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盛榕:致力於精準醫療的「瘋狂科學家」

2021-01-20 生物谷

編者按:2015年以來,「精準醫療」似乎成了生物醫療領域的香餑餑,相關的研究和服務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然而早在2013年, 4位充滿熱情的科學家就在美國矽谷成立了名為「安可濟(AccuraGen)」的團隊,開始了新型腫瘤基因測序技術的研發,致力於腫瘤領域的精準醫療。如今,安可濟(AccuraGen)的創始人林盛榕博士,帶著他們團隊的獨創研究成果——腫瘤液態活檢技術「Firefly」回到中國,落戶上海。本次生物谷有幸對安可濟(AccuraGen)主創團隊中的3位博士,林盛榕博士、應康博士、趙奇志博士進行了專訪,請他們分享了創業和科研之路上的所見所感。

精準醫療的時機已經成熟

生物谷:林博士您好,我們知道從2015年年初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以來,短短半年時間這個概念就變得非常炙手可熱,前不久央視還大篇幅地進行了相關報導。作為這一領域的專家,您覺得精準醫療目前那麼火爆的原因是什麼?

林盛榕:精準醫療能像今天那麼炙手可熱,其實是各方面的時機已經成熟,是幾個要素共同累積的結果。

第一是我們的科技發展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我們對於人體的生物學現象、疾病的分析和治療、甚至在基因分子水平上都有了足夠的了解,因此我們才能開展「精準醫療」領域的項目;

第二是我們的社會環境比較成熟,在理念上大家能夠接受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成果,在經濟上也能夠負擔精準醫療的花費和開銷。如果放在幾年前或十幾年前,測一個人的基因需要巨額的花費,那麼這方面的服務就很難推廣,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而現在我們的經濟實力達到了這樣的水準,很大一部分人已經可以享受到精準醫療方面的服務了。

第三就是歐巴馬提出這樣一個口號,可以說是順勢而為、推波助瀾。其實我們在2013年就在美國正式命名成立了AccuraGen實體公司,英文的意思就是「精準的基因」,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和服務也很早就開始了。而當歐巴馬在2015年1月提出「精準醫療」這個名詞,把這個概念擺到公眾面前的時候,各方面的條件都已經成熟,所以造就了精準醫療如今這樣熱火朝天的局面。

生物谷:不久前還有一個概念叫做「個體化醫療」,那麼您覺得精準醫療和個體化醫療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呢?

林盛榕:我認為這兩個概念雖然名稱不同,但在目的上其實是一樣的,最終都是希望向患者提供適合他們自身的治療方案。

如果說到區別,那麼我覺得個體化醫療,其側重點是在於病人的治療,主要在臨床應用層面;而精準醫療則是側重於診斷、治療、疾病研究分類等各個領域的綜合性的概念。在精準醫療的概念中,臨床的應用和治療雖說是最終目的,但它離不開比如疾病資料庫的建立、測序技術的發展革新、疾病研究的分類歸納等等。只有把這些方面綜合到一起,將來才能向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才能真正稱為「精準醫療」。

「瘋狂科學家」的創業之路

生物谷:我們了解到您在之前是在Illumina公司擔任資深科學家,那麼您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選擇離開這樣一家知名企業,走上創業之路的呢?

林盛榕:Illumina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企業,它在技術和研發上具有非常獨到的想法和眼光,在Illumina工作的經歷使我受益良多。另一方面,Illumina是一個以儀器製造為主的企業,它們的優勢在於可以研發和製造出最先進、質量最好的儀器,但怎麼去使用這些儀器,就要各顯神通了。打個比方來說,就像聯想、戴爾都是製造電腦硬體的企業,但怎麼去操作使用電腦,還需要各種系統和軟體公司去豐富和完善,而這一領域往往有著更廣闊的市場。

從我個人方面來說,我小時候很喜歡班廷發現胰島素的故事。班廷是一位醫生,他看到那些糖尿病患者遭受的痛苦以及無法治癒的結果,心裡就一直很受觸動,因為那個年代,糖尿病無藥可治,得了糖尿病就意味著慢性死亡。有一次他偶爾讀到了一篇有關狗的糖尿病症狀研究的論文,突然就有了一個想法,覺得自己可以找到一種方法來治療糖尿病。

班廷第二天就開始著手實踐,包括聯繫學者、借場地、籌集經費等等,花了7周時間埋頭研究,最後班廷終於發現了胰島素的存在,並且證明了用它來治療糖尿病是非常有效的。

我覺得,有一個想法的人很多,有一個好想法的人也不少,但是真正為此一步一步去驗證和實踐自己想法的人,是有限的。就像班廷,從一個普通的醫生起步,花了一個夏天專注於胰島素的研究,最終證明了自己的想法。

而我自己是醫學背景,在國內讀的醫學院,在國外留學也是做醫學方面的研究,一直從事分子生物學領域相關的研究工作,因此我希望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做一些對醫療、生物行業真正有用的事業。

此外,我一直生活在美國矽谷,可以說長期受到這種創業氣氛的潛移默化吧,所以我最終決定選擇走上創業的道路。

生物谷:趙奇志博士您作為聯合創始人之一,當初怎麼會選擇與林博士合作,在最初的小團隊裡搞創業的呢?

趙奇志:我們在矽谷的團隊剛開始的時候只有4個人,現在慢慢擴展為10個人的團隊,由林博士帶領。每一個成員都是林博士親自挖掘過來的。我在決定和林博士創業之前,說實話是比較想走「正路」,就是指老老實實做研究,找知名的雜誌發文章,然後找一個教授的位置。但林博士身上兩個很重要的因素非常吸引我,讓我決定成為這個項目的合伙人。

第一,林盛榕博士是一個非常棒的「科學家」,他熱衷於科學研究,對科研有熱情和興趣,這是我決定加入這樣一個團隊的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他不僅是一個「好」的科學家,還是一個「瘋狂」的科學家。他對於科學研究的狂熱程度遠遠超過一般的科研人員。我覺得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即使在頂尖的科研機構,擁有很好的儀器設備,也不是每一個科學家都具有這樣的毅力和精神。我覺得我們的團隊和班廷進行胰島素研究的時候很像,是一個非常有熱情有凝聚力的團隊。

當然除了林盛榕博士的科研精神外,Firefly這個技術是吸引我加入的決定性因素。當林博士找我描述了Firefly這個想法之後,我立刻就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天才的idea,是一個真正在腫瘤領域有應用價值的技術。我覺得如果我們所學的知識可以轉化為有用的成果造福人類,這是非常值得一試的。

AccuraGen共同創始人、總裁、CTO:林盛榕 博士

生物谷:既然提到了Firefly技術,那麼作為這項技術的發明者,林博士您能否為我們介紹一下Firefly呢?

林盛榕:好的,首先我們要說一下腫瘤的液態活檢技術,它是用於檢測在人體血液中死亡的腫瘤細胞裡的碎片DNA(ctDNA),通過體外無創抽血就可以對全身的腫瘤信息進行檢測,非常適合於癌症的早期診斷和精準醫療。但是「液態活檢」的實現並不容易,因為ctDNA在血液中含量極少,非常難以捕捉,即使捕捉到,後期還需對其進行基因測序和分析,更是難上加難。

我們的Firefly液態活檢技術,不但將不可能的任務變為現實,並且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ctDNA的全基因組無差別擴增,能夠同時測定數百種腫瘤相關基因的體細胞突變,達到了目前世界上同類技術中最高的萬分之一的靈敏性和準確性。

為什麼把它命名為「Firefly」螢火蟲呢,我們想用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解釋我們的技術。在白天的時候螢火蟲發光你是看不到的,因為周圍的環境太亮了,掩蓋了螢火蟲的光。而我們通過把環境幹擾降低,就好比到了夜晚,這樣一來螢火蟲發光即使很微弱也能看得很清楚。「Firefly」就是這樣的原理,它解決了高通量測序中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噪聲。我們在測序中往往需要檢測出極其微小的差異,這對於測量的敏感度有很高的要求,我們通過降低環境的噪音,將測序的精度提升到非常高的程度。

不斷創新,腫瘤終將成「慢病」

生物谷:近來隨著測序技術和儀器的普及,國內做癌症基因診斷的公司其實不少,您認為安可濟公司和一些其他的同類公司相比有什麼優勢和特點?

林盛榕:第一,從技術上來說,安可濟公司的產品也好、服務也好,都是依託自己的技術創新,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可以說我們的技術和服務都是只此一家,而且是自主研發的,並不是一味的拿來主義。從我們國內的環境來看,具有微創新的企業很多,但本質上並不是獨有的技術。而我們團隊是真正把技術研發放在第一位,並且融入到日常工作和實踐中的創新企業。

趙奇志:我們的核心技術「Firefly」完全是自己開發出來的,因此我們對於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清楚。並且在我們的原型技術上可以延伸出很多的相關技術,給我們帶來的很大的靈活性,適用很多不同的需求,這對於我們的轉型、向客戶提供的服務、臨床上的要求等,各方面來說都是具有很大的優勢的。此外,我們也在不停的進行創新和研發,對於技術的研發我們是永遠不會停滯不前的。我們有這樣的環境和經驗,我相信我們可以研發出更多,對於市場和臨床的需求可以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法。

林盛榕:第二,從人才資源上來說,我本身在Illumina,這是全球範圍內最好的測序公司;團隊還有其他人,也都來自很棒的生物公司,我覺得我們的團隊,我們的人才,不管放在別的什麼公司,都是最好的,我對於我們的人才競爭力有信心。

第三,從市場競爭來說,我們使用的液態活檢技術,沒有創傷,不需要腫瘤的樣本,對於那些沒有組織活檢,或者沒有手術標本的病人特別合適。而且它看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抽一下血就能看出腫瘤的變化和情況。一般的測序公司提供PCR或者測序的服務,基本上都是基於腫瘤樣本的,基於循環腫瘤DNA檢測的很少;即使有,也很難達到我們這樣的深度和廣度。比起定量PCR或數字PCR,我們的優勢是高通量和靈活性。

生物谷:應康博士作為安可濟公司的CEO,能否介紹一下安可濟在中國、在基因測序和精準醫療領域的最終目標和期望是什麼?

應 康:Accuragen的中文名字叫「安可濟」,就是指「安人安己,可濟蒼生」。當然這個遠大的目標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目前在中國,我們與新華醫院等多家上海著名三甲醫院進行合作,開展了多項圍繞腫瘤的臨床研究和試點,還與浙江大學納米研究院國際精準醫療中心籤約成立示範實驗室;在美國,我們也和很多著名大學的科研小組一起合作,從事精準醫療和癌症方面的相關研究。

就我們自身來說,雖然Firefly技術可以應用在很多領域,比如農業、漁業、微生物檢測等等,但我們最希望能夠在醫療領域,幫助腫瘤患者進行適合他們自身的精準醫療;幫助醫生和科研人員進行腫瘤病理和臨床研究等等,最終實現將腫瘤從一個「絕症」變為可以控制和預防的「慢病」這樣一個願望。(生物谷Bioon.com)

受訪者資料:

林盛榕M.D. Ph.D.
AccuraGen共同創始人、總裁、CTO

林盛榕博士對於基因科學領域的研究有著非同尋常的熱情和超高的悟性,他於2006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分子病理學專業博士學位,隨後在史丹福大學基因組技術中心跟隨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Ronald Davis博士從事兩年的博士後研究。在包括Nat Struct & Mol Bio、Molecular Cells在內的多個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過多篇SCI論文。2009年起加入國際知名生物技術公司、二代測序儀的主要製造商Illumina公司,成為研究部資深科學家,獲得四項專利。2013年5月從Illumina辭職創業,是AccuraGen發起人之一,也是Firefly技術發明人。目前負責團隊的技術研發與產品開發。

應 康M.D. Ph.D.
AccuraGen共同創始人、CEO、董事會主席

應康博士在生物技術、基因科學和商業領域具有雄厚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實踐經驗。1995年在第二軍醫大學海軍醫學系畢業獲得博士學位,1997年從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博士後流動站出站後留校工作,2000年轉業進入復旦大學遺傳所任高級工程師,2006年辭職創辦生物高科技公司。現任上海邃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美國Accuragen公司首席策略官、上海允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科委同行評議專家庫成員。

趙奇志Ph.D.
AccuraGen共同創始人、科研總監

趙奇志博士早年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生化學士學位;後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獲得分子病理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工作發表在"Cell"雜誌,並獲美國專利;畢業後在史丹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專攻分子遺傳和神經生物學。作為主創團隊之一,她成功開發了獨創的Firefly超高靈敏度和準確性的循環腫瘤基因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多款檢測panel,與美國和中國多個科研團隊合作,展開系統的腫瘤突變譜研究。

相關焦點

  • 致力於精準醫療的「瘋狂科學家」
    然而早在2013年, 4位充滿熱情的科學家就在美國矽谷成立了名為「安可濟(AccuraGen)」的團隊,開始了新型腫瘤基因測序技術的研發,致力於腫瘤領域的精準醫療。如今,安可濟(AccuraGen)的創始人林盛榕博士,帶著他們團隊的獨創研究成果——腫瘤液態活檢技術「Firefly」回到中國,落戶上海。
  • 諾獎得主斐裡德·穆拉德加盟北京精準醫療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項佳楚)3月31日上午,北京精準醫療與健康研究院(籌)在北京科技大學揭牌。包括諾獎獲得者斐裡德・穆拉德等在內的全球精準醫療與健康領域頂尖科學家接受聘任。
  • 精準醫療 如何實現?
    今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了「精準醫療」計劃之後,醫療界對「精準醫療」樂此不彼,中國也不例外。「精準醫療」是什麼?離我們有多遠?能給予我們什麼幫助?須建立基因檢測的基礎上「『精準醫療』的歷史已經比較長了,真正熱起來是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後,而中國很多人歪曲了『精準醫療』,外科手術做得好一點也叫精準外科,放射治療定位得好也叫精準放射治療,這些概念都是錯的。」
  • 四名醫療創業者的暢想:用「精準醫療」治癒更多患者
    精準醫療的大潮正在全球範圍浪打浪邁進。如今,中國有眾多的醫藥創新創業者在這一方向探索。思路迪精準醫療董事長、創始人熊磊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熊磊回國創立了思路迪,一直致力於通過精準醫療,診療一體化的理念和技術,為早期診斷腫瘤患者、為更加精準地開發藥物和治療患者而努力。
  • 浙大牟穎:精準醫療中的核酸精準定量工具
    摘要8月9日,火石百家邀請了浙江大學牟穎教授,為大家分享了「精準醫療中的核酸精準定量工具——微流控數字PCR」。此次分享主要涉及數字PCR的定義、數字PCR的殺手鐧、微流控數字PCR儀器現狀以及數字PCR在精準醫療領域的應用。
  •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精準醫療...
    2018年9月16日,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主辦的「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精準醫療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順利召開。本次會議旨在推動國內精準醫療產、學、研各領域的全面發展,同時共同研究精準醫療在中國的落地發展,為相關行業搭建學習、交流、科研平臺,從而為我國醫學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 推進產業整合瞄準精準醫療萬億市場 精準醫療概念股一覽
    國產替代進口 DNA檢測市場崛起  鄭衛國自2004年回國後,先後和上海市公安局等多家公安機關合作,一直致力於DNA檢測技術的創新研究和產品的開發、應用和普及。    推進產業整合瞄準精準醫療萬億市場  今年6月,安科生物以4.5億元的對價獲得了中德美聯的全部股權。中德美聯原股東做出了在未來三年分別完成2000萬元、2600萬元和3380萬元的業績承諾,但實際上,公司目前的經營情況已經超過預期。  安科生物與中德美聯之間的整合,主要就是為了在精準醫療這一系統工程上進行發力。
  • 精準醫療概念股票:精準醫療概念股有哪些
    精準醫療概念最初誕生於美國,主要是以現代先進的遺產檢測技術,分子影像以及臨床大數據技術為醫生精準診斷患者病因提供可靠的解決方案。大洋彼岸的中國,也相繼掀起了一股精準醫療概念熱潮,特別是在醫改大背景下。那麼A股市場精準醫療概念股票,精準醫療概念股有哪些?
  • 生物大數據作為精準醫療的基礎將密切影響精準醫療未來的發展
    >    新華網上海12月3日電(錢琪瑩)為努力推動生物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探索生物大數據在臨床中的應用和共享,切實參與我國精準醫療產業的發展,密切影響精準醫療未來的發展。在論壇上,數十位生物醫藥領域頂級科學家和臨床醫學專家作專題報告,楊勝利院士、樊嘉院士、呂有勇教授、黃薇教授、郜恆駿教授等分別作了「數字健康」、「肝癌分子診斷的研發」、「癌症基因組與大數據」「新一代測序技術在腫瘤精準診療中的應用前景」、「以患者為中心」新型臨床醫學學科建設:「樣品」—「大數據」—「產品」等精彩演講,與參會者共同分享本領域技術和醫學應用的最新觀點和進展。
  • 泛生子助力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年會 院士領銜精準醫療分會場
    本屆大會首次設立了精準醫療分會場,泛生子予以了全程支持。分會場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周良輔院士擔任主席,杜克大學神經腫瘤講席教授、泛生子首席科學家閻海教授在會上分享了題為《基因組學技術在膠質瘤中的研究和應用》的主題演講。同時大會期間,泛生子也設置了特裝展臺,吸引了諸多參會專家蒞臨交流。
  • 精準醫療可讓大多數人活到100歲?科學家意見不一
    如何延長人類壽命是每一年的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都會涉及的議題。科學家們認為,創新療法最終是為了延長人類壽命,並能高質量地生活。但憑藉精準醫療的手段,人類是否有望實現活到100歲的目標?科學家有不同的觀點。他說道,「現在的醫療手段應當能夠幫助我們大幅提升癌症的診斷和治療能力。」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以色列科學家阿龍·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教授表示:「人類的壽命有多長,這一直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在20世紀初,全球的平均壽命只有50歲,人們會因為傳染病、戰爭、其他原因而死亡。100年之後的今天,作為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平均壽命已經超過了80歲。
  • 韓啟德:精準醫療 科技界必須有深刻認識
    6月19日,中國科協組織召開精準醫療座談會,探討在中國現有國情下,如何從各個領域理解和認識精準醫療,以及如何推動醫學發展和全民健康水平提高,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韓啟德表示,對於精準醫療,科技界必須要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中國科協要組織專家針對精準醫療問題展開研討,集中不同領域科學家的意見,從各個角度探討中國政府、科學家、企業、醫院應該怎麼做,並下大功夫匯總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客觀的科學依據。
  • 2017精準醫療概念股票:精準醫療概念股龍頭一覽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7月14日訊  專家日前在科技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先進科技成果展上表示,我國應根據本國疾病譜,擬定「中國版」精準醫學疾病範疇。中國作為腫瘤大國,目前面臨著降低癌症 發病率和提高癌症生存率的雙重挑戰,對精準醫療的需求迫在眉睫。
  • 3D列印+精準醫療,引領行業升級新潮流
    2020年7月1日,我國第二批3D列印醫療器械標準也正式實施,相關法規和標準體系逐步建立,這也為3D列印技術醫療器械產業化應用提供了政策性支撐。今年9月13日,總投資2億元的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落戶湘潭高新區。
  • 精準醫療 是當下生物醫藥的流行發展趨勢
    >   精準醫療是生物醫藥的發展方向。  「2016百家匯·精準醫療未來論壇」4日舉行,匯集中美兩國科學家、醫藥界人士以及多家知名醫院的院長等,就精準醫療話題展開討論。  代濤表示,精準醫療研究是新鮮事物,全球都在布局、探索。中國的布局針對中國的需求,問題,根據中國的基礎提出。
  • 精準醫療是泡沫還是先機?
    為了精準判定腦膠質瘤亞型,協和醫院與一家基因公司合作,為崔智青做了分子病理檢測,並依據檢測為其定製了治療方案,如今,他的病情處於穩定狀態。 崔智青是精準醫療的受益者。精準醫療,是一種根據每位患者的個體特徵「量身定製」的治療方法。美國精準醫療集群項目文件將「精準醫療」定義為:一種新興的綜合考慮到居民基因、環境、生活方式等變量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手段。
  • 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
    2015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演講中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學迅速成為全球醫學界熱議和關注的焦點。同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批示國家科技部和國家衛計委,成立中國精準醫療戰略專家委員會。隨後,提出中國精準醫療計劃,並將其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重大專項,上升為國家戰略。政策上的利好消息,極大地刺激了相關企業和醫療機構投入人力、財力來研發精準醫療。
  • 精準醫療未來前景可期 精準醫療概念股龍頭一覽
    =====推薦閱讀=====  今日股市最新消息:2日午間利好消息速遞(附股)   今日股市12月2日股市行情大盤走勢圖   新聞聯播熱點解讀:12月1日央視新聞聯播內容回顧  =====閱讀全文=====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2月02日訊  在概念風行的中國股市,精準醫療是市場不會放過的一個絕好的題材
  • 腫瘤精準醫療的實踐
    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演講中啟動「精準醫療計劃」;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批示科技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要求國家成立中國精準醫療戰略專家組,共19位專家組成了國家精準醫療戰略專家委員會;3月11日,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決定在2030年前政府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11月30日消息,目前我國正在制定「精準醫療」戰略規劃,這一規劃或將被納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2016年1
  • 「精準醫療」迎來黃金期,前景光明但充滿挑戰
    億歐大健康6月30日消息,昨日,第五屆精準醫療與基因測序大會在京舉行。本次大會以國家精準醫療計劃為指導,以精準醫學臨床實踐及基因產業發展為核心,涵蓋癌症大數據、單細胞測序技術、遺傳諮詢等多個領域。我國於2016年開始正式布局精準醫學,當年3月,科技部首次召開了「國家精準醫療戰略專家會議」,成立了中國精準醫療戰略專家組,共19位專家組成了國家精準醫療戰略專家委員會,並計劃在2030年前投入600億元。政策紅利、市場藍海、技術迭代……精準醫學已然坐擁「天時、地利與人和」,並且正在迎來黃金髮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