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原消化內科研究成果獲得一等獎

2020-11-28 中國軍網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原消化內科研究成果獲得「2018年度北京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近日,2018年度「北京醫學科技獎」評比結果揭曉,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原消化內科劉巖、閔敏團隊的研究成果---「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高效診斷系統及系列手術器械研發與應用」獲得一等獎。

「北京醫學科技獎」是由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面向全市衛生系統各級各類醫療、科研、預防等機構設立的科技獎,每年評選一次,評選出的獎項經公示後上報中華醫學會進行「中華醫學科技獎」角逐。

據悉,中心原消化內科團隊在多項國家、省部級課題基金項目支持下,以疾病為紐帶,以轉化醫學為導向,針對消化道腫瘤早期診斷、內鏡微創治療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經過集智公關,多學科協同建立了系列診療關鍵技術,形成了全新診療體系。團隊在消化道早癌診斷領域,率先建立並完善聯動成像技術(LCI)診斷體系,創建「白光進鏡,LCI退鏡」的結腸鏡檢查新模式,與白光內鏡相比息肉檢出率提高了24%。團隊還針對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手術時間長、操作難度大等難題,成功開發出溫致水凝膠和內鏡下支撐器,大大提高ESD手術的安全性和操作效率。該團隊研究成果被國際消化內鏡領域權威期刊--美國胃腸病協會官方雜誌「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評選為「年度世界消化內鏡十大進展」。

中心原消化內科始終瞄準消化內鏡領域技術前沿,在國際上較早開展LCI雷射內鏡技術研究,首次提出上消化道早癌的「cvs」診斷方法,積極開展多項多中心研究,在該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劉巖主任(左一)帶教科研團隊成員

劉巖主任(左一)為患者進行內鏡介入手術

劉巖主任帶教團隊成員

(圖:馬翠雲)

相關焦點

  •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付小兵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向獲得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獎,並同他們熱情握手表示祝賀。
  • 解放軍總醫院即將首次發布CART細胞治療實體瘤的臨床研究數據
    而幾乎同期於9月28日至30日在美國亞特蘭大市舉行的第五屆國際癌症治療大會,也是匯聚了國際腫瘤研究領域的學術機構、臨床研究機構、以及相關產業領域的眾多專家學者們,共同分享腫瘤治療研究最新進展的一次學術盛會。
  • 東部戰區總醫院盧光明教授獲得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盧光明教授,1957年6月生於湖南漣源,東部戰區總醫院全軍醫學影像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綜合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導。1982年12月湖南(湘雅)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工作,1988年8月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影像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引進到東部戰區總醫院(原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從事放射診斷學工作,2008年在美國南加州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2000年4月擔任醫學影像科主任,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影像中心主任。
  •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付小兵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付小兵  新華社記者梅世雄、楊雅雯  「我的潰瘍已經70多年了,你們能幫我治好嗎?」浙江省金華市湯溪鎮89歲的傅大爺拖著大面積爛枯的左小腿,坐在付小兵團隊醫護人員的面前,眼中滿是期待。  「我們試試吧。」聞著撲鼻的惡臭氣味,付小兵鄭重地點了點頭。
  • 解放軍總醫院康復醫學中心Vasyli Medical足踝治療課程通知
    我們仍將邀請臺灣澄清醫院復健治療部主任蔡永裕親自主授,蔡永裕為前臺灣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臺灣物理治療學會臨床專科委員會主任委員、臺灣物理治療學會繼續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擔任臺灣中國醫藥大學臨床副教授、臺灣陽明大學研究所兼任客座講師、臺灣衛生福利部教學醫院評鑑委員、澳洲Vasyli Medical足踝醫學亞太區顧問、昆明醫科大學客座教授、杭州尤看運動醫學診所總顧問
  • 第五屆全國肝病免疫和生物治療研討會--會議嘉賓
    目前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學者」特聘教授, 博士生導師,輸血研究所分析檢測中心首席專家,四川大學客座教授。 長期從事C肝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特別是應用高通量基因晶片技術研究幹擾素治療C肝前的療效預測方法及病毒耐藥的分子機理。承擔並完成了多項加拿大健康研究院(CIHR)資助課題,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
  • 解放軍總醫院基於新一代測序技術的「試管嬰兒」誕生
    據新華網10月8日報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姚元慶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經過三年的研究探索,開發出基於新一代測序技術的植入前胚胎遺傳學檢測技術,並順利完成臨床轉化。採用這項創新技術,一位「試管嬰兒」反覆胚胎移植失敗的婦女成功受孕,並於2014年9月30日誕下一名健康女嬰。相關研究成果已在《遺傳學與基因組學雜誌》上發表。
  • 4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和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核心...
    本站訊(科研部 郭驥青)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是由國家科技部匯同國家衛健委、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共同開展建設的,面向我國疾病防治需求,以臨床應用為導向,以醫療機構為主體,以協同網絡為支撐,開展聯合攻關、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成果轉化、推廣應用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類國家科研基地
  • 再見了,福州總醫院!
    454醫院改為東部戰區空軍醫院;南京軍區總醫院改為東部戰區總醫院;105醫院改為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01醫院,同時接管解放軍安徽省軍區、解放軍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有門診部。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更名為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900醫院;蘭州軍區總醫院更名為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940醫院
  • ...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消化內科主任 令狐恩強
    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消化內科主任令狐恩強教授通過聯通5G技術連線「安翰5G實驗室」,身處「安翰5G實驗室」的患者在中日友好醫院消化科宋振梅副主任醫師的指導下吞下一個膠囊胃鏡,胃部實時畫面出現在了盛典現場的大屏幕上,現場505位參會嘉賓見證了首例膠囊胃鏡5G遠程檢查演示。
  • 春風無限情滿樓――記解放軍總醫院南樓臨床部
    組建44年來,解放軍總醫院南樓臨床部始終瞄準老年醫學發展的前沿,不懈追求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在其他部門科室的協助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醫學奇蹟:門診與臨床診斷符合率達97.64%,搶救成功率達98.65%,特護、一級護理合格率達96%。近兩年成功開展各種手術1350多例,其中大、中手術佔84.11%,年齡最大的98歲。
  • 南京總醫院:劉志紅
    劉志紅,中國著名的腎臟病學家,現任南京總醫院副院長,南京大學醫學院院長,國家腎臟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腎臟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全軍腎臟病研究所所長,全軍腎臟病重點實驗室主任
  • 「第5屆世界內鏡醫師大會暨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臺北...
    「第五屆世界內鏡醫師大會榮譽主席」、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先生致賀本屆大會在臺灣隆重召開,並希望籍由此項盛事,強化醫療體系聯結,創新醫學科技研發,增進診治醫療效果,體現國際合作交流,共同為維護人類健康福祉貢獻心力。敬祝活動圓滿成功,諸位平安愉快。「第五屆世界內鏡醫師大會榮譽指導」、臺灣當局領導人吳敦義先生致賀此次盛會。
  • 祝賀吳以嶺院士領導的團隊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對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和人員進行了表彰。河北省共有16項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不含專項項目),其中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吳以嶺院士團隊主持完成的「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2020(第五屆)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在漢揭曉 13位中外科學家獲獎
    2020年12月20日,2020(第五屆)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頒獎典禮暨高峰論壇在武漢·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本次大會揭曉了第五屆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獲獎名單:美國馬裡蘭大學人類病毒研究所所長Robert C.
  • 亞太眼科學會人工角膜學組在解放軍總醫院成立
    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羅國金、張琳琳、陳兵)亞太眼科學會人工角膜學組成立大會日前在解放軍總醫院舉行。同期,角膜移植和人工角膜技術學習班也在這個院舉辦。他介紹,解放軍總醫院眼科在國內開展人工角膜移植工作時間最早、醫治病人例數最多、醫治效果最好,「此次大會能在這裡舉行,是名至實歸。」
  • 解放軍總醫院成功開展我國大陸地區首例特發性震顫「磁波刀」治療...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神經外科牽頭,聯合放射診斷科、門診部幹部診療科專家團隊,根據患者疾病特點,精準瞄準大腦內責任靶點, 在不間斷磁共振掃描監測下,對靶點進行超聲消融治療。治療過程中,專家們反覆與患者溝通感受,觀察震顫症狀改善效果,根據反饋結果再調整治療方案。手術全程用時3小時,手術結束後患者的震顫症狀得到有效控制,沒有特殊的不適感覺,自行下床回病房恢復。
  • 【全國三八紅旗手】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不斷提高醫療...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以下簡寫消化內科)是江西省首個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的臨床醫學學科。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和幾代人的奮力拼搏,現已成為江西省首個集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教育部「211重點建設學科」、江西省「高校重點學科」、「醫學領先學科」「重點實驗室」「高水平工程技術中心」和「疾病診療中心」於一體的臨床醫學優勢學科,進入我國醫學消化專業領域的領先行列。
  • 解放軍總醫院單基因遺傳疾病新生兒出生缺陷幹預取得新進步
    2016年2月16日9時17分和9時19分,解放軍總醫院手術室先後傳來雙胞胎新生兒的啼哭聲,北京的一對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楓糖尿病基因攜帶的正常夫婦,歷時5年之久,4次妊娠,終於迎來了他們家庭中一對正常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