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山隊員登上世界之巔 將破解三大謎底(組圖)

2020-11-23 搜狐網

時間:2005年05月23日05: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熱點排行】【推薦】【列印】【關閉】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登山隊員展開五星紅旗站在珠峰峰頂。攝自電視畫面

  我登山測量隊員登上世界之巔 珠峰測高勝局已定 新高程將於八月公布

  本報珠峰大本營5月22日電 記者趙亞輝報導:經過近8個小時的艱苦攀登,今天上午11時08分,珠峰登山測量隊隊長小嘉布和3名高山協作人員率先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峰頂。10分鐘之後,包括登山測量隊員普布、阿旺根堆和多吉格桑在內的15名登山隊員和高山協作人員陸續登上珠峰峰頂。

  同時登頂成功的還有中國女子登山隊隊員拉吉和她的丈夫大齊米,他們也成為我國第二對同時登上世界之巔的夫妻。

  按照計劃,第一批突擊衝頂隊員本應在今天凌晨1時從海拔8300米的C3突擊營地出發,但是由於峰頂風力接近10級,隊員們不得不在營地等待。直到凌晨3時30分,風力漸小,小嘉布等隊員才從營地出發,開始了衝頂歷程。

  在成功登頂之後,隊員們在20多平方米的珠峰峰頂立刻展開了緊張有序的測量工作。紅色的金屬測量覘標是峰頂最重要的測量標誌,是提高交會測量精度的照準參照物。經過半個多小時緊張的安裝,11時50分,覘標終於在地球之巔豎起來了。

  從海拔5200米到6250米,在珠峰大本營、Ⅲ7—1、西絨、中絨、東絨1、東絨2等六個相距數公裡的峰頂交會測量點上,近20名測量隊員早已嚴陣以待。當地球之巔那期盼已久的「一縷紅色」出現在經緯儀40倍的鏡頭中時,對講機發出測量總指揮的命令:「峰頂交會測量開始。」剎那間,三角測量和GPS測量方法同時展開,六臺經緯儀一起對準覘標,六臺GPS同時開啟,六點聯動觀測隨即開始,千百條數據瞬時錄入系統。按照計劃,只要覘標不倒,這一觀測將持續48小時。

  中午12時,登山測量隊員按照指示在峰頂安置好兩臺雙頻GPS接收臺機,開啟電源,與六個交會測量點進行GPS同步觀測;中午12時08分,隊員們打開了冰雪雷達探測儀,開始探測珠峰峰頂神秘的積雪層和冰層的厚度。這是我國首次使用這種先進設備來測量珠峰峰頂冰雪厚度。

  12時30分,各項測量工作都順利完成了。根據珠峰大本營登山測量指揮部的指令,所有隊員開始陸續從峰頂下撤。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2005年珠峰複測項目總指揮張燕平說:「現在峰頂覘標已成功豎立,幾十臺儀器正不間斷地進行48小時的數據記錄。我們可以自豪地宣布,登頂測量已經取得成功,標誌著我國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行動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下一階段,我們將全力以赴對數據進行精確的計算和分析。8月,我國將向全世界公布珠穆朗瑪峰的新高程!」《人民日報》(2005年05月23日第一版)

  聚焦珠峰測高衝頂:攻堅克難上峰巔

令人心馳神往的珠穆朗瑪峰與山峰之下的絨布河。

  新華社記者 張景勇攝

  本報赴珠峰特派記者 趙亞輝

  5月22日凌晨,在海拔8300米突擊營地待命的珠峰登山測量隊的隊員們就要衝頂了。

  登頂指揮部裡,大家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隊員們計劃凌晨1點出發,但從步話機裡傳來海拔8300米營地的消息,卻讓人把心提了起來:「這裡的風太大,路根本看不清,沒有辦法出發……」

  指揮部的氣氛驟然緊張,過了好一會,總指揮終於下達了指令:「在原地待命。」

  「因為珠峰峰頂下午一般會有大風,為了避開大風,只有早走,在上午9點半左右登頂,這樣才最安全。」多次登頂珠峰的藏族登山隊員桂桑告訴記者。

  凌晨2點,中科院的科學家們施放了無線電氣象探空氣球。「從數據看,現在峰頂的氣象條件並不理想。風速是每秒22米,大約是10級左右,溫度是零下32攝氏度。」李茂善博士說。

  凌晨3點半,從海拔8300米營地傳來消息:風小了一些,道路能辨清了。「再不能耽擱了,必須出發了!」第一批衝頂隊員在隊長小嘉布的帶領下,迎著大風,頂著月光,出發了。

  早上8點,天光大亮,山下的人們架起了高倍望遠鏡和經緯儀,從鏡頭中跟隨著衝頂的隊員們。

  這時,科學家們再次施放氣球,數據仍然不理想:風速每秒19米,差不多9級,溫度零下31攝氏度。

  上午8點40分,隊員們已經聚集在「第二臺階」下了。「第二臺階」是衝頂路途中最困難的一段,是一截直上直下的梯子。整整1個小時,山下的人一直在揪著心。9點40分,望遠鏡中的黑點終於往前跳動了。「越過第二臺階了!」山下的人一片歡騰。

  上午10點,陽光普照大地,天空湛藍,萬裡無雲。科學家們再次施放氣球:風速已經降到每秒15米,大約7級左右。11點08分,大本營的步話機中終於傳來了峰頂的聲音:「我是嘉布,我是嘉布,我們已經登頂,我們已經登頂……」

  上午11點50分,紅色的金屬覘標終於在地球之巔豎立起來了,6個交會測量點幾乎同時發現目標。步話機裡傳來聲音:「東絨發現覘標,西絨發現覘標,中絨發現覘標……」

  歡呼聲頓時響徹山谷,大本營成了歡樂的海洋。

  《人民日報》 (2005年05月23日 第五版)
國家測繪局供圖

登山隊員在攀登途中。新華社記者 索朗羅布攝

  珠峰測量:三大謎底待解

  本報赴珠峰特派記者 趙亞輝

  今年的珠峰複測行動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廣泛關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三個懸而未決、爭論很久的謎,將有可能在此次行動中解開謎底。

  謎底之一

  「世界屋脊」到底有多高

  1954年,印度一個名叫古拉提的測量師測得了珠峰的高度為8847.6米;1975年,我國測得珠峰高度為8848.13米;1992年,義大利科學家喬治·普瑞迪帶隊測量出珠峰高度為8846.50米;1999年5月,美國「千禧年珠峰測量」計劃實施,宣布測量結果為8850米……珠峰到底有多高?這一直是個謎。

  在此次珠峰複測中,我國採用了先進和完善的測量方案,傳統的經典測量方法和現代GPS衛星導航定位測量方法,這兩種方法相互補充、相互印證,將解開珠峰的身高之謎。

  謎底之二

  珠峰峰頂的冰雪深度到底是多少

  準確認識珠峰頂部雪冰的厚度,對評估珠峰高度的變化及其對全球變化的響應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然而,關於珠峰峰頂的冰雪深度,一直備受爭議。

  1975年,我國登頂測量珠峰時,測得的雪面高度(即包括峰頂冰雪層的厚度)是8849.05米,女隊員潘多通過插鋼釺的方法測得覆雪厚度0.92米,兩者相減得到珠峰的地面高程為8848.13米;1992年,義大利科學家喬治·普瑞迪帶隊登頂,也通過插鋼釺的方法測得雪面厚度2.55米。從1975年和1992年兩次峰頂雪深測量結果來看,相差1.63米。

  也有研究人員認為,插鋼釺的方法不能測得冰雪的真正厚度,珠峰頂部冰雪厚度遠遠大於2.5米,甚至可能在10米以上。

  今年的珠峰測量,一大亮點是登頂隊員攜帶了特製的先進冰雪雷達探測儀,能夠根據不同物質對於頻率的不同反應,較準確探測出珠峰峰頂的浮雪和永久冰層的厚度。

  謎底之三

  珠峰地區和青藏高原的地殼是如何變化的

  研究證明,大約在兩億年以前,喜馬拉雅山一帶是一片汪洋。由於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擠壓,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開始形成,並不斷上升。至今,青藏高原依然是地球上地殼運動最強烈的地區。

  但是,「青藏高原的地殼運動是如何進行的」一直是世界科學界關注的焦點。此次複測特別在青藏高原和珠峰周邊地區各選擇了30個點,進行了GPS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聯機觀測。這些觀測,將為研究珠峰地區和青藏高原地殼變化過程的細節起到重要作用。

  人民時評:你好€珠穆朗瑪

  楊健

  還有哪個高度讓人如此心馳神往?還有哪座山峰讓人如此魂牽夢縈?

  從1717年第一次將「珠穆朗瑪」的名字標註在地圖上開始,人們就沒有停止過對它的憧憬和嚮往。「我來過了,我見到了,我超越了。」近百年時間裡,激情做伴,1500多名健兒成功登頂,近200位勇士風雪魂歸。一條登山路,刻滿了人類走近自然、探索自然、了解自然的重重險阻和無限情懷。

  對自然世界的深入了解,激發出人們無盡的潛能。在這個九天攬月「高路入雲端」、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的時代,珠穆朗瑪已不像當年那樣高不可攀。單人登頂,南北對跨,盲人翻越,不吸氧攀爬……登山者們一次次抬升著跨越的標杆,似乎惟恐難度不夠,挑戰不大。只有將勇往直前的目光移向腳下時,他們才猛然發現,自己對這神秘的「第三女神」其實仍然知之甚少,無論是她的歷史,她的未來,還是她今天確切的身高。

  這不奇怪。即使哈勃望遠鏡的視力已經足以分辨100億光年之外的星鬥,我們對「太空中能否用肉眼看見長城」這樣看似簡單的問題,至今也難以回答。即使計算機遙控程序可以推動陷入沙坑的火星車重新上路,我們的工程師還在為擰不緊的水龍頭和時常卡殼的餐桌轉盤發愁。魔鬼在細節當中,而細節是如此之多。科學技術縱有三頭六臂,也不得不為它們大費周章。

  細細算來,中國人對珠峰的精確測量,已經有近50年歷史。但令人遺憾的是,專業的測繪人員只是業餘登山選手,始終未能親臨峰頂動手操作,而專業登山隊員的測繪知識和技能有限,對複雜情況的把握和處理很難說盡善盡美。專業測繪人員和專業登山選手同時登頂,用最先進的技術以最高的精確度複測珠峰,由此成為這次珠峰綜合科考的最大看點。

  也許有人覺得,8848.13米也好,8850、8846米也罷,這微不足道的差異什麼也改變不了。果真如此嗎?數學家為把祖衝之計算的圓周率精度在小數點後前推10位,摸索了幾乎整整1000年,而物理學家只要能夠證明宇宙大爆炸以來的100多億年間,精細結構常數的數值變化了0.001%,就可能將廣義相對論徹底改寫。當科學將細節中的魔鬼趕出來之後,什麼奇蹟都可能發生。而科學家們從沒有國界的科學探索中轉過身來,站在自己祖國的國旗之下,握有這樣一組精確的數字,他們那興奮的心跳,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清晰地聽到。

  你好!珠穆朗瑪!

  敬禮!向珠峰科考的眾位英雄!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珠峰」,共找到615,326個相關網頁.







相關焦點

  • 小米米家對講機 2 登上珠峰,優秀品質徵服世界之巔
    小米米家對講機 2 登上珠峰,優秀品質徵服世界之巔 2019年07月31日 15:11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4月8日起,巔峰探遊珠峰登山隊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於5月18日開始衝頂,最終於5月22日登陸世界最高峰。
  • 世界之巔「測」忠誠
    珠穆朗瑪峰,地球之巔,其高程測定一直是人類認識地球的關鍵之一。2020珠峰高程測量重點將依託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應用航空重力技術,提升測量精度,測量成果可用於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等領域研究。據介紹,交會測量是通過測定已知點到某待定點的角度和距離,以推求此待定點平面坐標(或高程)的測量技術和方法。
  • 勇士們登上珠穆朗瑪峰之巔 完成高程測量任務
    測量登山隊員在峰頂樹立起測量覘標,使用GNSS接收機通過北鬥衛星進行高精度定位測量,使用雪深雷達探測儀探測了峰頂雪深,並使用重力儀進行了重力測量。上述高精度測量儀器均由我國自主研發,同時也是人類首次在珠峰峰頂開展重力測量,這將有利於大地水準面優化,提高珠峰高程精度,並獲取寶貴的科學數據。
  • 科幻文,他死後重返末日成為異能者,在全球進化中登上世界之巔!
    科幻文,他死後重返末日成為異能者,在全球進化中登上世界之巔!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呀!感謝大家百忙之中觀看本小編的推文,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的是4本科幻類型的小說,他死後重返末日成為異能者,在全球進化中登上世界之巔!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哦!
  • 鬼斧神工的非洲之巔吉力馬札羅(組圖)
    原標題:鬼斧神工的非洲之巔吉力馬札羅國際在線消息(記者王新俊):提起非洲之巔吉力馬札羅山,不少人可能會想起中學地理課上所學的知識。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進非洲,吉力馬札羅也正吸引著更多國人的目光。每當從空中飛躍或從陸地走近吉力馬札羅時,人們會通過不同角度領略非洲之巔的風採,嘆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世界三大未解之謎,據說人類破解其一,就可以找到外星文明
    人類文明也是歷經重重困難之後,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將對手遠遠甩在背後,最後成為地球這片領土的主宰。並且在文明不斷發展下,科學技術水平迅速提升,從而很大程度上幫助人類更好的徵服自然與改造自然。但由於個別的技術還是相當落後,依舊有很多未解之謎至今都沒有得到破解,沒有揭開它們的真面目。
  • 男主死後穿越修真世界,竟擁有2個系統,登上仙界之巔!異界小說
    感謝各位在百忙之中點開這篇文章,小編感到十分榮幸。小編每天都會推薦精彩的小說,喜歡的小夥伴趕快動動小指頭點讚關注吧!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幾本好看的遊戲異界文,男主死後穿越修真世界,竟擁有2個系統,登上仙界之巔!異界小說。
  • 馬洛裡是登上珠峰第一人?只有相機才能解開謎底
    --75年前探險家馬洛裡的遺體今年5 月在珠峰頂附近發現重喚起「誰最先登上珠峰」爭論  --倖存者當年目擊了馬洛裡與歐文先後登上珠峰的頂峰卻一直得不到正規探險史的承認  --馬洛裡是否死前登上珠峰無法證實唯有找到記錄他壯舉的柯達相機才能徹底解開謎底  海拔8848
  • 珠峰之巔再豎中國覘標,世界第三極定格「北京時間」
    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勇士們克服重重困難,不斷向峰頂衝刺,最終成功實現首次測繪隊員與登山隊員一同登頂的目標。登頂英雄值得每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而北京越野BJ80作為擔任本次任務的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野外勘測作業車,是「榮耀時刻,總有北京」的又一次有力詮釋。
  • 前巴西小姐神秘失蹤5個月後現身(組圖)
    :16·頻 道推薦·《龐貝末日》瞬間世界十大古都花粉破解兵馬俑身世之謎死了都要愛深山裡的留守老人春雪橫掃呼和浩特「豌豆公主」完婚色情小黃瓜要出售·發表留 言·我們需要幫助俄核能部選原子小姐· 男子網上發帖自稱熊貓燒香作者· 郭德綱登上美國《新聞周刊》被積極評價·上海一酒店推終極情人節套餐 總價逾38萬· 餘秋雨稱有恩於王朔 曾力排眾議使其獲獎·太空是戰爭最後的高地(組圖)·電視砸寶惹怒藏寶人 文物專家呼籲叫停
  • 峽谷之巔三大上單:thedong、Barin、Caker
    而其中就很多所謂的混子主播,今天克烈隊長就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關於國服三大混王的傳奇。1.凱哥我點了——洞主(the dong)洞主,原名胡凱莉,上單養爹人,平時直播還有一個好兄弟凱哥陪他一起。凱哥原名茂凱(王哲凱),武漢植物人。
  • 從海底之塵走向世界之巔 60年珠峰登頂之路
    無人知道,這裡堆積的物質,將在億萬年後衝破雲霄。也沒有人能夠預料,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能完成近乎不可能的登峰壯舉。上世紀50年代,英國和瑞士登山隊先後從尼泊爾境內的南坡成功登頂珠峰,但始終無人能從中國境內的北坡登上世界之巔。新中國成立不久,組建了中國第一支高山探險隊。
  • 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中國人為什麼要登上珠穆朗瑪峰?
    就在他們登頂之前,一組英國登山隊員本來離峰頂只有咫尺之遙,但因氧氣系統出現故障,體力不支,只好無功而返。徵服世界之巔的理想,最終由一個紐西蘭養蜂人和被稱為「喜馬拉雅山挑夫」的夏爾巴人實現,這讓他們名滿天下,也讓尼泊爾嘚瑟好幾年,叫囂著獨佔珠峰。
  • 為世界之巔高程測量「刷新」珠峰高度!
    5月27日11點,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上珠峰頂峰,「刷新」珠峰高度!13時22分,歷經兩個小時各項測量工作已經完成!他們將攜帶GN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接收機、重力儀、雪深雷達、氣象測量儀器和覘標到達頂峰進行測量作業。在這支隊伍中,有一股強大的長安大學力量,為這次珠峰測量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1960年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站在世界之巔(圖)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那一刻  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貢布(藏族)和屈銀華共同登頂珠穆朗瑪峰,這是中國人首次站上世界之巔。  親歷者  王富洲:74歲,河南西華人,著名登山家,曾任中國登山隊黨委書記。現居北京。
  • 一天內公布三大世界頂級科研項目,可控核聚變應用世界之巔的基礎
    在這三大項目當中,「嫦娥五號」和「環流器二號」可控核聚變裝置從目前來看,可控核聚變最好的材料是氦3,它是氦氣的同位素,它沒有放射性使用上要比氚安全,很遺憾的是地球上氦3的儲量也極少,月球上反而多得很,根據測算有120萬噸之巨
  • 世界三大未解之謎,只要能破解其一,人類文明或達到巔峰!
    世界三大未解之謎,只要能破解其一,人類文明或達到巔峰!人類成為地球主人之前,經歷5次物種大滅絕,每一次的大滅絕都觸目驚心,很多生物一夜間銷聲匿跡,令人捉摸不透,就拿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來說,震驚了全世界,至今都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找到原因。
  • 《最強大腦》決勝場一觸即發,誰將成為腦王之王
    中國娛樂網訊 www.yule.com.cn    經歷了數十場酣暢淋漓的鏖戰,新一季《最強大腦》今晚將進行最終回的對決。為了贏得「腦王之王」的榮譽,選手們不僅將承受駭客馬拉松的極限考驗,還將面臨三大挑戰關卡……利刃出鞘,誰與爭鋒,究竟誰能登上榮譽之巔?
  • 爬行動物之王 世界各地的超巨型蟒蛇(組圖)
    第1頁:爬行動物之王 世界各地的超巨型蟒蛇(組圖) 第2頁:爬行動物之王 世界各地的超巨型蟒蛇(組圖) 第3頁:爬行動物之王 世界各地的超巨型蟒蛇(組圖) 第4頁:爬行動物之王 世界各地的超巨型蟒蛇(組圖) 第5頁:爬行動物之王 世界各地的超巨型蟒蛇(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