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華夏時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導讀:
美股Celator一個月內漲幅10餘倍得到國內媒體廣泛報導,點燃了投資者關注新技術的熱情。
本報記者 盛青紅 廣州報導
微信號:chinatimes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報聯繫
近期,美股精準醫療領域的Celator製藥有限公司創造的技術突破和資本神話令人人瘋狂。該公司所開發的新藥VYXEOS經三期臨床證實,其能讓急性髓系白血病高危患者總體存活率顯著提高。該消息3月14日一經公布瞬間點燃股價,開盤後公司股價單日暴漲400%,並創下18個交易日暴漲逾7倍的財富神話。
這股「精準醫療」旋風從
太平洋(
601099,
股吧)彼岸的納斯達克漂洋過海席捲A股。據《華夏時報》記者統計,中證精準醫療指數3月14日至4月13日上漲13.84%,而同期相關概念股
達安基因(
002030,
股吧)上漲27.43%,
迪安診斷(
300244,
股吧)漲幅為20.83%,
新開源(
300109,
股吧)上漲28.46%,帶有槓桿效應的廣發中證醫療B更是上漲37.40%。
那麼這股由技術突破而引爆的精準醫療行情又能維持多久?
多家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的機構人士指出,精準醫療行情仍值得關注,配置價值凸顯,而部分公募基金更是將其作為戰略性行業進行關注。
精準醫療概念爆發美股Celator一個月內漲幅10餘倍得到國內媒體廣泛報導,點燃了投資者關注新技術的熱情。
根據相關公告顯示,Celator 股價大漲邏輯是新藥VYXEOS臨床三期獲顯著性結果,可提高有大量未滿足治療方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高危患者(二級)的總體存活率。實際上,該產品並非和精準醫療直接相關,但卻激發了投資者對新藥研發和新藥技術突破的關注,點燃了二級市場的做多熱情。在美股Celator股價18個交易日暴漲7倍的賺錢效應下,A股也掀起精準醫療的狂歡派對。
根據《華夏時報》記者統,3月14日至4月13日,中證精準醫療指數累計上漲13.83%,而該指數自2016年初以來至2月底已經有一輪35%的跌幅。從個股表現來看,基因檢測領域的達安基因、迪安診斷、新開源、
北陸藥業(
300016,
股吧)、
紫鑫藥業(
002118,
股吧)、
麗珠集團(
000513,
股吧)、西隴科學、
共進股份(
603118,
股吧)同期分別上漲27.43%、20.83%、28.46%、22.42%、14.66%、15%、31.05%、18.4%;單抗概念的
海正藥業(
600267,
股吧)上漲20.15%;細胞治療概念的
安科生物(
300009,
股吧)上漲36.45%,
佐力藥業(
300181,
股吧)上漲18.42%,
中源協和(
600645,
股吧)上漲20.14%;基因編輯板塊的
勁嘉股份(
002191,
股吧)上漲22.04%。而帶有槓桿放大效應的廣發醫療B同期更是累計上漲37.40%。
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為6.38%,申萬醫藥指數漲幅為10.62%。
「從我們自己編制的『銀河醫藥-精準醫療行業指數』表現來看,精準醫療行業呈現走
勢波動強於醫藥整體的情況。大漲時領先醫藥整體行業,大跌時也超跌,這和精準醫療代表未來確定的方向,但短期尚未形成確定的盈利模式相關。」
銀河證券醫藥生物行業分析師
李平祝指出。
風還能吹多久?4月13日,精準醫療板塊繼續大漲,那麼這股起於太平洋彼岸的旋風能在A股停留多久呢?
「截至4月11日,精準醫療指數自2016年初市場大跌以來跌幅明顯,進入階段性低點,短期有修復空間。同期,滬深300指數跌幅6.89%,醫藥指數跌幅8.29%,精準醫療指數跌幅16.78%。精準醫療指數平均跑贏
醫藥行業51個百分點,最高91個百分點,目前僅跑贏41個百分點,有向上修復的空間。」李平祝分析認為。
「目前精準醫療的全球市場規模已經突破600億美元,其中精準診斷領域100億美元,精準治療領域500億美元;今後5年內,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還將以每年15%的速率增長,而國內的增速將超過20%。」
廣發證券(
000776,
股吧)醫藥首席分析師張其立指出,科技部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精準醫學研究」等9個重點專項2016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表明,精準醫療已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未來五年將受到重點扶持。
「我國目前醫療衛生總支出佔GDP的比例略高於5%,與發達國家仍有近一倍的差距,提升空間較大。在政策扶持和人口老齡化的大環境下,醫藥行業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展望後市,廣發中證醫療基金經理羅國慶認為,2016年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醫療行業受益於相關政策和行業高景氣,醫療指數彈性大且發展前景廣闊。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華夏時報
(責任編輯:馬郡 HN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