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以及以城商行、農商行為代表的中小銀行紛紛通過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即永續債)的方式補充銀行的一級資本。
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發行永續債的銀行有31家,發行金額總共不超過5500億元。
所謂的永續債,是指沒有明確到期日或期限非常長的債券,即理論上永久存續。在我國,非金融企業發行永續債已有多年經驗,銀行業發行永續債則始於2019年初,中國銀行發行不超過40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
31家發行永續債的銀行中有19家為城商行從統計結果來看,今年以來發行永續債的31家銀行中,城商行所佔比例最高,有19家;股份行次之,有5家;國有大行和農商行各3家;民營銀行1家。
今年以來,銀行永續債發行情況。
今年來,19家發行永續債的城商行分別為:泉州銀行、綿陽市商業銀行、廣東華興銀行、成都銀行(601838.SH)、平頂山銀行、東營銀行、泰安銀行、廊坊銀行、齊魯銀行、萊商銀行、日照銀行、濰坊銀行、重慶三峽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桂林銀行、湖州銀行、江蘇銀行(600919.SH)、東莞銀行、華融湘江銀行。
19家城商行中,江蘇銀行永續債發行金額最高,為不超過200億元;泰安銀行永續債發行金額最低,為不超過15億元。
從地域來看,今年以來,山東省發行永續債的城商行最多,有6家;四川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各2家;福建省、河南省、河北省、重慶市、浙江省、江蘇省、湖南省各1家。
農業銀行永續債發行金額最高從今年銀行永續債發行金額來看,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的發行金額遠遠高於城商行、農商行和民營銀行。
國有大行中,農業銀行(601288.SH)被批准發行不超過1200億元的永續債排第一、郵儲銀行(601658.SH)被批准發行不超過800億元的永續債、中國銀行(601988.SH)被批准發行不超過400億元的永續債。三家國有大行的發行規模佔到31家銀行發行總規模的四成以上。
股份制行中,浦發銀行(600000.SH)被批准發行不超過500億元的永續債、恆豐銀行被批准發行不超過400億元的永續債、招商銀行(600036.SH)被批准發行不超過500億元的永續債、光大銀行(601818.SH)發行不超過400億元的永續債、興業銀行(601166.SH)被批准發行不超過300億的永續債。5家股份行的發行規模佔到31家發行總規模的近四成。
網商銀行是第一家發行永續債的民營銀行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網商銀行是第一家發行永續債的民營銀行。今年5月19日,浙江銀保監局發布的批覆顯示,同意網商銀行發行不超過50億元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並按照有關規定計入網商銀行其他一級資本。
網商銀行是我國首批試點的民營銀行之一,於2015年6月25日正式開業。根據網商銀行2019年年報,截至2019年末,網商銀行資產總額1395.5億元,負債總額1290.3億元,所有者權益105.2億元,年末資本充足率16.4%。
截至2019年末,網商銀行的股東共有6名。股東持股情況為: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30%,萬向三農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6.78%,寧波市金潤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9.48%,上海復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5.22%,杭州禾博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4.87%,金字食品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3.65%。
永續債拓寬資本補充來源2019年1月17日,銀保監會批准中國銀行發行不超過40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這是我國商業銀行發行的首單此類新的資本工具。
當時銀保監會方面指出,此次批准中國銀行發行不超過40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這是我國商業銀行獲批發行的首單此類新的資本工具,有利於進一步充實資本,優化資本結構,擴大信貸投放空間,提升風險抵禦能力。同時也有利於豐富債券市場投資品種,滿足投資者多樣化需求。
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回顧與展望報告》顯示,上市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整體呈下降趨勢。今年以來,國有大行和股份行通過發行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方式,用以補充銀行一級資本及二級資本。此外,城農商行資本補充形式逐漸多樣化。除通過定增和公開配售等形式持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外,也積極發行永續債、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多種資本工具。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對銀行而言,發行永續債的突出作用在於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對上市銀行來說,永續債可以增加其他一級資本,改變其他一級資本較少、二級資本較多等問題,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對非上市銀行來說,永續債拓寬資本補充來源,增加一級資本補充工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