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大促的電商平臺,「辣眼睛」的動物商品怎麼管

2021-01-09 澎湃新聞

「雙十一」到「雙十二」,也許是網際網路世界最膨脹的一個月。在這三十天,幾乎現實世界的一切都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準確地說,在電商平臺上買到。

與動物有關的商品,是電商貨架上的一大塊。請相信我,這些有生命的「寶貝」,在電商貨架上,雖然達不到諾亞方舟的水平,但比大部分人所能想像的更多,更「辣眼睛」。

貨架上有什麼

大體上,電商貨架上的動物及動物製品,主要滿足以下幾種需求。

第一大項,食用,藥用,或者是類藥用、保健食品。寬泛點說,食用主體可以是人,也可能是其他動物,如寵物食料、釣魚食餌,也勉強算作食用範圍。幾種需求的範圍可能有重疊。人吃的,也可以給動物吃,比如蚯蚓、竹蟲;食用的,也可以用作藥,比如壁虎、蛇。

食用藥用,是電商動物及動物製品中最大的一項,種類也最豐富。但就最近兩年來說,電商上食用藥用商品的交易,和一般意義上的野味交易,還不一樣。

第二大項,寵物。除了傳統的貓狗,還有很多非傳統的寵物在電商平臺交易。考慮到這些相對小眾的商品對信息展示的要求更高,線上交易可能比線下交易的市場更大。

第三大項,裝飾或日用。比如裝飾標本、毛皮。

食用大類裡,要排除標準定義的家畜,如牛馬羊雞魚之屬。剩下的種類,最多的是昆蟲。在昆蟲之外,還有一些非常規食用的動物,分屬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節肢動物門的其他動物,如蛛形綱的蜘蛛,多足綱的蜈蚣,甚至有一些軟體動物,比如蝸牛。總體來說,比較低等的物種居多。而在這些大的科屬中,還有很多種類是可以做寵物的。

食用昆蟲,有很多具有強烈的地域性,比如東北的柞蠶蛹,華北一帶的知了猴。

但也有一些分布地域更廣,比如龍蝨。北自黑龍江,南到廣東,都是民間名吃。

昆蟲中,又以甲蟲和鱗翅目、膜翅目的幼蟲,或蛹、蠐螬為多。

蛇類,曾經一度較常見於電商交易。現在少了,大部分都是無毒品種,用作寵物的可能多些。

用作寵物的動物,比如蜘蛛,有個特點,很多是外來物種。外來的蜘蛛好念經。

用於標本的動物,大體以鳥類和昆蟲居多。皮毛的,則多屬於傳統的物種,比如狐狸。

消費者的風險

電商平臺上,消費者可能遭遇的風險,有些是全平臺普遍存在的,比如商戶的純粹欺詐、物流導致的過期延誤。這些不再單獨討論。

有些風險,則是活體動物或動物製品特有的,或是動物製品在電商平臺交易的模式中特別出現的。

舉個極端的例子,有人在電商購買某種對特定人群具有危險性(有人對蛇極度恐懼)的生物商品,比如蛇,寄給某個不知情的對象,可能造成難以預料的危險後果。

從消費者角度,最可能出現的風險是,動物或動物製品作為食材,本身可能具有某種毒性,比如著名的小吃,網上一度很多的朱家角「拉絲」,原料是如假包換的蟾蜍。由於蟾蜍自身分泌毒素,食用可能造成神經性中毒。而如今電商平臺上,至少表面上賣的是「升級版」拉絲,原料變成牛蛙了。

食用昆蟲產生過敏,也是常見現象。理論上,容易引起過敏的常見蛋白質類食物包括牛奶、黃豆、花生、蛋、魚、海鮮等,而昆蟲所含的異種蛋白較肉蛋奶更易引發過敏。所以,很多電商商戶在商品介紹中強調,對蛋白質過敏的食客要慎重選擇。

在廣東一些地方,水蠍子是一種民間食物。電商平臺上有時也出售。水蠍子也叫大田負蝽,是一種相當兇猛的水生昆蟲,常潛伏在水中,發起攻擊並噴吐出大量消化液,導致劇痛,甚至造成更嚴重的後果。當然,這是在它成為商品之前的風險。

食用動物食品的風險,還包括由於商家或食用者處理過程不當,導致罹患寄生蟲,又或在養殖或野生環境中的農藥、重金屬富集、殘留,造成食用者中毒或其他傷害。

很多昆蟲身上都有寄生蟲。但更具現實危險的是青蛙。即便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青蛙的寄生蟲風險也很難排除。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吃。

把動物或動物製品作為裝飾擺設,可能面臨的風險,包括製作不當(有些標本製作過程中可能使用一些毒性較強的防腐劑或其他化學藥劑),導致中毒或受傷。

寵物的風險更難預料,全看寵物愛好者的口味重到什麼程度。從消費端來看,雖然商家會將風險儘量減少,但一些特定物種導致出現傷害、中毒、感染寄生蟲的新聞,仍然不時見於媒體。

當然,一些有毒物種,比如蛇或一些毒蟲,運輸或養殖過程中出現逃逸,也可能造成破壞性後果。對這類問題,實際早有過規定,即「活體生物不允許運輸」。但在現實中,顯然沒有徹底執行。

監管的問題

從監管端看待電商貨架上的動物製品,其問題的角度和抓手,與消費者視角可能有相當大的不同。

當然,監管部門不是一個部門,是好多部門。監管的對象,也不是一個單純的領域,有些是針對電商平臺本身,有些是針對商戶,有些則側重商品本身。

從監管角度,多會強調某個類別商品交易線下與線上監管的統一性甚至同一性。

首先說說電商監管部門。

買賣動物或動物製品,主要涉及《電子商務法》這兩條:

第十二條 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依法需要取得相關行政許可的,應當依法取得行政許可。

第十三條 電子商務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應當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和環境保護要求,不得銷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規禁止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務。對關係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對平臺內經營者的資質資格未盡到審核義務,或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聯繫第七十五條來看:

「電子商務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十二條、第十三條規定,未取得相關行政許可從事經營活動,或者銷售、提供法律、行政法規禁止交易的商品、服務,或者不履行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信息提供義務,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違反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採取集中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或者進行標準化合約交易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

上述條文,看起來是個很大的「口袋」,大概就是任何線下交易違法的東西都不能在線上買賣。但具體下來,也增加了監管難度。很多產品交易的合法性,並不清晰明確,需要其他專門的監管部門上場。但要聯合執法行動,特別是跨屬地的網絡執法,是相當麻煩的一件事。

自然,對監管部門來說,要做出判斷,最容易採用的依據,不是對消費者的傷害,而是產品本身的合法性。

比如,野生動物和野生動物製品,尤其是重點保護類的野生動物。在這個角度,即使沒有對消費者造成任何傷害,這些動物或產品,也不能在電商平臺出售,或者需要受到極苛刻的監管。

2020年以前,所有「三有」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都符合這個標準;2020年的疫情以後,對食用動物的管理力度大幅提升,幾乎大部分陸生野生動物都進入了這個範圍。

一個常見例子是青蛙,也就是田雞,一般指虎紋蛙,原本是國家二級保護物種。但顯然,在2020年「雙十二」之夜,仍有不止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商戶,在出售虎紋蛙,甚至會強調是「虎紋蛙」。此前,還有商戶曾經重點強調是「野生」。當然,從現有商戶的介紹看,並不能得出是人工繁殖或野生來源的明確結論。

需要注意,前面所指的「陸生野生動物」,通常在傳統監管部門的口徑,是指「獸類」,至多擴展到其他脊索動物,如兩棲、爬行類,但昆蟲和其他節肢動物,相對來說,在「保護」這個角度,不曾進入嚴肅討論。尤其是蠶蛹或知了猴這些傳統食用的昆蟲,在管理上很難做出激進舉措。

另一些動物食品,比如狗肉,則處於另一種爭議區域。蚯蚓用於食餌,也常引發輿論熱議。這些,往往是輿論對監管部門造成壓力,而非本身有多麼大的破壞性。

監管部門要面對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外來物種入侵風險。很多寵物活體來自國外,或不是中國土生物種。一旦出現逃逸野化,在生態上造成的後果,可能難以估量。很多蜘蛛、兩棲類包括一些軟體動物寵物,都有這樣的危險。執法部門對進口活體物種的管控,也是相當嚴的,相關新聞一直比較多。

顯然,消費者的需求和監管、執法端的需求,不完全一樣。個別地方甚至可能有衝突,比如對某些野生動物食品的需求。有時消費者與監管實際成為矛盾的雙方。

在動物商品的四案子商務交易中,一旦交易確認,則不止是消費者與商戶的雙方博弈,而是四方(監管、平臺、商戶、消費者)甚至五方(平臺監管、專業領域監管、平臺、商戶、消費者)博弈。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的權益並不默認排在第一位。

在成本提升、難度增加的情況下,監管部門應採取怎樣的策略,才能充分照顧多方利益和社會效益,避免監管過死或監管失職呢?

比如,對很難管住的活體運輸問題,一個路徑是,監管部門應更多利用技術手段,儘可能降低商戶、消費者及物流監管造成的額外成本,對相關運輸實施更到位的全程式監管,提高安全性、合規性,前期監管到位也「守位」,而不是一禁了之。

這個監管邏輯適用於更大範圍。對很多有潛在危害,但危害程度不嚴重的商品(不限於生物類商品),直接禁止上架,是不是最好的做法,可以討論。事實證明,一禁了之只是利於監管方行事,但對平臺、消費者、商戶,都會造成交易成本迅速上升。監管效果未必好,很多交易由此轉到「暗語交易」狀態。

除了明顯的商業罪錯,監管部門如果將線上交易首先視為雙方合意的協議,將責任分擔更多推至後端,即將在電商平臺的監管責任,後移為解決消費者與商戶的民事責任糾紛,而各種監管措施,更多側重約束、規範、督促商家的行為,降低消費者的爭議成本,同時為包括商戶在內的各方提供有力的程序支持,為出現爭端後各方尋求法律依據提供便利,或是「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作者宋金波系專欄作家,多年從事野生動物保護。作者註:出於採樣便利目的,本文截圖主要來自特定電商平臺,不證明其他平臺也有類似商品,不保證在截圖時間之外同平臺有同類商品上架,同時也不表明作者認為該平臺在此類問題上優於或差於其他平臺。截圖時間都在2020年12月11日—12月12日之間。特此聲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電商大促,全是套路丨「忽悠式打折」能否徹底告別電商江湖?
    此外,中國消費者協會曾經針對天貓和京東等多家購物平臺進行過價格調查,共涉及13家平臺的809款商品。 雙12大促將至,戴上「緊箍咒」的電商商家們又該如何開展促銷活動? 以阿里巴巴旗下的三大營銷平臺為例。 淘搶購、聚划算、天天特價是阿里巴巴三大營銷平臺。每一個都是千億的體量。這些平臺貨品結構全、用戶覆蓋廣,給商家店鋪帶來的流量和訂單轉化非常可觀。
  • 閒魚等售賣野生保護動物 部分平臺先發商品後審核
    疑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尾海雕。新京報記者9月8日至9日調查發現,閒魚、轉轉、58同城等平臺均有售賣國家野生保護動物活體和標本。9月9日,記者聯繫閒魚、轉轉等平臺,其客服人員表示,對於商戶在其平臺售賣野生保護動物的情況,可能是平臺沒有審核出來或者是還沒有審核到該商品。
  • 呼籲電商平臺下架百萬銷量蚯蚓電機商品的突破口在哪裡?求破局
    呼籲電商平臺下架百萬銷量蚯蚓電機商品的突破口在哪裡?據我們了解的數據,通過電商平臺售賣電捕蚯蚓的蚯蚓電機商品的量超過百萬臺,對此我們呼籲所以電商平臺下架蚯蚓電機及相關商品信息,我們的呼籲受到了一些媒體和公益組織及相關專家的關注,有不少相關的報導,也引起了不少社會關注和討論
  • 浦發銀行天貓、京東貴金屬旗艦店618電商大促再創佳績,銷量口碑雙...
    2020年618電商大促已圓滿落下帷幕,浦發銀行天貓、京東貴金屬旗艦店憑藉實物金品牌優勢,成功開展「黃金風暴時刻」主題活動,在銷售額、曝光量、行業排名等方面再創佳績,實現銷售總額超1.56億元,登頂電商平臺金銀投資行業銷量排行榜首位!
  • 揭秘韓國增長最快的幾大跨境電商平臺
    、業績報告,韓國電商平臺也上演彎道超車,成績驚豔! 據韓國電商巨頭11街近日公布Q3財報顯示,11街GMV達1357億韓元創新紀錄,整個三季度的銷售額和交易額都呈增長趨勢。 不僅11街,韓國各大主流電商平臺也正在加速滲透。據韓國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三季度通過行動裝置進行的交易規模比去年同期增長21.2%。
  • 雙11大促超2億 打響零售電商精益運營戰 聚鯊環球精選的逆勢增長
    已經延續多年的雙11大促,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一場「狂歡」,然而對於電商企業來說,一直以來都是一場年度最重要的「銷售戰役」。今年零售市場受到一定特殊因素影響,相較去年,跨境電商平臺、奢侈品電商平臺以及電視購物電商平臺等相對較高客單價的零售電商平臺,在市場環境影響下,業務都受到一定的波及,平臺用戶活躍度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 野生動物禁食範圍將再明確 對電商平臺監測力度加大
    對於養殖兩棲爬行動物是否在禁食範圍,韓旭指出,目前正在和國家林草局協商,調整完善相關的目錄和配套規定,進一步明確禁食的範圍。「在新的目錄出臺之前,對於已經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目錄》或《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的物種,我們將通過文件的形式儘快予以明確。」
  • 「辣眼睛」的買家秀,網友:圖四內容過於真實
    「辣眼睛」的買家秀,網友:圖四內容過於真實,還是不要看了在電商越來越發達的現在,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過一些網購的經歷,很多人在網上淘到了物美價廉的東西,而有的人買到商品後卻覺得並不是很滿意,感覺賣家有點誇大其詞。
  • Shopee:阿里神話被打碎,東南亞第一電商平臺的崛起史
    Shopee電子商務平臺是一個以移動為中心、以社交為中心的市場,具有集成的支付和物流基礎設施以及完善的賣方服務。業務包含馬來西亞、泰國、臺灣、印度尼西亞、越南及菲律賓市場等七大市場。   去年雙十一Shopee創下了超過1100萬訂單的歷史新高,較2017年增長至4.5倍。在剛剛過去的99大促中,24小時總訂單量超580萬單,較去年同期翻了3倍。
  • 1118辣眼睛視頻什麼梗?1118視頻事件怎麼回事?朋友圈1118視頻不要看!
    1118辣眼睛視頻什麼梗?1118視頻事件怎麼回事?朋友圈1118視頻不要看! 近日,一個辣眼睛視頻暗暗刷屏,1118視頻是什麼梗?被朋友圈的「微博1118視頻」刷了個底兒掉,很多人都是好奇心作祟,越是說不要看結果就越想看,然後看了就辣眼睛最終難受了起來。具體情況是有網友在微博和抖音中發了一些非常噁心的長蛆視頻。
  • 眼鏡商家跨境電商如何實現商品爆單?
    雲鏡發現,有很多眼鏡商家在各大跨境電商平臺上線了自家的店鋪,將自家的眼鏡產品銷往國外。 這是一個很好的經營策略,畢竟人人都懂得,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跨境電商和國內電商齊頭並進,一起運營,總歸是有好處的。
  • 電商平臺公然售賣毒殺野生鳥類藥
    近年來,國內屢屢出現用劇毒農藥毒殺野生鳥類事件,包括小天鵝、大雁、野鴨等國家保護鳥類都慘遭毒手,數量之大,令人觸目驚心。記者調查發現,有的電商平臺公然售賣劇毒農藥,並指導如何毒殺野生鳥類,成為這類案件獲取作案工具的重要來源。
  • Target - Target超市電商平臺-最新最全的Target平臺新聞、開店...
    不管是在線下Target商店,還是線上電商Target.com,客戶都能從數千件風格獨特的商品中作出選擇,享受到樂趣橫生、簡單方便的購物體驗。公司每周都要通過捐贈和其它一些活動把200萬美元回饋給當地社區。自1962 年開設第一家商店以來, Target公司已與許多非贏利組織、客戶和組織成員合作來幫助滿足各地社區的需要。
  • 聊聊電商產品設計有哪些共性——商品模塊
    一般來說,電商分為這幾大模塊。 商品模塊:集合電商平臺所有的商品相關的數據,包括屬性、規格、大小、數量等信息。 訂單模塊:管理查看電商平臺所有的訂單、以及對訂單各種狀態進行操作。 支付模塊:支付相關功能設置。
  • 超越大促:為什麼7億用戶在拼多多的每一天都是雙11?
    舊電商在大促的慣性思維中內卷,新電商則在持續崛起。11月12日,以「雙11不發戰報」為傳統的拼多多,發布了上市以來的第三個三季報,實現營收142.09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9%,年度活躍買家的規模也已突破7億,全面大幅超越市場預期。成績背後,是提出「天天雙11」的拼多多用算法創新和供應改革超越大促。
  • 電商購物狂歡竟成吐槽盛宴!山姆如何讓零售回歸服務的本質?
    未必即使筆者是行業從業者,對於這些大佬們的營銷玩法、商品價格、「套路」都會格外關注、也略通幾分,但即便如此,前些年11.11大促霸屏強勢來襲時,也曾試過提前加購物車、準備搏一搏秒殺運氣。比如今年,早在11.11開始前兩周,山姆就率先對全國近百種商品進行調價,絕大部分商品價格都比電商平臺低得多。
  • 跨境電商:法國十大跨境電商平臺排名及法國暢銷產品推薦
    其實,選擇的方法有很多,有一種最為直接就是查看某一個國家,某一區域的跨境電商平臺的排名來選擇,比如在前面的文章中,貿哥已經為大家介紹了東南亞電商平臺排名和該區域的電商情況,也有不少的關注貿哥的朋友了解到了東南亞的電商環境以及電商的排名等,對於他們的選擇也有一定的幫助,而今天貿哥從網絡上搜集一下一份關於法國的電商平臺的排名情況,也希望對跨境電商賣家朋友在選擇平臺的時候有所幫助的。
  • 極光:跨電商平臺買買買成為「剁手族」的主流消費習慣
    淘寶薇婭和李佳琦佔據直播帶貨銷售額榜首,但蘑菇街兩大主播粉絲價值遠超其他平臺主播。 由於商業模式的區別,各平臺直播關注的重點有所側重,淘寶更注重店鋪和商品的全面豐富,更聚焦在公域流量,在帶貨銷售額相對更為領先,而抖音、快手、蘑菇街更注重達人,更聚焦於私域流量,在粉絲價值優勢上更為凸顯,目前蘑菇街和抖音相對領先,特別是11月10號數據顯示蘑菇街兩大主播粉絲價值遠超其他平臺主播
  • 2020年「雙11」來了 蚌埠本土電商「花式」備戰
    11月1日零點起,各大電商平臺的雙11的首輪買買買活動正式啟動了,比往年拉長了戰線的2020年雙11,讓剁手黨們買得更過癮,也給電商們帶來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今年「雙11」,蚌埠各大電商企業使出渾身解數加入這場購物狂歡,企業們紛紛放出全年最大力度的優惠「大招」,通過各種營銷方式為店鋪及產品宣傳造勢。
  • 5miles進入美國10大電商平臺
    中證網訊   近日,美國權威的網絡監測機構SimilarWeb發布按照下載量和日活用戶綜合計算的移動電商排行榜(安卓端),本地化電商平臺5miles成功入圍,成為美國十大移動電商平臺中唯一一家中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