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多樣性:我們的寶貴財富

2021-01-16 聯合國糧農組織

根據科學家的預計,每過24小時,就有150到200種植物、昆蟲、鳥類和哺乳動物從此消失在地球上,這是從6500萬年前恐龍消失之後前所未有的速度。


糧食和農業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最寶貴的資源之一。無論是為植物授粉的昆蟲,奶酪中的微細菌,我們生存所依賴的不同牲畜品種,以及維持著全球糧食安全的江河湖海中的數千種魚類和其他水生物種,還是數千種作物,都是在經歷了長時間的自然選擇、基因變異所產生的。



遺傳多樣性越高,族群內可提供自然選擇的基因越多,也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就越強,有利於族群的生存和演化。相反,遺傳多樣性越低,族群的環境適應力也就越低,越可能被環境淘汰。


遺傳資源也是研究人員賴以提高糧食生產的質量和產出的原材料。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是實現飲食營養多樣化——一個多元化的菜籃子——所必不可少的,對人類健康和發展至關重要。



然而,遺傳資源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喪失。


下面是一些毋庸置疑的事實


2013-14年間各國向糧農組織報告的家畜品種中有17%被列為面臨滅絕的危險。

《2014年世界森林遺傳資源狀況》所報告的8000個樹種中,有半數在物種或基因方面受到威脅。

植物遺傳資源的遺傳侵蝕情況在穀類植物中最為嚴重,其次是蔬菜、水果、堅果和食用豆類。

不可持續的使用,如過度捕撈的魚類資源和森林砍伐導致遺傳多樣性的喪失。例如,在由糧農組織監測的具有重要商業價值的海洋魚類中,大約29%被過度捕撈。



維護生物多樣性是我們的責任


正是因它們的遺傳變異性,植物、動物、微生物和無脊椎動物才能在生長和生存環境變化後適應新的環境並存活下來。在氣候變化和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遺傳資源已經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會降低農業應對新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條件的能力。


維護包括遺傳資源在內的糧食和農業生物多樣性是一項全球性的責任。聯合國糧農組織於1983年成立了糧食和農業遺傳資源委員會,迄今為止它是唯一一個負責具體處理糧食和農業遺傳生物多樣性所有領域的政府間論壇。



相關焦點

  • 中外科學家揭示玉米遺傳多樣性 有助現代育種
    這是科研人員在玉米基因組學研究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對全面深入認識玉米這一重要穀類作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對加快玉米的遺傳改良及育種具有巨大的科學價值。  玉米是集糧、經、飼為一體的三元作物,也是重要的能源作物。遺傳多樣性研究對玉米種質資源的收集、評價、保存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對玉米育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氣候變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
    多種多樣的生物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業原料。生物多樣性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並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今天(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讓我們共同保護這些寶貴財富。
  • 基因研究揭示玉米遺傳多樣性及進化機制
    這是科研人員在玉米基因組學研究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對全面深入認識玉米這一重要穀類作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對加快玉米的遺傳改良及育種具有巨大的科學價值。玉米是集糧、經、飼為一體的三元作物,也是重要的能源作物。遺傳多樣性研究對玉米種質資源的收集、評價、保存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對玉米育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物種多樣性與遺傳多樣性關係研究獲進展
    11月22日,國際權威植物學期刊《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在線刊出了武漢植物園在物種多樣性與遺傳多樣性關係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
  • 聊聊SSR•遺傳多樣性(二)
    遺傳多樣性主要是指生物種內基因的變化,包括種內顯著不同的種群之間以及同一種群內的遺傳變異。因此遺傳多樣性實際研究的就是個體間遺傳基因和群體間遺傳結構的差異,簡單來說就是遺傳變異性的高低和遺傳變異分布格局即居群(種群群體)的遺傳結構。
  • 遺傳多樣性與動物滅絕的關係
    遺傳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廣義概念:地球上生物所攜帶的各種遺傳信息總和。這些遺傳信息儲存在生物個體的基因中,因此,遺傳多樣性就是生物遺傳基因的多樣性。在自然界中,對於絕大多數有性生殖物種而言,種群內的個體之間往往沒有完全一致的基因型,而種群就是由這些具有不同遺傳結構的多個個體組成的。遺傳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任何一個物種都具有其獨特的基因庫和遺傳組織形式,物種的多樣性也就顯示了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另一方面,物種是構成生生物多樣性,物群落進而組成生態系統的基本單元。
  • 秦艽的遺傳多樣性研究進展
    遺傳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決定了物種對外界不良環境的抵禦能力和進化能力[12],物種遺傳多樣性的降低意味著其遺傳變異水平的降低和適應性的減弱,這將會威脅到物種的長期生存。因此,通過對物種遺傳多樣性的研究可以開發出具有優質功能的新品種,有效地指導育種和生產[13]。對藥用植物而言,遺傳多樣性更是影響其次生代謝產物的重要因素[14]。
  • 【科普】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
    遺傳多樣性評價、分子身份證和新基因挖掘是種質資源利用的3大內容。遺傳多樣性指的是群體的複雜程度,遺傳多樣性評價方法主要包括形態學標記、同工酶標記和DNA分子標記。目前最流行的方法是DNA分子標記的方法,分子標記的發展從最初的AFLP、RFLP、RAPD和SSR標記,過渡到更高通量、二等位和共顯性的SNP標記。
  • 科學家揭示人類表觀遺傳多樣性模式
    當 DNA 甲基化變異在遺傳控制下時,便可以通過代代相傳,幫助人類適應環境。了解促進人群 DNA 甲基化變化的因素對於了解表觀遺傳多樣性與表型多樣性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包括疾病的多樣性。研究表觀遺傳多樣性的全球模式頗具挑戰。
  • 遺傳多樣性:影響人類身高和思維
    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 英國一個研究團隊對各國人口基因的研究發現,得益於遺傳多樣性,人類進化得比祖先更聰明,並且身材更高了。這一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首次回答了達爾文提出的遺傳多樣性有何益處的問題。 該研究由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資助。研究人員分析了世界各地100多個健康和遺傳信息研究,包括來自城市和鄉村35萬多人的詳細信息。
  • 數以萬計的果蠅和蟑螂是他寶貴的財富
    在華南師範大學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李勝博士的實驗室裡,成千上萬的果蠅、蟑螂成了最寶貴的財富。從事昆蟲變態研究26年以來,李勝和團隊與它們朝夕相處,陪著一批又一批昆蟲走完短暫而又充滿奧秘的一生,並從中打開一個又一個「生命密碼」的盒子。在昆蟲發育遺傳領域、尤其是「昆蟲變態發育的激素和營養調控」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開拓性、突破性和系統性的國際領先研究成果,引領了昆蟲遺傳發育研究的發展。
  • 吳莉萍:難忘的經歷 寶貴的財富
    而我們作為新員工,在剛剛入職之時,就能夠有機會深入到基層,在老師的指導下,採訪、交流、寫稿,堅實地邁出了記者的第一步。而且在這樣一個比學趕超的氛圍中,作為記者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此次下基層活動還給我們提供了一次了解基層、向基層學習的機會。基層是個大課堂,需要學習的知識很多。
  • 遺傳多樣性影響人類身高和思維
    這一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首次回答了達爾文提出的遺傳多樣性有何益處的問題。  該研究由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資助。研究人員分析了世界各地100多個健康和遺傳信息研究,包括來自城市和鄉村35萬多人的詳細信息。結果發現,更豐富的遺傳多樣性與增加個子高度有關,也與更好的認知技能以及更高的教育層次相關。其父母來自不同遺傳背景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更高,並且具有更強的思維能力。
  • 患癌風險增加與遺傳多樣性低有關
    (本欄目稿件來源:英國皇家學會官網 整編:本報記者 張夢然)遺傳多樣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攜帶的遺傳信息的總和,一般指一個種群內,個體之間或不同個體的遺傳變異總和。這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種的多樣性也就顯示了基因遺傳的多樣性。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相互影響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礎之一。多種多樣的生物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業原料。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利於生態平衡,並為人類提供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 性行為並不能促進遺傳多樣性嗎?
    生物教科書告訴我們性行為的主要作用就是促進遺傳多樣性,但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分子醫學和遺傳學中心的副教授亨利.恆(Henry Heng)卻認為事實並非如此。根據Sciencedaily網站的報導,亨利和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的魯特.戈雷利克(Root Gorelick)副教授提出,儘管遺傳多樣性可能源自於基因的不同組合,但是性行為的主要作用卻不是促進遺傳多樣性,更確切地說,它的作用其實是保證基因體儘可能穩定,從而維持一個物種的特性。 這篇論文 已經被《進化》(Evolution)雜誌選為封面文章發表了。
  • 基因差異 墨西哥人具有驚人遺傳多樣性
    圖片來源:Aurora Photos/Alamy 對墨西哥人進行最大的遺傳學研究到目前為止揭示了該國極大的遺傳多樣性。在某些情況下,參與研究的受試者在遺傳學上的差異就好像彼此來自不同的大洲。   這學術上,我們曾把他們分隔為兩個族群——本土的以及外來的。」這項研究的領導者之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史丹福大學遺傳學家Andrs Moreno-Estrada說,「然項研究分析了100萬墨西哥人的遺傳變異,並獲得了分屬20個本土人群以及11個混血人群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本土的人群之間具有驚人的差異。
  • 「解讀」亞洲人群遺傳多樣性
    一項從全基因組水平揭示亞洲人群的精細遺傳結構、系統闡明亞洲人群遺傳結構與地理分布,以及語言結構之間關係的研究成果,12月10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
  • Nature Genetics:人類遺傳多樣性的"引擎"
    據萊斯特大學遺傳學系教授Sir Alec Jeffreys的一項最新研究,驅使人類進化和多樣性的一個關鍵因子能夠解釋人類不同代之間的差異而據在9月5日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的一篇文章,Sir Alec和他的研究團隊又獲得了另一項重要發現,一特殊基因對人類多樣性的發生具有顯著影響。Sir Alec介紹說:"我們每一代的遺傳組成都是進行重組得來的。剛開始的時候是打亂的,這就像遺傳學的卡片包裹,然後通過重組過程進行結合,可以說這是導致多樣性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引擎"。
  • 已滅絕的袋狼遺傳多樣性是怎樣損失的
    原標題:已滅絕的袋狼遺傳多樣性是怎樣損失的   據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1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科學家從有108年歷史的生物樣本中成功提取DNA並測序,闡明了已滅絕的袋狼(又稱塔斯馬尼亞虎)是如何發生長期的遺傳多樣性損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