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搞笑諾獎】為啥全世界人民都說「啥」?

2020-12-08 果殼網

編者按:這項研究獲得了2015年搞笑諾貝爾獎文學獎。本屆搞笑諾獎的其他獎項和頒獎現場,請見直播貼。

(文/賴光儀)在巴別塔的傳說中,亞伯拉罕諸教的至高神似乎很威猛地把地上的人所講的語言一瞬間搞得七零八落。雖然現在我們對語言學略有了解,知道各種語言不是一夕之間變化出來的,而是慢慢分化獨立後形成的。

不過近期的語言學研究讓我們得以想像,如果真有巴別塔變亂語言一事,那麼人們在那一瞬間語言混亂過後,在聽到他人所說的話時,大概都是同樣的反應,一臉疑惑地反問對方:「啥?」(huh?)

「啥?」是人類共有的詞彙

研究「啥?」這種瑣碎的小東西似乎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但若仔細想一下,要是生活中沒有「啥?」,恐怕會增加許多不便。舉例來說,當我們聽不清楚或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時,一聲「啥?」就能代表「不好意思。我沒聽清楚,請你再說一次!」這麼複雜的語句,而且既不會不小心用錯措辭而顯得自己無禮,又能兼具人性化和親近感。

首段所述的趣味性假設情境,按照近日的研究提供的結果,事實上是十分合理的。位於荷蘭的心理語言學研究所 (MPI for Psycholinguistics) 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基礎科學研究機構普朗克研究院(Max Planck Institutes, MPI)之一,他們的研究團隊發表於PLoS ONE期刊的研究,給我們提供了兩個值得玩味的訊息:「啥」是世界的語言所共享的;它是一個需要經過學習才會出現在人類溝通過程中的詞彙。

這些研究者取樣比較了不同語系的31種語言,發現各種語言中皆存在功能與聲響與英語中的"Huh ?"(類似我們所說的「啥?」)幾乎完全相同的一個疑問詞。這點讓我們察覺到它與一般具有明確意思的詞彙有所不同。研究者的論據是,一般而言同樣的意思在相異的語言裡會有截然不同的發音,這為一個語言學的原則,稱為符號的任意性( the arbitrariness of the sign )。以「狗」這個名詞為例,英語發音是dog,日語是inu,法語是chien。而「啥」卻具有跨語言的高相似性,不同於一般的字詞,這種差異讓「啥」與一般的詞彙區別開來。

另一方面研究者收集了世界各地10種語言,一共196個樣本,讓受過語言學訓練的分析人員就5個語音學的向度各自獨立分析這些樣本,最後綜合他們的聽覺語音編碼結果。研究者發現,雖然在不同的語言中,「啥」這個類別的字相對於其他單字,其發音與功能算是很接近的,但在各種語言的細微之處仍有不同。各種語言的「啥」會配合該種語言而在發音形式上產生細微的變化,例如有的語言是「ha」有的則是「a」。

研究者因此認為各種語言的「啥」還是會與其所屬的語言系統統合( integrate )。而這個特徵將「啥」與我們天生就會發出的聲音,例如噴嚏聲、鼾聲、哭鬧聲等具有普遍性的聲音區隔出來,從而支持其作為個別的語言中需要學習的一個單字的可能。

語言的趨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

為了解決「為什麼『啥』會有跨語言的高相似度?」這一問題,研究者由人們溝通時使用「啥」的情境( context) 著手,從演化的角度說明為何各種語言的「啥」會這麼的類似。

在對話的情境中,當我們不知怎麼恰當地響應別人的話語時,便需要快速地向交流對象發出信號。這個信號必須能在就算無法妥善運用言詞的情形下也能發出、而且最好是有詢問性質,這樣才能向發話者表明他必須再次發言。關於這樣一種「信號」功能,在各個語言中都有需求,並且各自依此需求發展出簡短又能快速發出的疑問詞。因為,在只有人類語言溝通內才有的「會話生態(conversational ecology)」下,不同的語言在相同的環境壓力下趨同演化了,以致各種語言的「啥」會那麼的相像。

科學的研究,總是會讓人感受到,人類真的是很特別的一種動物。儘管「啥」看似簡單而瑣碎,只有短短一個音節,但就算是我們的靈長類近親也沒辦法使用這種溝通的方式。這顯示出了我們人類互動的複雜性,並讓我們認識到我們真的是極度社會化的動物,與其它動物有別。

原文發表於PanSci,轉載時文字部分有修改。

果殼相關小組

參考文獻:

  1. 荷蘭馬克斯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新聞稿

  2. Is 「Huh?」 a Universal Word? Conversational Infrastructure and the Convergent Evolution of Linguistic Items

  3. 研究者架設之研究成果網站

 

 

相關焦點

  • 【重要通知】我準備報名明年的搞笑諾獎了!請大家支持我!
    諾貝爾獎是科學界的最高榮譽,而搞笑諾貝爾獎,則是全世界科學段子手的巔峰。你聽過的很多莫名其妙的科學研究都出自這裡。,實現世界人民壓水花的統一。今天我乾脆就給大家介紹下這個獎究竟多搞笑多牛逼,說不定明年你就在獲獎名單看到我了一、什麼是搞笑諾獎?水平直逼諾獎!很多人以為搞笑諾獎就是個野雞獎,每年就隨便盤點幾個沙雕論文,大家口嗨一下就散場,評選人的學歷撐死也就是個銀教授之類的...錯!
  • 搞笑諾獎2020:搞笑背後,發人深省
    和往屆一樣,今年的搞笑諾獎,讓人捧腹大笑,又發人深省。比如,川普等九個國家的領導人,因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裡,給奮戰在一線的科學家和醫生們頻頻 「上課」,而榮獲醫學教育獎。再比如,5 位廣西人因在 「僱兇殺人」 過程中層層外包,導致酬金從 200 萬降至 10 萬,最終執行人反水,向暗殺對象傳遞信息,而這五位已經入獄的團夥,獲得今年的管理學獎。
  • 搞笑諾獎2020:搞笑背後,發人深省
    文丨科研公路社美國當地時間 9 月 17 日晚 6 點,第 30 次 「首屆搞笑諾貝爾獎典禮」 結果出爐。和往屆一樣,今年的搞笑諾獎,讓人捧腹大笑,又發人深省。比如,川普等九個國家的領導人,因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裡,給奮戰在一線的科學家和醫生們頻頻 「上課」,而榮獲醫學教育獎。
  • 丨搞笑諾獎
    丨搞笑諾獎 2020-09-19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0萬億獎金」的搞笑諾貝爾獎,都給了誰?
    今年組委會也為獲獎者準備了「豐厚」的獎品:紙做的獎盃、10萬億辛巴威幣的「高額獎金」(相當於人民幣2毛錢,由於通貨膨脹,這種辛巴威紙幣已不再流通),以及與三位諾獎得主握手的機會。你可能會問,這個搞笑諾貝爾獎是啥?
  • 貧富差距越大,人們接吻越多 | 搞笑諾獎
    而且,今年果殼成為了Ig Nobel中國區的獨家合作夥伴,這也是搞笑諾貝爾獎首次與中國機構有正式官方合作~撒花花花花~想不想知道今年的獎項又有什麼「么蛾子」?這周五和周六,鎖定果殼,我們一起看搞笑諾貝爾獎!指路:- ↓本文是本屆搞笑諾獎的經濟學獎。- 有今年所有獎項的回顧。
  • 搞笑諾貝爾獎承包一年的笑點,但其中一人掃地「掃」出真正的諾獎
    ,我們甚至都不想承認這是科學研究。他甚至問自己的助手:「你說我是不是老了?」也就在羅伊大爺感到絕望的時候,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邀請到他出席參加。剛到會場的他著實被現場所震驚。完全沒有諾獎典禮的莊嚴正式,取而代之的是亂鬨鬨的會場和奇裝異服。就連致敬瑞典王室的儀式也被改為致敬瑞典傳統小肉丸。在場的所有科學家們都散發著「神經質」的氣息,玩樂起來非常瘋狂。
  • 「10萬億獎金」的搞笑諾貝爾獎,這些腦洞都有毒吧哈哈哈!
    這些五花八門的研究證明了:科學家一旦騷起來,段子手都得集體失業!今天烤鴨君就精選整理了幾個經典搞笑諾獎,咱一起看看「清奇的腦洞+嚴謹的精神」都搞出過啥子「大新聞」。據美國醫學教授漢諾瓦的奇怪發現,同樣是被咬,被貓咬過的人,41%都患了抑鬱症。而被狗咬過的人,只有29%,就是這樣一個貓奴看了想打人的結果,讓他獲得了搞笑公共衛生諾獎。但是,他也沒有說到底是抑鬱症的人愛養貓還是貓體內的寄生蟲會損害大腦,反正,貓主子們注意一下就行啦。
  • 五個中國殺手與川普同獲「搞笑諾獎」
    而外國人,哦,在哈佛大學頒發搞笑諾貝爾獎已經好多年了。在今年的搞笑操作中,川普分享了搞笑諾獎「醫學教育獎」。令人「興奮」的是,國人這次也並未缺席,五位殺手用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套娃式分包操作喜提了今年的「管理科學獎」(見本推送的最後一條)。
  • 搞笑諾貝爾獎:除了搞笑,知道點別的也很有必要
    來源:科學大院微信公眾號每到年底,學界都在等待諾貝爾獎開獎。每年5項(或4項)的諾貝爾獎,是幾乎所有科研人每年必看的新聞。可是,你知道嗎?還有一個諾獎,一次就開10個!搞笑諾貝爾獎是個啥?很多真正的諾獎得主都身體力行地支持搞笑諾貝爾獎,本屆更是邀請到6位真正的諾獎得主作為頒獎嘉賓。
  • 第 30 次搞笑諾獎公布,今年有 5 個中國老哥獲獎……
    與諾獎相比,搞笑諾獎每年的頒獎儀式更像是大 party,既有頒獎,也有戲劇,還有脫口秀以及扔(紙)飛機。每年頒發的 10 個獎項,除對標諾貝爾獎的生物、化學、醫學、物理、和平、經濟和文學等獎項之外,還包括其他隨機的細分獎項,年年花樣翻新。
  • 霍金的離世讓他錯過了2020年諾獎?其實他離諾獎還差一點
    ,那麼霍金如果活著,他也應該會獲得這次諾獎,讓其人生更加完美,畢竟霍金生前還沒有獲諾獎的經歷,所以很多人為霍金感到惋惜。其實我想說的是,就算霍金依然健在,他這次也無法獲獎,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其他人因為黑洞的研究而獲獎,這對他來說應該算是一次打擊吧。那麼為啥霍金不能獲獎呢?首先我們說下這次為啥會頒給黑洞,為何是今年,而是是往年的任何一年呢?
  • 還不是科學家逼的丨搞笑諾獎
    還不是科學家逼的丨搞笑諾獎 2020-09-19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老鼠性生活、胯下看世界……今年的「搞笑諾獎」還是那股熟悉的...
    那「搞笑諾貝爾」究竟是個什麼獎,和「諾貝爾獎」有啥關係呢?「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是對諾貝爾獎的有趣模仿。其名稱來自Ignoble(不名譽的)和Nobel Prize(諾貝爾獎)的結合。主辦方為科學幽默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AIR),評委中有些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頒獎者也是貨真價實的歷屆諾獎得主。
  • 有多少閒得蛋疼的研究得了今年搞笑諾獎?獲獎者還有中國人?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獎如期而至!而且,今年果殼成為了搞笑諾貝爾獎中國區的獨家合作夥伴,這也是搞笑諾貝爾獎首次與中國機構有正式官方合作~撒花花花花~好了,我們來講講今年的頒獎。美國東部時間9月17日,第30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隆重登場。
  • 2020搞笑諾獎出爐
    (健康時報記者 劉玫妍/綜合)搞笑諾貝爾獎以「先讓人大笑然後思考」為宗旨,每年頒發10個既有趣又富含科學道理的研究。今年是第30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因疫情原因改為線上進行。今年的搞笑諾獎少了一些現場的歡快氛圍和扔紙飛機等傳統環節,多國總統和五個中國殺手獲獎。
  • 看了今年的搞笑「諾獎」,果然笑得停不下來啊!
    今年,一項有關便便冰刀的試驗研究,獲得了搞笑諾貝爾材料科學獎。是的,你可能見過各種材料的刀具,比如鋼刀、木刀和瓷刀,不過便便刀估計是「聞」所未聞吧!雖然聽上去有些奇怪,不過有關便便冰刀的研究卻獲得了今年的搞笑諾貝爾材料科學獎。
  • 搞笑諾貝爾獎來了,你想了解一下嗎?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的主題是「習慣」,以下這10個研究捧回了今年的各個獎項……醫學獎:表明披薩有可能保護我們降低疾病和死亡的風險。但這有個前提:披薩得是義大利造的,而且得在義大利食用(研究人員也是義大利人)。
  • 第30次搞笑諾獎公布!5個中國老哥在監獄獲獎......
    來源:量子位、丁香學術等雖然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但今天,第30次「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永遠都是第一屆)還是如期開獎了。但有一說一,從聲學獎到材料科學獎,依然都是正經研究。(蟲子),連獎盃都「令人髮指」:沒錯,就是這個5個面都印著大蟲子(當然包括程序bug)的紙殼子,還得獲獎者自己動手粘。
  • 「輕鬆周末」你聽說過搞笑諾貝爾獎嗎?一起來看看究竟有多搞笑
    (諾貝爾獎的獎牌)距今已經120多年了,可以說是世界最高科學獎,獲獎的都是在各自領域做出頂級貢獻的人。不過今天咱們要說的是創立於1991年的「搞笑諾貝爾獎」,主辦方為科學幽默雜誌(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AIR),評委中有些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其目的是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