時的典型問題再看一看,吃透提示語,並劃出要點;要注意選引材料不要照抄,尤其要注意是否點題、扣題。同時,擬題避免擬怪題,要一目了然;開頭不必標新立異,實際入題;結構不能一段到底,句末要加句號;字數不能少於800字,也不要超太多;不會寫的字換個字塞進去,不留空格,更不要在卷面上塗改。此外,儘管高考日益臨近,但仍要堅持作文素材的每日積累。
我們要始終堅信,不去看遠方模糊的,而是做好手邊清楚的,每天按計劃有序進行,備考的每一天就會有滋有味,就會信心無限,就會走向成功。
數學
最易失分知識點全梳理
1、忘空集致誤
由於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B=空集時也滿足B真屬於A.解含有參數的集合問題時,要特別注意當參數在某個範圍內取值時所給的集合可能是空集這種情況。
2、忽視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誤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確定性、無序性、互異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異性對解題的影響最大,特別是帶有字母參數的集合,實際上就隱含著對字母參數的一些要求。
3、混淆命題的否定與否命題
命題的「否定」與命題的「否命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命題p的否定是否定命題所作的判斷,而「否命題」是對「若p,則q」形式的命題而言,既要否定條件也要否定結論。
4、函數的單調區間理解不準致誤
在研究函數問題時要時時刻刻想到「函數的圖像」,學會從函數圖像上去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於函數的幾個不同的單調遞增(減)區間,切忌使用併集,只要指明這幾個區間是該函數的單調遞增(減)區間即可。
5、判斷函數奇偶性忽略定義域致誤
判斷函數的奇偶性,首先要考慮函數的定義域,一個函數具備奇偶性的必要條件是這個函數的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如果不具備這個條件,函數一定是非奇非偶函數
6、函數零點定理使用不當致誤
如果函數y=f(x)在區間[a,b]上的圖像是一條連續的曲線,並且有f(a)f(b)<0,那麼,函數y=f(x)在區間(a,b)內有零點,但f(a)f(b)>0時,不能否定函數y=f(x)在(a,b)內有零點.函數的零點有「變號零點」和「不變號零點」,對於「不變號零點」函數的零點定理是「無能為力」的,在解決函數的零點問題時要注意這個問題
7、導數的幾何意義不明致誤
函數在一點處的導數值是函數圖像在該點處的切線的斜率.但在許多問題中,往往是要解決過函數圖像外的一點向函數圖像上引切線的問題,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思想是設出切點坐標,根據導數的幾何意義寫出切線方程.然後根據題目中給出的其他條件列方程(組)求解.因此解題中要分清是「在某點處的切線」,還是「過某點的切線」。
8、導數與極值關係不清致誤
f′(x0)=0隻是可導函數f(x)在x0處取得極值的必要條件,即必須有這個條件,但只有這個條件還不夠,還要考慮是否滿足f′(x)在x0兩側異號.另外,已知極值點求參數時要進行檢驗。
9、三角函數的單調性判斷致誤
對於函數y=Asin(ωx+φ)的單調性,當ω>0時,由於內層函數u=ωx+φ是單調遞增的,所以該函數的單調性和y=sin x的單調性相同,故可完全按照函數y=sin x的單調區間解決;但當ω<0時,內層函數u=ωx+φ是單調遞減的,此時該函數的單調性和函數y=sin x的單調性相反,就不能再按照函數y=sin x的單調性解決,一般是根據三角函數的奇偶性將內層函數的係數變為正數後再加以解決.對於帶有絕對值的三角函數應該根據圖像,從直觀上進行判斷。
10、圖像變換方向把握不準致誤
函數y=Asin(ωx+φ)(其中A>0,ω>0,x∈R)的圖像可看作由下面的方法得到:(1)把正弦曲線上的所有點向左(當φ>0時)或向右(當φ<0時)平行移動|φ|個單位長度;(2)再把所得各點橫坐標縮短(當ω>1時)或伸長(當0<ω<1時)到原來的1ω倍(縱坐標不變);(3)再把所得各點的縱坐標伸長(當A>1時)或縮短。
歷史
萬能公式
一、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鴉片戰爭背景:
(一)國內: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敗:官場+軍隊+財政②階級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
(二)國際:1、經濟:工業革命→市場原料。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一)國內:①經濟: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相對落後、生活貧困②政治:沙皇專制、無產階級壯大、革命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二)國際:帝國主義忙於一戰等。
3、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如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廣度分析:(一)內因:①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統一的市場等②政治:美利堅民族形成、資產階級、種植園主階級形成等③文化:統一的文化、民族意識覺醒等。(二)外因:①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②啟蒙思想的影響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藉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繫滲透。
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如尼德蘭革命爆發的原因: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與舊制度矛盾②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矛盾③尼德蘭人民與西班牙統治者的民族矛盾④加爾文教與天主教矛盾等等。
6、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⑵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定和發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動機屬於主觀方面的原因,是事件發動者的主觀意願。
化學
25個精華知識點
地理
1、熱力環流
(1)概念:
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2)形成:
冷熱不均(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空氣的垂直運動→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大氣水平運動→熱力環流。
(3)理解熱力環流應注意的問題:
①氣壓是指單位面積上所承受的大氣柱的質量,因此在同一地點,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②通常所說的高氣壓、低氣壓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氣壓高低狀況。比較氣壓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進行比較,垂直方向氣壓下面高於上面。
③等壓面是空間氣壓值相等的各點所組成的面,等壓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壓區;等壓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壓區。地面受熱均勻等壓面一般呈水平狀態,地面受熱不均勻,則往往因其等壓面的上凸或下凹。
④判斷氣壓高低,既要考慮高度因素又要結合等壓面的凹凸狀況。
(4)大氣運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①海陸風: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形成的大氣運動形式。白天,在太陽照射下,陸地升溫快,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氣壓降低(高空氣壓升高),形成「海風」;夜晚情況正好相反,空氣運動形成「陸風」。
②山谷風: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氣強烈增溫,導致暖空氣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風。夜間因山坡空氣迅速冷卻,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風。
③城市風:由於城市人口集中並不斷增多,工業發達,居民生活、工業生產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釋放大量的廢熱,導致城市氣溫高於郊區,形成「城市熱島」。
當大氣環流微弱時,由於城市熱島的存在,引起空氣在城市上升,在郊區下沉,在城市和郊區之間形成了小型的熱力環流,稱為城市風。研究城市風對於搞好城市環境保護有重要意義:汙染嚴重的企業應布局在城市風下沉距離以外,綠化帶應布局在城市風下沉距離以內。
(5)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①從熱力環流可以看出,冷熱不均的直接後果之一是使得水平面上產生了氣壓差異,從而促使大氣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由此可見,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要認清影響風向的三種力的相互關係。
②不同情況下風向特點:地面風向與等壓線斜交,空中風向與等壓線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2、熱力環流的性質特點
(1)水平方向相鄰地面熱的地方——垂直氣流上升――低氣壓(氣旋)——陰雨
(2)水平方向相鄰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氣流下沉――高氣壓(反氣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氣溫氣壓分布:隨海拔升高,雖然氣溫降低,但是空氣變稀,氣壓降低。
(4)來自低緯的氣流——暖溼
(5)來自高緯的氣流——冷幹
(6)來自海洋的氣流——溼
(7)來自大陸的氣流(離陸風)——幹
(8)兩種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鋒面——陰雨、風
3、水平方向氣壓與氣溫:
近地面,氣溫高,空氣膨脹上升,地面形成低壓;反之,氣溫低,近地面的空氣收縮下沉,地面形成高壓。
4、風的形成:
大氣的水平運動叫風,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等壓線愈密風速愈大。
5、風向:
(1)風向-—風的來向;
(2)風向與等壓線關係:
①高空大氣的風向: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②近地面的風:受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響,風向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
6、等壓線圖的判讀
(1)等壓線圖:
同一海拔高度上氣壓水平分布情況。
(2)等壓線圖判讀:
首先識彆氣壓場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斷風力大小和風向;最後分析天氣變化。
(3)判讀規律:
①等壓線的排列和數值:
低壓中心—— (中心為上升氣流);高壓中心—— (中心為下沉氣流);
高壓脊(線)——類似於等高線圖中的山脊(脊線);低壓槽(線)——類似於等高線圖中的山谷(槽線)
②等壓線的疏密程度:(決定風力大小)
等壓線密集——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等壓線稀疏——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
③在等壓線圖上判定風向(任意點)和天氣形勢:
A.在等壓線圖上,任一地點風向的畫法如下:
第一步在等壓線圖中,按要求畫出過該點的切線並做垂直於切線的虛線,箭頭由高壓指向低壓,但並非一定指向低壓中心,用來表示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確定南、北半球後,面向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轉30°~45°角,畫出實線箭頭,即過該點的風向。
以北半球為例如下圖:
B.天氣狀況:包括氣溫高低、溼度大小、風向、氣壓等指示。
a.由高緯吹向低緯的風——寒冷乾燥
b.由低緯吹向高緯的風——溫暖溼潤
c.低氣壓過境時,多陰雨天氣;高氣壓控制下,天氣晴朗
7、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1)海陸分布下氣壓帶、風帶特點:
①南半球基本上呈帶狀分布,因為南半球海洋面積佔優勢
②北半球氣壓帶斷裂成塊狀分布,因為北半球陸地面積大,海陸相間分布
A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
B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2)季風環流
①.概念:風向在一年內隨季節有規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變化。也是大氣環流的組成部分,亞洲東部的季風環流最為典型。
②.東亞季風最顯著的原因:位於世界最大大陸亞歐大陸,東臨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陸熱力差異最大。
③.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對比:
④季風的影響:季風的共性特點:雨熱同期;降水量季節變化大,易有旱澇災,宜興修水利。
⑤東亞的兩種季風氣候及各自分布區(以秦淮一線為界);各自氣候特點 A--溫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北季風區;冬乾冷;夏溼熱 B--亞熱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南季風區;冬溫和少雨;夏溼熱 C--東亞兩種季風氣候的冬夏季風風向相同,成因相同 D--注意季風區城市工業布局中大氣汙染企業的分布(盛行風的垂直郊外)。
E--季風區是世界上水稻種植業主要分布地區
8、我國的旱澇災害、雨帶的移動與副熱帶高壓的強弱有密切關係
(1)雨帶的移動:
①春末(5月),雨帶在華南(珠江流域)(華北春旱,東北春汛)
②夏初(6---7月),雨帶移到長江中下遊地區 ---梅雨(準靜止鋒)
③ 7--8月,雨帶移到東北和華北,長江中下遊進入「伏旱」(反氣旋)
④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結束,南方進入第二個雨季。
物理
複習必備的65條知識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