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老孫近日向解放熱線·夏令行動反映,普陀區澳門路660弄內至少有30幢老式花園洋房,早已面目全非。不少違法搭建居然把掛有「優秀歷史建築」銘牌、且為不可移動文物的一大片近代日式集合住宅「包圍」了起來。「優秀歷史建築在普陀區並不多見,希望有關職能部門切實加以保護。」
優秀歷史建築身藏高樓「盆地」
蘇州河一路蜿蜒,流經普陀長壽地區接連拐過幾道彎,身姿婀娜似夏日裡盛開的蓮花。在「蓮花花萼」下方,身處四周高樓大廈「盆地」內,便是澳門路660弄所在。
7月4日,記者走進弄內。前行70米左右,一堵灰牆掩映著一塊市政府於2005年10月掛牌的「優秀歷史建築」銘牌。上面顯示:弄內1—15號、17—25號、27—37號、41—51號、229—239號、251—261號、267—277號、290—301號、307—317號、381—391號、397—407號,建築為典型的和洋折衷日本近代集合式住宅,約1920年代建造。記者在市文物局官網「上海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中也查詢到了澳門路660弄住宅。可謂是享受「雙重保護」的建築群。
穿過幾隻躺在地上半人多高的垃圾桶,記者來到小區中部日式住宅集中區。正面看,一幢幢2層樓高的日式洋房錯落有致,雖經近百年風雨,依然素淡精巧。抬頭看,是挑出式門廊、凹進式門楣,踏步門廳是高出地面近30釐米的整木地板。
有居民介紹,這裡系五卅運動英雄顧正紅烈士曾工作的日資內外棉株式會社一名日僑高管的住房,樓上室內還有壁爐、煤氣等當時最先進的生活設施。
違法搭建讓歷史建築面目全非
不過當記者轉到洋房背後時,卻發現了另外一番景象:洋房內外、院落綠地,幾乎被各類違法搭建「侵蝕」。
根據本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優秀歷史建築的主要外立面不得改變。在273號,記者看到不僅2樓搭有曬臺,曬臺上還另建了一間鋁合金陽光房,正泛著刺眼的白光。還有的外牆上塗抹豔綠色塗料,與建築整體色彩很不協調。
至於違法搭建的材料更是五花八門:233號是用建築工地毛竹片、破門板、破木條、彩鋼板等圈成的。253號則是用毛竹片插在爛泥牆上,以遮擋風雨。「別出心裁」的235號硬是從一棵大樹邊掏挖出5、6平方米空間,「樹洞」口還胡亂纏繞著各色電線。躲開「洞」口一條大狗,記者看見裡面至少住了3人。
據居民講,由於交通等便利,當地違法建築一房難求。租客多為附近菜場的外來人員,有的就在違法建築內經營。記者看到,391號西側圍牆邊搭建了不少違法建築,一邊的公共走道上堆滿了水果紙箱、塑料周轉箱等雜物。附近另搭的一間無門牌的屋子邊,一輛牌照為「贛F」的小貨車正在裝卸食品。幾名外來人員在挑揀、加工蝦皮等海產品。居民反映,一到晚上,這裡加工「食品」很熱鬧。
是「72家房客」在破壞性使用
澳門路社區居委會幹部告訴記者,附著在優秀歷史建築上的違法建築絕大部分是居民自己所搭。一方面優秀歷史建築遭違法搭建損害,另一方面折射出部分居民生活配套設施嚴重缺乏。記者走進200多號一戶居民家中,頭上有老鼠亂竄,腳下是被白蟻蛀空的地板爛木頭,以致冰箱只能斜置。主人並不避諱自己違搭,她說,全家4口人擠在14平方米的空間內,灶臺是2家合用,1個多平方米的衛生間是3家合用。長壽路街道今年上半年就澳門路660弄優秀歷史建築曾開展維修徵詢意見,由於有居民要求必須認可違法建築並納入相關面積,導致維修工程由此延宕。
中山物業有限公司和長壽路街道社區管理辦公室負責拆遷的同志表示,澳門路660弄內優秀歷史建築總面積9915平方米,151戶居民中違法搭建戶有42家,涉及點位134處,面積1122平方米。
根據本市《文物保護條例》,區、縣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要求書面告知不可移動文物的所有人、使用人、相關的物業管理單位,明確其保護義務以及相應的法律責任。可無論是中山物業、居委會,還是大多數居民,表示並不清楚上述規定。而早在2004年9月,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本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的通知》也明確,區縣有關部門要根據建築保護工作的實際,發現問題及時處置。
長壽路街道表示,將於今年底前拆除小區內所有經營性違法建築,下一步再整治自住性違法建築。